APP下载

高招诈骗年年都是老套路为何还有家长屡屡上当受骗

2017-01-26

中国防伪报道 2017年7期
关键词:高招骗局段子

高招诈骗年年都是老套路为何还有家长屡屡上当受骗

每年高考季都有一些不法分子设圈套和布骗局,故伎重演引考生家长上当。有些不法分子谎称自己是某校招办内部人员或自己有“特殊关系”,暗示可以帮助考生拿到内部指标或计划外指标,索取指标费。还有些骗子故意混淆自考、成人高考、网络教育与普通高校招生的区别,以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等入学通知书蒙骗考生家长。

针对每年高考招生诈骗案件高发的情况,各级教育和公安部门都会提醒考生家长谨防招生诈骗。高招骗子年年抓,招生预警年年发,为什么有些考生家长还会上当呢?除了新一届考生家长不熟悉高招录取政策和存在侥幸心理外,还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不清楚哪些学校具备招生资格

截至2017年5月31日,教育部公布了2017年正规大学名单,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14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631所(含独立学院265所),成人高等学校283所。除此之外,其他任何机构均不具备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对于违规招生的单位,其所招学生的学籍、发放的毕业证书国家均不予承认。

北京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具备招生资格的高校都会通过各省招生考试机构印发的资料或省级招办的官方网站向社会公布,家长都能查到。比如,在北京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其院校名称、招生计划可通过《北京考试报·北京招生通讯》查询。不在此列的,考生和家长一定要警惕。遇到有疑问的,可打电话向招办咨询。

另外,考生家长可登录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查询当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学校名单,切勿轻信虚假高校的招生宣传,以免蒙受不必要的精神和经济损失。已被录取考生在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后,可通过生源所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指定渠道核实录取信息。

不清楚招生程序

每年新一届考生家长由于对招生计划、录取流程等高招政策的不熟悉,容易掉入不法分子设下的“内部指标”“点招计划”“补录”等陷阱。

实际上,国家严格控制各省招生计划,省级招办和高校也严格按规定公布招生计划,所有录取均按程序进行,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高招录取已实现网上远程录取,各省级招办电脑程序会自动检索考生志愿,根据分数由高到低排序,并按规定的投档比例向高校传送电子档案。不够投档线的考生,电子档案不可能投给学校,更不会被学校录取。

近年,国家对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将“开展以整治‘点招’违规行为为重点的专项治理”,要求“加强计划使用的监管,调整计划原则上要在批次投档之前投放,一律按照考生志愿和成绩顺序录取,高校在各省未完成的招生来源计划,必须经过公开征集志愿完成。对于违规降分录取的‘点招’行为一律立案查处。对于违规录取的学生,责成主管部门不得予以学籍注册。”

另外,“交钱补录”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各招生单位如有没完成招生计划的情况,各院校会通过当地招生考试机构公开向考生征集志愿。征集志愿的院校及专业信息会通过正规途径统一向考生发布。任何组织或个人都无法通过交钱占有“扩招”或“补录”名额。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任何考生都必须经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办理正规录取手续,才能通过教育部的学籍电子注册,才有可能获得国家承认的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学历文凭。

不了解“自主招生”“军校招生”等特殊招生

有些不法分子对家长说,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数线,花上数万元就能被录取;还有些骗子谎称掌握有军事院校或国防生“内部招生指标”,说的像真的一样。其实,如果考生家长真的了解了特殊类型招生政策,谎言就会不攻自破。

比如,自主选拔录取(即“自主招生”)的考生要参加高校组织的测试并合格,才能被列入拟录取名单。此前,各自主招生高校已在阳光高考平台对拟录取名单进行公示,取得资格的考生成绩要达到高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再由高校按招生章程公布的相关规则择优录取。因此,没有经过公示的考生根本不可能通过自主招生被录取,“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数线”更纯属胡编乱造。

再如,军事院校和国防生招生计划向社会公开发布,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和各省招生办下发的材料中都可直接查到,从来没有所谓的“内部招生指标”。军校和国防生招生同地方高校招生一样,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不向考生和家长收取任何费用,考生家长不要听信缴纳费用即可办理入学的谎言。

不清楚成人教育、网络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

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分为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等四类教育形式,部分考生家长并不了解,容易将它们混为一谈。部分学校同时具有普通高考教育、成人教育、网络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非学历教育等招生资格,更让考生家长摸不着头脑。在普通高校录取通知书发放之前,有的考生家长就收到了形形色色的“入学通知书”,多的达到几十份,不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收到录取通知书后,考生家长可登录各省市招办指定的官方渠道查询,了解是否被发录取通知书的院校录取。如果能查到录取结果,说明是被计划内高校录取。如果官方渠道查不到录取结果,或者《招生专业目录》里根本没有这所院校,那就很可能是“计划外”招生或招生陷阱。

考生和家长渴望上一所好大学是人之常情,但不能病急乱投医,这样非但达不到目的,还容易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因此,越着急越要谨慎冷静。我们建议,考生家长在遇到不明情况时,要第一时间向招生部门、有关院校或老师咨询;发现不法分子或识破骗局后要立即向公安机关举报;发现不正规的录取通知、接到不正常的电话等现象,要仔细斟酌,必要时迅速报警,以免上当受骗。总而言之一句话,“花钱上大学”就是骗局。

