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和原因

2017-01-26

中国防伪报道 2017年2期
关键词:监管食品消费者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和原因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需求也日益增强。然而,在物质财富高度发达的今天,食品安全的危机却越演越烈。从食品原料的生产到食品加工过程均有影响食品安全的事情发生,既有发生在大型食品公司中的食品安全事件,例如:双汇瘦肉精事件,肯德鸡速生鸡事件,也有青岛福尔马林浸泡小银鱼事件、农贸市场鱼翅重金属超标等小型商贸企业及小型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事件。由此可见,我国食品安全的形势不容乐观。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经济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通常是指食品在农业生产环节中的环境质量问题,包括水坏境、土壤环境和大气环境等。这些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食品生产的安全性。经济和社会因素是指商品生产者受利益的驱使,在知情的情况下对商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通过人为因素影响了食品的质量。然而政府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够、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导致这些不法行为及现象不能被及时纠正和控制,从而导致食品安全危机的出现。这些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食品的源头污染严重

首要的是农业生产环境受到污染。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导致工业三废、城市废弃物的大量排放,造成许多有毒、有害物质流入河流中,致使灌溉用水及土壤中的含菌量及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被农作物吸收,通过食物链,逐级污染农副产品;其次,一些地方为单纯地追求产量的提高,在农畜牧产品的种植和饲养过程中,滥用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等药物,导致农畜产品中有害药物的残留超过安全限度。这些被污染的农畜产品一旦到达餐桌,将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食品企业诚信缺失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如此严重,与我国食品企业自身的诚信意识与道德水平密切相关。食品企业的诚信意识缺失,企业社会责任的缺乏是直接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2004年中国消费者协会专项调查显示中国的大米、小麦粉、肉制品、饮料、罐头等15大类食品的企业中有60%的食品生产企业不具备生产条件。另外,食品中毒事件也频繁发生。生产商家以及销售者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而见利忘义,违背职业道德,在生产的过程中违法生产加工,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以次充好,假冒伪劣,销售过期产品或是将过期产品重新加工再投入到市场,使不安全隐患进一步扩大。在饮料中成倍超量添加色素和甜味剂,添加非食用物质制作食品,例如:在面粉中添加过氧化苯甲酰增白剂,用二氧化硫漂白馒头、包子、蘑菇,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使之增韧、增亮和延长保存期。

综上所述,食品企业诚信缺失主要体现在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流通的过程中两大方面。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首先,生产者在原料的采购方面,为了节约成本,采用不合格的原料及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其次,生产者在加工过程中不按国家的标准进行生产,采用小作坊作业。设备简陋,消毒不严,生产控制和管理松弛,法律意识淡薄,在加工过程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非法使用非食品添加剂。最后,大多数的生产企业均缺乏相应的质量控制检验系统,存在食品包装不合格和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食品安全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目前的食品标准,无论与食品安全形势的实际需求,还是与国际食品安全基本标准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食品卫生标准体系存在与国际不接轨、内容不完善、技术内容落后、实用性不强和缺乏科学依据等问题。而且对于目前一些公认的重要食源性危害,其检测技术不少尚属空白或不够完善,不能满足食品安全控制的需要。在危险性评估技术方面,我国目前尚无对化学性和生物学危害的暴露评估和定量危险性评估的系统。从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事故来看,很多标准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轰动一时的“三鹿奶粉”事件,由于非法添加三聚氰胺,导致上万婴幼儿罹患泌尿系统结石,也让三鹿集团从奶业龙头企业沦为破产。我国牛初乳市场一直以来处于一种无序的竞争状态。对于牛初乳生产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各个厂家生产的牛初乳产品良莠不齐。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厂家以次充好,甚至将普通奶粉冒充牛初乳。

另外,对于转基因食品,目前也缺乏一个安全性评价与管理体系,而目前国际上已有的安全评价的标准与方法等在世界各国存在较大争议。即使是被世界多数国家所采用的公认的标准也常常受到质疑。因此,盲目的引进后患无穷。尽管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认证了一系列的安全食品,如保健食品、自然食品、天然食品、生态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等。但是在安全食品认证的推广过程中,仍存在一部分企业为了“认证而认证”,认证结束,一切照旧。极少数认证过后的合法企业,披着合法外衣搞非法生产,如已曝光的食用油企业非法使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部分认证机构在认证过程中,存在“放水”的现象,监管力度不严,认证标志被套用和冒用的事件时有发生,认证的社会公信力不足。此外,对于流动经营的小摊贩无法进行认证及监管。

监管模式存在盲区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采取的原则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为此,我国政府设立了8个部或局进行分段及交叉监管,其中对于种植和生产环节,由农业部主管,国家环保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管理总局辅助管理;对于食品加工环节,由国家质监总局主管,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商务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管理总局辅助管理;对于流通环节,由国家工商总局主管,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管理总局,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辅助管理;对于消费环节,由卫生部主管,国家工商总局,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食品药品管理总局辅助管理。

