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生态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建设的重要目标

2017-01-25□肖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伦理公民优化

□肖 祥

(桂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政治生态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建设的重要目标

□肖 祥

(桂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政治生态优化是政治系统良性发展的状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建设的根本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政治生态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伦理建设的动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生态优化应该从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生活方式、政治行为、政治心理和政治教育普及等几个方面加强政治伦理建设。

政治生态;政治伦理;和谐社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政治生态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性。2013年1月23日,他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改进工作作风,就是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2014年6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改进作风制度建设进行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他再次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1]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赖于政治生态优化,政治伦理建设是优化政治生态的重要伦理基础。政治伦理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政治生态优化、创设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一、政治生态优化的内涵

政治生态是指相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而言的一种社会政治状态,它是政治生活现状和政治发展环境的反映。“政治生态”是政治生态学的核心概念。美国的高斯最早将生态学的概念与方法运用于对社会政治现象的研究,之后,雷格斯于1961年出版《行政生态学》,开启了西方行政生态理论和政治生态学的研究。在国内,2007年,刘京希出版《政治生态论——政治发展的生态学考察》,借鉴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政治体系的生态化,以图实现政治学与生态学的对接与融合,并指出所谓政治生态学“是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政治现象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学问。”[2]P27政治生态考量旨在将政治系统及其影响因素“生态化”,使其具有生态系统的属性和发展特征,促使政治有效、良性地运行。

所谓政治生态优化就是建立政治与社会、经济、文化、自然诸因素相适应的一系列长效机制,实现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生活方式、政治行为、社会政治心理、政治教育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与和谐发展。政治生态优化表征着政治系统的平衡、动态、有序、开放的良性发展:其一,民主、自由、法治等现代政治意识和政治观念已经在社会形成广泛的共识,并成为指导人们从事政治活动、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其二,政府结构及其功能的专门化以及政府治理社会能力的提高;其三,社会政治参与渠道的扩大以及民众政治参与的普遍性和有效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条件下的新型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实现政治生态优化,是和谐社会政治伦理建设的重要目标。

“政治生态既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也是党员干部党性、觉悟、作风的综合体现。政治生态是决定党的执政能力、国家建设能力和社会发展能力的软实力,是构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础内容的软指标。”[3]因此,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建设的必然指向。

二、政治生态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建设的重要目标

现代政治伦理建设与政治生态优化的要求深度契合。与政治生态的构成相对应,政治生态优化的系统工程包括:政治制度的生态优化、政治文化的生态优化、政治生活方式的生态优化、政治行为的生态优化、社会政治心理的生态优化等等。政治生态优化就是用生态学的方法和观点分析现代民主政治,揭示民主、法治、文明、进步之间存在的互动机理,揭示政治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实现政治体系与社会体系的生态联动。政治伦理建设将有效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发展和政治文明提升,以维持政治可持续性发展,推进经济社会进步。政治伦理主要包括政治制度和政治观念两个层面的内容。在政治制度层面上,政治伦理的重要体现就是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在政治观念层面上,政治伦理主要表现为政治价值观、政治信念和政治情感的更新变化,如民主、公平、平等、正义、法治等思想观念的形成、普及和发展,以及人们政治参与意识的普遍增强等等。现代政治经历了一个从暴力政治走向协商政治、从权力政治走向权利政治、从无序政治走向有序政治、从垂直政治走向平面政治的过程。正是基于现代政治发展逻辑,现代政治伦理不仅注重公民的权利,也注重公民的责任,强调政府与公民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共同责任和共同利益;现代政治伦理不仅仅是物质生活丰富之后必要的精神满足,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现代政治伦理实现的过程不仅仅是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化,更是不断听取公众意见最终凝聚共识的过程;现代政治伦理不仅强调观念的认同,更强调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文化的先进意识;现代政治伦理不是随心所欲的个性扩张,而是在法治轨道上实现的社会共赢;现代政治伦理不是任意诋毁政府和他人的所谓自由,而是一个公开透明、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的过程。显然,现代政治伦理建设已经从政治制度、政治生活、政治行为、政治文化、政治心理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建设为政治生态优化提供重要保障。政治不是孤立的,政治生态优化需要支撑条件,因此,必须优化政治与社会、经济、伦理、自然、文化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建设从制度、行为和心理等层面协调这五个方面的关系。第一,政治生态优化离不开社会的稳定进步。现在,政治伦理建设合理地处置社会的差异性,对超越伦理限度的个体性进行社会化制约,在实现社会自治的基础上加强宏观调控,在宏观调控的同时充分保障社会自治权力,实现社会与政治的良性互动,才能确保政治生态的协调发展。第二,政治生态优化离不开强大的经济基础。在现代条件下,优化政治与经济关系是促进政治生态优化的有效途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要加强政治伦理建设,以维护公平、自由和透明的竞争秩序,遵循价值规律,防止贫富差距扩大化,防止政治权力参与市场资源的分割,以实现政治与经济之间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第三,政治生态优化离不开伦理价值的合理性导向。一个社会既需要法律的强制以保障必要的秩序,更需要伦理价值的引导促进主体的认知和自觉,实现伦理与政治的良性互动,树立正确、高尚的政治价值观念,从而提升政治伦理风尚。第四,政治生态优化也离不开自然环境优化。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国际政治当中的重要问题。保护环境、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一个国家政治伦理的新气象。第五,政治生态优化离不开文化的进步。在西方政治社会学理论中,政治文化被行为主义者视为公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重要调解人,它“在个体行为与体制行为之间”提供了一种联系。先进文化促进了公民个人与政府机构之间拥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信任,从而推进政治伦理建设,为政治生态优化提供文化动力。

