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2017-01-25沈卫星
□沈卫星
(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民族地区文化安全研究中心,广西 玉林 537000;浙江工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领导干部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沈卫星
(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民族地区文化安全研究中心,广西 玉林 537000;浙江工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坚定文化自信是个重大时代课题,作为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首先,态度要正确。充分认识到领导干部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现实意义。其次,认识要有深度,深入挖掘文化自信的内涵和根源,理清中华文化的渊源和发展脉络。最后,行为要有力度,要有正确的路径选择,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做到知行合一,身先表率。
文化自信;领导干部;态度;深度;力度
作为重大的时代课题,文化自信的提出,标志着党和国家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一百多年前,时人苦思积贫积弱根源,历经了“器物(洋务运动)→制度(戊戌变法)→文化(新文化运动)”认识逻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开天辟地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反思自身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提炼为“道路、理论、制度”“三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又进一步提出了“文化自信”,认为文化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强调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1]。这就是执政智慧,其意义不亚于百年前的认识。“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2]P526,作为决定性因素,领导干部对待文化的态度、深度和力度,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
一、领导干部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他的文化理念。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担当,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汇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一)“关键少数”带“最大多数”,整体发力
管理学中有个著名的巴莱特定律,即在任何一组事物中,重要部分往往只约占20%,其余80%则是次要的,所以又称为“二八定律”。根据该定律,在中国这个世界上拥有人口数量最多、情况最为复杂的国家,文化建设关键在于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坚定文化自信,其缘由至少有三。
其一,领导干部对社会成员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中国传统政治奉行学而优则仕,这个“优”不单单指有文化,而是要求德才兼备。中国人对官员的要求是很高的,传统社会称之为父母官。所以,官员在中国人社会生活中享有崇高地位,起着重大的示范作用。如果领导干部没有文化自信,普通百姓就会视文化自信为政治口号而已,内心无法认同。
其二,文化自信是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何为政治?按照孙中山的说法,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管理是件极其复杂事情,尤其在全球化、知识化时代,管理日益错综复杂,缺乏文化就意味着缺乏管理能力,缺乏管理能力必然导致众人遭殃,这样的人是无法胜任领导岗位的。
其三,文化自信使人充满感召力。“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领导就是旗帜,领导的行为应为世范,文化自信使人充满智慧。毛泽东就是典型例子,其巨大感召力和无穷魅力,与其说来自他的统帅地位,还不如说来自他的文化魅力。领导立标杆、作示范,就会形成强大的引领力量,带动周边群众,形成合力,从而整体发力。
(二)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深沉的软实力
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据统计,“两个一百年”在习近平总书记自十八大以来的历次公开讲话与文章中,出现次数就超过100次,其重要性非同一般。“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成为引领中国前行的时代号召。习近平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就连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也认为,四十多年前中国人绝不会相信自己能发展成现在的样子,而几十年之后,中国人则相信自己一定能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民族的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这就是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说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3]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一举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华民族精神品格。“五四”新文化运动,掀开了中华民族历史新纪元。文艺复兴结束了中世纪黑暗,催生了资本主义文明,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走向。可以说,文化是民族复兴的最深沉的软实力。
