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治“地球癌症”的中国经验

2017-01-26

绿色中国 2017年18期
关键词:缔约方荒漠化治沙

9月6日至15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召开。大会成果文件《鄂尔多斯宣言》欢迎中国政府支持“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通过经验共享、能力共建和示范项目合作,实现区域内和区域外荒漠化防治,并认可了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绿色经济”模式,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治沙经验的重视,彰显出中国绿色发展经验的可贵。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并列为全球首要三大生态环境问题,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重大挑战之一。目前全球167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亿人口受到荒漠化威胁。中国是一个易受荒漠化和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荒漠化土地占国土总面积27%,全国共有18个省区市受到荒漠化的侵害,影响超过4亿人口,荒漠化和土地退化是中国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态威胁,据估计每年因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200多亿元。

作为《公约》缔约方之一,中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探索和不懈奋斗,已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并重、治沙与治穷共赢的防治荒漠化道路,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自2004年以来已连续三个监测期持续净减少,初步遏制了荒漠化扩展的态势。2012年,中国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确定了到2020年50%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的目标。中国防治荒漠化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中国科技人员和沙区人民在治沙中的非凡智慧,中国人民在防治荒漠化中的感人故事和精神力量,向世界展示了防治荒漠化的“中国态度”、“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成就”和“中国精神”。中国也因此荣获2017年号称“政策界的奥斯卡奖”的“未来政策奖”银奖。这既是对多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履行联合国荒漠化公约,在治沙、防止土地退化方面努力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中国政府积极探索长效的荒漠化治理政策与模式,对全球荒漠化治理贡献国别经验的赞誉。正如《公约》副执行秘书长普拉迪普·蒙加所说:“本次缔约方大会在中国举行,显示了中国的领导力,这种领导力还体现在中国采取的一系列治沙行动上。”

在中国积极推动下,本次缔约方大会形成了“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中国将提供学习基地,搭建交流平台,磋商凝聚共识。中国经验正走出国门,与世界共享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治沙模式。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指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经验,正在为全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借鉴,贡献中国的解决方案。

“中国将坚定不移履行公约义务,按照本次缔约方大会确定的目标,一如既往加强同各成员国和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共同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习近平主席致大会高级别会议的贺信,体现了中国在防沙治沙上的大国担当。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与国际社会携手,在世界防治荒漠化进程中打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猜你喜欢

缔约方荒漠化治沙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达成一项全面气候协议
如皋市发扬治沙精神 打赢安全主动仗
荒漠化地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以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为例
石光银 治沙英雄的大漠雄心
我国将承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
防治土地荒漠化 推动绿色发展——写在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我国召开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
治沙专家郭普
甘肃治沙研究60年回顾与展望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于2020年在昆明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