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的科学内涵研究

2017-01-25李兴元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作风常态制度

□李兴元

(宁夏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宁夏 银川 750001)

实现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的科学内涵研究

□李兴元

(宁夏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宁夏 银川 750001)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抓作风建设,实现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相结合,直面党风廉政建设依然严峻复杂的新形势,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继承和创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新贡献。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锐利武器和标本兼治之策,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中国梦和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和的必由之路。本文着眼于标本兼治作风问题,在把握规律中揭示了作风建设常态化的科学内涵,在系统思维中梳理了作风建设常态化的侧重点,在辩证思维中阐释了作风建设常态化在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以期对各地各单位深刻理解常态化、打好常态化乃至整个作风建设“四化”攻坚战有所裨益。

从严治党;作风建设;常态化;系统思维;辩证思维

“作风问题是腐败的温床”,其本质是党性问题。执政党的作风不仅“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1]P5“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而且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旗帜鲜明地提出“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抓作风建设,实现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2],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相结合,直面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新变化,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依然严峻复杂的新形势和树立参与全球治理大国形象的新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继承和创新,是对国内外执政党作风建设历史经验教训的概括和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新贡献。

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思想,深化了对作风建设特点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科学回答了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条件下如何全面从严治党、纠治“四风”、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大问题,集中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一党建规律新认识和治国理政新论断的鲜明特征和要求,是党的建设思路的重要创新,是全面从严治党强党的锐利武器和标本兼治之策,是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中国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和的必由之路,对于全党不忘初心、永葆先进性纯洁性,以优良的党风带政风行风、促民风社风家风,以大国作风大国形象大国特色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建设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如今,常态化思想已经渗入经济、安全、金融各个领域,从中国走向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高频词。

一、在挖掘历史和把握规律中牢牢把握作风建设常态化的科学内涵

据360百科等解释,常态化的含义“就是趋向正常的状态。今多用于指某事物更趋近于合情合理。”关于作风建设常态化,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教授赵绪生认为,“就是使作风建设成为一种经常的、平常的、正常的状态,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3]

事实上,作风建设常态化既是作风建设的老话题,也是作风建设乃至整个党的建设和治国理政的新课题。纵观党史,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的理论探索和具体工作自党创立起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受历史的局限和多种因素影响,当时未能明确提出这一概念并形成理论体系。

(一)作风建设常态化作为作风建设科学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涵

它是基于作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反复性、传染性、变异性等特点及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一规律性的认识和判断,针对过去一些地方单位普遍出现的“重业务、轻党建”倾向,特别是作风建设宽松软、若隐若现、若即若离、时紧时松、囫囵吞枣、搞应景之作、刻意为之、被动应付一阵风,习惯于以若干次集中化的“运动”“活动”毕其功于一役,习惯于当“不抓老鼠的猫”、唬不住麻雀的“稻草人”、抹不开情面的和事佬、家丑不外扬思想的守护神等把作风建设不融入日常、不注重平常、不够经常、不大正常的错误现象而提出的,其着眼点是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抓早抓小、滚动推进作风建设,坚持不懈地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不懈地将“四风”等作风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防控于日常、纠治于萌芽状态,坚持不懈地铲除“四风”腐败问题滋生蔓延的土壤环境,打破纠风反腐“一阵风”幻想,让权力和“四风”彻底失去“任性”空间,最大限度地防止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死灰复燃、反弹回潮,最大限度地遏制其走向腐败。其落脚点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为当好“一个领导核心”“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不断把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4],提供坚强保证。其要义是作风建设要坚持遏制干部“三不为”(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势头的目标不变,聚焦“四风”老问题和新变种新动向的方向不变,下大气力消化存量、遏制增量的决心不变,严格执行党章党规党纪,“咬住‘常’、‘长’二字,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5],一以贯之,融入日常,育重平常、督重经常、严在当场,回归自然,“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使之从过去有的党的机关、党组织、领导干部不愿抓、不敢抓、不会抓,被动应付、抓大放小、治标不抓早、治标不治本、治本不彻底、治本打退堂鼓等不大正常、不够经常、不太平常的状态,转向一种照“单”履责、依规进行、主动作为、抓早抓小、标本兼治、全面覆盖、向基层延伸、注重行为习惯养成的正常、经常、平常的状态和可控、可测、可评价、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更人性化、更有人情味、更加合情合理的过程,常态化注重“五心”(责任心、耐心、细心、恒心、平常心)和坚守,提倡一如既往,一以贯之,循序渐进。

