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全力破除为民服务“中梗阻”
2017-01-25嘉善县不动产登记中心李敏慧
□ 嘉善县不动产登记中心 李敏慧
嘉善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全力破除为民服务“中梗阻”
□ 嘉善县不动产登记中心 李敏慧
近期,嘉善县不动产记中心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全面排查不动产登记“中梗阻”问题的要求,针对不动产登记制度落地实施后引发的一系列突出问题,立足实际,多措并举,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提高群众满意度,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2017年9月1日,共办理不动产登记107018件,发放不动产登记证书证明95766本(证书48613本,证明12821本),办理各类不动产权注销9553件,权籍调查9697件,查封解封935件,查档8299份。
一、重塑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
1.加强合作交流
中心高度重视“最多跑一次”工作,多次召开各部门联席会议,按照办事速度最快、效率最高的要求强力推进。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再造、联合会审等方式,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个平台流转,各自分工明确的运行机制。自4月1日起正式实施不动产交易、纳税、登记统一受理,实现不动产登记中心与房管、地税部门的信息共享、协同联办,并推出证书快递送达及支付宝付费服务,极大缩短了群众办事时间,同时也提高了中心的办件效率。14个“最多跑一次”受理窗口日均受理总量为195件,其中,日均受理二手房交易纳税登记业务62件,日均受理其他业务133件。
2.采取限时办结
中心向申请人开具收件回执,规定业务办理时限。原一般登记业务办理时限为15个工作日,不动产抵押登记办理时限为7个工作日。自8月24日起,在全县范围内除需公告、实地踏勘的登记事项和大批量办理的业务以外,全部不动产登记业务实行即办服务,在登记申请受理后60分钟内办结。为确保群众能在承诺时限内领证,中心每周召开例会,及时梳理、统计上报各岗位业务完成情况,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为应对瞬时人流量激增导致的业务积压,保证“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到实处,中心全体审批人员加班加点处理不动产登记业务,以“质量最高,效率最快”的要求在承诺时限内完成工作。
3.开展业务培训
定期对服务中存在的短板进行梳理,通过树立典型,推广典型的方式,以身边榜样带动全体看齐,将政治意识和看齐意识融会贯通,为破除不动产登记工作中的“中梗阻”问题打下思想基础。中心组织进行“一月一讲堂”学习,主要对不动产登记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的深入讲解,对熟练掌握系统进行操作培训,从政策层面上就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疑难问题处理进行归纳,以及针对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房屋产权登记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保证了窗口各项业务工作顺利衔接,为各项政策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助推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提速。
二、创新便民服务,优化平台管理
1.创新服务方式
优化服务质量,推行上门服务、延时服务等便民便企服务措施,对工业企业和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实行急事急办、难事简办,减少业务积压。选拔业务骨干担任咨询服务台咨询员,实施亲民化办证引导服务,对办事群众的材料进行取号预审,防止群众来回跑,盲目跑。中心工作人员以身体力行为申请人提供有“温度”的服务,以热情的服务和敬业的精神,春风般化解申请人办证难题,为群众提供舒适的办证体验,近日连续收到多封群众的表扬信。信中对中心工作人员热忱的服务态度,规范的管理和服务,以及清正廉明的品质进行了表扬。
2.资料梳理成册
以方便群众办事为目的,对部分窗口设置及岗位职责进行调整,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对没有法律依据的前置条件和收件资料进行清理,对各类登记表格进一步规范完善。4月实行“最多跑一次”后,根据省里的要求并结合嘉善的实际,进行资料的再梳理,删减重复资料,剔除冗杂条件。
3.维护信息平台
对信息平台在操作性、实用性、顺畅性上高标准、严要求,使之更好地满足登记需求。3月初,不动产登记新系统上线,主要根据受理实际情况对信息平台的各个栏目和子栏目进行尽量细致的规划,对原先业务框架、办件模块、具体业务流程进行了更新。并配备信息平台维护专员,负责提高数据库系统性能及扩充其功能,实现不动产登记网络系统运行状况实时监测,一旦发现系统故障及时解决。
三、分类解决疑难,回应社会关切
1.分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不动产登记工作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具体问题亟待重视解决。在实际工作中,例如房、地用途不一致、只有房产证而无土地证导致房屋交易困难,或是由于政策执行出现偏差,导致划拨土地上的房产办理不动产登记受阻的。中心针对历史遗留问题完善权籍调查工作,上半年对于宗地方面权籍调查工作有新增宗地268宗,调整宗地权属线106宗,更新地形数据73份,完善宗地属性信息589份,上传宗地图1331张。针对老房子、房产证或土地证缺失、用途不明确等情况做权籍调查,出具权籍调查表共164份,外业勘探调查77次。房屋、土地挂接工作完成302份。中心将结合具体区域、具体案例,有针对性地解决历史性遗留问题,针对不同问题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依法实行分类处置,区分权责,优先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2.深入开展不动产登记宣传活动
进一步公开办事程序,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积极答疑解惑,将登记制度改革的“阵痛期”症状、药方告知于民,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3月,不动产登记中心公众微信号正式上线,目前提供办件进度查询、网上权调配号等网上服务,并开放全天5个预约时间段可进行预约服务。截至目前,已在不动产登记微信平台上公布、推送宣传动态40余篇,回复解决群众意见23条。
3.探索“互联网+”新模式
拓宽为民服务路径,做到让办事群众足不出户,便可通过“互联网+”了解不动产登记业务的办事流程、办事进度,实现“指尖问政、指尖办事”。将非必要的跑腿环节在网上实现,实现流程再造,让“互联网+”真正发挥作用。目前网上查询服务已满足办件查询489次,用户可通过在大厅设立的自助式查档一体机,进行自动身份读取、自动信息判定、自动结果生成、自动证明打印,实现自助查询户口迁移、契税缴纳、贷款及房屋权属信息查询等业务。中心将不断探索完善“互联网+” 个性化便民服务,深化不动产登记“互联网+”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