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2017-01-25罗建文杨希双

治理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

□ 罗建文 杨希双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 罗建文 杨希双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变革面临着更加复杂和更加艰巨的斗争形势,要想夺取伟大斗争的根本胜利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遵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南和正确的路线导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形势下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社会存在决定论、社会发展辩证法、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意识形态建设论、人民群众史观、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领域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成果,让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开拓了新境界。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21世纪的中国发展要不要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一个根本性的专业问题和学术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更是一个事关我们党的事业大局的方向问题和政治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主体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根本方法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三个不变”实际情况,着力解决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充分彰显出21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性光辉和思想魅力,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从事伟大斗争和伟大实践的理论指南和根本方法论。

一、新时期的复杂斗争需要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变革面临着更加复杂和更加艰巨的斗争形势。就国内形势来说,全面深化改革更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我们面临体制机制改革和利益关系再调整过程中不可能绕过的“国内之坎”。

在形势复杂、斗争尖锐的国际环境中,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国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阻力和压力最主要的就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以美国为代表的强权主义国家时刻把崛起的中国当作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不管是奥巴马还是特朗普政府,无论是奥巴马的“重返亚洲”政策还是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其目标和企图都是将打压和遏制中国的崛起作为他们的头号任务;以日本为代表的新干涉主义国家不仅不承认自己民族的历史罪行,还全力以赴地在中国周边制造是非、寻事造势,把假想敌瞄准中国;此外,还有南海风云不定,南边疆土不宁,东面麻烦不断,西边躁动不安。应对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必须做好两方面的斗争准备:一是反分裂斗争,二是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国内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同样不能放松,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将面临极为尖锐复杂的国际意识形态斗争。国际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态势,各种反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声音不绝于耳,境外的反华势力和反动势力污泥浊水甚嚣尘上。国内思想领域历史虚无主义如附骨之疽顽固难除,他们尽其所能地以历史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抹黑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诋毁中华民族的英雄形象,贬损中国共产党的光辉业绩,扭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真相;新自由主义思潮也捋臂张拳蠢蠢欲动,他们以各种学术探讨之名力推私有化之实,以宣扬民主人权为名力推资本主义宪政体制之实,以传颂人类共有精神资源为名力推西方普适价值之实;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也贼心不死阴魂不散,借国内各种学术渠道鼓吹多党制政体,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借报道国外普选之名力推否定人民民主集中的政治体制之实,借公有制经济体制组织形式的探索之名力推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之实,借倡导言论自由和学术研讨之名力推否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之实。这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高度警觉的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伟大斗争。

在社会和谐建设的进程中,不和谐的因素还长期存在,各种社会矛盾的斗争还相当尖锐。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在社会变革的利益调整过程中利益分配和财富占有不均等,收入差距拉大,分享改革成果不合理,体脑倒挂现象严重,失业现象不容乐观,社会资源占有存在问题,我们工作过程中的某些失误或困难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人们的怨气;再加上当前社会上存在不少负面影响,安全责任事故和环境恶化事件频频发生,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出现了贪污腐化行为,毒害社会风气,影响生活质量,这样给我们从严治党增加了压力,给依法治国增添了阻力。综合起来就自然会影响社会成员对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政治定力和说服力。社会领域的矛盾斗争也就显得十分复杂和艰巨了。

面临复杂而伟大的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要“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夺取伟大斗争的根本胜利就必须弄清楚伟大斗争产生的根本原因和具体表现,就必须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指南和正确的路线导航,否则,在伟大斗争过程中将会迷失方向,丧失机会,错失良策。

