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真的了解食品添加剂吗

2017-01-26钟凯

中国防伪报道 2017年2期
关键词:防腐剂添加剂食品

文 钟凯

你真的了解食品添加剂吗

文 钟凯

食品业内人士常说这样一句话,“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但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负面说法却总是不断冒出来刺激人们敏感的神经。这种截然相反的现状让消费者无形中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产生了担忧和误解。食品添加剂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

何为食品添加剂

在我国不同的法规和标准中,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划分存在小范围的区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54条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第28条,以及《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管理办法》第2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中国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按照GB 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其实,世界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不尽相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食品法规委员会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是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和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按照这一定义,以增强食品营养成分为目的的食品强化剂不应该包括在食品添加剂范围内;在欧盟,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的生产、加工、制备、处理、包装、运输或存贮过程中,由于技术性目的而人为添加到食品中的任何物质;在美国,食品添加剂是指有意使用的,导致或者期望导致它们直接或者间接地成为食品成分或影响食品特征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存在的必要性

我们能在超市购买到各式各样的食品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食品添加剂。比如防腐剂,食品工业时代之前,人们只能就近购买食品,需要长途运输或长期保存的食物只能采用腌渍、烟熏、风干、发酵等手段。防腐剂的出现使得过去难以保存的食品可以实现长途运输,甚至足不出户就能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味。以前食用油、麻花、坚果等食品经常会有哈喇味,现在这种情况就少多了,这是因为我们有了抗氧化剂。而甜味剂糖精、安赛蜜、阿斯巴甜等,它们的甜度比蔗糖高得多,不但可以降低食品成本,减少能量摄入,还能够满足糖尿病人对甜食的渴望。

目前,近97%的食品中使用了各类添加剂。可以说,食品添加剂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食品添加剂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并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这主要是它给食品工业带来许多好处。

控制食品中微生物繁殖,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例如,为防止久存的酱菜、果汁、果酱、蜜饯、酱油等变质,常需加入防腐剂,否则这些食品还未出厂或出厂不久就变质了。如果不使用防腐剂,食物一旦腐败变质,微生物产生的毒素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更大的危害。

防止食品在保存过程中变色、变味、变质。例如油脂及食品中的脂肪很容易酸败(产生哈喇味)、产生毒素和令人不愉快的味道和气味,而加入抗氧化剂可延缓这个过程,减少危害。

满足食品加工工艺的需要。例如做豆腐需加凝固剂;生产果冻、冰淇淋需加入增稠剂;加磷酸盐使肉制品口感更嫩;面包松软必定要加疏松剂;要使肴肉、火腿带有红色需加亚硝酸盐;要使花生乳、核桃乳、豆浆等乳化形状保持需加乳化剂等。

使食品的感官性状和营养特性更好。例如为了使裱花蛋糕更诱人,引起人们的购买欲和食欲而加入色素;在糕点中加人工甜味剂可使不宜吃糖的人吃到甜食;香精使冰淇淋、酸奶更具有特色;添加乳化剂的核桃乳、巧克力可具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口感;在食品中添加维生素、氨基酸、多肽、钙、磷等营养强化剂可使食品具有功能性等。

我国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中国商品分类中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共有35类,包括增味剂、消泡剂、膨松剂、着色剂、防腐剂等,含添加剂的食品达万种以上。其中,《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和卫生部公告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分为23类,共2400多种,制定了国家或行业质量标准的有364种。主要有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剂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食品用香料、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等23类。

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氧化硫、乳酸等。用于果酱、蜜饯等的食品加工中。

抗氧化剂——与防腐剂类似,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常用的有维C、异维C等。

着色剂——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它可改变食品的外观,使其增强食欲。

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以改善或稳定冷饮食品的物理性状,使食品外观润滑细腻。他们使冰淇淋等冷冻食品长期保持柔软、疏松的组织结构。

膨松剂——部分糖果和巧克力中添加膨松剂,可促使糖体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起到膨松的作用。常用的膨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膨松剂等。

甜味剂——常用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有糖精钠、甜蜜素等。目的是增加甜味感。

酸味剂——部分饮料、糖果等常采用酸味剂来调节和改善香味效果。常用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等。

