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支撑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与政策措施
2017-01-25毛炜翔
毛炜翔
(江西省标准化研究院,南昌 330029)
标准化支撑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与政策措施
毛炜翔
(江西省标准化研究院,南昌 330029)
本文介绍了江西省用标准化手段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和意义,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标准化;生态文明;思考;政策措施
“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江西山川秀美,天蓝水碧,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文明建设优势。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如果说生态文明建设融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那么标准化的脉搏也早已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而跳动。
1 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
1.1 区域优势
江西河网密集,河流总长约18400公里,有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已发现野生高等植物5117种,野生脊椎动物845种。全省现有世界遗产地5处、世界地质公园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4处、5A级旅游景区10处,林业自然保护区220个、森林公园161个、湿地公园51个。国务院近几年先后批准发布《国务院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批复》、《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重大国家战略支持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2014年江西列入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16年又纳入首批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文明区域优势明显。
1.2 产业环境
江西作为农业大省,初步形成了粮食、油料、蔬菜、柑橘、茶叶、猕猴桃、生猪、水禽、大宗淡水鱼、特种水产等十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并通过大力实施“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致力于绿色高效农业发展。在工业领域,已形成有色金属、电子信息、健康产业、航空制造、新能源等最具特色、优势突出、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五大产业,顺应绿色发展导向的产业正逐步壮大为我省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服务业领域,生态旅游、文化、物流等产业也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整体来看,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步伐加快,循环经济平台打造快速,产业节能降耗成效明显,绿色产业体系已初步构建,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这种产业布局与生态文明建设高度契合。
1.3 标准化环境
“十二五”期间,全省标准化工作者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推动标准化战略实施,推进标准化改革创新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标准化工作成果。科技创新方面,对重大科技专项涉及的标准项目给予优先立项和重点支持,扶持了晶能光电、泰豪科技、江中集团、洪都集团等龙头企业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机制;现代农业方面,先后实施八批国家级和六批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共291个;先进制造方面,重点围绕稀土、LED、新能源、节能减排等产业批准发布相关地方标准60余项,承担国家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4个,创建国家级及省级高新技术标准化示范区3个;生态文明方面,推动开展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建设,陆续出台《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60余项节能减排地方标准,初步搭建起我省节能减排地方标准体系。
2 生态文明标准化建设的意义[1]
2.1 标准化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力抓手
标准化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提升江西省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标准化工作以更好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通过探索组织模式、运行机制和形式创新,加强标准化人才、机构、组织等资源的整合协调,促进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协同发展,推动生态文明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走出去,从而有效提升国家、区域和产业标准化自主创新能力。
2.2 标准化是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支撑
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多个领域和全部过程,与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相协同,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抉择。标准化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有效工具,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减轻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提升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2.3 标准化是推广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关键所在
生态文明试验区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就一定要形成标准,进行推广。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不仅要在生态建设和保护上走在前面,而且应在标准的制修订体制和机制上有所创新,采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破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制约,探索标准化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模式,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体系,扩大辐射带动效应,从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逐步提升江西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