著名哲学家陈先达先生指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到故纸堆中找现成的答案,更不能苛求古人,而要在时代的发展中直面这些问题。”“只有来自问题中的哲学,哲学中的问题才有生命力和现实性。……哲学研究最重要的是回答现实中的问题,而不是构建纯粹的理论体系。”*陈先达、臧峰宇:《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与历史深处的哲学心语》,《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2月8日,《江海学刊》,2016年第4期。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变革面临着更加复杂和更加艰巨的斗争形势,要发展当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在遵循中国社会发展的社会存在客观事实,来构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摆脱西方学术理论和话语体系的逻辑束缚和范式枷锁,以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实践自觉和方法论自觉,以关注和回应当今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关切和社会变革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以服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价值导向,忠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实现学术思维方式方法的自觉转换,从推崇西学理论回归中国实践中国问题的研究范式,从指手画脚的现实批判回归到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来建功立业,从经院主义学术活动范围回归到热火朝天的社会大变革潮流中来解决现实问题;从少数学术精英的高谈阔论回归倾听百姓呼声、回应社会关切、服务人民大众的“市井田园”,从紧盯经典注解回归人民喜欢看、听得懂、用得着的发展视野,大力推进当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

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而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拓了新境界、取得了新成果、跃上了新台阶。

1.致力于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实践,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历史主题思想的新境界

任何一种理论体系的产生和形成都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其真正内容和实质都是产生这些思想理论的社会主体和生产方式发展的需要的反应。因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7-338页。离开了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社会需要,那个时代的理论体系就难以形成。我们回顾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就可以看到,马克思恩格斯为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解放和自由的需要,为了建立自由而平等的社会制度的需要,在研究社会实践中的难题时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才解开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之谜”,回答了无产阶级受剥削受压迫的根源,寻找到了翻身求解放的道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正是因为有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这两个伟大的理论贡献,无产阶级和劳动大众才明白自己受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历史根源在哪里?无产阶级和到劳动大众怎样才能翻身求解放?这些根本性问题就是作为科学理论体系的历史唯物主义产生和形成时“那个时期的需要”和历史使命而提出来的,就是那个时代的历史主题。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和历史主题就是为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而探求无产阶级被压迫和剥削的根源和翻身求解放的途径。

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时代使命和“历史之谜”,顺应当今中国社会发展需要而成为了我们党和事业发展的理论指南。所以,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的历史主题就是马克思主义历史主题的时代体现,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长期为之奋斗的价值追求和历史使命。在今天的中国,这个历史使命就演化成我们伟大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这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大众翻身求解放历史使命的历史延伸和时代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和劳动人民翻身求解放这个历史使命在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真实再现。正确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的历史主题,对于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成果,对于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和意志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离开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和历史主题,我们就很难准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的许多具体观点和战略决策,也很难将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与以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和论断区别开来;离开这个主题抽象地探讨和研究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的发展属性、历史定位和现实功能等问题都是很难说得清楚、悟得准确的。

2.精准聚焦世情国情党情阶段性特征谋定当代中国发展方案,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存在决定论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5页。这是物质决定意识的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在人类改造社会历史进程中的运用和实践,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在自己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行动的政策路线依据。社会意识形态都是具体的、历史的、时代的产物。每一个时代的社会意识形态及其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那个时代社会实践和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不断进步的历史趋势,但是不管怎样变化和发展,其根源深深地埋藏于这个历史时代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现实之中。习近平非常重视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深入研究当今的世界形势,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抽象”,并坚持“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的实践唯物主义思维方式,认真分析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之谜”和“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对当今中国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经济新常态和党情国情世界情做出准确研判。因此,“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吸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05,163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在关系中国社会发展及其走向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思路清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决策正确:探索和回答了新时期如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建设好我们自己的国家?如何让我们的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如何建设好我们的党;如何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现代化等政治定力问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3.坚持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有机统一、内因与外因有机统一下的问题导向,开创了马克思社会发展辩证法的新境界

