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泛偶像”时代青少年榜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2017-01-25李奋生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偶像榜样价值观

■ 郭 青 李奋生

(成都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 文法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泛偶像”时代青少年榜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 郭 青 李奋生

(成都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 文法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媒体文化的变迁将人们带入了“泛”时代,“泛信息”、“泛娱乐”、“泛偶像”等现象日益增多,使青少年的价值观更加多元化,现代媒体功能也更加多样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对偶像流水线式的生产、宣传和炒作,给青少年的榜样教育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也暴露出传统榜样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弊病和不足。探索青少年的现代化培育、创新榜样教育模式,构建良好的网络媒体环境,是“泛偶像”时代对青少年进行榜样教育应寻求的最终出路。

“泛偶像”时代 青少年榜样教育 教育模式

进入21世纪后,网络媒体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从报纸、广播到电视以及各种自媒体,人们不断地消费着由媒介生产的新闻时事、奇人异事,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消费会因更具吸引力而更加广泛。近十几年来,随着通信工具和视听产品的智能化和现代化,各种媒体商家也遥相呼应,以不断更新的内容和形式,向外界输送着让人眼花缭乱的媒介产品,“偶像”就是其产品之一。基于一定的历史背景,20世纪的人们曾不断接受到英雄文化和榜样文化的熏陶,虽然只有通过报纸和广播电视了解外界信息,但正是由于媒体的简单和单一性,人们对时局人物的了解更加单纯,那些革命英雄和时代骄子几乎是全国人民的偶像。现代社会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使人们变得更加享受消费媒体人物的花式变脸。谁都可能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成为人们闲暇时候的消费品,人们越来越多元的价值观也会成为“泛偶像”化的温床。

一、“泛偶像”产生的时代背景

“‘泛偶像化’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无偶像或多偶像迅速变化的社会现象。”[1]对于青少年来说,这是当代媒介的宣传效应作用于青少年思想行为的结果,是在特殊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发生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遍现象,具有一定的时代性。

首先,青少年价值观多元化。青少年是“泛偶像”时代偶像的主要消费人群,随着当代自由主义思潮的传播和影响,青少年在对自身的自我认知和价值选择方面,越来越表现出多元化和自主性的倾向。在自我认知方面,青少年对自己和外界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单纯通过外部的评价和对外界事物进行对比来判断的,处在身心发育的特殊时期的青少年迫切想向外界宣扬自己的心理,不断将媒体塑造出来的娱乐明星作为自己崇拜的对象,甚至对其衣着、发型等外在表征进行模仿,标榜自己的个性,表达自我认同。在价值选择方面,新一代青少年的价值选择更加多元化,由于受到新媒体广泛传播的主张自由、多元、快乐、个性的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影响,青少年开始摒弃传统榜样教育中“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和精英人物形象,转而将目光投向高富帅式的娱乐明星,这种转变也表现出青少年的“偶像”崇拜从精神性转向了物质性,这种偶像崇拜的物质性、现实性和多变性充分迎合了市场经济的诸多特质。

其次,现代媒介功能多样化。 现代媒介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传递工具了,为了满足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它的功能更加多样化。一方面,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现代媒体的现代性首先表现在信息的传播速度上,一旦原始新闻信息发出,随后就有众多新闻网站进行即时的推送,形成很大的阅读量,同时自媒体用户利用圈内转载的途径将信息的传播速度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图文信息和视频更直接。“有图有真相”,现代自媒体中图片上传已经是最基本的功能了,文字信息配上相应照片,甚至短视频,青少年能更加直接地看见媒介所塑造和宣传的偶像形象,甚至可以从中直观地了解到偶像的生活环境、衣着打扮等更鲜活的生活和工作动态。近几年来,各种直播秀深受广大青少年网友的热爱,通过网上直播脱口秀、明星网上直播工作和生活感悟等,为广大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提供了更加便捷化、真实化的渠道。

