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党的文献中研析“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历史意义

2017-01-25土地革命时期全国主要革命根据地史料集成与研究课题组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支部党员工作

□《土地革命时期全国主要革命根据地史料集成与研究》课题组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江西 井冈山 343600)

从党的文献中研析“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历史意义

□《土地革命时期全国主要革命根据地史料集成与研究》课题组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江西 井冈山 34360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主要革命根据地的史料研究中,通过文献研析认为支部是党的政治主张和全部工作到达全体党员和群众的枢纽,是党在其他社会组织中的“吸铁石”。中国共产党自1926年就提出“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工作原则,经过“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创造,至今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法宝。支部也成为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当前,全党正大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更需要坚持一切工作归支部,一切工作到支部,一切工作看支部,确保层层落实,处处见效。

支部;战斗堡垒;吸铁石

2017年1月18日,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在京召开,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主持会议并作工作报告。在报告中,赵乐际同志指出,“中央对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一个重要要求,是发挥党支部主体作用,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从党的历史文献中研析发现:“一切工作到支部”始倡于1926年7月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一经提出,就成为中国共产党推进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历史证明,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保持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法宝。因此,对这一原则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并探索其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支部”的概念及功能

(一)“支部”的概念演进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它实际上起到了中共一大“党章”的作用)规定“凡有党员五人以上时,必须成立委员会”,可见,“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的最初单位。1922年7月,中共二大党章规定,“各农村各工厂各铁路各矿山各兵营各学校等机关附近,凡有党员三人至五人均得成立一组,……各组组织,为本党组织系统,训练党员及党员活动之基本单位,凡党员必须加入。”[1]p94此后,“组”成为党的基层组织单位。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又规定“凡有党员五人至十人均得成立一个小组。”[1]p159由是,党的基层组织单位又改称“小组”。1925年1月,中共四大通过《对组织问题之决议案》规定:“我们党的基本组织,应是以产业和机关为单位的支部组织”,并且,“有三人以上即可组织支部”。[1]p381至此,“支部”作为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的最基本单位一直沿用至今。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分别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2]p43-44

(二)“支部”的功能

四大党章规定,“党员三人以上”即可成立支部,如“支部人数过多时,得斟酌情形分为若干小组”,随着党员人数不断增加,在支部之下、小组之上,还可成立“支分部”。这种组织层级设置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量:一方面,如某个支部遭到敌人破坏,多层级、分散式的组织网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损”——“使敌人不易破获党的机关与组织,或者破坏一部分而不致连带到其他的部分”[3]p203。另一方面,支部越多,组织的覆盖面就越广,就越有利于贴近群众、掌握群众,使支部成为“党与群众的连环”[4]p214。所以,中共四大规定:以产业、机关为单位或以地域为标准设立党的支部,以求与广大群众保持直接联系。[5]

1926年1月,中央组织部发布第二号通告,要求加强支部工作。[6]p35同年5月,《支部的组织及其进行的计划》中指出,“支部是党的基本的组织,是党的组织单位;是党的教育和宣传的学校;是党在群众中的核心;是发展党的工具;是党在群众中的耳目手足;是党的生活中心,是每个党员生活的中心;是党的战斗的武器;是党的实际监督党员工作的机关。”[6]p611并从“内部教育和宣传的标准”“外部煽动和活动的原则”“支部的会议”“支部书记的责任”“教育宣传员对于支部的任务”“支部书记会议”“技术工作”等7个方面,对支部工作进行了具体明确的规定。1926年7月,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通过《组织问题决议案》,指出“支部并不是分部,而是党在各工厂矿山学校及某区域的核心,布尔塞维克党的组织,就是集合这许多的社会的核心,而成为一个党。”[6]p1821928年,中共六大又提出,“支部是党的命令传达所和宣传机关”,[7]p453地方党部应注意组织和密切联系地方的支部,以实现党在地方的全部工作。同年10月《中央通告第七号》明确,“支部是党的政治达到群众的枢纽,支部生活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础。”[3]p647