招生骗局背后利用家长“走后门”心理

每一年的录取季,都有一部分家长特别懊恼气愤,他们付出了金钱和精力,换来的却是一场骗局,不仅失去了辛辛苦苦的积蓄,更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录取,有的甚至在一两年后才意识到受骗。法院通报的典型案例,无一不是家长想通过非正常渠道为孩子找到进入理想大学的“后门”,但却无一不是陷入骗局之中。

走后门之所以会成为许多家长信奉的偏方,因为他们相信一些在社会上流传的“后门段子”:某家孩子分数偏低,却上了名牌大学;谁谁谁的门路很广,与某某大学有过硬关系;有人通过某大学领导,被录取到了好学校好专业……他们不会去求证这些段子的来源,更不会去理性分析段子的真假,平时将段子作为谈资,而关键时候,他们出于对自己“社会经验”的信任,坚信“后门”的存在,而且坚信只要找对人,这“后门”就是为自己而开。

骗子就是依靠人们对段子的信任,在高考招生骗局中游刃有余。媒体总结了几种常见的招生骗局:自称军校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谎称有“内部招生指标”“计划外招生指标”;谎称能办理艺术、体育、小语种等各类“特长生”加分;伪造录取通知书;发送虚假查分网址,根据家长填写的个人信息进行精准电信诈骗;以“自主招生”名义行骗,把“自主招生”渲染成“自由招生”等。

“高招”是一个国家重要的人才选拔方式,事关千家万户、国计民生。正因高考的重要性,国家对高考招生作出了非常严密的程序规定和操作设计。各地的招生行政机构配合招生高校,对每一位考生的志愿和分数进行把关,确保在规则下的公平录取。即使是高校的“自主招生”,也有着严格的程序和条件,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要对社会公布,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既要达到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标准,还要达到高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再由高校择优录取,绝非“自由招生”。如果轻信“后门”可以为自己而开,离受骗上当也就不远了。

因此,要防范高考招生中打着各种旗号的各类骗子,家长首先要做到坚决不信流传的“段子”,守住根本的心防。当有人在有意无意间透露自己的“能量”时,不是对他产生“关系真好”的感叹,而是应当进行观察,对他的行为目的进行判断,在他展露出热心助人走后门的时候,当可基本判断其目的所在。当有人将“钱”作为解决高招问题的途径时,也就暴露出了他的根本目的。那么,为了钱而热心推销自己的“关系”,其“关系”的可靠性自然可想而知。而对于一个考生重要的基础信息,更是不要轻易向人透露,以免被人利用。

家长需防“段子”,学校及招生机构、高校则有义务开展相应的防骗教育和信息服务,形成公开透明的招生程序、积极主动的信息服务、有效管用的防骗教育。招生程序透明,“段子”的市场就会小许多;信息服务及时主动,家长就少一些猜测的空间;防骗教育指导到位,家长的自救能力就能增强。防范高考招生中的骗子,家长当然要擦亮眼睛,不要有走非正常渠道的想法,但相关机构和学校,也应通过改善程序和措施,让家长放心。

“段子”的产生与高考招生制度的不完善有关,但其效果来源于家长的信任,骗子利用“段子”中隐藏的“内涵”牟取不法利益,也是基于家长对“段子”的信任。治理高考招生中的骗子,既要家长从防“段子”入手,也离不开各机构的共同努力,消除“段子”的产生土壤。

走正规程序是最有效的“防骗术”

每到高考结束,社会上的一些不法人员也开始蠢蠢欲动,手段翻新编织各种“招生骗局”,准备向家长和考生诈骗钱财。分析各种“招生骗局”可见,其实骗术并不高明,只不过是抓住家长的急迫心理,一步一步地将谎言编下去。

其实,避免“招生骗局”也并不复杂,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不走旁门左道,按照正规的高考录取程序走。从孩子参加高考到高考成绩查询,再到填报志愿、被高校录取,每一个环节学校都会依照相关规定,进行统一安排,或是直接通知学生和家长。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每一个考生都有一本“高校名录”,这是学校发给每个考生重要的必备资料。在填报志愿、选择所读高校时,只要在这个“高校名录”中选择,就不会被虚假大学所骗。

如果孩子高考没有达到录取线,更不要相信任何人承诺的“花钱就能上名校”谎言。我国高校录取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没有哪个人能够绕开这些程序和规定,让达不到录取资格的考生“花钱就能上名校”。所以,“花钱就能上名校”的承诺,只要稍加核实信息,向承诺的具体学校进行求证,就能戳破其谎言。

望子成龙乃人之常情,但不能走旁门左道。现在网络普及,到教育部门的官网上就能很方便查询到高校录取相关信息。假如上不了网,就到学校询问老师,切莫怕跑这段路。走正规程序是最有效的“防骗术”。面对每一个招生信息(电话、短信、通知书、微信、微博等),考生和家长都要到教育部门的官网上、或者到考生所在的学校,仔细核实信息,认真甄别真假,避免掉进“招生骗局”,给孩子和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遗憾。

猜你喜欢

高招骗局段子
别被骗局牢牢关住!
转盘骗局
老师的高招
嘻哈段子铺
嘻哈段子铺
嘻哈段子铺
那些永不过时的“骗局”
段子来了
身体清理有高招
打扫“天庭”有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