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是面粉增白剂的主要成分。在面粉中允许添加最大剂量为0.06g/kg。增白剂超标,会破坏面粉的营养,水解后产生的苯甲酸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过氧化苯甲酰在欧盟等发达国家已被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我国在2011年5月也禁止了过氧化苯甲酰作为增白剂。

香料——香料有合成的,也有天然的,香型很多。消费者常吃的各种口味巧克力,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各种香料,使其具有各种独特的风味。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

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原则

一、经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证明,在其使用限量内长期使用对人安全无害。

二、不影响食品自身的感官性状和理化指标,对营养成分无破坏作用。

三、食品添加剂应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并批准执行的使用卫生标准和质量标准。

四、食品添加剂在应用中应有明确的检验方法。

五、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以掺杂、掺假和伪造为目的。

六、不得经营和使用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检验合格及污染变质的食品添加剂。

七、食品添加剂在达到一定使用目的后,能够经过加工、烹调或储存而被破坏或排除,不摄入人体则更为安全。

食品添加剂的滥用或不当使用

目前食品中添加剂的问题主要是滥用或不当使用。滥用或不当使用是指未按照GB 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规定,超范围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及一些不法食品生产者,为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及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如将苏丹红、三聚氰胺等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的非法添加物加入食品中,将果汁中允许使用的防腐剂苯甲酸钠加入到肉制品中,而肉制品中不能使用苯甲酸钠作为防腐剂,只能使用山梨酸钾。亚硝酸钠作为发色剂在肉制品中最大添加量是0.15g/kg,在肉制品成品中的残留量不得超过0.03g/kg,在此范围内是安全的,超过此限量则是不当使用,可能对消费者带来危害。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是非常重要的,使用时要严格控制使用量。不论食品添加剂的毒性强弱、剂量大小,对人体均有一个剂量与效应关系的问题,即物质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或剂量水平,才显现毒害作用。所以滥用或不当使用添加剂都有可能会使添加剂的毒性显现。如长期食用色素含量超标的食品,有的能加重哮喘患者的病情,有的能导致过敏,有的能引起儿童的多动症;某些人工甜味剂经动物试验证实长期过量有致癌作用,如奶油黄色素可诱发大鼠肝癌,甜味剂甘精和苯脲也能引起动物肿瘤;肉制品中残留的发色剂亚硝酸钠可能与产品中的胺类发生反应,形成有强致癌作用的亚硝基化合物;作为抗氧化剂的丁基羟基茴香醚可在体内蓄积,可能导致慢性中毒,对机体造成的潜在性危害;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过量使用,不仅破坏营养物质,还会产生需在肝脏中进行分解的苯甲酸,过量食用对肝脏功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食品添加剂 ≠ 违法添加物

公众谈食品添加剂色变,更多的原因是混淆了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的概念,把一些非法添加物的罪名扣到食品添加剂的头上显然是不公平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中要求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严禁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复配食品添加剂,不得购入标识不规范、来源不明的食品添加剂,严肃查处超范围、超限量等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需要严厉打击的是食品中的违法添加行为,迫切需要规范的是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问题。食品添加剂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来源不明,或者材料不正当,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滥用。

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是指符合国标对其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的要求,且符合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滥用食品添加剂包括超出国标规定的使用范围,比如染色馒头里面的柠檬黄,超出国标规定的使用量,以及违背食品添加剂使用原则,比如用香精腌渍鸭肉伪造牛羊肉;违法添加是指在食物中加入不在国标允许范围内的物质,如苏丹红鸭蛋、塑化剂饮料、三聚氰胺奶粉,使用工业级产品也属于此类,如工业明胶、工业柠檬酸、工业硫酸铜等。

食品添加剂相关问题解答

为什么一种食品要用到多种食品添加剂?

曾经出现的“一支雪糕有19种添加剂”“25克蛋糕含17种添加剂”等一系列报道,最终形成的结论就是“中国人每天吃近百种添加剂”。其实这意味着要达到生产工艺和口感的要求,需要多种食品添加剂,仅此而已。比如一个五颜六色的雪糕,可能需要几种不同颜色的着色剂,而奶白色的雪糕不加着色剂。但它之所以成为口感绵软滑腻的雪糕,这都得益于乳化剂、增稠剂。

从另一个角度说,各大食品企业的研发部门都在竭尽所能寻找最合理的配方,既满足工艺需要,符合消费者的口味需求,又能控制成本。试想一下,在达到同样的工艺目的的前提下,企业是愿意多添加增加成本,还是尽量少添加控制成本呢?答案应该显而易见。

目前,按国家标准的要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是: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在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使用多种食品添加剂是否安全?