然而,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监管边界不清,监管重复和空白并存等问题。这种监管模式,使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和联动,具体监管工作缺位、错位、越位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当沈阳市场上发现药水豆芽时,质监部门推给工商部门,工商部门又踢到了农业部门。试问一下当人民的生命安全受着威胁的时候,相关的监管部门不是想着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而是先想着怎样推卸责任,逃避责任,如此监管、如此执法怎能不导致食品危机的发生?而且各监管部门每次都是在重大安全事件发生后进行突击检查和处理,但之后很快就偃旗息鼓。

分段监管的危害

一、分段监管造成了权力分割,导致监管权的肢解,与人为的割裂,导致监管制度的碎片化;

二、分段监管造成了权责不明。导致执行过程中监管职能的缺失、越位、交叉与重叠。一旦发生重大食品安全问题,难以界定、认定、追究相关机构责任;

三、分段监管造成了监管效率低下。各部门间的协调和监督形同虚设,分段监管不仅无法发挥食品安全监管的功能,反而会形成各部分围绕部门利益、争夺权力的博弈行为,最终造成目前食品安全监管效率低下,食品安全问题屡亮红灯。

消费者权益缺乏保护

相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政府而言,消费者是处于弱势地位。但是,消费者具有成为食品安全治理的重要力量的潜力。这主要表现在:

一、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治理最具积极性;

二、消费者在特定信息的占有上有一定优势;

三、消费者集体作用的发挥能量巨大。如果消费者能有效参与食品安全治理,能够起到弥补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不足、推动社会监督以及制约食品经营者等重要作用。

然而,我国仍缺乏对消费者的司法保护机制,缺乏细化的消费者举报监督机制,缺乏健全的消费者权益保障机制。我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度有限,且缺乏政府、企业和媒体正确的引导。认知度低的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难以正确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不利于性价比高的产品销售。我国消费者,不同收入的群体,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关注是存在差别的。

而且,我国缺乏恰当的食品安全科普推广和告知途径。缺乏电视及其他媒体广告,或者报刊、杂志上的科普文章向消费者普及不同食品安全标识的认证标志、涵义、认证制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缺乏对食品标签的严格监督管理,没有对胡乱粘贴食品安全标识行为进行严惩。因而,使食品安全标识不能准确地向消费者传递食品信息,也降低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标识的信任度。而媒体在这一问题上,则缺乏良好的舆论监督的力量,缺乏适当的媒体监督行为。政府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弱,因此可以发挥媒体的力量,同时这也是可监督政府依法办事和提高办事效率。

如何辩证地看待食品安全问题

近年来,人们对食品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质量和安全诉求,这是我们生活品质提高之后的必然要求,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种要求是合理的,也是需要不断满足的。但从一个产业的发展角度来说,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却要客观辩证地来看待。

一方面,产业的发展,本来就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要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成长壮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有适当适时地提出相应的要求和标准,才更有利于产业自身的发展。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只有有了产业,才可能谈到发展,才可能有质量和安全;另一方面,社会的需求也是随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变化不断提高的,即便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其需求也是多样性的,分不同层次的。目前,新的产业不断产生或派生出来,就是因为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丰富多彩。同时,不同的需求也在创造着五花八门的新产业。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我们更多的是纵向的来划分质量安全与市场需求,而现实中质量安全与市场需求却是横向的,不同层面的市场需求有着不同的质量安全要求和标准。我们好象还只是用一个同一质量安全标准去面对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产业发展。再者,要保证质量和安全,靠政府部门、靠企业自律和靠舆论监督是能够解决一定问题的,但从根本上来讲,还是要靠产业的发展、靠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完备的信用体系的建设来保障。这种保障更持久,也更有效。

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的消费者与政府已经把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放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的合理要求,而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只刚刚开始。持辩证思维看形势,就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极其复杂的矛盾方面,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考察、科学把握构成事物的所有要素及其发展趋势,全面看,看全面,认清客观事物的实际状况,防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显,不闻雷霆”。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从宏观上看,自然与人类的和谐至关重要,这个关系直接影响着整个人类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整个人类同时积极努力才能够遵循的自然法则;从微观上看,无论是国家,还是各监管部门,乃至企业都应从百姓餐桌无小事的角度出发,完善政策、加强监管、提高意识;从个人的角度看,不能只等着国家相关制度的完善等来解决食品安全的本质问题,需要自觉环保、自觉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获取,时刻注意树立科学饮食观念,正确地处理好饮食、营养和健康的关系。

猜你喜欢

监管食品消费者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系无理取闹?NO! 请为消费者擦干眼泪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日化品牌怎样才能吸引年轻消费者?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知识付费消费者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