不同的历史时期赋予不同历史任务,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以发展硬实力为主要任务,广大领导干部习惯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GDP,在这方面我们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但是“没有文化的繁荣,只有经济和军事的强大,这样的民族复兴只是一种表面的复兴,如冬日的冰雕,炫目难久;而文化的繁荣如果没有先进文化的指引,也只是徒有其表,如夏日的蔬果,易腐难存。因此,民族的真正复兴必然依赖于先进文化的发展繁荣。”[4]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新时期增加了一项重要任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三)全球化网络时代,必须坚定信心立住阵脚应对各种文化挑战
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并非为世界上所有国家乐见其成,相反却是异常艰难,遭遇重重遏制和挑战。按照军事战略专家戴旭的观点,二战后,美国对国际政治的本质有了全新认识,其世界观和战略理论发生了根本性转折,形成以经济、文化力量为主,以军事力量为辅的征服形式。他认为,以苏联解体、东欧和中东社会发生根本性政治巨变为标志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现在正发动第四次世界大战,这就是以网络为主战场,以心理战和思想战为主战样式,以传统军事力量为佯攻和辅攻,对中国发动战略围堵。其技术手法主要依据中国的特点,更加重视各类反政府、反华势力组成的“第五纵队”的思想文攻和舆论围攻,借助美资控制的中国的互联网舆论和经济平台,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争夺人心和经济控制权,伺机策动社会动荡,挑起民族内争,最后以武力介入方式,完成其征服中国的战略目的。在这种新的战争模式下,由于国内大型门户网站几乎全被外资及接受西方价值理念的人所控制,其网络动员能力巨大,差不多到了任意制造舆论和绑架民意的程度。结果,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殖民主义等社会思潮甚嚣尘上,互联网上经常发生反对政府决策、质疑法律判决,甚至围攻军人和爱国人士,歪曲解读国家政策、误导公众的事件。即使是在严厉打击谣言的大环境下,各种反共、反毛、反华的言论仍然有一定市场,渲染暴力和道德沦丧的网站仍未绝迹,甚至高校中盘踞着少数心怀叵测的人在毒害着青年学生,试图把他们塑造成为社会动乱主力,如北非某些国家那样的“傻子革命”的炮灰。
戴旭的观点恐怕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振聋发聩。尽管他经常说些“出格”的话而不停遭到攻击,但对照一下美国顶尖政治学家亨廷顿的话就明白了他的忧患意识:“对一个传统社会的稳定来说,构成主要威胁的,并非来自外国军队的侵略,而是来自外国观念的侵入,印刷品和言论比军队和坦克推进得更快、更深入。”[5]P141互联网时代,战争已经脱胎换骨,变为直取人心,“心防”成为应对各种挑战的头等大事。可以预见,在中华民族越接近伟大复兴时刻,中外敌对势力就会进攻得越疯狂,南海问题直至最近的印度越境问题,就是明证。伴随每一次挑衅的必定是大肆攻击我国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揭露各种社会阴暗面,无他,无非是想先搞思想颠覆,再搞行动颠覆。马基雅维利就说过,造就最强大国家的首要条件不在于造枪炮,而在于能够造就其国民的坚定信仰。而在所有国民中,领导干部是关键中的关键,能想象一个崇洋媚外的领导、一个缺乏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领导,有能力应对各种挑战吗?能坚定带领人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吗?
二、文化自信的内涵与根基
要谈论文化自信,就要懂得“何为文化、自信从何而来”这样两个基本问题。
(一)文化三重释义
文化涵义斑驳,有着几百种解释,因此披上神秘主义色彩,竟惹得一个美国文化学家说:“谁跟我谈文化,我就跟谁掏手枪”。其实只要诉诸唯物史观,就根本没什么神秘。通俗地说,人总是要活下去的。一方面,文化来自生活经验的总结,告诉人们哪些是真正的好;另一方面,文化又对人们的生活起着指导作用,告诉人们如何认识各种问题。而这一切都围绕着人展开。概括地说,人是文化的逻辑起点、最终归宿和评价者。这个判断包含三重释义。
其一,逻辑起点意味着人是文化的生产者。这就是说,文化是人类生产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而人类所有实践活动均来自“需要”,马克思说:“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6]P514,这为理解人类活动提供了密钥。可以说,需求成为人类行为动因的基因,它产生着、推动着、规定着人类社会实践。因此,有什么样的需求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实践,有什么样的社会实践就有什么样的文化。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文化神秘论。
其二,最终归宿意味着文化创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人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从而使得文化具有多维性,以至于在这个问题上显得光怪陆离,但根本需求只有一条,那就是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其他都是次要的。
