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探索构建机关绩效管理基本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
2017-01-26江苏省编办省绩效办
● 江苏省编办(省绩效办)
江苏探索构建机关绩效管理基本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
● 江苏省编办(省绩效办)
机关绩效管理是江苏省编办承担的重要工作。经过三年多努力,已初步建立起具有江苏特点的机关绩效管理制度。2013年江苏省委办公厅、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机关绩效管理的意见》,省级机关在试点基础上普遍推行机关绩效管理制度,并在部分市县进行机关绩效管理试点。2014年各设区市全面推行机关绩效管理,基本建立了绩效管理基本制度和工作体系。2015年全省13个设区市、97个县(市、区)全面开展机关绩效管理。2016年纳入省级机关绩效管理范围的单位共115家,由8家牵头考核部门对各机关进行量化评分。根据得分,按照3:6:1的比例确定第一、二、三、四等次单位,并将第一等次中得分前20名的单位评为“省级机关绩效管理先进单位”。
江苏省机关绩效管理始终坚持以实现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为目标,服务大局、推进改革,确保年度重点工作高质量完成;始终坚持以“三定”规定的基本职能为依据,着眼工作落实、推进全面履职,不断提升服务型政府建设质量水平;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奖优罚劣、治庸问责,进一步完善了奖惩激励机制。经过实践探索,目前逐步形成了“231”基本制度和工作体系,即两项基本制度,指标体系和任务分工、考评方法和计分规则;三项重要举措,管理程序规范化、考评方法信息化、结果运用综合化;一个工作体系,省绩效管理工作联席会议。
一是指标体系和任务分工。指标体系是开展绩效管理的基石。省级机关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包括职能工作、管理工作、创新创优、满意度4个一级指标。职能工作目标权重为40%,其中党委、政府确定的年度重点工作目标占职能工作目标权重的70%,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牵头考核;常规工作目标占职能工作目标权重的30%,由省编办牵头考核。管理工作目标权重为25%,主要考评机关自身建设情况,设置依法履职、高效履职、廉洁履职、组织建设、作风建设5个二级指标,分别占管理工作目标权重的20%,牵头考核单位为省纪委机关、省委组织部、省编办、省级机关工委、省财政厅和省政府法制办。创新创优目标权重为10%,旨在考评机关改革创新的方式方法、解决发展中难题的实效,主要采用集中分组召开评审会的方式进行,由各被考评机关现场陈述,通过专家评审、同组互评的方式现场打分。当前,创新创优考评主题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转变职能”,突出体现新时期江苏精神、工作机制方法创新和争先进位情况。满意度目标权重为25%,主要体现由人民群众评价机关工作的价值取向,分为领导满意度、服务对象满意度、社会公众满意度三个方面进行测评,分别占满意度目标权重的30%、30%和40%,其中社会公众满意度委托第三方专业调查机构进行评估。
二是考评方法和计分规则。考评方法是决定绩效评估结果的关键。省级机关绩效管理考评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内部考评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日常考评与年度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主要通过日常评估、年终考核、社会评议、察访核验、飞行检查等方式进行,注重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部门绩效的实际状况。各牵头考核部门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规划及考评细则,具体负责相应指标项的考评工作,形成指标项考评结果,按3:6:1的比例,对被考评机关排出“好”、“较好”、“一般”和“诫勉”4个等次,按等次在指标权重范围内计分。省级机关绩效管理年度综合考评结果形成第一等次30%、第二等次60%、第三和第四等次10%的橄榄型结构,并在第一等次中按照分数排名确定20家为绩效管理先进单位。通过分类考评、科学计分,重视对机关绩效改进提升的正面评价,保证可比性,调动积极性。
三是管理程序规范化。管理程序是将绩效意识落实到管理全过程的保障。省级机关绩效管理程序包括目标规划、过程监管、绩效评估、持续改进四个环节,按年度周期顺次推进。目标规划环节在年初进行,各机关根据绩效办发布的目标规划指导意见,提出突出重点、合理可行、细化实化、可比可测的年度绩效目标内容,经省绩效办审定后作为绩效评估的依据。过程监管环节主要结合日常管理工作,在任务分解和目标细化的基础上,采用年中考评、察访核验等方法,开展节点控制和督促检查,不但要监管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还要监督其职责范围内的任务完成情况,及时纠偏,形成全过程、全天候绩效跟踪评价机制。绩效评估环节主要是综合运用相关考评方法,考准考实机关绩效,注重在日常工作中看绩效、在重大关头看绩效、在容易忽略的地方看绩效。不考核台账,主要看考评内容的关键性、关联性、客观真实性。持续改进环节结合绩效考评结果反馈一并进行,主要着眼于督促机关针对绩效管理发现的突出问题,研究解决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深层次矛盾。