十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支部负有“讨论和检查党的宣传工作、教育工作、组织工作、纪律检查工作、群众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等,注意研究党内外的思想政治状况”等政治重任,[2]p36支部是党在全社会各领域的活细胞,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二、“一切工作归支部”的提出及历史实践

(一)“一切工作归支部”的提出

从定位上看,党的支部并不是党的部分,也不是党的分部,而是党在某一区域或行业的全部;从功能上看,党的支部不能仅仅负担党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的工作,而应落实党在该区域或行业的全部工作和任务。所以,1926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提出:“今后要把党的真正基础建筑在各支部上面,要把党的基本工作责成各支部,建立每个支部的活动工作,在每一个支部里实行分工,使每一个同志都有活动,实行‘一切工作归支部’的口号,使各支部里都有全党形式的各样工作。”[6]p182“党的基本工作责成各支部”,意味着各支部不论其所处行业或地域,其政治任务都是相同的;“各支部里都有全党形式的各样工作”,意味着各支部不论党员数量多寡及个人能力强弱,其工作要求都是相同的。

应当指出的是,“一切工作到支部”这一原则也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支持和指导。1926年11月,《共产国际第七次扩大执行委员会会议中国问题决议案》指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责任之一是“发展新党员”,对于新党员的工作:“或组织短期训练班,关于党纲和策略问题的专门谈话,使他们参加相当的支部,联系日常工作,经过支部而参加党的一切工作。”[7]p6321928年,中共“六大”所通过的“政治决议案”指出,党在失败之后,受着损丧而减低了战斗力,为了加强战斗力及无产阶级化,第一项主要任务就是“恢复被破坏的支部以及各级党部,特别注意大生产大工厂中党的支部的建设和发展。”[3]p319同年8月,共产国际东方部通过决议案《中国共产党的最近组织任务》,要求“中央应当以征收新党员建立新支部及巩固现存的党的组织的成绩,来作为地方党部工作成绩的标准。”[8]p600

(二)“一切工作归支部”在军队中的落实:支部建在连上

“一切工作归支部”作为口号提出时,中国共产党的支部建设、干部储备、党员训练等工作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这一口号也没能迅速而切实地得以执行。1927年11月,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最近组织问题的重要任务决议案》指出,“党的组织上的第二个弱点,便是许多大工厂商店尤其是在乡村和军队之中,至今几没有党的支部”,应迅速“建立并巩固党的支部”,“特别注重支部工作,经过支部起群众的作用。”[9]p472甚至在四年之后,1930年7月全国组织会议通过《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组织任务》仍指出,党在组织上最严重的缺点“是支部组织的不健全,不能在群众中起核心领导。”[8]p197而实际上,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余部进驻永新县三湾村时,对部队进行了改造,提出了将“支部建在连上”,这正是“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制度实践。

此前,党在军队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整体上还很不成熟,不能真正掌握军队。秋收起义余部中的军官仍未改掉军阀作派,士兵中的投机习气很浓,军纪涣散,士气低下。其时,党的主要工作是“抓住枪杆子”,是要“指挥枪杆子”,这一任务的落实,就是将支部建在连上,并向连队选派“党代表”。对于这一制度,毛泽东同志曾作过一个比喻:“一个人活着要有心脏,党支部就是连队的心脏,把连队党支部建好,让连队的心脏坚强地跳动起来,才能使党的血液流贯我们这支部队的全身。”[10]p38历史也最终证明,“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11]p66

在1928年10月召开的湘赣边界各县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指出,“过去党没有注意基本组织——支部。……党必须彻底改造,从支部改造起,……党要注意党的基本组织——支部,实现‘一切工作归支部’的口号。”[12]p35-36此后,“支部建在连上”这一始发于军队的星星之火,也在其他机关和社会组织中熊熊燎原,完善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结构,夯实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影响。时至今日,它仍具有“一切工作到支部”的破题之功,可作为新形势下党的组织建设的案头范本。