二、“泛偶像”时代的发展趋势

偶像和榜样都是在一定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当代青少年在对待偶像和榜样的态度以及选择标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如此,媒体在向外界输出这些信息的时候为求得极高的关注度, 不断探索新的宣传形式,挖掘各界新人,掀起一股股偶像崇拜的热浪,在大众视野中出现很多新的趋势。

(一)传统榜样意识淡化

榜样产生于文明社会的榜样教育,榜样教育“是以高尚的思想、模范的行为、优异的成就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2]。因此,“榜样”一词具有极强的褒义色彩,榜样在长期以来的社会物质发展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模范带头作用。榜样教育和榜样的正能量是否对一代青少年在综合素质方面的提升起到持续的推动作用,关系到整个社会大环境的稳定。有研究表明,在青少年的自我发展中,榜样的生成具有三种趋向,即其特质评估更具现实性,特质反馈更具矫正性,特质模仿具有相对性。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发展,在青少年的成长中,榜样的生成越来越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偏离了它应有的自然生成状态。在革命年代,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甚至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处在动荡易变的状态,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内心总是容易催生出救亡图存、积极进取的动力,一旦有人从中脱颖而出,就会受人敬仰推崇,正所谓“时势造英雄”,逐渐形成的英雄文化和榜样文化就成为了这个特定时代的主流文化, 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在榜样的激励下提升和成长。在当下,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都呈现出表面稳定和谐的状态,但是人们的成长方式和目标却越来越多样化,传统“救世主”的“高大全”形象不再成为大多数人的聚焦点,尤其是生长在和平年代的青少年们,更无法理解以往英雄人物事迹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他们在中西文化大碰撞、大融合潮流中,成为了西方自由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使徒。

(二)偶像人物榜样化

偶像崇拜可以说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的愚昧无知,对自然力量的畏惧使他们主观地创造出了神并且不断祈求以获得其帮助。“先民们运用各种丰富可感的材料,把无限的崇敬和创造力都融合在对于神的形象塑造上,偶像就出现了。”[3]随着对大自然和神的崇拜的增强,祈祷和献祭等活动越来越多,就有了宗教与神学的出现,“对原始人的思维来说,神话既是社会集体与它现在和过去的自身和与它周围存在物集体的结为一体的表现,同时又是保持和唤醒这种一体感的手段。”[4]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这种个人追求一体感的心理和行为也在演化的过程中继续存在着,典型的例子就是偶像的泛化趋势,这些偶像不仅成为广大青少年心中崇拜的对象,也成为他们从行为上欣赏、学习的榜样。这种欣赏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表层性的学习欣赏,青少年对青春派偶像的衣着、身材、发型、动作表现等形象的模仿学习,这种通过商业包装的“偶像派”的流行性表征会引起青少年极大的向往和幻想;另一种是对偶像型榜样的实质性欣赏,其中包括对父母、师长、同学、朋友甚至陌生人,他们身上非凡的气质或非凡的事迹和影响力会引起青少年的学习和模仿,他们的突出性格、举止、为人等特质,也会让一些青少年产生崇拜,进而去学习和提高自己。青少年心理和生理都还处在成长阶段,主流价值选择标准还未完全形成,往往会从自身的心理需求方面来广泛选择自己崇拜的偶像,并怀有极大的渴望,将这些偶像作为学习的榜样。

(三)偶像制造多元化

网络时代,偶像文化的制造与媒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通过捕捉各界名人的工作、生活细节并加以渲染,形成对广大网友思想的极大冲击和吸引力,掀起关注—火爆—流行的偶像效果。

1.“偶像剧—真人秀—事件曝光”的多样化形式

20世纪90年代,一批台湾偶像剧火爆一时,其中的演员受到广大青少年的热捧,接着又是一批韩剧赚足了中国青少年的收视率和眼泪,不少青少年都迷恋剧中男女主角,沉迷于浪漫、悲伤或温情的剧情设定,并对其中的主要演员的外表特征进行模仿,甚至将剧中一些情节设置搬到生活中来。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偶像剧不断出现在青少年的视野中,主角不乏年轻帅气的霸道总裁和甜美可爱的富家千金,或者上演白马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受到很多青少年的热情追捧。随着偶像剧的演播,大红大紫的青春偶像也让人眼花缭乱。