其三,前两条原则逻辑地蕴含着评价论,即评价文化好坏的标准就看是否满足人的需要,其中最根本的标准就看是否有利于人的生存发展。这就是说,文化是有优劣之分的,凡是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就是好文化,它将得到人类肯定、呵护、弘扬,反之就是劣质文化,将遭到人类否定与抛弃。文化的核心就是价值观,价值观标志着一个民族所认可的理想生活类型,根据其重要性区分为核心价值观与非核心价值观。
因此,文化的构成有四个层次:首先,居于核心层次的是价值观,它实质上起着评价、指导人类生活功能,人类是因为价值观而活着的。其次,文化具有认识功能。人类创造了文化,反过来,人类又凭借作为经验总结的文化去认识和改造社会。这样的认识功能包含有指导思想、思维方式、理论体系等。再次,文化具有保障功能。这样的保障功能的现实化主要体现为制度。最后,文化的实践活动的现实化就显化为器物。通俗地说,价值观就是人们想要过上的好生活,思维方式是如何过上好生活,制度是维护价值观,器物则是价值观的实践结果,这就构成了广义的文化体系,但我们一般是在狭义层面,也就是价值观与认识功能层面理解文化。
这就给我们启示:第一,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以“好坏”为评价来指导人类生活,最高的“好”就是信仰。因此,对一个民族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信仰。对领导干部来说,坚定的信仰是最为宝贵的品质。第二,文化具有认识功能,也就是人类是凭借文化去理解、认识、改造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仰赖文化,所以,文化就成为最深沉的软实力。
因此,理解文化自信就要从人类生活维度去理解。我们给出的定义是,文化自信指的是对人类生存发展取得规律性认识从而产生把握事物发展趋势的肯定性心理。对这个概念要把握三个要点:其一,势。文化本质功能是为了人类生活得更为美好,这就要把握住发展趋势,自信就意味着对发展趋势的把握。其二,道。要把握住发展趋势,就要把握住“规律性认识”,这个“规律性认识”称之为“道”。其三,理性。如何认识“道”?人类靠的是理性能力。
(二)文化自信的根基与奥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7]自信必定有所附丽,它与现实成就呈正相关。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根基有三:辉煌悠久的历史成就、激昂向上的百年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成就。作为硕果仅存的中华民族,不但历史成就灿烂辉煌,生生不息,而今又最具发展活力,那就意味着,中华民族对生存发展已经取得规律性认识,获知了生存发展奥秘钥匙。这是最为重要的法宝。
中华民族悠久辉煌的文化奥秘是什么?首先,最根本一点,就是中华民族把握准了价值观。西周以来,先人就系统提出了“崇德贵民”的政治文化、“孝悌和亲”的伦理文化、“文质彬彬”的礼乐文化、“天民合一”的存在信仰、“远神近人”的人本取向等等,以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这些价值观最大可能地保护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其次,就文化的认识功能而言,中国人的天人合一、整体性思维、实用理性、辩证思维等思维方式,使得中华民族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不像西方社会那样紧张对抗。最后,这些价值观沉淀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千百年来贯穿在政治体制和日常生活之中,文化价值有了坚实可靠的载体,反过来又保障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长盛不衰。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世所罕见的欺凌,在这种情况下居然没有灭亡,那中华民族就是不可战胜的,这给了中华民族以极大的自信心。这种革命精神究竟来自于何?首先,中国往何处去?这成为近代中国头等大事,共产主义给中国社会指明了方向,它与中国人心里潜藏了千百年的大同理想一拍即合,激发了中国人的革命激情,成为中国革命信仰。其次,革命如何才能取得成功?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指导思想,成功地回答了“革命为了谁、依靠谁”,找到了中国革命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成功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式革命道路,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最后,严明革命纪律造就了中国共产党无坚不摧的革命队伍,使得一切反动势力被打得落花流水。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只用了三十多年时间,中国经济发展总量已居世界第二,这是令世人瞩目的。奥秘何在?首先,中国人矢志回到世界舞台中心,这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成为13亿中国人的共同信仰。其次,探索总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作指导思想。随着国力的日益强盛,以及与西方竞争赢得的比较优势,中华民族自信心日渐回归,对自己的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都充满信心,凝结为“四个自信”。最后,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领导有方,大至三步走战略,小至五年计划,接力发展,并将各项成果制度化,建立现代制度。有了明确的目标、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实干高效,中华民族焉有不兴之理?
