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与社会保障之关系
2017-01-25伊全胜
高 妍,伊全胜
(齐齐哈尔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与社会保障之关系
高 妍,伊全胜
(齐齐哈尔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工作会议中指出,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任务。社会保障体系能够让扶贫对象对未来有一个安全的生存预期,这已成为扶贫工作的重点内容。要真正做好当代中国的精准扶贫工作,社会保障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首先,探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产生和社会保障相关内容的同时,从社会保障的公平性促生“精准扶贫”、“精准扶贫”促进社会保障的完善、社会保障中应发挥“精准扶贫”兜底作用、“精准扶贫”与社会保障目标一致这四个方面来探讨“精准扶贫”思想和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其次,强调了“精准扶贫”思想和社会保障是实现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目标的重点,并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升贫困群体思想水平方面提出方法和对策,使其体现“公平公正”的一致性,维护社会稳定的一致性,实现小康社会的一致性。最后,正确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和社会保障的关系,最终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习近平;精准扶贫;社会保障
“精准扶贫”重要思想最早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提出的,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让全体人民脱贫,精准扶贫是脱贫的重要方法,而社会保障是这个方法的保护伞,两者相互作用、共同促进,要正确与准确认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一、社会保障的公平性促生“精准扶贫”
社会保障的公平性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社会保障重点就体现在机会公平当中,也就是指每个社会成员都享有参加社会保障的机会,并且在这个机会中也都是平等的、公平的,维护社会公平是社会保障的根本,公正、公平是每个公民都应该享有的权利。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体系下产生的,有着一段长期的发展经历,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社会保障已经基本形成了总体框架,其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后通过的,其中就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而提出要其更加体现公平和可持续性,同时提倡全民参保的理论,使国家每一个公民都要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来,并且将这个提议落实并实施到位,特别是针对养老保险也有重点说明。要保证建立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对于社保基金的充实途径也有新的想法——划转部分国有资本成为社会保障基金的一部分,并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于医疗保险方面也要建立全方位的医保体系,其中特别是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的实施,真正做到有病可医。这些建议的提出是继承和发展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的精神,也符合现在每个公民最切实最需要的诉求。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并强调,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基础,一定要更加公平和可持续,要不断完善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养老等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包括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其他社会保障,要加强社会救助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我国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这个观点不能动摇。
实现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党的“十三五”目标,让全体人民真正享受机会公平,第一要务就是要解决贫困这个大难题。我国到目前为止还约有7 000多万的人群生活在国家贫困线以下,如何使这么庞大的数量减少以至于消失,直接影响到中国人民的幸福指数,同时也决定着在2020年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重点提到小康社会不是单方面宣布建成了就可以的,要考虑到真正的实际情况是还有几千万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人口的生活水平,人民群众是世界的创造者,在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上会大大影响人民群众的信心,在国际社会上的认可度上也会对我国有重大影响。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一次地强调农村是脱贫的难点也是重点,想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最艰巨的任务。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2015年,在召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后,党中央又召开了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都出席了这个会议,由此可见此次的扶贫会之重要,在此次会议上,更加坚定的是要消除贫困、走向小康社会。2015年年末,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2016年新年贺词时同样提道:“我心中的牵挂就是如何让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已经吹响了,全党全国人民要着力补齐贫困这个短板,要同心同德真正摆脱贫困,使农村贫困人口过上好日子,走向小康。2016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十三五”时期的头等大事就是要脱贫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扶贫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并据此提出富有创造性的“精准扶贫”方略,他不仅一次地指出:“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坚持公正、公平原则,提高社会保障再分配的调节力度。
二、“精准扶贫”促进社会保障的完善
在中国,农民是最大的社会群体,农村的贡献也是巨大的,但是,对于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始终存在土地少,原始农业占主导地位、农民收入单一、农村发展速度慢等问题。全国有7 000多万农村贫困群众在贫困线以下,这些低收入人口占我国人口比重也非常之大。农村就是实现全面小康最艰巨的任务所在,贫困地区的农民是重点和难点,如何使这部分人群脱贫也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这也会促使社会保障在农村地区趋于完善。
