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螨虫病诊治及体会
2017-01-25谢荣敏
谢荣敏
(福建省浦城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南平353400)
猪螨虫病诊治及体会
谢荣敏
(福建省浦城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南平353400)
猪螨虫病是危害严重的慢性寄生虫病,具有迅速传染和蔓延的特点,可造成猪在生产性能上的隐性损失,从而导致养猪业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正确对待和及时诊治猪螨虫病是保证养猪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猪螨虫病;感染;诊断;治疗
猪螨虫病是一种接触性传染性寄生虫病,其主要通过病猪和健康猪的直接接触,或通过螨虫及其卵污染的圈舍、垫草和饲养用具间接触而引起感染。猪舍阴暗、潮湿,环境不卫生均是猪螨虫病发生和传播的诱因,秋冬季节特别是阴雨天蔓延更迅猛。猪螨虫病会引起仔猪生长速度缓慢,饲料利用率低,母猪繁殖障碍疾病,传染血液性疾病,更有甚者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现将猪螨虫病的诊治情况阐述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1 发病情况
2016年11月26日,福建省浦城县富岭镇瑞安村养猪户叶某,发现哺乳母猪及仔猪精神不振,采食量大幅下降,母猪及仔猪不时在栏杆上摩擦,猪皮肤上有红褐色斑块和龟裂结痂。叶某曾怀疑是猪螨虫病,使用双甲脒乳油兑水喷洒猪体及用废机油涂擦患部,效果不佳,感染愈发严重,遂来求诊。笔者接诊后至现场观察到母猪栏是采用定位栏,其底部是水泥铺设,保育箱及活动空间的底部是用生物发酵料铺垫,并且很潮湿。母猪及仔猪皮肤有红褐色斑块,不时在栏杆和保育箱上搔痒,躁动不安,皮肤粗糙且有股腥臭味。笔者初步诊断为猪螨虫病,采用伊维菌素拌料内服,双甲脒乳油外用治疗,经一周疗程,全群基本痊愈。
2 临床症状
病猪精神不振、烦躁不安,不时用背部及身体靠近栏杆搔痒,皮肤发红,病猪起初从头部开始,常发生在眼圈、颈部和耳朵等部位,逐步蔓延至腹部、四肢及全身。病猪皮肤破损不规则,皮毛逆立,呈灰白色,患部经摩擦而出血,逐步变成红褐色斑块,有浆液性或黏性液体渗出并结痂。皮肤粗糙肥厚,病程长的皮肤变成黑色,有股腥臭味,体温一般正常,采食量大幅下降。
3 实验室检查及诊断
1)用消毒过的手术刀垂直刮取患部与健康部交界处的皮肤,刮至皮肤微出血,收集刮下的皮屑,其中一部分放置于试管中,加入10%氢氧化钠溶液10 mL,加热煮沸,离心,倾去上层液体,用玻棒挑取少量沉渣涂于载玻片上,用另一载玻片倾斜将沉渣均匀推平,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低倍视野观察,可看到有3对肢的幼虫和椭圆形壳大而薄的黄色虫卵。
2)将另一部分刮取的皮屑,置于玻璃器皿中,放在水浴箱中加热片刻,将玻璃器皿移出,擦干底部并放在黑布上,用放大镜观察,可见灰白色小虫体移动。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即可确诊为猪螨虫病。
4 治疗
1)对病猪立即隔离饲养,清除发酵床的生物垫料,对被病猪感染的定位栏及保育箱,用3%烧碱进行全面彻底消毒。用双甲脒乳油兑水,对病猪全身喷洒,并用棉花沾取双甲脒乳油擦拭病猪内耳道,消灭其中的猪螨虫。
2)对母猪全群驱虫,饲料中拌入伊维菌素1 kg/t,连用7 d。间隔7 d后再驱虫一次。
3)对患病严重至消瘦的仔猪,可用伊虫净(伊维菌素注射液)0.03 mL/(kg·bw)颈部皮下注射,间隔7 d后再注射一次。
4)提高饲料中的蛋白质,并在饮水中添加多维电解质,增强病猪的体质和抵抗力,有利于病猪的康复。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综合治疗,经一周后全群基本痊愈。
5 体会
1)发现病猪应立即隔离治疗,以防全群感染。此病例中母猪是猪螨虫的传染源,轻易地传染给哺乳仔猪,造成全群蔓延。
2)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猪舍卫生,保持清洁干燥通风。发酵床中温暖潮湿的生物垫料,不经常更换极有利于螨虫的大量滋生,哺乳仔猪需保温,势必造成通风不良,采用限位栏舍及保育箱,势必造成仔猪饲养密度过大,所以加大了猪螨虫病感染机率。
3)在治疗病猪时,应用消毒药消毒猪舍和饲养用具。平时也应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消灭病原微生物,防止疾病的发生及传播。
4)应定时对猪群驱虫,包括体内及体表寄生虫,减少因猪螨虫病引起生产性能的隐性损失。尤其种猪是猪螨虫病的带虫者和重要的传染源,故母猪在配种前、产前15 d各用伊维菌素拌料驱虫1次,连用7 d。同时,用双甲脒乳油兑水,对猪群全身喷洒及猪舍内外进行全面消毒。
5)在应用高效环保生态养殖技术-生物发酵床养猪的同时应注意消除其中的不利因素。如生物发酵垫料中的微生态易受猪群饲养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而影响垫料中的微生物,降低了新技术的应用效果。养殖户不敢轻易使用抗生素和驱虫药,导致疾病防制不及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消除这一弊端,应使用中转栏完成防病和驱虫用药的程序,以发挥新技术的最大效用。■
10.3969/j.issn.1008-4754.2017.0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