(二)作风建设常态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作风建设方方面面的常态化

从横向看,包括作风建设理论方法制度创新的常态化和作风建设实践的常态化;从纵向看,包括作风建设每一方面及其内部每一环节的常态化。从作风建设“四化”系统看,无论是作风方面的制度建设,还是作风方面制度的规范执行、作风建设工作的规范实施、作风建设活动的规范开展,亦或是对作风建设的长效追求都有一个常态化的问题。从对常态化的考察看,主要包括常态化的历史、比较(国内国际)、现状、问题、实效、变化、创新及个性特色等。从常态化的效果看,既要考察理论与实践常态化的成效,还要考察老百姓和国内国际社会对常态化的感受。从常态化的重要衡量指标看,包括围绕作风建设及其每一方面理论研究、确权明责、制度立改废释宣、宣传教育、载体设计、预防监督、反馈测评、问责惩治、工作创新、整改及其“回头看”等多方面的常态化。从常态化的节点、对象、范围看,就是要从娃娃抓起,从高校生活这一学生“三观”定型的关键时期抓起,从重点盯住各级党组(党委)、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等“关键少数”向全体党的机关、全体党组织、全体党员延伸,并从全体党员向国家公职人员延伸、向青少年和普通群众延伸。

常态化意味着作风建设一是不能搞“顾问制”。作风建设的各项工作要年复一年、月复一月风雨无阻、雷打不动按制度规定、按规范要求正常进行,不能像老百姓调侃的那样,顾得上就问、顾不上就不问,人为地不作为、慢作为、选择性作为。二是不能打“运动战”。作风建设常规工作不能自我设限,挑肥拣瘦、作选择题,要把作风建设及其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融入日常,把无常变成规范经常,把“运动战”变成一个个的“堡垒战”、一次次的“攻坚战”,积小胜为大胜。三是不能犯“急性病”。作风建设要树立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的观念,摆脱因所谓的业务繁忙难以脱身而导致的应急反应及其简单求快的“速度情节”和常态化进行下的“换挡焦虑”,以适当的速度进行,学会耐心细致,用“文火慢炖”,要有平常心,要平稳实施,注意把速度上的适度与建设制度的配套、建设结构的优化、建设质量的提高、建设环境的改善、建设效能的提高统筹兼顾起来进行,决不能搞粗放式建设,萝卜快了不洗泥,随心所欲打破常规,急功近利,使之出现大波动大起伏,最终造成建设上的低层次低效益和不可持续。

二、在系统思维中牢牢把握作风建设常态化的侧重点

作风建设就其内容来说,是一个主要由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及文风、会风建设七个方面构成的体系。它们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各有所重,面临着各自不同的问题。这就决定了在推进和实现常态化过程中,也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具体分析。

(一)作风建设全局性根本性综合性重点工作推进常态化

1.作风建设顶层设计的常态化。顶层设计事关作风建设全局,是对作风建设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的“统筹规划”,是“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有利于集中有效资源,实现建设的高效快捷。鉴此,作风建设顶层设计的常态化就要重点考察作风建设相关规划建立率、执行率,与上级规划、条例相配套的实施办法制定率、目标责任分解执行率,与作风建设密切相关、与上级配套的系统化协同化的制度、体制、机制改革实施率,全面从严治党“五个清单”建立率、执行率(包括各级领导责任清单、党组(党委)主体责任清单、纪委(纪检组)监督责任清单、年度整改问题清单、年度责任不落实、整改不落实问责清单),各级纪检监察部门“三转”到位率。