自2002年湖南卫视借鉴法国室内真人秀《阁楼故事》打造了中国首档室内真人秀《完美假期》之后,这种综艺节目形式开始以新面孔出现在电视银屏上。近几年来,各种真人秀节目更是雨后春笋般涌现,占据了网络综艺节目收视率榜首,节目展现出游戏性、冲突性、刺激性、无脚本和真人演绎等特征,看似娱乐性十足,实则是对参与者的宣传和炒作,使得参与者的行为表现比电视剧中更加具有真实性、灵活性,看点更多,青少年容易进入这样的情景,使参与者产生强烈的喜爱、欣赏、崇拜之情。

偶像制造还有一个重要的形式,就是“事件曝光”。随着互联网的发达,新闻行业、商业媒体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偶像文化制造的主要阵地。社会上任何突发事件都可能在第一时间曝光出来引起网友围观,更何况是关于名人名家的曝光事件,更是引起其粉丝和旁观者的广泛关注。近几年来,各路明星的私人事件不断出现在网络新闻头条,为了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和八卦心理,媒体使出浑身解数获取明星隐私甚至丑闻,“某星吸毒”、“出轨”、“离婚”、“豪华婚宴”等娱乐八卦让众多网友感叹不已,让某人一夜走红,成为青少年心中的偶像,或者让某星身败名裂。

2.“商业明星—影视娱乐明星—文体明星”全面的偶像阵容

除了形式多样的偶像生产方式外,全面的偶像阵容更是让青少年们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受商业主义、实用主义、消费主义等新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商界名人也越来越成为青少年崇拜的偶像,像马云、王健林、刘强东等商界大咖在一定程度上既是青少年文化价值观消费的对象,也是他们消费的动力,处理得当,就会成为其成长奋斗的动力,反之就会引起他们对财富的妄想,出现不切实际的举动。影视娱乐明星是青少年最主要的崇拜群体,不论是他们的形象气质、个性等外在表现,还是他们在艰辛的成名之路中展现出来的个人魅力,都会引起崇拜者的关注甚至迷恋,再加上媒体的包装和炒作,更是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崇拜热潮。最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近几年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运动员们也成为了明星,引爆体育新闻。例如2016年里约奥运会前后,就涌现出不少“网红”运动员,中国男子击剑队被网友称为“颜值最高的小鲜肉团队”,游泳运动员傅园慧以她开朗、幽默、耿直的性格,被网友称赞“游泳界的一股清流”,并以傅爷称呼她;国家游泳队的潜力股孙杨,因为在镜头前对澳大利亚选手的宣战“I am the king of the world”,微博粉丝狂涨几千万。可见,随着人们对体育运动赛事的关注,也将运动员们推向了在互联网时代被媒体关注、被网友当作偶像而崇拜的风口浪尖。

三、“泛偶像”的媒体时代青少年榜样教育的困境

如今,媒体在不断的自我发展中几乎完全介入了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之中,影响着与我们生活有关的一切事情,在每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网络媒体的一些不当行为使得当代青少年榜样教育陷入困境。