(三)“一切工作到支部”在土地革命时期各根据地的实践

“一切工作到支部”提出后,党的各级组织根据自身实际,积极落实于工作中。1929年7月,《中央给鄂东北特委的指示信》中指出,“支部是党的基本组织,是群众中的核心,若是没有健强的支部,则党的一切上层都是空虚的。”[13]p375鄂豫皖根据地党组织对支部活动作出了具体规定: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和党的文件学习,制定、实施和检查工作计划,发展和训练党员,发动、组织、指导和参加群众斗争,进行社会调查,掌握党在群众中的影响等等,支部真正承担了党在地方的全部工作。鄂豫皖根据地党组织对支部活动作出了具体规定: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和党的文件学习,制定、实施和检查工作计划,发展和训练党员,发动、组织、指导和参加群众斗争,进行社会调查,掌握党在群众中的影响等等,支部真正承担了党在地方的全部工作。在陕甘革命根据地,刘志丹在总结渭华起义失败教训时,认识到“没有坚强的党的组织和群众基础,单纯的军事行动是一定不会胜利的”“我们应该首先发展地方的党组织,……作为将来开展游击战争的基础。”[14]p27之后,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中,每支连队都有党的支部,专人负责政治工作,大力发展党员和党的组织。[15]p104

1929年8月,《中央关于鄂西党目前的政治任务及其工作决议案》指出,“支部生活要建立在工作上斗争上,……支部必须自动的工作。”[13]p429同年9月,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指出,广西党的组织工作未执行布尔什维克的路线的主要原因是“各级党组织完全停留在小资产阶级身上;没有无产阶级的成分参加党的指挥机关”[16]p511929年12月,红七军前委第二号通告《关于党的组织工作》第四部分“健全支部生活”明确规定,“支部会议应多讨论本支部的实际问题,决议之后,即须分配工作,使每一个同志均担任一种工作;每二天同志向支部书记或组干作口头报告工作至少一次,各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作书面报告至少每周一次;党内一切问题如无极端秘密性者,均交各级指导机关及各支部讨论。”[17]p2041930年3月,中共中央给广东省委转红七军前委的指示信再次强调,“支部是党的基本组织,支部生活没有建立起来,党的任务即无法执行,广西党的支部极不健全,以后应加紧建立支部生活,使每个支部,都能在群众中起核心作用。组织群众,领导群众斗争,教育和训练同志。”[16]p246通过加强支部建设,左右江党组织力量极大增强。1945年,曾任右江特委书记的雷经天回忆广西的革命运动时,曾高度评价支部在训练干部中的作用——“这些干部在革命斗争过程中,只有牺牲,没有叛变。”1931年3月,中共中央在给湘鄂西特委的指示信中指出,“要将国际决议案,四中全会决议案发布到全体党员群众中,……联系到支部实际工作。改造支部领导,建立支部生活。”[18]p183

三、新时期落实“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途径

党支部的战斗力是全党整体战斗力的基础。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支部建设。当前,党领导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党的一切工作都要责成支部、依靠支部、检验支部,要赢得这场斗争,就必须加强支部建设。

(一)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就要确保支部全面覆盖

党的工作到支部,首先要有支部。1926年9月《中央局报告》中就指出,“支部若不能健全地工作起来,则我们各地还不能算有党的组织,我们的基础还是动摇地很”。[6]p355根据党章规定,支部设置以“党员人数”(正式党员三人以上),辅以“主要活动空间就近”(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为原则。据统计,截至2016年6月,全国范围内,党的基层组织总数超过436万个,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建制村的覆盖率超过了99.9%,在公有制企业中的覆盖率为91.1%,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覆盖率为53.1%,在社会团体中的覆盖率仅为41.91%。[20]很明显,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团体中的党支部建设还存在很大不足。