3 江西省生态文明标准化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虽然江西具有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良好基础条件,但江西作为一个中部欠发达省份,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经济发展仍然不足、生态观念尚需提高、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是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面临的制约因素[2]。
3.1 经济发展仍然不足
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仍是江西经济发展中突出的问题。2016年江西实现生产总值18364.4亿元,虽然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0%,但占全国744127亿元的比重仅为2.46% ( 人口占全国的3.3% ),人均 GDP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5% ,多数经济指标在全国及中部地区排位靠后。因此,江西薄弱的经济基础难以转移大量的资金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持。[2]
3.2 生态观念尚需提高
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注重各种红线的划定,例如耕地红线,生态空间保护红线,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资源消耗和低碳排放红线等,要在资源环境生态领域树立红线意识。红线管控是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制度创新,同时也是一种底线思维,是一种全国各省都必须达标的强化行政手段,而生态文明是一种高于底线的社会形态,包括物质层面的蓝天绿水、山清水秀和精神层面的文明礼仪、和谐发展。要实现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引领辐射和重要创新实验作用,不仅仅需要达标的底线红线思维,更需要一种引领的上限绿线思维。
3.3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江西生态优势是建立在经济水平比较低的基础上,是一种原始性的生态优势。随着经济发展,工业化进程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涌现,生态恶化趋势也已经开始。一是发展方式仍然较为粗放,重发展、轻生态的情况仍然存在,产业层次整体偏低,一些地方受制于发展条件,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快,绿色产业体系有待进一步构建。二是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优势压力较大,污水处理配套管网不完善、设施运行效果不理想,区域性大气灰霾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森林质量不高、生态功能不强,矿山开采带来的环境污染治理压力较大。三是农村环境污染不容忽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滞后,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不足,畜禽养殖污染还不同程度地存在。[3]如原来空气质量一直处于优良的南昌,在2017年3月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指数排行榜中排名第299位。凡此种种,若再不采取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那么一直让江西人引以自豪的生态环境优势、生态竞争力优势就会丧失。
3.4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改革开放后以来,江西科学技术进步水平呈递增态势,但增速减缓,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贡献率一直徘徊在较低水平上。2015年江西R&D经费内部支出153亿元,仅占全省 GDP 的不到百分之一,比全国低1.5个百分点。据《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2016)》显示: 2016南昌市创新综合指数城市排名为25,创新环境指数城市排名为27,处于全国较为落后的位次。因此,要从投入上加大对技术创新方面的支持力度。国际上一般认为,研发费用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1%的企业,将难以生存;占2%的企业,可以维持生存;占5%的企业,才能有竞争力。江西大中型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容乐观,科技经费的投入规模和科技研发水平都需要大力加强。[2]此外,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标准化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各领域、各方面的创新发展都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大量需求,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相比,我省标准化工作还存在不适应和跟不上的问题,未能很好的适应新兴业态蓬勃发展、产品更新步伐加快以及产业融合愈发明显等新形势。
4 江西省生态文明标准化建设的政策措施
4.1 围绕生态立省,推动标准化事业统筹协调发展
4.1.1 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组织领导
为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增加调整江西省标准化战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省政府组织召开省标准化战略领导小组会议,省领导部署全年及“十三五”期间标准化工作,将标准化工作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上报中央、国务院的试验区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及成果清单中,明确标准化工作任务,通过标准化促进生产、消费、流通各环节绿色化、循环化和低碳化,积极探索大湖流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模式,以省政府名义出台印发《江西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顶层文件。
4.1.2 省部开展生态文明标准化合作
建立省政府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席会议制度,对江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重大标准化项目进行协商,发挥标准化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模式,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奋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4.1.3 有关部门强化工作联动
形成合力是做好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标准化工作涉及部门多、范围广,关乎各方利益,技术性、政策性、政治性都很强,必须整合优势,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其他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确保标准化深入开展。如与省发改委、省工信委加强节能标准化合作,开展全省节能标准化信息采集工作;与省环保厅联合开展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研制;与省农业厅、省农垦办联合开展绿色生态家园标准化试点建设;与省科技厅沟通,将标准化项目列入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重大专项;经过协商,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已将标准化纳入县处级干部培训内容,这有利于普及标准化知识,推动全省党政领导干部提升标准化意识。
