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建设高铁新城
2017-01-26谢剑锋
□谢剑锋
抢抓机遇建设高铁新城
□谢剑锋
衢州高铁新城是衢州抓住杭衢高铁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以大视野、大格局、大开放融入杭州都市圈,建设诗画浙江“大花园”“两山”理论实践区的重要平台。谋划好、规划好、建设好高铁新城,需牢固树立“花园+平台”“独特+引领”“引人+留人”的理念,遵循规律,注重规划,讲究规则,强调融合。
遵循规律是基础,高铁新城的规划建设需符合城市化的规律、产业发展的规律、消费升级的规律、人口流动集聚的规律、开放开发的规律;规划设计是核心,需以综合交通枢纽、浙江内陆开放桥头堡、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视野来定位项目,以“统分统”的方式来做好新城规划、项目布局、招商引强;讲究规则是关键,明确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工作专班,统一制定招商引资规则、投融资规则和具体工作规则(机制),避免被部门主导、被企业绑架;高度融合是亮点,以高铁西站为枢纽,以高铁小镇、教育小镇、医养小镇等为核心,融合健康、运动、休闲、旅游、文化等幸福产业,促进产城人文高度融合发展。
高铁新城的蓝图畅想
围绕交通先导、城市赋能和产业创新,以高铁西站为引爆点,以综合交通枢纽为辐射带,以幸福产业特色小镇群落为组团,结合衢州的生态优势、区位优势、文化优势,打造一个集聚高端要素的高铁新城。高铁新城不是西区一期的简单延伸、不是城市开发的传统模式、不是公共要素的重复叠加,而是衢州“大花园”的新门户、现代智慧城市的新突破、消费升级的新蓝海,特色亮点在于“高铁+”和“新城+”。具体包含:
美丽“大花园”门户。保持田园城市风光,重点支持自然生态、绿色环保、运动休闲、智慧应用“四大本底”,构建“国家公园、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的空间形态,建设成居住的“大花园”、游玩的“大花园”、体验的“大花园”,打造展现衢州现代田园城市、国际花园城市、运动休闲城市的门户。
交通大通道枢纽。高标准规划建设高铁西站,以西站为核心谋划建设现代化、零换乘、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对外快速便捷、对内畅通互联。规划预留市域铁路等轨道交通线路,谋划建设西站-城站连接线、市域公共交通、城区快速通道、景区直达线路等。
幸福新蓝海高地。集聚融合健康、教育、运动、休闲、旅游、文化、养老等幸福产业、企业和项目,让居住的人幸福、学习的人幸福、工作的人幸福、游玩的人幸福。突出教育乐土、医养胜地建设,打造衢州的大学城、康养城,建设美丽幸福家园,打响衢州幸福品牌。
旅游集散地中心。高铁新城既是全域旅游目的地的首站,更是四省边际旅游集散地的中心,打响“游四省、住衢州”品牌,争创省际生态文明旅游协作区的核心,规划建设游客中心、商住中心、(汽车)租赁中心,满足集散中心功能,同时布局房车基地、通用飞机基地等高端旅游业态。
高铁新城的小镇支撑
按照“战略引领、规划布局、项目支撑、要素保障”路线图,下步重点在于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探索建立“特色小镇+重大项目”的支撑体系,谋划高铁小镇、教育小镇、医养小镇等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四省九地市商贸中心、中心医院、绿色金融区域总部等重大项目,打造高铁新城的幸福产业小镇群落。
高铁小镇是基础,是交通枢纽、集散中心,必将是南来北往人流停留之地,必须与杭衢高铁同步建成。高铁小镇是衢州的窗口,要以关乎全局的眼光、适当超前的思路、开放开发的理念去推动,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从功能上考虑:一是铁路交通枢纽。衢州西站是杭衢高铁、九景衢铁路、沪昆高铁、杭广高铁的交通枢纽,设置杭衢场、九景衢场、预留杭广场,同时考虑衢州西站和杭州西站开行通勤列车的需要,建设动检所、行车公寓等配套设施。二是客运集散枢纽。设置高铁与城区、市区和市域公交换乘中心,前往周边旅游景点长途汽车换乘中心和汽车租赁中心,配套建设商住基地、房车基地、通用航空基地,打造四省边际集散的客运枢纽。三是轨道交通枢纽。预留市域铁路等轨道交通线路,规划衢江区经市区、西区到衢州西站的单轨交通,规划巨化经衢州站经市区到徐家坞的单轨交通,在浮石二桥南桥头设置换乘中心,衢州西站作为单轨交通车辆停放场和单轨车辆的始发站。四是商贸会展中心。建设集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谋划建设四省边际会展中心。
