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势下的质量与市场供需关系

2017-01-26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李雪婷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供需供给升级

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李雪婷

浅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势下的质量与市场供需关系

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李雪婷

在传统外贸持续承压、投资刺激收效不佳的背景下,消费作为最后“一驾马车”被寄予厚望。然而,由于当前我国供给质量不足,导致大量内需外流。有数据显示,自2012年起,中国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2015年中国人出境总花费高达1.35万亿元,相比2014年暴增53%,其中购买商品是最大支出。当前,中央高层多次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作出系列部署。笔者认为,构建良性的供需关系,实现供给和需求有效对接,首先应准确把握质量要素在供需链条中扮演的角色。

一、商品极大丰富赋予需求侧对供给侧更高的质量要求

当前,从供给侧看,我国已经告别商品供给不足的时代,在总量上,一些传统产业的供给能力已大幅超出需求,市场竞争变得更为激烈;从需求侧看,消费者拥有了选择权,在同类商品之间进行“质”的对比,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我国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已基本结束。例如,近几年,中国消费者在境外“狂扫”药品、电子产品、奢侈品等,日本的智能马桶盖及纳米水离子技术电吹风、韩国的智能电饭煲、美国的苹果手机等优质商品大大地刺激了时下部分中国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升级,他们不再满足于商品“能用”,还希望商品“好用”“耐用”,甚至能带来“享受”。同时,细翻国人的“购物车”,从以往主要扫货中高档奢侈品大件家电,到如今大量海淘指甲刀、牙膏等家庭必需品,国人海外购物结构的下沉意味着海外商品分食的国内需求在反向大规模增长。因国内供给质量不高,国内制造业各领域市场正在大量外流。

二、供给侧的频繁优化与创新不断重塑消费需求的标准与形式

技术作为供给侧重要要素之一,对消费需求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推动的供给发展不仅被动满足需求,某种程度上还创造需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消费需求实现了两次重大升级:第一次是工业化发展实现消费品质的升级。工业化尤其是轻工业的快速发展,逐步提高了供给能力,为迅速补给生活必需品供给提供了基础。第二次是信息化发展实现消费方式的升级。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步改变供给的服务方式,催生了电子商务等消费新模式。例如,在服装销售行业,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集中在质地、款式、舒适度等性能上;而近几年国人的消费需求已经不局限于商品本身,网购、海淘已经成为普遍的消费方式,虚拟试穿的引入更将大大地优化消费体验。

可见,质量作为满足消费需求的重要标尺,其内涵具有时代特征,消费者对质量的认知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它随着时间、地点、使用对象的不同而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和丰富。

三、质量积累形成无形资产是达成良性供需关系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一直稳步上升,2015年达到83.34;我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从2014年到2015年一直稳定在91%以上。但与此同时,我们的消费还在大量外流,这说明当前商品竞争不仅是产品的质量、性能、服务等有形资产的竞争,更是品牌、文化等无形资产的竞争。我们在自主品牌建设上积累不足导致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

商品对消费者来说不仅仅具有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附着在其品牌上的无形资产,品牌的无形资产更多地体现在商品的情感价值和审美价值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当人们衣食无忧,生理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时,便开始追求社交、自尊及成就需求的满足,消费者对情感体验的需求正是人类需求层次升华的必然趋势。星巴克之所以创造了把咖啡卖到了全世界的奇迹,并非仅因为星巴克咖啡的口味,而更多的是因为他满足了人们对咖啡休闲文化的情感体验和向往。

为进一步实现供需有效对接,不断提升供给水平,我们更应聚焦重点领域精准发力:一是以科技创新驱动质量发展和供给升级,引领“中国制造”摆脱低端锁定困境。二是以深化改革推动结构调整,减少无效、低端供给,扩大有效、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三是以实施质量强国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走通向中国制造2025的品牌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供需供给升级
基于交通大数据的LNG供需预测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供需略微宽松 价格波动缩窄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我国天然气供需呈现紧平衡态势
回暖与升级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