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激活消费升级新引擎
2017-01-26潘哲琪
□潘哲琪
着力激活消费升级新引擎
□潘哲琪
消费成为拉动浙江经济的第一快车。2016年,浙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71万亿,比上年同期提升11.0个百分点,比投资增速快0.1个百分点。尽管优势微弱,但这是2010年以来消费增长首次超越投资,值得关注。在投资增速高位趋缓、出口增速换挡的大背景下,消费正越来越显示出稳定器的重要作用。
当前,浙江消费正处于不断扩张的重要阶段,这一判断主要基于四大主要因素考虑。一是消费需求处于平稳上行通道。浙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比重一路攀升,由2007年的33.4%上升至2016年的47.3%,这是近30年来比重最高的一年,全国排名由第11上升至第6。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消费对浙江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预计未来消费占比会不断增加。
二是食品类消费大幅下降,消费结构加快升级。过去10年,浙江食品烟酒类消费占消费总额比重持续下降。2005—2015年,这一比重城镇下降5.6个百分点、农村下降7.5个百分点。根据恩格尔系数理论,比重下降从侧面反映了浙江居民的富裕程度不断提升、居民生活消费趋向多元化。
三是乡村收入和消费增速双双高于城镇,消费格局渐趋合理。一个是收入差距的缩小。近3年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20%和最低20%收入组收入差距倍数分别为7.75、7.28和6.49,逐年下降,浙江居民贫富不均现象缓解,此外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已连续4年快于城镇。还有一个是消费差距的缩小。2014—2016年浙江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增速分别比城镇高5.3、5.9和1.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收入和消费相辅相成、表现一致。
四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浙江消费提升空间依然广袤。2016年浙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比重47.3%,远低于欧美国家居民消费占GDP比重70%的平均水平。而浙江自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这一比重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按照这种速度,“消费红利”预计可再为浙江经济续航20年。
面对日益变化和发展的消费市场,要紧扣消费新动向、精准发力,推动形成与消费特征相适应的消费习惯、投资模式以及生产方式,加快实现消费全面升级、经济绿色转型。
一是瞄准多样化消费需求,创新有效供给。从中国游客赴日狂购各种商品的现象,不难知道国内符合消费需求的“好”品质产品依旧欠缺。这几年满街的苹果手机,就是最好的案例。下阶段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赶上科技潮流步伐,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来增加新供给,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切实满足消费者日益提升的消费需求。
二是把准信息化消费趋势,预判市场走向。随着信息技术应用以及自媒体普及,用户的消费习惯与喜好逐渐暴露在阳光下。企业凭借数据分析能清楚了解,“消费者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浙江企业要充分利用阿里巴巴、网易等互联网平台优势,一方面,提升产品供应链管理,按照市场实际需求组织订单生产,推动大规模标准化生产逐步向分散化、个性化定制转变;另一方面,要提高市场预判精准度,通过对销售数据、客户资料等大数据分析,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及营销策略,尽可能减少库存,提高资金利用率。
三是对准服务型消费靶心,着力量质齐升。居民消费正在从实物型向服务型、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的方向转变。数据显示,2011—2016年,服饰、食品等实物型网络消费金融占比由95.7%下降到75%左右,而餐饮、教育、旅游、家政等服务型消费年增长率保持70%以上。具有体验属性的消费蕴含巨大潜力,很可能是未来增量市场的主力军。下一阶段要着力扩大服务型消费供给规模,更加突出消费的导向作用,鼓励各类资本重点投资服务业,加快推进教育、文化、医疗、娱乐等服务领域的改革,提高供给主体的竞争程度和服务质量,实现投资与消费的互动和融合。
四是看准绿色化消费理念,促进绿色生产。崇尚勤俭节约、低碳健康的绿色消费模式正在渗透每一个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绿色消费的需求传导到生产企业,无疑会带动整个产业链的绿色转型。因此,消费层面要践行绿色生活,如垃圾分类、降低供暖温度、废品再利用和选择使用清洁能源等;生产层面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围绕提高资源产出率,推动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鼓励支持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设施等绿色产品,着力构建绿色生产、绿色采购和绿色运营相连接的低碳发展模式,推动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