(一)媒体炒作之风严重

一般来说,媒体炒作是一种商业行为,这是在商业媒体和互联网时代的典型特征。炒作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带着极强的目的性和夸张性,通过对事件的持续夸张报道,提高网民对该媒体的关注度和浏览量,从而达到该媒体所期望的用户关注度和知名度,以保证后期的持续发展,谋取商业利益;另外一种情况是带有一定程度的虚假性和蛊惑性,即通过对某人,尤其是对知名度较低的某公众人物进行包装和大肆爆料,用满足大众好奇心理和八卦心理的方式来换取更多的关注度,以达到宣传、推广其参与的活动或电视电影的目的。在这个偶像泛滥的时代,众多影视娱乐圈的公众人物都不再是独立活动的个体,而是某娱乐文化公司的签约明星,其每次活动都是在公司有宣传目的的包装下完成的,由此看来,偶像制造越多,其宣传影响就越大。总的来说,这种商业宣传、谋利的偶像制造,对社会主流意识和价值观的传播产生了最直接的影响。青少年是当代社会最主要的网民群体,更易于受网络信息的影响,不管这种影响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因此,媒体的不当炒作会扰乱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同时也会削弱学校教育主导的榜样力量的影响。

(二)媒体宣传不当和引导失语

媒体是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守望者,对于整个社会的思想动态发展和精神塑造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受其商业性的影响,往往出现宣传不当、引导失语的情况,导致整个社会在某一阶段或因为某事件而暗潮涌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传播活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不仅是直接的,而且是全方位的,甚至是植入性的”[5],这种直接性只是一种方式,全方位性关系到渠道和内容,而“植入性”的敏感之处就是性质问题。近年来,广电总局多次从不同的方面规范网络信息传播,包括对对一些不良电视剧和网络剧的播放、爆炸性新闻信息的传播等,都作了相当严格的限制和规定,并对方向性错误进行纠正。在这个“偶像易成”的媒体时代,在关系到特定人物和事件时,媒体不管是保持沉默,为求商业利益而坐视不管,还是过多地渲染气氛,夸张描述,混淆视听,都会对不明真相的受众造成思想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带来极大的思想困扰。因此,现代媒体作为青少年思想火炬的传播者,出现方向性和立场性的误导宣传,会对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给青少年榜样教育带来更多隐性困难。

(三)媒体偶像宣传驳杂化

媒体宣传的驳杂化是“泛偶像”时代的典型发展趋势之一。偶像宣传驳杂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宣传周期不固定。大众传媒很讲究时效性,每天有大量时事信息需要他们以各种宣传方式传播给观众,而在观众看来,看似突发的事情却更具有吸引力,宣传周期缩短,加快了偶像制造的效率。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会因为一次突然的宣传报道而一夜成名,有些偶像宣传活动为了扩大效果,需要不定时地出现在观众视线中,从前因到后果慢慢挖掘而呈现在观众眼前,从而成功塑造出受人关注的偶像。第二,宣传对象涉及广泛。从政界领袖到基层干部,从影坛巨星到龙套后勤,从科学家到普通农民,从巨贾到小贩,还有学生、医生等等,每一个行业都会有让人崇拜的偶像,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因为一个举动、行为或成就,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这使得“泛偶像”与“泛俗化”并存。第三,宣传偶像良莠不齐。之所以会有偶像明星的丑闻被爆料出来,其根本原因还是作为公众人物的偶像本身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欠缺,给媒体偶像宣传带来很多不良的素材,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

四、“泛偶像”时代提升青少年榜样教育的出路

(一)加强对青少年的现代化培育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统领精神和道德的理论核心。青少年正处在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形成阶段,对于理解范围内的东西很容易达到内化的效果,高度凝练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似简单易行,却有着深刻涵义,如果不进行深入的解读,青少年就无法理解其深刻内涵和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仅仅依靠贴标语、喊口号来实现,而是要学习它的深刻内涵来指导思想进步和实践的效果。网络时代有太多纷繁复杂的信息,泛偶像时代有太多“鱼目混珠”的公众人物,给青少年带来价值观方面的影响甚至误导,使得青少年在接触到越来越多的看法和观点的同时,难以形成自己正确的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以积极向上的价值准则和行为准则来引导青少年,使他们接受主流的价值观体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泛偶像”时代成为青少年的精神指引,搭建其健康成长的阶梯。