2.作风方面长效法规制度建设的常态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抓作风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切实防止‘四风’问题反弹。”[6]鉴于此,作风方面长效法规制度建设的常态化就要重点考察整个作风建设及其每一方面长效法规制度及其体系建设的常态化,特别是作风建设常态化的规划、导向、推动、监督、激励、评价机制等党内外法规制度废改立创总体情况及变化情况,10类制度的建立率、执行率(包括党政议事规则、年度工作计划制度、理论研究制度、教育培训考核奖惩制度建立率、执行率;与纠“四风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20余项禁令相配套的规定、禁令的立改废率;重要制度、重要纪律、重大决策、重要会议决定决议执行情况督查制度建立率、执行率;保持党组织党员先进性纯洁性制度建立率、执行率;密切联系群众、真情服务群众、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制度建立率、执行率;法治政府建设制度与权力运行制约监督制度建立率、执行率;充分发扬民主、激发社会治理活力制度建立率、执行率;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专项整治制、提升效能制、纠错问责追究制建立率、执行率;诚信建设制度建立率、执行率;办文办会厉行节约、成本控制制度建立率、执行率)[7]P25。

3.作风建设研究的常态化。研究是实践的基础、是创新的先导。鉴此,作风建设研究的常态化就要重点考察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水平研究队伍、研究阵地的建立率、巩固率,理论研究及其激励制度的立改废率,研究国内外执政党作风建设及作风建设常态化相关理论、制度、历史、经验教训、工作创新方面的年度成果人均数量、获奖比例及其点击率、转载率、领导批示率、转化率。

4.作风建设常态化推进情况督查、考评的常态化。督查、考评是全面从严治党、推进作风建设“四化”的两把利剑。鉴此,作风建设常态化推进情况督查、考评的常态化就要重点考察是否坚持建立完善作风建设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严格依照该体系规范进行“年度体检”和结果分析,并将“体检结果结论”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作为地方、单位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精神文明创建验收、干部提拔任用、评先评优等的重要参考。

5.对作风建设方面突出问题追责问责的常态化。“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明确规定。鉴此,对作风建设方面突出问题追责问责的常态化就要重点考察对督查考评中发现的作风建设领导责任、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推进常态化工作不力、整改不力等问题,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和地方配套的《问责条例》实施办法,灵活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规范处理率、上诉率。

(二)作风建设各方面建设常态化

1.思想作风建设常态化。重点考察党员干部补钙铸魂讲政治、改造“八观”的常态化(即核心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推进党建改革的常态化,推进党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科技创新的常态化三个方面的工作进展、工作实效、工作创新与突出问题及针对上期问题所做的工作改进,重点看看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与宗旨意识牢不牢、“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思想作风硬不硬、顶层设计的效果好不好、党的思想路线的执行到不到位、为实现中国梦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活力强不强。

2.学风建设常态化。重点考查执行上级学习制度的常态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常态化、学教平台和网络阵地建设的常态化、教育培训规划计划制定的常态化、教育培训任务实施和考核奖惩的常态化、集中培训出勤食宿纪律督查的常态化、培育教育培训精品力作的常态化、宣传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管控的常态化8个方面的工作进展、工作实效、工作创新与突出问题及针对上期问题所做的工作改进,重点看看必修科目是否入耳入脑入心、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否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用啥学啥缺啥补啥是否扎实到位,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5种重要思维方式(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是否深入彻底,推进改革、改造世界的能力是否明显增强,是否实现了思想理论从工作、领导的外行到行家里手的转变。