非公有制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组织是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示,“要抓好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社会组织面大量广,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十分重要”,社会组织“越是情况复杂、基础薄弱的地方,越要健全党的组织,做好党的工作,确保全覆盖。”[20]2015年9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要求社会组织可按单位、行业、区域建立党组织,暂不具备条件的,可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或建立工会、共青团组织等途径开展党的工作,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我们也不难发现,有些单位或农村虽已成立了党支部,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虚化”问题,形同“稻草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工作条件、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员的工作时间、生活空间、社交方式以及自由流动也更加不确定,个别党员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而远离支部生活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因而,在支部成立方面,除了考虑正式党员的人数和地域因素之外,还应加强“远程支部”“移动支部”的建设,确保“支部能随时召集党员,党员能及时找到支部”。不但要实现党支部的物理性全面覆盖,还要实现党支部的工作和影响力的全面覆盖;不仅要落实“支部建在村上”,还要探索“支部建在手上”,最终实现“支部建在心上”。

(二)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就要强化支部领导机关

最初,支部领导机关为“干事会”,后改称支部委员会,其中,“书记”为支部的最高领导。中共四大即决定“每支部公推书记一人或推三人组织干事会”以领导支部的工作。[6]p183在支部领导机关中,书记是“领头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支部建设工作中,“特别要强调的是,一定要选好党支部书记,没有一个好带头人,就带不好一班人。”[22]p163有了好的支部书记,才能打造好的支部班子;而一个支部书记,至少应做到“政治坚定、是非清醒、能力出众、行为端正、党员信服、群众拥护”,才算称职。

我们不能否认,部分单位或地方的支部书记履职表现并不能令群众和普通党员信服,有的“素质低、能力差、派头大”,有的“头脑不清、经济不通、办事不公”,甚至有的利用职权侵占集体利益和群众利益,媒体也不时有关于农村党支部负责人利用拆迁和集体土地流转攫取不义之财的负面消息。这些现象极大地伤害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情感和信任,也极大地损害了党支部的威信。

关于支部书记的人选,1926年5月《支部的组织及其进行计划》中规定,支部书记不是党的简单的技术人才,而是党的组织者,负有领导支部、教育同志、组织活动、鼓动群众的责任。[5]基于这种党务责任的考虑,当时,党的各支部书记并不一定是该支部所在地域或行业的行政首长,在军队中,“连队的党支部书记一般不由指导员或连长担任……而是多由排长、班长甚至战士担任,以保证他们能有更多的时间从事支部工作。”[22]p108目前,有些单位在支部建设中恢复了这一传统,选配支部书记没有过度强调行政级别,一些职级低的年轻党员也可以担任支部书记。实践表明,如此选配支部书记,有利于将党务工作与行政事务互相结合,从而使党务工作主题更突出;有利于突破行政级别的束缚,使支部生活更加活跃;有利于培育支部的民主氛围;有利于培养年轻党员的党员意识,提高党务工作能力。

(三)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就要健全支部政治生活

1926年,《支部的组织及其进行的计划》中指出,“支部是党的生活的中心,是每个党员生活的中心——每个党员的生活,应该是党的生活的一部分,而党的生活是集中在党的支部,脱离了支部就不能了解党的全部生活。每个党员,脱离了支部生活,就等于脱离了党的生活,脱离了党的生活,就等于脱离了党。”1928年7月,六大《关于组织问题草案之决议》指出,党在组织上的基本问题是支部生活问题,“没有支部生活便没有党内生活的基础,也就没有无产阶级党的基础。”[3]p453所以,中央规定,发展组织与建立支部生活是党的一个基本工作。[24]p331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24]2015年8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中央办公厅机关党委直属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时指出,“共产党员这个称号,是一个组织称号,在组织里的人,就要过组织生活,不参加组织活动的人,也就脱离党了。”