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问题域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规律,是历史主体如何实现自己的主观努力的实践过程。正如毛泽东所说的:“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了某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48页。中国进入了21世纪以后,国际形势依然严峻,国内问题依旧复杂。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必然要求人们将这个历史方式的一系列规律进行深入的“修正”和“考察”,这个时期的历史任务就是要深刻把握和正确运用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长期执政规律,深刻把握和正确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期的建设规律,深刻把握和正确运用世界“两大阵营”依然明争暗斗、意识形态冲突不断的情况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三大规律”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必然性问题,决定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功能就是探索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探究时代变革的理论支撑,探寻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探访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探求社会文明的前行方向。梅林说:“唯物主义历史观也服从于它自己所制定的那个历史运动规律。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较早的时代,它是不会被任何有天才的头脑凭空想出来的。只有达到一定高度时,人类历史才能揭开它自己的秘密。”*梅林:《保卫马克思主义》,吉洪译,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任务就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探求规律,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良方。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就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支撑,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自身动力,牢牢掌控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行方向。无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规律的理性把握还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面探索,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都是在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复杂实践基础上进行的理性抽象,从而全面把握其历史必然性、客观规律性和历史使命的整体性基础上的历史总结,是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三大规律”的充分认知和灵活运用的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自觉和方法论自觉。

4.始终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的新境界

以剩余价值理论为根本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虽然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作为研究对象,但它一开始就根植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土壤中,服务于广大劳动大众,因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为无产阶级和劳动大众服务的阶级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脱胎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历史主题,贯穿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因”传承,因而,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发展的价值目标也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的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指全体人民都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参与者、建设者、推动者,同时又是平等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主人。脱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了,也肯定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正是由于习近平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现实的深刻认知,对马克思主义根本方法论的深切领悟,他多次主持并强调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强调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因而,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论断。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调“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是要“学会正确运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两手都要用好”;强调,“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的开放就像阿里巴巴‘芝麻开门’一样,开了就关不上了”,现在“不是要不要开放的问题,而是怎么使我们的开放水平更高的问题”,要“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并相继提出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战略”等重大战略构想,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

5.以“四个自信”为主轴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新境界

文化价值是人类所特有的本质类特征,也是一个民族精神血脉,它决定着这个民族的根本属性和发展历史,文化价值不仅是国家团结和力量凝聚的精神家园,而且是这个民族生生息息的内生动力和精神支撑,是决定这个民族发展和强大的软实力和根本标志。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革命的优秀传统许多内容被市场化经济浪潮冲淡了,有些甚至被冲毁了,精神家园的丧失和价值体系的混乱,给人民的生活和国家发展软实力带来了负面的效应,反过来又影响和阻碍了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结果是令人痛心的。实现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大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决不能仅仅有强大的躯体而没有先进的精神系统来支撑”,所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文化价值的建设和发展,在许多场合高度重视和强调文化自信和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设和培育。马克思指出:“思想永远不能超出旧世界秩序的范围,在任何情况下,思想所能超出的只是旧世界秩序的思想范围。”“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0页。思想意识形态和人们价值体系对社会实践反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掌握群众的深度和广度。它掌握的群众越多、越深入和越广泛,它的作用发挥的程度就越大,影响人们改造社会的范围就越广、程度就越深。马克思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ad hominem],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ad hominem]。”*《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从思想意识形态对社会的促进作用的角度充分论述了文化价值在社会发展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还从关系党的事业生死存亡的高度来分析文化价值体系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指出:“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05,163页。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有的精神支柱和思想凝聚力量,我们党就不可能凝聚全体人们的意志,就不能团结全社会的力量,就不可能战胜当前所面临的困难和敌人,就很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还非常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传播,既要让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深入我们的思想意识领域,成为主流和支柱,成为党的意志和国家的精神命脉,成为政策制度和法规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灵魂原则,还要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价值和思想道德深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中去,在日常生活中内化于心、外化为行,让社会成员成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价值的自觉践行者。