3.工作作风建设常态化。重点考察干部职工上岗敬业的常态化、依法履职和提升履职为民效能的常态化、落实中办《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实施“五服务”(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常态化、遵守职业道德的常态化、整治“四风”“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整改的常态化5个方面的工作进展、工作实效、工作创新与突出问题及针对上期问题所做的工作改进,重点看看干部职工“在不在岗、在不在行、在不在状态”,是否牢固树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促进群众参与为着眼点、以协调解决群众关注的焦点和生活的难点痛点为着力点,以维护保障群众权益、增进人民福祉为落脚点,始终依法行政、履职为民,持续提升效能。

4.领导作风建设常态化。重点考察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制度的常态化、党组(党委)主体责任落地生根的常态化、纪委(纪检组)监督责任落地生根的常态化、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以人为本、密切联系群众的常态化、“减负”(如减文山会海、减出国(境)、减“三公经费”)的常态化5个方面的工作进展、工作实效、工作创新与突出问题及针对上期问题所做的工作改进,重点看看各区域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是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激发群众创造活力;领导职权边界是否清晰明确,领导责任是否落实,领导监督是否到位有效,领导表率作用是否充分发挥,领导体制、领导能力、领导决策、领导组织、领导方法、领导艺术是否适应发展、降低了成本,赢得了民心。

5.生活作风建设常态化。重点考察党员干部职工坚持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养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常态化、党员干部职工立德守信的常态化、抵御诱惑的常态化、积德行善的常态化、敬老爱亲的常态化5个方面的工作进展、工作实效、工作创新与突出问题及针对上期问题所做的工作改进,重点看看干部职工是否诚实守信、弘扬“三德”,是否遵纪守法、挡住诱惑、管住小节、行为检点,养成了健康的生活方式。

6.文风建设常态化。重点考察学习培训上级公文处理制度和改进文风制度的常态化(如中办国办《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宣部《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改进文风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国办《电子公文传输管理办法》)、传统主流媒体(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公开发行期刊)和新媒体改进新闻报道、评论言论、刊发文章的语言、篇幅及版面编排、栏目设计、节目制作等的常态化、精简文件(包括领导讲话、不挂文号材料、简报、信息)数量、篇幅及监控用纸重量的常态化、治理重复发文、印发领导讲话的常态化、改进文风情况督查的常态化、总结推广改文风好经验的常态化、完善评价激励机制的常态化(如业绩考核、新闻评奖、晋职晋级制度)、群众满意度评价常态化8个方面的工作进展、工作实效、工作创新与突出问题及针对上期问题所做的工作改进,重点看看党和人民喉舌的性质有没有变,中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是否落实到位,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是否落实了“三贴近”、深化了“走转改”,党和国家机关公文处理是否做到了“短、实、新”,是否形成了“长话短说、官话民说、粗话雅说、空话不说”的新闻报道风格,看看内容上的针对性、语言上的生动性、标题上的鲜明性、篇幅上的精炼性、编排上的活泼性、主持评论上的亲和性、媒体定位上的准确性、宣传影响上的实效性强不强。

7.会风建设常态化。重点考察“一把手”会风会纪专项教育的常态化,日常会议考勤及出勤通报常态化,重要会议会风会纪督查组设立的常态化,每日督查通报重要会议(如中央和地方“两会”、党代会等换届会、评先评优会)代表委员出席率、就餐率、住宿率的常态化,会议总量(含分管领导会、协调会、支部会、检查评比考核会)、频次和会时控制的常态化,清理“多头执法”会、检查评比考核会、领导重复参加同一内容会议的常态化,优化服务、实施办会“六个从简”的常态化(规模从简、议程及服务流程从简、文件从简、用纸从简、支出从简、会议职能功能从简),转变会风长效机制的立改废及执行情况督查的常态化(如《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一把手参会减量化制度、“会议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会议意见建议和领导批示及会议决定等重要成果办理转化制度、常规工作不再年年开会行文制度、多会单位同比环比排名通报制度),推行《会议文件材料无纸化》的常态化,开发使用网络、新媒体“会议”及远程视频系统全覆盖的常态化,会风问题整改及“回头看”的常态化,对标研判会风建设的常态化共12个方面的工作进展、工作实效、工作创新与突出问题及针对上期问题所做的工作改进,重点看看办会观是否正确,亲民、为民、便民、利民、安民、惠民的办会宗旨是否牢固树立,会议成本(含办会用纸量)是否真的明显下降,会议效能是否提高,会议服务质量是否提升,民主办会、开放办会、公开办会的执行力是否提高,会风是否清新,会议差错率是否明显下降。