2.增强自我认同感

偶像最初是“青少年自我崇拜、自我认同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方式,并通过这种方式反映自身对时代精神、对主流道德观念的认识、理解甚至是价值诉求”[6]。但是偶像的泛化使得青少年在对偶像失去评判标准的同时,对时代精神的理解和传承,对自身价值诉求标准也变得模糊,这实际上是青少年对社会和自身认同感的模糊和弱化,因此,在偶像泛化的时代增强青少年的自我认同是培养新一代青年人的必经之路。人是社会的人,青少年身处社会中,虽然会受到很多外部杂乱信息的影响,但是其主流还是永久存在于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上,自我认同感既是从小需要培养的,也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长期和谐发展的保证。青少年的自我认同感从本质上说来自于社会,是基于社会环境反馈给他自身的信息而形成的;对社会的认同感,也来自对自身价值感的判断。因此,自我认同感和社会认同感是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的,青少年对社会的认同是基于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增强青少年的自我认同感,有利于提升青少年对社会的认知,也有利于在偶像迷离的信息时代形成自己的判断力和筛选能力,以正确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

3.加强对偶像消费行为的理性认识和引导

网络已是青少年表达价值追求和精神诉求的主要载体,更是青少年制造信息、传递信息、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由于外界信息的影响和干扰,青少年对网络的了解只停留在好奇、冲动、感兴趣等情感基础上,对网络中宣传的众多青春派偶像的了解很多还只是停留在外表,但由此引发的青少年的不良偶像消费习惯却贯穿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产生着持久的影响。引导青少年理性看待网络媒体中流行的偶像消费,首先要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偶像,揭示出泛偶像化过程中产生的浪漫化、虚拟化和商业化等事实,理性看待自己对他人、对偶像的感情;其次要纠正青少年在虚拟、匿名的网络空间表达情感时因冲动、痴迷等而造成的谩骂、污蔑等不理性言行,避免对自身和他人在进行偶像消费时产生不良影响;最后还要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网络宣传,明辨是非,正确区分炒作性、虚假性和真实性、倡导性的宣传内容,拒绝不良干扰,紧跟主流价值观发展趋势,塑造自身健康的精神追求。偶像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精神消遣不可避免的内容,青少年在还没有足够判断力的时候,不能任其精神消费盲目发展,只有从各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对自身、网络以及偶像形成理性的认识,才能显示出对青少年教育的效果,使他们在现代主流优秀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二)创新榜样教育模式

1.树立多元的榜样价值观

多元化的时代产生多元化的榜样,评判榜样的标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为了适应时代变化而带来的“泛”化信息,榜样教育过程中的榜样价值观树立也应该更具延展性和包容性。传统的榜样价值观主要是从其道德品质、社会价值、民族精神等综合来定位的;在新的时代,这些标准要继续成为时代脉搏上的有力跳动,但是却不能再作为榜样模范的唯一标准。积极树立多元的榜样价值观,一方面,面对偶像制造、偶像消费的泛化趋势,要求在对青少年进行榜样教育时审时度势,能够将各类偶像制造方式当作榜样教育的机会,将歌、影、文、体、商等各界特色人物当作榜样教育的丰富事例,从青少年所崇拜的偶像身上,挖掘更多鲜活而有吸引力的榜样教育所能够参考的因素;另一方面,榜样价值观应更加生活化、平凡化,青少年所接触到的微观环境更容易对其成长产生影响,教育者不仅要自己树立多元榜样价值观,而且要用灌输的方法将这种观念植入青少年心中,促使他们主动发现并学习身边的真善美。