6.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49页。,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历史的真正主人,因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7页。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享受者,更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既是社会革命运动和历史活动的主体,同时也是社会改造运动的客体和对象,所以,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过去革命战争年代是这样,现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是这样,谁离开了人民群众就如鱼儿离开了水就只能自取灭亡。这是我们党的事业之所以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动力源泉和根本保证,也是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论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和根本宗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切实践必须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和创造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多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坚持和继续,更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和新贡献。他关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论述、关于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的论述、关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论述、关于我们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论述,铸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属性和核心内涵,与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路线的基本要义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7.集中整顿党风,着力严明纪律,严厉惩治腐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政党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真实代表,是历史上最革命、最先进的阶级的先锋队,他们在革命和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建设。正如列宁指出:“群众是划分阶级的,……在通常情况下,在多数场合,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来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1页。在这里列宁不仅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在人民的革命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而且还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和“关键少数”必须具有以往任何阶级的杰出代表所不可比拟的优秀品质和伟大作用,这些“关键少数”既应是实干家又应是理论家,既是代表人民利益的领导者又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既应具有优秀的品质和卓越的才能又应是最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凝聚群众的力量。如果没有优秀的党的“关键少数”,群众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就会陷于涣散状态,就会没有战斗力,无产阶级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等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因而全面从严治党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实现党内政治生活“四个着力”的建设目标*“四个着力”的建设目标是指党内政治生活建设目标: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着力增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着力维护党中央权威、保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习近平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加强和规范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0月21日。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征程提供坚强的政治领导和组织保证,也是我们在新形势下进行伟大斗争和伟大实践的政治保障和根本方向,是我们不断增强“四个自信”的政治定力。

8.以构建命运共同体为引领发展对外关系,加强中国方案、中国主张、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境界

在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2016年的G20领导人杭州峰会是近年来我国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国际峰会,实现了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为全球增长提供动力、为国际合作筑牢根基的总体目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在二十国集团发展史上留下深刻中国印记。”中国提出的应对全球化背景下处理世界事务和国际争端的“中国方案”反映了全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普遍愿望和绝大多数人的要求,赢得了各国领导人的充分认同和积极评价,“回应了广大发展中国家改革现行不公正、不合理的治理体系的期待,不仅是对二十国集团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的重大贡献,也是对现行全球治理体系的有益补充;不仅改变着‘强权即公理’的全球治理潜规则,也刷新了人们对国际秩序的认识。”*郭纪:《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求是》,2016年第21期。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方案”的世界意义和国际道义。在2016年9月召开的G20杭州峰会上,作为大会的主席国,中国不仅挑起了承办大会的重任,而且还贡献了为全世界人民着想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的国际道义和责任担当,表明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立场和一脉相同、一以贯之的价值情怀。

“中国方案”,一方面包括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让世界最大贫困人口群体摆脱了贫困、迈向了幸福生活,让一穷二白的旧中国走向了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为世界欠发达国家走向富强和繁荣提供了榜样示范,为他们提振了民族自信和发展希望,这是中国对于人类的最大贡献;另一方面也包括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向世界贡献的“中国谋略”——面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所面临的局势,如何履行世界大国应有的国际义务和世界担当,提出有益于世界人民,特别是着眼于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对策和良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伸张国际正义,维护世界和平,反对单边政治,推动多极平衡,构建世界政治新格局;加强结构性改革的“顶层设计”,制定关于投资和贸易政策的世界多边纲领性文件,提出“标本兼治”的促增长理念;创新经济增长方式,以技术创新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描绘全球贸易增长路径图,推动全球经济走出发展低谷;综合运用货币、财政和结构性改革措施,深化国际金融框架改革,构建有效的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制定公平公正和包容发展的世界经济发展规则,打破“保护主义”、“孤立主义”的贸易壁垒和投资阻隔,促进贸易投资深度融合,构建国际贸易互利互惠的良好秩序;改善民生状况,夯实执政基础,稳定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世界政治局势;倡导绿色发展模式,保护人类共有家园,营造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幸福生态环境;建设开放透明、包容联动的全球化协调机制,共享全球发展成果,消除贫困和饥饿,承担国际义务和责任,促进和达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共识。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多次重申:中国梦既是中国人民的梦,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梦,中国愿意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中国愿意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愿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新华社:《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人民日报》,2017年1月19日。