支部生活的目的在于政治教育,提高认识,凝聚力量。有调查表明,一些基层党支部在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有的借名考察组织旅游,有的党员长期缺席,有的流于形式敷衍塞责,更普遍的问题是以支部会议代替支部生活。支部生活不健全,或支部生活等同于支部会议,损害了支部生活对普通党员吸引力。严肃支部生活,应将党的政治生活与党员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将党的组织要求与党员的现实需求相结合,将党的终极目标与党员的自身关切相结合,亦可灵活运用新型社交媒体的传播优势,采用支部党员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创造支部生活的新局面。

(四)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就要加强支部党员训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个党员都是党组织一个细胞,党组织的战斗力就是通过每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具体体现的。”[21]p163支部的整体战斗力,最终取决于每个党员的战斗力,也就是每个党员的素质能力,而每个党员的素质能力水平,最终取决于其所接受的训练和教育。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覆盖了各个层级的党组织。但具体到个体党员,其接受训练和教育的状况并不乐观。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曾就“从严开展党员教育”的问题进行调研,调研报告指出,当前有些地方和领域党员训练教育中存在“以集中教育代替经常性教育、以行政业务会代替党员学习、以安排工作代替组织生活、以业务培训代替思想政治教育、学风不端正”等问题,高达31.7%的调查对象认为所在党组织存在“有时集体学习组织不起来”的情况。[25]这种情况,是不能适应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要求的,应当以支部为基点,通过经常教育、工作锻炼、重大考验等方式对党员进行训练。

教育,是党员训练的最基本形式。1929年毛泽东在红四军九大上提出,关于纠正党内各种错误思想的方法,第一个方法就是教育。相对于其他两种方式而言,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和理论教育是党员训练的经常性方式,也是成本较低、风险较小而获益较大的方式,能起到固本培元、防患未然的作用。

工作,是党员训练的最有效形式。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在工作中对党员进行训练是提升战斗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战的演练。一个党员的能力如何,就要看工作效果如何,或者说,工作上的实践是更生动、更深刻的教育。

考验,是党员训练的最高形式,也是对其党性的最终检验。每个党员都有接受考验的义务,要接受立场、是非、诱惑、生死的考验,这也是党员锤炼党性的重要途径,经得起并且一直经得起考验,就是真正的党员;经不起或一开始经得起而最终经不起考验,就是自绝于党,最终会被党组织淘汰。

(五)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就要提升支部整体形象

党的支部形象就是党的形象。“政党形象”(party image)是指政党符号、政党纲领、政党成员、政党行为、政党绩效、政党能力等各方面要素在其党内外各行为主体中形成的认知结果,包括概念、情感、判断以及行动倾向等。当前,党的整体形象是好的,是得到人民群众认可和拥护的,但仍有基层党支部存在作风不正、履职不力、行为不廉等问题,成为人民群众身边的“污染源”,损害了党的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使广大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可以说,这就是塑造党员形象的具体要求。从政党形象的定义来看,每一个支部都承载了党的整体形象——醒目的符号、鲜明的纲领、可靠的成员、称职的行为、卓越的成绩,而群众对于党的认知,首先是对于支部的认知。可以说,党的形象看支部,支部形象看支委,支委形象看书记。作为支部的“领头羊”,支部书记一定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始终成为支部各项工作的楷模,才能感染支部党员,塑造良好的支部形象。

(六)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就要加强支部的渗透力吸引力

支部的渗透力吸引力主要通过支部与支部之间、支部与其他社会基层组织之间的互动来实现。支部之间的互动方式主要是帮助、学习、竞赛,以相互促进。1933年1月,苏区中央局通过《关于巩固党的组织与领导的决议》强调,要把建立中心支部和模范支部作为健全支部工作、加强支部领导力量的一项主要任务。同年8月,苏区中央局组织部指示“区委要建立模范支部,支委要建立模范小组,利用模范支部和小组的经验去指导一般的和落后的支部,从模范支部和小组征调干部,组织突击队去加强和突击落后的支部、小组的工作。”[26]p305

