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正在开启“创时代”
2017-01-25万莼
□万莼
杭州正在开启“创时代”
□万莼
创业创新是杭州发展的活力所在,由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产业、由多样化载体形成的创业高地、由政策机制创新涵养的“人才生态”正为杭城孕育新生机
近年来,“创业创新高地”“高端人才洼地”逐渐成为杭州新名片,全城创业创新势态火热,已成为众多创客的“掘金地”。创业创新是杭州发展的活力所在,由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产业、由多样化载体形成的创业高地、由政策机制创新涵养的“人才生态”正为杭城孕育新生机,引领杭州从新技术、新载体、新人才三个维度发力,推进理念、模式、机制等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变革,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
智慧构筑,数造未来
我国创新创业活动已逐步过渡到以工业物联网为背景的产业创新浪潮。这一阶段下,产业创新以实现智能硬件的互联互通为主旨,人工智能迎来新的发展风口。众多投资者将目标对准了杭州,人工智能成为投资热点,推动更多的产业发展从数字化、网络化走向智能化。
杭州发展智能产业的“底子好”:一是信息经济发展快、占比高。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信息经济增加值增长22.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4.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二是人工智能技术领先。杭州是知名的智慧城市,阿里云提供的安全、可靠的计算和数据处理,服务了制造、金融、政务、交通、医疗、电信、能源等众多领域的领军企业。如今杭州已率先成为“无现金城市”,极大地缩短了交易时间与成本。三是互联网思维浓厚。“互联网+”模式推动了各类资源要素在各领域聚集、开放和共享,加速了企业效率的提升和组织的变革,形成了更广泛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随着《中国制造2025杭州行动纲要》出台,未来杭州将以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打造全国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中心,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近期的“2017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大会暨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周年庆”上,杭州获评“2017中国大数据发展五星城市”称号。《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No.1》显示,在城市大数据发展水平量化评估中,杭州位列第二大城市,名列商用主导的大数据类型城市之首。杭州将步入掘金大数据的新时代,数据已逐步渗透到所有的行业领域,对传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环节产生影响力。物物相联所构成的庞大数据资源,经过智能化的处理、分析,将生成商业模式的多种应用。截至2016年底,杭州以36家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广州的32家,排名全国第四。
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产业是杭州创新前行的一个新方向。未来应做好数据资源的共享开放来进一步挖掘大数据的价值,发挥大数据的效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数据的商业价值。企业层面,应将设想和理论研究做实,注重投入大数据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的研发,在实际运作中建立企业间的数据应用交流机制及企业间交换模式,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处理海量数据库,为未来发展成大数据交易平台提供便利。政府层面,需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发展,出台数据开放相关政策,搭建信息交互、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如丁兰智慧小镇、余杭梦想小镇,培育更多类似海康威视、恒生电子、泰一指尚、浙江鸿程的信息技术企业。
多样载体,创业高地
杭州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参与,创业创新载体实现了多样化发展。2017年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五年来杭州共创建培育省市级特色小镇44个、国家级众创空间35家、国家级孵化器30家。目前杭城已拥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两大战略平台,涌现出梦想小镇、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淘宝城、海创园等特色化载体。
杭州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明确全市域的创新空间布局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城西科创大走廊为载体,统筹规划国家级高新区(滨江高新区)、“两廊两带”、特色小镇、众创空间。重点扶持包括梦想小镇、紫金小镇、云栖小镇、山南基金小镇、江干丁兰智慧小镇、富阳硅谷小镇等在内的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特色小镇建设,加快众创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众创孵化器发展,打造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发挥各类资源集聚优势,利用完善的配套服务,压缩创业创新成本,为资源对接提供便利。
定位信息产业的余杭梦想小镇是个典型案例,主攻互联网创业创新,走“互联网创业小镇”和“天使小镇”双镇融合发展之路,即鼓励创客群体在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动漫设计等领域大展身手,又扶持天使投资基金、股权投资机构、财富管理机构等科技金融或互联网金融发展来互促互进。同时小镇依托浙大、阿里优势,独享有浙大实验室技术平台和阿里云服务,布局互联网村、天使村和创业集市三个板块。小镇自建设以来一直致力于帮助“有梦想、有激情、有知识、有创意”,但“无资本、无经验、无市场、无支撑”的大学生“无中生有”,使他们创业的“梦想变成财富”。目前小镇已初步形成包括“众创空间”、O2O(线上+线下)服务体系、“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等在内的创业生态系统。截至2016年10月,小镇官网数据显示,已累计完成投资31亿元,集聚金融机构420家,集聚管理资本1100多亿元,集聚了740余个创业项目、7000多名创业人才。
如今,各级政府纷纷为建设更多更优的载体拍胸脯立“军令状”,以期创造更包容的营商、创新环境,打造更具活力的创业创新平台。如政府简政放权,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切实执行《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创新活力之城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成果转移转化机制;重点培育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为核心的“城西科创大走廊”,以及规划中的“城东智造大走廊”,拓展创业创新空间,打造引领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同时,积极营造开放的创业创新生态。众多新兴金融机构、民间资本驻扎杭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已集聚各类金融机构1556家,资产管理规模突破8350亿元。以浙大系、阿里系、浙商系、海归系为代表的创业“新四军”,已成为杭州创业创新的主力军。同时政府千方百计降低各类制度性交易成本和创业创新的隐形门槛,培育各类创业创新主体。
国际化定位,人才生态
创新是杭州的内生基因,人才是创业的外化动力。培育人工智能新业态、打造创业创新载体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作用。要在杭州讲好创新故事,就需要智力支持,建立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人才集聚机制。
近年来,杭州一直致力于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出台人才新政,注重本地及海外人才的多途径引入培养,集聚高端人才来推动创新发展。2016年全市人才总量达215万人,全社会研发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提升至3.1%左右,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居省会城市第一,人才净流入量在全国排名第一。2016年“人才意见22条”实施后,新增“国千”人才19名、“省千”人才54名。杭州已成为对海归人才吸引力上升最快的城市之一。事实上,杭州创新性的基层人才引留案例较多,最为典型的是以特色小镇为载体,打造人才苗圃。以“政府打造、市场运作”运行模式为主的特色小镇,努力营造由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相叠加的小镇生态,配备学校、医院、商场等相关生活设施例如邵逸夫国际医疗中心、娃哈哈国际双语学校,以多功能产业集聚平台吸引留住人才,助力他们圆梦。截至2016年11月,杭州市委组织部数据表明,全市建有省级以上特色小镇19个,集聚6万余名人才在小镇中创业圆梦,4000多个人才项目(企业)实现跨越发展。
然而,杭州的人才梯队建设依然存在短板,《杭州市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及杭州顶尖型人才存在结构性短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聚不够多、人才工作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够健全、人才工作信息化水平不够高、推进人才国际化的步伐有待加快等问题。特别是缺少“高、精、尖”的国际化人才,现有的准入标准和鼓励政策并不具备吸引力,尤其是中小企业引进国际化人才的成本较高,大型企业留住中高端人才的条件与北、上、深相比没有优势。
“以一流环境引一流人才,以一流人才建一流城市”,杭州需要汇聚八方贤才。《杭州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目标锁定到2020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50万人,集聚国家级领军人才5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2万名,引进、培育市级以上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30个左右。要以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和杭州未来科技城两个国家级海外人才创业创新基地为龙头,辐射带动西湖大学(在建)、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中科院理化所杭州分所等高端科研机构的培育。花大力气引进一批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和带技术、项目和资金回归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同时企业、政府需要进行薪酬制度、社会保险等方面政策优化,完善引才配套措施如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