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
2017-01-26
观潮Economic Review
观潮
▶ 中国制造与中国规模差距有多大
(《投资快报》2017-08-30)
由全球制造商集团编制的2017年度(首届)《全球制造500强》排行榜揭晓。中国大陆入选的企业共有57家,不仅远低于美国的入选企业数,也比《世界500强》排行榜中被中国拉得很远的日本少了近30家。中国企业大而不强、强而不优、优而不名,不仅在《世界500强》榜单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在《全球制造500强》中表现得更为突出。眼下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如何运用大数据更好地观察世界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发展规律,从而制定切实有效的制造业发展目标,对中国来说,十分重要。对政府来说,重点是创造环境、提供服务,让企业有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对企业来说,就是适应市场变化,适应竞争需要,增强危机感,从而把注意力放到技术创新和核心竞争力增强、品牌培育等方面,而不是再满足于眼前的微小利益。
▶ 健康楼市需合理平衡供需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2017-08-16)
如同所有商品一样,供需平衡是楼市健康发展的根基,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参考。鼓励中小城市加速发展并无问题,但配套的产业政策不可盲目。与欧洲相比,当前中国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人口、企业向大城市流动的趋势并未出现根本转向。因此,此前一段时间里,大城市因控制规模而减少土地供应、小城市扩张限制较少的城镇化思路与实际国情不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城市土地紧俏、房价高企,而小城镇却供大于求,库存积压严重。对于楼市乃至城市规划而言,要形成真正的竞争力来吸引人才,更要根据实际的劳动力流向来匹配供给,方能从结构性失衡中走出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 李鑫:非现金支付不等于“无现金社会”
(《上海证券报》2017-08-16)
我国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电子钱包类支付工具已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确有“弯道超车”的意味,未来仍应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持续推动支付产业的创新,进一步普及非现金支付。但另一方面,无论是相关企业还是舆论都不宜片面渲染非现金支付,过于夸大“无现金”。经历了“互联网金融”概念的兴衰后,无论企业、监管者、学者还是民众,都应更包容而又客观地对待支付创新,稳步扎实地推进非现金支付发展,而不宜通过炒作概念谋求“大跃进”。(作者系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
▶ 中国的数字经济革命红利
(《中国证券报》2017-08-16)
随着更多活动的数字化,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进程也将日益发生在数字空间中。在未来几年中,中国决策者需要面对各种“数字困境”。中国的许多公用事业机构,如航空、铁路、港口和通讯等都是单一产品实体,由国有企业负责经营管理。但民营的新技术巨头却是多产品、全方位的渠道平台,可以通吃所有供应链环节,包括生产、分销、支付,目前还在进军财富管理。数字化对消费者固然是好事,但对就业和社会稳定的冲击可能是负面的。“数字中国”必然会有赢家和输家,失业工人越快适应新的现实,整个系统就会越健康。中国转向基于知识的新经济才能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核心地位,最终产生“改革红利”。这一转型固然令人激动,也隐藏着风险,此前从未有哪个如此庞大的经济体以如此快的速度经历如此深远的变革。
▶ 陆娅楠:去杠杆不能把工具当目的
(《每日经济新闻》2017-08-15)
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断崖式下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2010年欧债危机,这些大规模危机无不与相关部门的杠杆率过快上升有关,而化解这些危机也都有赖于各种手段的去杠杆。避免“去杠杆”变为部门间的“转杠杆”进而形成新的“加杠杆”,需要金融业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突破直接融资瓶颈,改善间接融资结构,打造适应实体经济需求的金融链。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今日中国经济的繁盛,实体经济是根基,金融之水来滋养,缺一不可,但不能本末倒置,切莫把工具当目的。正如一位老企业家所说,我们用锄头去种地,锄头再多再好,不耕种也没有丰收,而创造不出真实价值的锄头,再吸引眼球也永远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