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发展中国家和人民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和读懂中国,增强世界与中国的相互信任;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有利于世界人们搭上中国发展的便车、把握中国发展的良好机遇;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有利于稳定世界经济发展态势、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有利于彰显和提升中国在诸多领域担当大国责任的国际情怀和大国形象。中国不仅成为解决国际事务的强有力的推动者,而且成为了以成功主办和引领G20国际高端峰会为标志的世界事务的领导力量,还成为了发展中国家人民利益的代言人,足可见勇于担当的中国在国际事务和世界经济中的大国形象和国际情怀,为欠发达国家和弱小国家点亮了希望的灯、照亮了前行的路。正如习近平同志在2017年的新年贺词中说的:“中国人历来主张‘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当前,战乱和贫困依然困扰着部分国家和地区,疾病和灾害也时时侵袭着众多的人们。我真诚希望,国际社会携起手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把我们这个星球建设得更加和平、更加繁荣。”*《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17年新年贺词》,《人民日报》,2016年12月31日。

三、结 语

马克思指出:理论家和思想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的、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在哲学思想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9页。纵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无不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性、时代性、人民性和科学性等内在特质,也正是因为这些最珍贵、最隐蔽的属性和特质,才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当然也必然会随着新的历史条件的改变而不断丰富和完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深入研究和全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向美好社会迈进的发展规律,将当今中国社会中最现实的、最珍贵的、最代表人民利益的思想精髓凝练在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中,创造性地建构起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建设美好家园的行动纲领和精神家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南和根本方法论,正如刘云山同志在中央党校2017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学员开学典礼上所说的,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要义,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智慧,体现着我们党90多年来的奋斗实践,体现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与时俱进的创新创造,”*《刘云山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举行2017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7年5月17日第4版。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纵深发展的新境界。

理性思维是把握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根本态度和基本方法。现实世界总是丰富多彩和变化多端,理论思维必须紧跟现实世界的发展和变化,否则就会丧失生命力,就会错失良机。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成果,无疑是我们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态度和基本方法论,也是当今中国人民生命活动——实现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形上之学和至上之理。恩格斯认为,“思维的至上性是在一系列非常不至上地思维着的人中实现的;拥有无条件的真理权的认识是在一系列相对的谬误中实现的;二者都只有通过人类生活的无限延续才能完全实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27页。这就是人类思维和认识发展的规律性和必然性。“一方面,人的思维的性质必然被看作是绝对的,另一方面,人的思维又是在完全有限地思维着的个人中实现的。这个矛盾只有在无限的前进过程中,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止境的人类时代更迭中才能得到解决。在这个意义上,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不至上的,它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情况和每次的现实来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27页。基于人类历史发展长河的广阔视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及其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的伟大斗争,我们的时代精神和理性思维无时不体现出人类思维的这种至上性和无限性特质,总是渴求在最深刻的层次上和最彻底的意义上来把握我们所处时代的历史主题和历史逻辑,把握世界、解释世界和确立当今社会的终极价值目的,塑造和引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这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新篇章,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建构符合我们这个时代要求的理性思维和“文明的活的灵魂”,从根本方法和途径上说,就是要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的群众生活,凝练和总结出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目的性,变革和引领着时代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仅把握好和阐释好时代的重大问题,更重要的是改造好和回答好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理论工作者的社会实践和现实难题。这就是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有的使命担当和价值情怀。□

(责任编辑:严国萍)

2017-05-18

罗建文,湖南科技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社会发展哲学;杨希双,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民生幸福的价值自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信研究”(编号:14AKS017);湖南省党建研究基地重点项目“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与21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发展研究”(编号:16DJYJZ02)

D619

A

1007-9092(2017)04-0053-009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