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教育应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7-01-26钱津津鲁丰乐

浙江经济 2017年11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创

□钱津津 鲁丰乐

“双创”教育应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

□钱津津 鲁丰乐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更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有效途径。作为推动浙江“双创”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力量,浙江高校“双创”教育应聚焦浙江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承担起培养和储备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人才的责任。

“十二五”以来,浙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成为新常态下支撑浙江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十三五”期间,浙江高校要主动作为、敢于担当,把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助力其实现重点领域突破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着力点。要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和要求,完善“双创”教育体系,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经济和教育协同发展。

加强双创教育方向引导,实现双创教育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作为社会人才培养摇篮的浙江高校,应清醒认识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与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将双创人才和高新产业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战略,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土壤,实现浙江高校双创教育的价值最大化。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教育内容的“请进来”。利用多种形式的经济形势宣传,引导更多准双创者了解当前浙江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产业的发展态势和前景,促进创新创业活动潜在热点的挖掘。二是双创意识思维的“融进去”。以浙江高校内的多种经济类社团为载体,宣传国家、省市和学校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和意见建议,营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引导和鼓励创新创业团队用好用活政策,切实调动和发挥大学生参与双创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创新课程教育体系,建立有针对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培养机制。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浙江战略新兴产业相关的高技术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剧增,浙江高校要结合“中国制造2025”、“大国工匠”、技能人才、创新人才的需求,以着力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为目标,优化教育方案和创新课程体系。一是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针对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八大万亿产业相关专业学生,增加创业类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以现有八大产业的企业生产技术和产品需求作为创新创业的源泉,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成功案例为创新创业的视角,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调研和头难风暴,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二是探索“互联网+双创教育”模式。“互联网+”教育是浙江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新突破口,浙江高校应探索性创建具有浙江特色的“互联网+传统产业”“互联网+旅游”“互联网+健康”等线上课程资源,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有针对性地选取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网络专业课程,充分利用互联网育人资源,主动自我教育和发展。三是组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为了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有效匹配,浙江高校可加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沟通合作,聘请对口专业辅导教师,开展指导性、启发性的双创教育,并做好各个高校间双师型教师资源的深度共享,实现双创人才的协同培养。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平台,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创业生态网络。一是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大学生微创联盟平台。整合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多种资源,提供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咨询、建议、培训、交流等服务,打造具有浙江特色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网络。二是举办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完善浙江高校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行业企业的协同育人机制,创建校企合作的推动产业创新的双创人才培养基地,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口的众创空间实质服务能力提升。

作者单位:钱津津,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鲁丰乐,杭州市信息中心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创
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温州城市“拥江发展”的战略性和现实性思考
产业经济学及新兴产业群发展的思考探讨
陕西经济挺起“新支柱”——“数说陕西70年”之新兴产业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提高战略性矿产供应能力,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在“战略性矿产供需形势分析研讨会”上的讲话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