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的深浅之辩

2017-01-26满靖怡

中国出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书籍读书时代

□文│满靖怡

近几年,有关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深阅读与浅阅读的争辩不时碰撞,无论名家还是草根,都在发表各自观点,并试图引导读者的阅读方式,促进全民阅读,提升全民素养。对于深浅阅读之辩,虽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表现得较为突出,并有日趋激烈之势,其实古人对于阅读方式,也有深浅之辩。隋唐之际的孔子嫡孙孔颖达,之所以能够编纂《五经正义》,正是深研先贤经书的成果。北宋宰相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其阅读《论语》之深,明了宗旨之切,付诸实践之强。当然,古人也有浅阅读的案例,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就提出“不求甚解”的主张。

所谓深阅读,笔者认为,就是对书籍、文章通篇细读并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领悟,在领悟中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以此指导人生实践的阅读方式,具有阅读深入性、思考深邃性和人生指南性等特点。浅阅读,就是对书籍、文章摘要式、片段式、跳跃式,甚至标题化的阅读方式,具有阅读概略性、思考浅表性以及生活的消遣性和娱乐性等特点。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

由此可见,深阅读和浅阅读是不同特点的阅读方式,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是阅读的两种模式,对立统一于人类知识储备、信息获取、思想形成的全过程。也就是说,无论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都是我们不可简单抛弃的阅读方式。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一种阅读方式,或简单地肯定一种阅读方式,要兼而用之。

从一定意义上讲,深浅阅读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博与专的关系。梁启超关于读书有句名言,“无专精则不能成,无涉猎则不能通也。”就是说,读书先须博,即广泛涉猎,其后须专,即深入钻研。这样,才能有所成就。通过这样的阅读,把深浅阅读有机统一,才能造就学有所成的名家、大家。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阅读空间和领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读书渠道和获知来源,不仅为浅阅读提供便利,更为深阅读提供资源。从另一方面讲,对于不同需求的阅读者来说,选择深浅阅读方式根源于其自身的知识、信息、理论需要,不能苛求。同时,数据时代也为个性化阅读敞开了大门。

因此,对于浅阅读,我们不能一味排斥,这也是一种获知方式。特别是当今知识体量不断扩大、知识体系不断延展、信息容量不断增多、理论观点不断多元的形势下,以及在快节奏生活方式下,通过微信等现代媒体的传播手段,微阅读已经成为广大读者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获知渠道,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对于部分人群而言,生活可以缺少书籍、报刊,但不可缺少微信。这从一个侧面肯定了微阅读、浅阅读的普遍存在,以及这种存在的现实性与合理性。

当然,无论对于个人而言,还是对于民族而言,深阅读始终都是个人发展和民族进步的重要阶梯。宋代黄庭坚非常重视深阅读,他曾说,“读书欲精不欲博”。朱熹也曾说,“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因此,深阅读对我们的成长更有益处。为此,在讨论深浅阅读方式中,更积极的话题应是如何引导深阅读。

受一位老师的影响,我通常用三种方法进行深阅读。

一是恋人法。明代于谦《观书》一诗有云:“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对自己喜爱的书籍、文章,要像对恋人一样深切地、充满情感地阅读,甚至背诵全文或部分章节,以体味作者的思想表达、情感表现和文辞表述,并把这种体味融合到自己的思想、意识、情感和言行之中,升华为自己的境界。比如,对唐诗宋词的阅读等。

二是友人法。把所阅读的书籍、文章当作自己的朋友那样,在阅读中与作者平等交流,可以赞赏其观点、文辞,也可以批评其论点、表述,更可在阅读中思考以获取心得,通过标注、眉批等方式,实现与作者的思想沟通和见解交换。这种读书方式要下慢功夫、苦功夫。宋代陆九渊所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就是此意。要有“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的韧劲来读书,这样才能读出滋味、读出真意,才能与作者交心。作者通过书籍与读者沟通,读者也要通过书籍与作者沟通,这就是读书式交流、读书式交友,即古人所谓的神交。

三是敌人法。我们在读书中,对于有疑问的内容,就要以书籍中的观点为敌,寻查其破绽、考证其论据,归谬其结论,经过思考,得出我们自己的思维成果。恩格斯在读杜林的书籍时就采取了这种阅读方式,经深刻思考,写出了著名的《反杜林论》。其实,我们手头的书籍、文章并不一定都是正能量的,许多信息有可能是虚假的,伪科学、假新闻也充斥于各种媒体,这就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深思、切问、明辨,采用敌人式读书法提升辨别力,增强免疫力。

总之,无论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都是我们工作、生活中需要的阅读方式,都是不可或缺的阅读方式。越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两者并存的理由就越充分、基础就越雄厚。多争无益,重在阅读中获知、获知中提升、提升中践行。

猜你喜欢

书籍读书时代
鲁迅与“书籍代购”
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