比较出自信。对比一下世界上其他民族国家,不管传统社会、革命斗争,还是现代化建设,有几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出色?也正因此,世界上解密中国成功之道方兴未艾,如果要彻底解密,那么中国已经给出密钥:文化。文化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三、领导干部坚定文化自信的路径选择
归根结底,领导干部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一)树立共产主义信仰是领导干部坚定文化自信的根本
文化说到底是为了使人生存发展得更好,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的最高形态是信仰。因此,信仰决定着领导干部的一切行为取向,提供赖以生存的意义,其作用无论如何评价都不为过。
文化自信是什么?文化自信指的是对人类生存发展取得规律性认识从而产生把握事物发展趋势的肯定性心理。其中关键词是“规律性认识”、“发展趋势”,共产主义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共产主义应当成为党员干部的信仰。但是,由于苏东剧变,使得世界共运陷入低潮,共产主义信仰在某种程度遭到冷嘲热讽。作为党员干部,是否也因此随波逐流,放弃共产主义信仰?如果放弃共产主义信仰,那么,还有信仰吗?“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8]。如果有,那信仰什么?离开正确的信仰,就会出现“两面人”现象,“我说过‘两面人’的问题,大量案件表明,党内有一些人在这方面问题很突出。有的修身不真修、信仰不真信,很会伪装,喜欢表演作秀,表里不一、欺上瞒下,说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手腕高得很;有的公开场合要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背地里自己不敬苍生敬鬼神,笃信风水、迷信‘大师’”。结果“就可能在‘围猎’中被人捕获”。[9]有鉴于此,习近平语重心长告诫:“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不相信马克思主义,不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上不合格,经不起风浪,这样的干部能耐再大也不是我们党需要的好干部。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用坚定理想信念炼就了‘金刚不坏之身’,干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8]因此,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二)学习和钻研文化知识是领导干部坚定文化自信的主要途径
有些领导干部为什么缺乏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理论素养。不错,苏东是解体了,社会主义建设在中国也一度遭受挫折,但要问的是,对共运挫折是否有过深入研究?如果共产主义运动高涨就信奉,反之就放弃,这还叫信仰吗?信仰来自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本质性认识从而做到对事物发展趋势科学的把握。而这种本领来自学习和钻研。
一是要抓住核心价值观这个牛鼻子进行学习专研。通俗地说,价值观就是什么是好东西,核心价值观表明我们想要过上什么样的好生活。人类最终目标是要过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生活,也就是共产主义生活。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制约共产主义实现的根本问题是公平与效率这对根本矛盾。如果说以前由于条件不具备而具有空想性,那么当下信息技术、人工智能、3D打印、纳米技术、能源革命、生物基因等正掀起排山倒海般的革命,科技进步一点,社会主义因素就增加一点。以往的所有理论都建立在物质匮乏这个基础之上,当物质富裕取而代之时,所有的理论都将被颠覆,人类社会就将重构,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就将到来。因此,共产主义最终将会实现。这就是信仰。而共产主义信仰来自学习和钻研,钻研得越深,信仰就越坚定,因为把握住了事物发展规律,从而对发展趋势充满信心。同时也启示我们,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不是用来夸耀,而是要透过“老黄历”背后发现成功规律,把握事物发展趋势。解决问题,信心十足地指出发展方向,这样的领导最有魅力。
二是领导干部要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陈云说过:“学习理论,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10]P46对待文化自信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文化是什么、自信是什么、文化自信又是什么,如果连这个理论基础都没搞明白,以己昏昏岂能使人昭昭?说话怎么有说服力?其次,要深刻领会“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如果连这个问题都没认识清楚,就会觉得文化自信不过是个政治口号而已,轰轰烈烈走过场,热热闹闹搞形式,主观上怎么会重视呢?再次,要搞清楚“凭什么”文化自信。如果没有钻研,就只会鹦鹉学舌地说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值得自信,却说不出背后的奥秘,人云亦云怎么会有说服力?最后,要明白“怎么样”建设。要抓根本、抓重点、有规划、有步骤地建设,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而不是跟风。“是什么、为什么、凭什么、怎么样”是系统的思维方式,不但对文化自信管用,对其他事情也管用,因为它是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是领导干部要在实践中本着缺啥补啥原则精准高效地学。习近平指出,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冶心养性,一个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因此建议领导干部应读三个方面的书:第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第二,做好领导工作必需的各种知识书籍;第三,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这三方面书籍是普遍性建议,领导干部主要是结合自己工作要求,缺啥补啥,有的放矢地学。毕竟文化是用来用的,不是用来装面子的,领导干部的文化归根结底为了使老百姓的生活过得更好。
(三)领导干部要在知行合一中坚定文化自信