四是考评方法信息化。信息化是促进绩效管理公开透明运行的有效载体。省级机关绩效管理从2014年起已全程通过政府内网的绩效管理平台运行,起到了规范程序、公开信息、提高效率等多重功效。省级机关绩效管理目标规划、年中年末考评的申报、审核、修改、反馈、确认、打印等程序均在信息系统上完成,节约了行政成本,也便于发现问题、查找差距。全省绩效管理系统将逐步与各部门业务系统相对接,与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相衔接,与上下级绩效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形成全省绩效管理大数据平台。未来绩效管理工作还要通过外网平台及时发布信息、接受监督,让绩效管理全程在阳光下运行。
五是结果运用综合化。结果运用是绩效管理的生命。江苏把健全完善绩效管理激励约束机制作为突破口,使绩效管理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绩效、推进发展的有效载体。每年的绩效考评综合性结果送组织、机构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在工作中使用。一是将绩效评估结果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结合起来,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调整交流的重要参考。二是与机构编制工作结合起来,作为调整职能、机构、编制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任务不饱满,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部门,要通过动态管理核减机构编制。三是与合理配置财政资源结合起来,作为安排财政预算的重要依据。四是与公务员年度考核结合起来,作为提高或降低考核优秀比例的依据,对绩效评估确定为“好”、“较好”、“一般”和“诫勉”的部门,其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人数比例分别为20%、18%、15%、12%。每年向部门反馈绩效考评结果时,一并反馈需要改进和提升的方面,下一年度重点跟踪了解改进和提升落实情况。坚持奖优、罚劣、治庸并举,严格绩效问责,保证结果运用有力有效。2016年省绩效办对基层和企业反映审批环节多、时间长、收费高、效率低等行为,通过绩效考评结果反馈的形式及时督促相关部门纠正整改。
六是绩效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工作体系是绩效管理的组织保证。绩效管理是对机关的综合性评价,涉及到多部门的具体业务,必须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能作用。省绩效管理联席会议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任召集人,省委秘书长和省政府秘书长任副召集人,12家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省绩效管理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抽调骨干力量组成工作班子,采取集中办公与分散办公相结合的方式,承担绩效管理推进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参加绩效管理的各机关也都确定了绩效管理的分管领导和职能处室,具体负责本机关的绩效管理工作。
通过几年的实践,江苏省机关绩效管理在省市县三级实现了全覆盖,逐步形成了机关绩效管理的基本制度体系,提高了机关干部的绩效意识和依法高效廉洁履职、党的建设、创新创优的能力,人民群众满意度有了新提升。当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研究解决,如领导体系尚不明确,指标体系、奖惩标准不够规范,法制化标准化程度不高。进一步深入开展机关绩效管理,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提升。
一是建议中央层面尽快出台绩效管理指导文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严格绩效管理,突出责任落实,确保权责一致”。目前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但形式、内容各异,有的是目标责任制考核,有的是政府效能建设、有的是开展绩效管理。即使开展了绩效管理,在管理范围、内容、程序等方面也不统一、不规范。横向难以借鉴,纵向难以指导,建议在中央层面尽快出台机关绩效管理的综合性指导文件,统一规范全国的绩效管理工作。
二是进一步明确机关绩效管理领导体系。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任务分工中,明确绩效管理工作由中央编办牵头。全国各地有部分省级编办承担了绩效管理职责。江苏省13个设区市中有7个市由编办牵头负责机关绩效管理,其他市分别由市委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政府督查室等不同部门牵头负责。因为不同系统、不同部门的工作重心不同、工作安排不同,省对市县绩效管理工作的要求在时间和质量上难以保证,造成了机关绩效管理体制不顺,加大了省绩效办指导协调市县工作的难度。建议从中央层面明确机关绩效管理领导体系,理顺工作关系,提升工作效能。
三是规范绩效考核奖惩政策。奖惩措施是结果运用的核心内容。绩效奖励对调动干部的积极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全国没有一个统一规定,各地在考核奖惩上方法各异、标准不同。尤其是绩效考核奖是否可以发放、发放额度、标准等都难以把握。建议中央层面规范绩效考核奖惩政策。
四是按照法制化标准化要求规范绩效管理工作。绩效管理是科学的、有效的管理制度,法制化标准化是其基本要求。建议中央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绩效管理法制化标准化文件,在机关绩效管理的目标规划、过程监管、绩效评估、持续改进、组织保障等方面进行规范,使机关绩效管理走上法制化标准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