1.我国社会保障的现状。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还存在着部分未参保的人群,这些未参保人群主要是农村贫困人口。农村人口占据全国人口较大的比重,因为过去政策的倾向以及农村群众对社会保障思想认识的局限性,使一部分农村贫困人群没有参保,这也说明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着一些遗漏。二是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还不完善,有些地区还存在着社保接续不畅、流动性不足。农民工是中国的一大群体,农民出门务工没有针对性也没有固定性,这就存在着到一个地方参加一次保险,到另一个地方又重新参保,以至于之前的社会保险没有对接的问题,而农民工对政策的不了解和相关部门政策的不对接,这些对于流动性大的农民工群体来讲是极其不利的,所以说社会保障体系衔接需要加强。三是公平性问题依旧存在,虽然国家一直提倡城乡一体化,曾消除了两次,但是目前我国的城乡待遇差距还很大,贫富更是存在着差距,这也体现出社会保障制度覆盖的不全面。此外,随着人们对社会保障政策的逐渐识别,大多数人了解到社会统筹的内容与意义,那么就存在着社保基金如何保值增值的问题。随着人们不断掌握自己手中的钱财,社保管理体制也就存在着分割的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影响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建立的效率,影响其发展的速度。四是民众社会保险意识有待提高。农民接受的信息比较闭塞,在没有进行有效宣传的前提下,很多人认为自己有稳定的收入,现在身体又没有疾病,也就没必要参加社会保险了,参加社会保险的钱都不如做些别的事情,也有一些人因为贫困的原因其生活质量不高,就更不会拿出仅有的钱来买保险,更有一部分人认为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一样都是商业运作,这些错误的观念只有通过正确引导,才能让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2.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是以养老保险、待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内容构成的,所以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重点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改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取消过去的“双轨制”,统一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共享制度公平和公共资源。还要注重循序渐进,保障城乡居民的养老利益,逐渐提高基础养老金所占的比重。保障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促使个人缴费与待遇水平成正比,建立清晰明了的收付制度,公平体现保险的性质。二是要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16年1月《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明确指出,整合现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使两者统一成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让农村人群享受到城市人群的医保政策。三是要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和扶贫政策。在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共享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医疗、就业、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与低保政策、扶贫政策制度的整合与待遇的衔接。四是要加强社会保障与精准扶贫政策的宣传。对贫困家庭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政策宣传,树立贫困人群正确的参保思想,使其积极参保,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基础养老金的标准。
三、社会保障中应发挥“精准扶贫”的兜底作用
我国的社会保障发展到今天,已初步建成全面社会保障的公共服务体系。“十三五”期间要注重“精准扶贫”保障,而“精准扶贫”保障的关键就是要起到“兜底”作用。“兜底”就是基本,既要保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又要融合不同的社会保障,这样才能实现全方位的“兜底”,社会保障应当做到“精准扶贫”的保障,需要认真地进行一下调查研究,看看哪些工作是“精准”的,是不是真正地符合贫困人群的需要。
1.建立有针对性的医疗保障“兜底”。低收入者、老年人、无行为能力的青少年、残疾人和大病患者都是贫困的主要人群,因为其具有特殊性,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也会很大,所以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消除这部分人群的贫困,就需要建立针对弱势群众的医保制度,真正实现医疗救助全覆盖的政策,实施精准扶贫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等制度的有效衔接,将特别人群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的救助范围,有针对性地保障弱势贫困人口有病可医、有病能治,使这些人群身体健康的问题得到有效的保障,实现有针对性的全方位的社会保障。
2.建立有效的低保保障“兜底”。扩大和完善低保的范围,将符合条件的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象纳入贫困家庭农村低保范围,据实发放低保金。根据脱贫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低保金的补助发放,按照当地的低保补助范围,全额补助无劳动能力、无任何收入的低保家庭,差额补助有一定收入的低保家庭。建立机动的低保保障机构,对突发的、临时性需要求助的人员及时有效地发放低保救济金,做到“快、准、稳”。同时,随时观察贫困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完善低保对象动态管理机制,在做到保障低保家庭基本生活水平与脱贫进程相适宜的同时,也要避免多放、错发,对于不符合低保条件的人员不发,保证专款专用,做到阳光运作。
3.建立多方位的社会保障“兜底”。制度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对于处于社会低端,需要被求助的弱势贫困人群来讲,物质是必需的,但精神上的扶贫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应该鼓励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到扶贫当中,做到真正的“精准扶贫”。鼓励和发挥每个部门和组织、每个工作人员的作用,包括社工、志愿者、社会组织和慈善组织积极参与到社会保障兜底脱贫的工作中来,开展社会融入、心理疏导、宣传倡导等多方面服务。全面宣传国家的法律及有关社会保障的规定,讲解全方位的优惠政策,加强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支持和完善社会救助服务工作。此外,政府要减少行政审批流程,建立一站式服务,协同地区应设置社会救助窗口,随时接受和解决困难群众的诉求,有效地建立多方位的社会保障模式。