我们说过,文化具有四个层次:价值观、认识功能、保障功能和实践活动的现实化。价值观对应的是信仰,认识功能对应的是学习和钻研文化,保障功能和实践活动现实化对应的则是知行合一。按照本文的理解,知,就是价值观和认识功能;行,指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领导干部由于工作岗位的性质,决定了秉持知行合一的必然性。
首先,领导干部要做到言行一致。言为心声,行为心形。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领导干部作为“领头羊”,其一言一行对人民群众更是起着示范导向作用。一个领导,如果坚信共产主义,坚信为人民服务,深沉地爱着这片土地,那么就坚定地说出来,付诸行动,要相信“德不孤,必有邻”。反之,一个毫无信仰、崇洋媚外、金钱至上、腐化享乐的官员,台上豪言壮语,台下肮脏龌龊,言行不一,欺罔众生,如何取信百姓?一个缺乏德性的领导干部,说到底源于缺乏信仰,缺乏信仰说到底是缺乏信心,缺乏信心说到底是缺乏文化,没文化就没有主见,没主见就没有信仰,没有信仰就言行不一。这就是因果循环。
其次,在工作中要做到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说到底是为了使老百姓的生活过得更好,作为领导干部,就要明确指出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好生活。人伦关系中的义利并重、孝敬慈爱、和谐相处;自然关系中的天人合一,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大至对外交往中,既豁达大度,兼容并包,博采众长,又积极推介中华民族文化,使得世界各国了解中华文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基础。
最后,制定和执行政策时要体现文化自信。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制定和执行党的各项政策,政策是文化水平的重要体现。一方面,文化自信包含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高度文化自信可以促进党员干部执行政策的自觉性,使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获得坚实有力的精神支撑,增强对方针政策的认同和执行的耐心韧性。另一方面,文化水平越高,就对党的宗旨、性质领悟越深,信念越坚定,在制定方针政策时就会自觉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制定政策指南。自觉地将知转化为行,在行中加深知,在知行合一中自觉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进人民福祉发挥率先示范作用。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习近平.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N].人民日报,2013-11-29.
[4]赵明仁,肖云.民族伟大复兴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N].光明日报,2013-12-04.
[5]〔美〕萨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9.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8]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6-30.
[9]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1-13.
[10]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HowShouldLeadingCadresStrengthenTheirConfidenceinCulture?
SHEN Wei-xing
(ResearchCenterforCulturalSafetyofEthnicMinorityAreas,Yulin,Guangxi537000,China;SchoolofMarxism,ZhejiangUniversityofIndustryandCommerce,Hangzhou,Zhejiang310018,China)
The confidence in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issue of the times.Being the critical minority,leading cadres must have firm confidence in our culture.Firstly,they must have a correct attitude,which requires sufficient cognition of the important realistic meaning of leading cadres’ confidence in culture.Secondly,they must have deep cognition,which requires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and root of the confidence in culture.They should not stay on the surface,but should deeply dig out the secret behind the root.Finally,they must take powerful actions,which require correct choice of path.Among the layers of the connotation of culture,ideal and faith are the most important,which could not be established without hard study and research.And once ideal and faith are established,knowledge and action should go hand in hand and the leading cadres must take the lead in action.
confidence in culture;leading cadre;attitude;depth;strength
C933
A
1674-0599(2017)05-0111-07
2017-08-26
沈卫星(1971—),男,浙江仙居人,博士,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民族地区文化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伦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文化思想”(项目编号:14AZ005)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朱文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