教育小镇是核心,融合文创文旅、科技金融、运动休闲等高端要素,建设衢州的“大学城”。教育是衢州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教育小镇的规划建设,为衢州发展集聚人口、培养人才、提升消费,为杭州、上海以及长三角地区提供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在小镇内规划布局健康、旅游、体育和文化等公共设施,配套“一场二馆”、文化艺术中心、科创中心、主题乐园等重大项目,打造运动休闲、文创科创的“大学城”。一是引进知名大学分校。抢抓省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研究契机,参照金华的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嘉兴的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建德的浙大数据科学学院(筹备中)等模式,争取杭州或者上海高校在衢开办分校。杭衢高铁建设后,高铁新城对大学设立分校(院)的吸引力增强,结合浙大医联体和衢州化工产业基础,争取引进浙大医学院或浙大材料学院等来衢办学办研办公;结合衢州生态优势、土地优势,争取引进浙江音乐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林业大学等来衢办学;结合杭衢山海协作协议,争取浙大城市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等杭州高校来衢办学。根据引进学校的学科优势,设置相应的科研院所。二是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增设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专业以化工、电子、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康复护理、中药炮制、保姆家政等学科为主,更加贴近衢州主导产业、市场需求,打响衢州职教品牌。对标淘宝大学、杭州湖畔大学的办学模式,依托巨化集团、开山集团、华友钴业等平台型企业,开办企业研究院校,成立氟化工、矿山机械、锂电池研究院,打造长三角蓝领技工培养基地。三是引进高端民办教育。搭乘国家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东风,坚持“补课+超前”“配套+带动”“事业+产业”,提倡按需办学、大家办学、高端办学,引进国内外知名教育集团,谋划建设影响四省边际的国际学校、民办学校,满足全市义务教育、高端教育需求。四是考虑资产搬盘类项目,推进衢州市委党校迁建、衢州高级中学迁建等。
医养小镇是关键,重点突出“养”“氧”,成为华东地区的康养示范和亮点。充分利用衢州生态环境和商务成本优势,对接杭州、上海都市圈的现实需求,促进衢州全域旅游、健康产业发展。医养小镇以健康、养生、体检产业为主导,配备高水平的医疗条件和健康劳动体验区。一是建设一所覆盖四省边际的综合型中心医院。在“健康中国2025”和医养结合改革的背景下,社会养老护理型床位需求增加,争取开展康养结合、医养结合试点,联合社会资本和省级各大医院(医联体)在衢州建设一所以“康复护理”为特色的综合型中心医院,通过杭衢高铁的通达性引进上海、杭州高端的医疗资源,通过衢州院校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护理人员。二是建设体验式康养居住小区。积极探索租售同权,开发一批康养居住小区,采用低密度开发,建设花园式居住的示范试验区,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充分利用目前水系、池塘,将水系贯穿于每家每户,采用自然水系天然降温,打造体验式的田园城市,配套健康劳动体验场地。三是建设健康管理服务中心。主要提供健康咨询、医疗保健咨询、医疗用品营销等业态,引进浙大附属医院等知名高端体检疗养中心或莲花健康、美年健康等上市公司的健康管理服务中心,提供体检、疗养、休闲、养生一站式服务。
高铁新城的机制保障
搭建组织架构。一是建立高铁新城前期协调推进机制,成立高铁新城建设领导小组,协调推进特色小镇群落前期工作,下设综合、招商、征迁、前期等办公室。二是建立统分结合的PPP项目推进机制,加快培养一批投融资人才,在部门分头招商的基础上,建议由市PPP中心统筹牵头,推进幸福产业PPP项目落地。三是建立幸福产业招商引资推进机制,加强招商的精准性、有效性,发挥四大“创新飞地”门户作用,增强和浙大系、阿里系的合作,加强对浙商、衢商的盯引,深化7大公建项目和10大花园项目的招商。
创新投融资机制。建议采用TOD+XOD+PPP模式,一揽子统筹谋划高铁线、高铁站、高铁小镇、高铁新城、高铁经济等问题,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用地的一体化发展,通过以地建路、以路造站、以站招商、以商建城、以城富民,确保城市土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通过TOD、XOD模式,激发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热情;通过PPP模式,解决高铁新城建设的投融资问题,二者双管齐下,相辅相成,从而破解高铁新城建设“钱从哪里来”的难题。
强化要素保障。一是建立省级层面政策对接机制,将高铁新城打造为山海协作的新平台、大花园的新门户,争取省级部门对高铁新城建设的支持,引导全省的金融机构、上市公司、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向特色小镇群落集聚,促进与杭州的产业技术、人员人才、资金要素的融合。二是建立市级层面政策落地机制,深化“多规合一”和“最多跑一次”改革,科学修编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健全服务业项目决策咨询机制,确保项目能批、土地能供、资金能保、房子能拆。三是建立杭衢高铁和高铁新城联动推进机制,统筹安排两者的规划布局和建设时序,联动研究投融资模式,统一测算还款计划和土地收益,结合招商引资现状,有重点、依规划、按时序推进小镇和项目建设,实现资金平衡。
作者为衢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