2.推动榜样与偶像的效应互补

从青少年的欣赏方式上看,将偶像的特质当作榜样力量,来激发起青少年学习的兴趣,以偶像崇拜之长弥补传统榜样教育之短,才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榜样教育方法。传统榜样教育大多是对时代英雄、爱国热情等典型的榜样特征进行宣传教育,但今天不能单一地以这种“高大全”的榜样模范吸引青少年的注意。推动榜样与偶像效应互补,就是要实现从偶像到榜样的转变,即实现从生产型榜样到创新型偶像、从道德型榜样到非道德型偶像、从精英到成为精英的转变。榜样的力量无疑是促进社会发展、培养一代青年的有效手段,偶像身上具有独特吸引力的特质也可以成为培养青少年特长的有力影响因子,以道德型榜样培养青少年高尚的道德情操,以顽强奋斗型榜样提振青少年的努力拼博精神,以创造型榜样激发青少年的创新能力,以非功能型偶像和娱乐型偶像鼓励青少年在文、艺、体等方面发挥特长,这种以非特定人群作为榜样来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方法,可以实现传统榜样与现代偶像在教育效果上的互补,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3.增强榜样教育的合力作用

榜样教育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的,教育者通过在课堂上将课本里面讲的、或者新闻报道中和生活周围的模范事迹进行详细讲解,让青少年感悟到这些都是值得学习的榜样,从而激发起他们行动的力量。当代青少年的教育越来越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和重视,这为增强青少年榜样教育的合力创造了良好的契机。首先,正统的学校教育给青少年提供了必要的教育条件,可以从各方面严格要求他们,在榜样教育方面提供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强大的正能量引导,有利于青少年的向师性,强化榜样教育基础;其次,家庭是青少年接触的微观环境之一,来自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鼓励、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推动力,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的角色优势来增强榜样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让榜样教育更“接地气”;最后,青少年虽然深受社会的影响,却不能客观理性地认识社会,为了避免给青少年的成长造成阻碍,社会公众必须凝聚集体的向心力,不论是在现实中还是网络中,多创造一些正能量,少传播负面影响,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也为榜样教育增加一股强大力量。榜样教育只有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作用下,才能扩大教育效应,传承优良品质。

(三)构建健康的媒体环境

1.加强媒体的社会责任心

网络媒体是意见领袖、各类“键盘侠”和“喷子”的聚集地,他们是信息制造、信息传播、信息交流的活跃分子。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青少年思想的健康发展,加强媒体的社会责任是最基本的保证。一方面,需要通过法律制度严格规范媒体行业市场秩序,科学管理网络媒体的运作,使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各项操作都运行在阳光之下,避免利益集团的暗箱操作所产生的不良社会影响,防止其对青少年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商业媒体自身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既要积极尝试创新盈利模式,又要积极主动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信息传播的指南针,让先进典型、模范榜样成为大众关注的主流人物,做好在中西文化碰撞、思想多元化浪潮中的舵手,以轻名利而重社会效益的行业宗旨,发挥好正统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传播工具的功能,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的媒体环境。

2.提高偶像人物的榜样意识

公众人物应当以受大众欢迎和认可的状态出现在公共平台,因为他们行为的公开性、公共性,具有着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标准的示范性。作为偶像人物,首先自身要有很强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规范,不轻视法律规则,不无视道德规范,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准作为自身行为的规范,将传播主流文化价值观作为自身的崇高使命,树立正面榜样人物的形象,成为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宣传大使;其次,偶像应提高自省意识,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能守住自己的底线,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语和行为,坚持“慎独”、“慎初”,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给媒体留有负面炒作的机会;最后,偶像人物也应该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在掌声和鲜花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自我膨胀和欲望过度,以实际行动使自己成为真正合格的公众人物,并成为值得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1][6]李 勃 丁 萍:《新媒体时代青年“泛偶像化”解读》,载《中国青年研究》,2013年第9期。

[2]班 华:《现代德育论》,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32页。

[3]鲍俊晓:《偶像崇拜与人的异化》,载《理论界》,2011年第9期。

[4]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 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438页。

[5]鲍海波:《媒介文化生活生产中的偶像制造与消费及其媒体责任》,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责任编辑:王俊华)

2016-11-10

郭 青,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 李奋生,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研究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偶像榜样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大众偶像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偶像报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偶像们都恋爱了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