4.2 积极推动标准化工作改革与创新
4.2.1 开展生态文明地方标准体系建设
重点研制一批支撑绿色发展、体现江西地方特色的关键标准,通过完善绿色生态农业、传统产业绿色改造、生态旅游、循环经济等标准体系,支撑江西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及时开展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及推荐性标准集中复审工作,不断优化地方标准体系结构,为推动地方标准向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公益类标准过渡奠定基础。
4.2.2 启动农产品标准化及可追溯体系研究工作
实施“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的品牌发展战略,重点推动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结合江西可追溯体系建设实际需要,选择粮食、油料、蔬菜、柑橘、茶叶、猕猴桃、生猪、水禽、大宗淡水鱼、特种水产、中药材等主导和特色产品,针对不同产品的生产流通特性,以确保不同环节信息互联互通、产品全过程通查通识为目标,统一数据采集指标、传输格式、接口规范及编码规则,采用简便适用的追溯方式,推广应用现有农产品可追溯国家标准,开展江西省农产品可追溯标准体系的创制。
4.2.3 打造绿色生态标准化试点示范精品项目
突出绿色转型,启动绿色生态家园、高新技术、生态旅游、绿色农业、循环经济、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等绿色生态标准化试点项目,支持省内设区市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动实施节能减排、化解产能过剩等标准化支撑工程。通过试点建设和示范工程,带动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为江西绿色崛起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以标准化提升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水平。
4.2.4 激发市场主体标准化创新活力
一是建设以省级标准化研究机构为主体,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标准平台,畅通科技成果标准化渠道,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二是主动推进企业标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启动“标准化进园区”暨园区标准化培训和服务工作,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内生动力。三是加快培育标准化服务机构,指导开展全国标准化服务业试点单位建设。
4.3 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
4.3.1 建立生态绿线概念
将“生态绿线”概念纳入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实施方案里,“生态绿线”不同于原先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的“绿线”概念,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思考,是优先高于各类红线指标的一种设置,不属于强制性内容。红线管控和绿线引领都是对生态文明建设行政手段的有效补充,实行红线下限管理,绿线上限引领,通过完善相关法规标准、目标体系、分解落实机制、监管体系、问责制度等,推进生态文明领域的治理体系现代化,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同时,重现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既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必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4.3.2 筹备生态文明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
针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方案及标准化需求现状,结合试验区建设的六大体系和十大工程,在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和新医药、航空等重点领域开展标准体系框架图和标准体系研究。通过推动创新基地建设,加强生态文明领域标准化人才、机构、组织等资源的协调整合,提升标准化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生态文明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协同发展。
4.3.3 打造五个平台、一个联盟
以“打造五个平台、一个联盟”为核心,通过建立绿色生态标准创新平台、绿色产业标准化服务平台、农产品安全追溯平台、生态文明标准文化平台、标准化人才服务平台、绿色生态标准创新联盟,逐步实现生态文明创新成果转化、生态文明标准验证示范推广、农产品安全追溯、生态文明标准文化展示、标准化人才交流培养、绿色制造标准认证六大功能。[4]
4.3.4 健全生态文明标准化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省部联席会议制度和省标准化战略领导小组工作制度,明确国家标准委相关部门、江西省标准化战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生态文明标准化领域中的职责分工。二是建立标准化共享机制,免费向社会公开地方标准全文,及时向社会公开标准制修订全过程信息,引导全社会参与标准化工作,让全社会共享地方标准化成果。三是加强生态文明领域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依托标委会开展生态文明标准化研究和标准体系顶层设计,加强标准制修订和技术服务工作。
[1] 上官新会,毛炜翔.关于标准化支撑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思考[J].质量探索,2016,(7):6-13.
[2] 张宜红.江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路径与政策措施[J].企业经济,2015,(2):117-120.
[3] 吴晓军.关于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和生态环境状况的报告[R].2016.
[4] 江西省人民政府.国家绿色生态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江西)筹建方案[R].2017.
Considerations and Policy Measure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Based on Standardization in Jiangxi
MAO Wei-xiang
( Jiangxi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Nanchang 330029,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dvantages and significance of standardized means to support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olicies and measures.
standardiza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iderations; policy measures
F127; X321
A
1672-6286(2017)01-0005-06
毛炜翔(1983-),男,硕士,主要从事标准化管理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