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降低发展“含碳量”

2017-01-25汪燕

浙江经济 2017年16期
关键词:含碳量碳化总量

□汪燕

努力降低发展“含碳量”

□汪燕

前不久,《浙江省“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施方案》正式发布了,这是自“十二五”以来,我省第二次就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制定实施方案。《方案》不仅是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十三五”碳强度下降目标的有力保障,更是指导浙江未来绿色低碳发展的行动纲领。

与“十二五”相比,本次《方案》有如下特点:一是目标更高。《方案》提出到“2020年浙江碳强度比2015年下降20.5%”,这是国家下达我省的“十三五”碳强度下降总目标,这一目标不仅是全国五类地区中下降幅度最高的,而且比“十二五”时期19%的下降目标又提高了1.5个百分点,体现了国家对浙江率先达峰的要求。二是要求更严。《方案》首次提出“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虽然没有提出明确的总量控制目标,但也反映出今后碳排放控制将逐渐向碳强度和碳总量“双控”机制过渡的趋势。三是措施更实。《方案》中提出了加快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构建低碳产业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着力构建低碳空间格局、加强低碳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深化低碳发展试点、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务实开展国内外合作交流等具体措施,并明确了相关的责任单位,保证了各项措施更有效地落地。

对于国家下达浙江的碳减排目标,我们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加上“十二五”时期全省在低碳发展方面奠定了良好基础,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完成目标的信心。与此同时,仍有必要对全省“十三五”的碳减排形势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做到提前谋划、精细化管理。

总体来看,浙江“十三五”时期碳减排目标能完成但压力也不小,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一是碳排放总量仍呈增长趋势。从国际经验来看,人均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均CO2排放之间普遍存在“倒U型”的库兹涅茨曲线,虽然峰值时的人均碳排放水平存在高低之差,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经济体能够摆脱“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现象,主要发达国家一般在人均GDP2.0-2.5万美元阶段达到人均碳排放峰值。尽管目前我省碳排放增速有所趋缓,且明显低于经济增速,但仍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侧,因此在未达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完全脱钩(拐点)之前,经济增长仍是浙江CO2的主要增排因素,碳排放总量仍将随未来经济的中高速增长而呈增长趋势,完成目标压力不小。

二是抓好能源结构低碳化这一关键。浙江是能源小省,2015年一次能源自产率仅为5.3%,绝大部分能源需要净调入或进口,但是浙江能源消费的高碳化特征仍很明显,2015年全省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占全省能源消费比重为74.8%。因此,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是未来全省实现减碳目标的重要路径。《方案》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针对这一目标,未来全省要继续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进核电等重大清洁能源项目建设,适度推进水、风、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努力实现能源结构低碳化。

三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工业是浙江碳排放最大的部门,也是全省未来降碳发展的主要空间所在。2015年以来全省已初步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占比已超过50%,为产业结构向低碳化转型奠定了良好基础。未来要继续以低排放、高端化为目标来引领现代产业发展,努力实现“到2020年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22%”的目标。

四是落实好目标的地区分解和责任考核。《方案》强化了碳减排目标的地区分解和目标责任考核,11个设区市均设置了具体的任务目标,并强化了评估、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这一方面是鼓励部分先进地区(尤其是低碳试点城市)加大减排力度,力争率先达峰,另一方面也是确保完成全省目标必不可少的措施。因此,各市要充分利用我省已经构建的省市县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体系,摸清各自的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了解排放现状,预测减排潜力,制定减排路线图和时间表,为全省乃至全国低碳发展先行先试。

降低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并非“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只要明确绿色低碳的引领地位,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则可确保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的完成,并为实现我国对国际社会做出的碳减排承诺贡献浙江力量。

作者为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浙江经济》总编

猜你喜欢

含碳量碳化总量
弯曲荷载对单掺循环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碳化的影响
高钛型高炉渣混凝土碳化深度试验研究
中储式钢球磨锅炉飞灰含碳量偏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与10省签约粮食总量2230万吨
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517万人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简析影响CFB锅炉底渣和飞灰含碳量因素及应对措施
一种聚乙烯/碳化废旧橡胶粉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何化肥淡储总量再度增加
总量控制原则下排污权有效配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