“剂量决定毒性”。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归根结底是要看用了多大的量和吃了多少,而和使用的品种数量没有必然联系。只要符合标准的要求,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实际上,多种食品添加剂的复合使用,往往产生事半功倍的“协同效应”,会大大降低食品添加剂的总使用量。

可能会有人担心,多种食品添加剂在同时使用会产生可怕的后果。科学家的确没有把所有可能的食品添加剂组合拿来研究一遍,也不可能这么做,因为2000种食品添加剂就可以有亿万种组合。但是科学家对每一种食品添加剂都要进行严格细致的风险评估,并通过留下足够的安全系数,严格规定其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来确保安全性。

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评价就已经考虑了“大量”的问题,这个“大量”可以形容为“把食品添加剂当饭吃”。通过动物实验得到不产生任何不良影响的剂量,再除以保护系数(一般是100倍),作为对人体安全的剂量。而“长期”更是以“终生”“每天”的长度和强度来衡量,加上上述的保险系数,作为制定标准的科学依据,因此只要按标准使用,其安全性不足为虑。

我国的食品添加剂品种比国外多吗?

我国的食品添加剂品种是相对比较少的大概有2400多种,美国是5000多种,日本也比我国多。我国的食品添加剂标准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标准是比较接近的。我国的食品添加剂里有一多半是香料,而很多国家不把香料当食品添加剂管理。实际上比较各国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多少是没多大意义的,这只是各国根据自身条件作出的管理上的取舍而已,安全性上并无分歧。

为什么一些外国禁用的食品添加剂在我国可以用?

有些食品添加剂是我国特有的,仅在我国范围内允许使用,比如竹叶抗氧化剂、茶绿色素、茶黄色素等。我们有些食品添加剂的限量是严于国际组织或发达国家的,比如我国果冻中使用山梨酸钾(防腐剂)的限量是每千克0.5克,而欧盟的限量是每千克1克。还有一些食品添加剂是国际标准或发达国家允许使用的,而我国并未批准使用,比如过氧化苯甲酰(面粉增白剂)在国际标准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中都可以使用,而我国已经禁用。再比如焦糖色,我国不允许用于面包,而欧盟是允许用于麦芽面包中。国际标准允许TBHQ(抗氧化剂)用于食用冰,我国则不允许使用,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因此,不能简单地通过比较谁用谁不用,或者个别指标的高低来判定标准优劣。

“不含防腐剂”“零添加”的食品更安全?

一般消费者认为“不含防腐剂”“零添加”更安全,商家也瞄准了这一点,使用这样的描述来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同时还能卖个好价钱。

实际上,防腐剂主要是用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否则有些食品还未出厂就坏掉了,甚至还可能产生毒素。从这一角度讲,防腐剂使我们的超市货架更丰富,也使我们的食品更安全。而且凡是国标允许使用的防腐剂都经过安全性评价,规范使用不会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损害。

也有一些食品天然就不需要添加防腐剂,因为它们不会给腐败微生物提供宜居环境来“生儿育女”,比如蜂蜜(高糖)、方便面饼(干燥)、腌渍食品(高盐)等,因此这些食品声称“不含防腐剂”完全是一种营销策略。

至于“零添加”就更不靠谱了。首先,完全不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在现代食品工业环境下已经很难找到,至少整个加工工艺链条中完全不使用加工助剂几乎不可能。其次,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本来就有保障安全的作用,“零添加”绝不可能在安全性上变成“优等生”。当然,只要消费者愿意为这个营销噱头买单,这样的产品就会继续在市场上存在。

纯天然食品添加剂比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更安全?

无论天然还是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其安全性

猜你喜欢

防腐剂添加剂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Seeking UNESCO's recognition for the baguette
牙膏中限用防腐剂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40191-2021)
预防和控制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日化用品中防腐剂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防腐剂和酸味剂对发酵萝卜保藏作用的影响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食品添加剂有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