应当特别注意的是,在每一个支部内部,支部书记最关键;在支部之间,机关支部最关键。就像支部书记应该作全支部的模范一样,机关支部也应作所有支部的模范,千万不能出现“机关支部是最落后支部”的“灯下黑”现象。

党的支部与其他社会基层组织之间的互动方式主要是宣传、帮助、鼓动、组织,运用非权力的影响力凝聚群众,积蓄力量。党的支部应主动出击,向其他社会基层组织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及重大部署,帮助其他社会基层组织成长——并确保这种成长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党的执政要求,动员其他社会基层组织为党的各项事业建言献策出力,组织其他社会基层组织开展利民惠民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支部应该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以团结群众——“我们不能还是想依靠什么行政力量来管住农民,而是应当通过为农民办实事,密切党群关系来使广大农民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21]p165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党支部书记和全体村民的回信中指出,“希望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像吸铁石一样把乡亲们紧紧凝聚在一起”。“吸铁石”既是对党的支部的形象比喻,也是对支部工作的本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27]党的自身建设、民生改善、社会发展等各项工作,只有具体到支部,才能落地生根;只有通过支部,才能落实到每一个党员、惠及每一名群众;只有通过支部,才能检验成效。当前,全党正大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更需要坚持一切工作归支部,一切工作到支部,一切工作看支部,确保层层落实,处处见效。

[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Z].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

[2]中国共产党章程[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3]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Z].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

[4]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二册[Z].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

[5]张明楚.中国共产党对于支部建设理论的早期探索[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5(5).

[6]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册[Z].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

[7]六大以前党的历史资料[Z].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

[8]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6册[Z].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

[9]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Z].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

[10]井冈岁月——星火燎原选编之一[Z].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

[1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12]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编.井冈山斗争时期文献导读[Z].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5年.

[13]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册[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

[14]阎红彦.回忆刘志丹和谢子长[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61年.

[15]梁星亮,姚文琦.建国以来刘志丹研究文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16]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上)[Z].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

[17]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资料选辑[Z].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18]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

[19]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524/11/21824276_561843601.shtml.

[2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929/c1001-27645128.html.

[21]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

[22]凌步机.中央苏区党的建设[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

[23]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8卷(上)[Z].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

[24]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8.

[25]http://news.12371.cn/2016/03/31/ARTI1459414164656271.shtml.

[26]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9册[Z].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

[27]习近平.突出问题导向确保取得实际成效 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N].人民日报,2016-04-07.

AnAnalysisoftheHistoricalMeaningof“RootingtheParty’sAllWorkintoPartyBranches”basedontheParty’sLiterature

CELAJ Research Task Group for the “Integration and Study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Major Revolutionary Bases of the Agrarian Revolution Period”
(ChinaExecutiveLeadershipAcademyJinggangshan,Jinggangshan,Jiangxi343600,China)

In the study of the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major revolutionary bases of the agrarian revolutionary period,it is found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that the party branches are the pivots through which the political opinions and all work of the Party reach all party members and the mass people,and they are also “magnets” that the Party place in other social organizations.As early as in 1926,the CPC brought forward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all work into Party branches”,and the institutional creation of “party branches in companies” has now become a magic weapon for the CPC uniting,organizing and mobilizing the mass.Party branches have also become the foundation of governance and the source of strength of the Party.As the whole Party is now making efforts in promoting the normalization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party building studies”,we must go on persisting in the principle of “every work belonging to,being carried through by and relying upon party branches”,so as to ensure the actual implementation and real effectiveness of the studies.

party branch;battle fortress;magnet

D231

A

1674-0599(2017)05-0066-07

2017-08-20

本文系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土地革命时期全国主要革命根据地史料集成与研究”(项目编号:14ADJ002)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姚金果)

猜你喜欢

支部党员工作
我是党员向我看
支部联建润“甘泉”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不工作,爽飞了?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选工作
支部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