4.建立创新模式的精准“兜底”。“十二五”期间,“旅游景区扶贫”已经初见成效,根据相关数据进行大概统计,一个旅游景区,特别是5A级的景区,其周边的贫困农村数量颇多,而景区的建设可以带动其周边上百平方公里的农村脱贫致富,同时,从当地农民的收入上来讲,也可以带动当地年人均增收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旅游景区可以从不同创新渠道进行扶贫。在资金方面除了国家给予支持之外,还可以成立爱心基金会,也可接纳捐赠进行统筹安排,专款用于帮扶贫困户,按需所发,预留准备金,采取阳光运用扶贫金的办法,定期开展专项审计,自觉接受捐助者和社会的监督。在就业方面,在旅游景区用人方面优先考虑和安置贫困大学生和当地贫困村民,有针对性地解决就业问题。同时因地制宜地制定“务农、务工均等”的弹性工作模式。在产业方面,修建公路、水电设施等扶贫基础设施,带动景区周边地区产业发展,比如餐厅、住宿、商店等旅游扶贫产业发展。为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更多的创新而有效的方法会层出不穷,特别是国家旅游局为此也修订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众所周之,景区的发展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景区的发展也影响着旅游消费的多少,好的景区效应是巨大的,在其吸引游客来增加收入的同时,也会使游客对周边地区农副产品产生兴趣,从而给周边地区带来经济效益,而且许多5A级景区都处于偏远的地方,其周边多为农村或欠发达贫困地区,所以说景区脱贫政策是行之有效的。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新标准提出景区在申报5A级评定时,可根据景区对旅游扶贫产生的良好效果适当加分并且进行奖励,这个举措可以使景区发展为扶贫攻坚战贡献力量,使景区发展成为带动其周边贫困农民增加产能、增加收入,成为“精准扶贫”的新生力量。
四、精准扶贫和社会保障目标一致性
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其目标是一致的。
1.体现“公平公正”的一致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增强公平性”,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随着“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新农合”“新农保”等社会保险政策的不断丰富,惠及人群也越来越广,尤其是能够保证贫困人群的根本利益,在精准扶贫思想的带动下,在精准扶贫政策措施的推动下,贫困人群能够真正得以脱贫,“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才会实现,“公平公正”的目标才能得以体现。
2.维护社会稳定的一致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心稳定社会才会安定,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人口大国,农村人群数量比例较大,农村中贫困人群也不是小数目,抓住农村贫困人口这个重点而进行精准扶贫,要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着手,对于农村贫困人口这个大的人群才能起到真正脱贫的作用,才能使全体人民共享幸福和安居乐业。社会保障的建立和完善同法律一样都是国家的一种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有效的制度才能做到有针对性,才能做到“精准”,而只有这样的目的才能真正有利于密切人民群众与中国共产党执政党的关系,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信任,有利于夯实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从而实现社会稳定。
3.实现小康社会的一致性。当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这个伟大的宏伟目标、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全面小康是指全体中国人民步入小康社会,达到小康标准,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出现有人掉队的现象。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特别重点提到,到2020年要使中国的全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同时全部消除贫困县。也只有所有贫困被消除,小康社会的目的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是一种方式,是维护和完善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种保障,其最终也是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为了实现小康社会。
总之,正确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和社会保障的关系,有利于抓住人民群众最核心、最实际、最关注的利益话题,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从社会最需要的群体做起,也就是从贫困人群做起,这才叫真正到位。脱离了社会贫困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完善的,并且背离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社会保障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的结合正是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关键一步。
[1] 刘钧.我国社保制度改革两难困境和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05,(1):16-19.
[2] 郑秉文.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28.
[3]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论、制度、实践与思辨[M].北京:商务印务馆,2004.
[4]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5] 孙肖远.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N].新华日报,2015-01-14.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7] 曹玟.试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J].理论界,2014 ,(6).
[8]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
[9] 郑娜.社会保障是山西精准扶贫的必要支撑[N].发展导报,2016 -01-24.
[10] 课题组.公共财政覆盖农村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4,(7).
〔责任编辑:崔家善〕
2017-01-10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村屯集体经济模式创新问题研究”(12542306);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嫩江流域巴尔虎蒙古的历史与现状调查研究”(JD2015017)
高妍(1985-),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F126;D632.1
A
1000-8284(2017)03-0045-04
国情国策研究 高妍,伊全胜.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与社会保障之关系[J].知与行,2017,(3):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