(三)作风建设主观评价常态化

作风建设好不好,自己说了不算、领导说了不算,归根结底要组织、群众双满意。鉴此,作风建设主观评价的常态化就要重点持续考察公众对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印象和作风建设常态化工作的推进实施对公众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其中“印象”方面,重点考察公众对作风建设顶层设计常态化、对惩治“四风”和腐败常态化、对作风建设变化趋势的总体印象3个方面;“影响”方面,重点考察公众亲身经历的作风建设非常态化事件、公众对反“四风”反腐败的意愿、公众对作风建设常态化重点工作的看法、公众对作风建设常态化的信心和支持度、经济社会发展与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关联度5个方面。

三、在辩证思维中深刻领会作风建设常态化在作风建设“四化”体系中的地位作用

作风建设常态化是作风建设“四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各有侧重,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得益彰。其最终指向都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常补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价值追求,确保党在领导人民实现中国梦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不骄不躁不懈怠、不出大纰漏大差错,特别是不退化、不易帜、不变色、不变质。在“四化”这个大体系中,长效化是核心、是战略目标,而常态化同制度化、规范化都是战略举措、是根本保障。离开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就会松松垮垮,若有若无,时有时无,直至不了了之,必须正确处理“四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制度化实现常态化,以常态化确保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扎实深入、不半途而废。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习近平.要以法治思维法治方法抓作风建设[EB/OL].中国长安网,http://www.chinapeace.gov.cn/2013-06/26/content_8075899_all.htm.

[3]赵绪生.作风建设必须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EB/OL].求是网,http://www.qstheory.cn/CPC/2015-06/11/c_1115580328.htm.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5]习近平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03.

[6]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制度建设[N].人民日报,2014-07-01.

[7]李兴元,李保平,王彦庚.作风建设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2015宁夏反腐倡廉蓝皮书[C].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4.

AStudyoftheScientificConnotationofNormalizingtheBuildingofParty’sWorkStyle

LI Xing-yuan
(DisciplineInspectionGroupofNingxiaEconomicandInformationCommission,Yinchuan,Ningxia750001,China)

The proposition that “efforts should be made in style building with the rule of law thinking and method to realize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normalization and routinization of style building” is a succession of and innovation in Marxist party building theory as well as a new development and contribution to the socialist party building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made by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centering around Comrade Xi Jinping since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combining the governance of the country based on rule of law with the governance of the Party according to party rules and facing the severe and complicated new situation of party style and integrity building.To promote the routinization of style building is a sharp weapon for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ing party discipline and a solution treating both symptoms and root causes,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promoting the strategic layout of “four comprehensive”,and the only road to the China Dream and integral cadres,clean government,clean politics,and harmonious society.This paper,eyeing on the world-wide problem of curing the working style from both symptoms and root causes,discloses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the routinization of style building based on understanding of related regularities,summing up the key points of the routinization of style building based on systematic thinking,explains the position and functions of the routinization of style building in the institutionalized,normalized,routine and long-term effective system of style building based on dialectic thinking,in the hope of helping all localities and units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routinization and work well in the campaign of routinization and even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normalization and long-term effectiveness of style building.

strengthening party discipline;building of party’s work style;normalize;systematic thinking;dialectic thinking

D26

A

1674-0599(2017)05-0099-06

2017-08-05

李兴元(1968—),男,陕西韩城人,宁夏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宁夏首批全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宁夏党建研究会党建研究专家,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

本文系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5XDJ019)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徐国栋)

猜你喜欢

作风常态制度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规矩立起来 作风严起来 履职实起来
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
某些单位的制度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