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蓓佳《童眸》:折射人生体验的儿童小说

2017-01-26齐童巍

中国出版 2017年22期
关键词:作家记忆小说

□文│齐童巍

(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与法学院)

人生经历对于作家来说,是一种不可多得、不能随意挥霍、需要慢慢积累。终其一生享用的宝贵财富。黄蓓佳的《童眸》(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年版)就是这样一部沉潜心底的记忆“财富”、深切体察人类情感的精彩作品。

对黄蓓佳而言,书写自己所经历的这一段岁月,既是情感上难以忘却的挂念,又是沉甸甸的社会责任。《童眸》后记中,黄蓓佳写道,相较于成年之后如同过眼云烟般的记忆,童年和少年时期那些兴高采烈的“长辈和伙伴们”,“嬉笑怒骂皆成趣味的家庭琐事,让我的童年记忆五彩缤纷”。童年和少年时期的记忆,之所以难以忘却,是因为那时候虽然贫穷但是真诚,生活虽然艰难但是却锻造了作家的精神世界,成为她成年后一切情感体验的精神来源。可以说,她与这段岁月是共生的,所以这些人生的体验才显得弥足珍贵而难以忘却。《童眸》中,作家的自我介入很深,充分调动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历史记忆,小说对生活、人生的体验与思考由此也显得更为深刻。作为儿童文学作家,将自己所真实经历、体验到的历史告诉今天和未来的儿童,记录民族的历史,这是一种光荣的社会责任。

作家在广阔的社会、历史面貌中去表现儿童生活,直面人生中复杂的话题,比如《灰兔》《高门楼儿》中的后代问题,《大丫和二丫》的婚姻问题,《芝麻糖》中的意外死亡,等等。这些问题超出个人和家庭所能掌控的范围,成为了一代代人绕不开又难以处理的真实人生处境。在经济、社会、医学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家庭中发生这些生活、伦理等的问题,也会造成很大的困扰,更何况是在小说中“仁字巷”这样生活本身就十分局促的地方。因此,这部儿童小说对儿童生活的表现就没有简单化、表层化,就有了更为丰富、真实的人生况味。

小说中的儿童角色,因为自己或他人的人生困境而感悟到了新的人生体验。朵儿体会到了闻老爹父子行为方式与周围人的格格不入,体会到他们在过继过程中的手足无措;体会到了得了绝症的白毛,在对待周围人态度上的每一次细微变化;体会到了细妹在父亲突然去世后挣扎的内心;体会二丫在对命运的反抗之中的无力感。无论是朵儿还是小说中的这些人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没有被命运的挑战所轻易地击倒。他们用积极进取的人生姿态面对这些挑战。让儿童读者看到,生活虽然艰辛,但是却值得坚强地、步步为营地去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小说的儿童视角让儿童读者更感同身受,更能进入儿童读者的内心去体会。

小说人物身上所体现的这种积极的人生姿态,在黄蓓佳的创作中也一直有所体现。在她的小说中,人与人之间原有的线条断了,有的人离开了此处,有的人离开了这个世界,似乎生活失去了动力,但是这时社会又会提供新的援手,新的后继者会出现,会带来新的希望,从而营造了解决问题的新契机。这就是黄蓓佳在儿童小说中常常表现的人生哲学。她的儿童小说总是试图找到人生困境的解决方式,总是会在人生的最低潮处留一线希望,给儿童读者以积极的信号。早期小说《小船 小船》是这样,《童眸》也是这样,给闻家父子留了一个体贴的“欢天喜地的小丫头”,细妹和马小五一起走向远方谋求出路。

作为一部折射作家丰富人生体验的儿童小说,《童眸》是成功的,既体现了作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表现了作家所体验到的民族生活历史,也让我们看到了作家建构中华美学精神当代性与民族性的努力。对于今天和未来的中国儿童读者来说,对于中国儿童文学来说,都十分重要。

猜你喜欢

作家记忆小说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