适应转型时期政治生态变迁需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建设。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社会转型,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政治面貌:一是国家权力组织绝对掌控社会资源并处于绝对权威的状况得到改变,民间组织对社会资源的占有和掌控比例正在逐步上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更广阔的空间得到展示;二是政治“挂帅”的制度安排正在逐渐被以激发民众的创新精神、拓展社会自主空间、激励国家创新动力的制度创新所代替;三是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行动极大地激发了社会活力,民众的智力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在此种情况下,以国家政治权威垄断社会资源、以强制性的方式为主的制度设计安排、以行政强制为政治整合主要手段、以服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政治方式正在朝着民主法治的方向逐渐得到改变。苏东剧变之后,意识形态环境复杂多变,社会主义制度及其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面临严峻挑战,国际上反马克思主义和反社会主义甚嚣尘上,而国内,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也受到影响。在这种意识形态环境的变化中,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迫切需要优化政治生态环境以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迫切需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建设以稳定社会。当前,社会主义国家要想彰显优越性,必须要有更加坚定、健康、昌明的政治伦理,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加剧的世界格局。

政治生态优化必须应对国际政治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建设是应对国际政治发展新形势,彰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尽管建立国家和地区间平等、和谐、和平共处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愿望,但现实却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地区、国家、民族间的冲突、战争、核军备竞赛十分严重。政治伦理建设就是要遵循平等性原则,减少或消除强权和霸权,避免地区、国家间的冲突,建立全球性伙伴关系,推动国际社会在经济、社会方面的合作。政治伦理一方面通过创设公正平等的国内环境,加强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从而更好地融入国际交往;另一方面,政治伦理通过调适国际关系,倡导合作与责任,建立“新型全球伙伴关系”,解决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政治生态的逐渐优化,正彰显着社会主义政治伦理的生机与活力,促使社会主义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国际社会,承担国际责任,应对国际问题,实现共同的人类目标。

政治生态问题,既是政治发展问题,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政治生态优化既是实现政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然之途。20世纪以来的风云变化激发了人们对政治的严肃关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民主建设的方向和目标的定位,以及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对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时代要求,激发了我们对实现社会主义和谐善治的热切向往。

三、加强政治伦理建设,不断优化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建设的目标指向,政治生态优化何以可能,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建设的重大问题。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生态优化应该从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生活方式、政治行为、政治心理和政治教育普及等几个方面加强政治伦理建设。

(一)加强政治制度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生态优化提供制度保障

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出于维护共同体的安全和利益、维持一定的公共秩序的目的而对各种政治关系所做的一系列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并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的实质是人民民主专政,表明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的十八大强调“制度建设”,强调制度建设导向的政治改革。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4]当前,加强政治制度建设,一要加强和优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要激发民众有序的参政积极性。首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治的核心,决定着国家与社会的总体发展方向,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要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关键要发挥党的领导权威和凝聚作用。新时期,党的领导权威和凝聚作用,集中表现在政治制度建设过程中发挥了意识形态的感召作用和凝聚作用;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等社会发展理念,进而发挥了理想信念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引导作用和推进作用。当前,从国际上看,为适应当今正发生广泛而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其次,加强政治制度建设还要激发民众有序的参政积极性。政治参与不仅是公民享有的正当权益,而且也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公民通过有序政治参与,表达自己的意愿及目标选择,同时促进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建立起一种有效的沟通机制,协调或矫正政府行为同公众意愿之间的关系。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将会使国家的机体更健康、更有弹性,使社会更有秩序,更和谐,更有活力,也使我们每个公民更安全,更有尊严。因此,优化社会主义政治生态,就一定要大力加强政治制度建设。

(二)加强先进政治文化建设,提升公民政治文化素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生态优化提供文化精神动力

政治文化是政治的灵魂,它决定着政治行为的内在动机和价值取向。政治文化作为政治社会精神范畴的东西,通过政治心理、政治观念、政治信仰和价值等对人们的政治行为、过程和体系产生影响。任何政治体系的存在和维持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化,政治文化作为支持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文化因素,几乎作用于政治体系的各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化观认为,政治文化对社会政治生活有广泛影响,进而对社会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能动作用集中表现为可以推动或阻碍社会政治生活与经济基础的发展。当前,加强先进政治文化建设,首先,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加强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的政治思想、政治情感、政治意识、政治信仰和民主观念。其次,要确立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发展模式、目标任务和制度机制。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发展模式应该是包容并蓄的,既要吸收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也要借鉴西方现代政治文化的先进之处,以一种开放姿态推进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目标任务就是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要为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民主政治服务,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制度机制就是民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为广大人民实现政治权利提供制度保障。再次,提升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变革的目标、方式的认识水平。政治文化制约着政治体系的变革和发展。政治体系是动态的系统,它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变化,而这一变化的过程总是由政治行为主体的人去完成的,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公民政治文化素质是促进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三)改进公民政治生活方式,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生态优化的实践领域

关注民生,完善民主,是激发公民政治生活方式改进的重要主题。一方面,改善民生是公民政治生活方式改进的根本任务。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强调从政治的高度来关注民生问题。民生改善显然有利于推动社会建设和谐发展。“民生政治”成为公民政治生活方式改进的重要主题。所谓民生政治“是指一种贯彻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原则,以社会建设为行动基础,以建立和谐社会为行动目标,以着力提高事关广大普通民众幸福安康的日常生活质量为主要行动过程的一种政治理念、政治运行模式。”[5]当前,推进社会建设,改善人民生活,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是实现公民政治生活方式改进的根本任务。另一方面,完善民主是推进公民政治生活方式改进的重要保障。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今后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就是要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并从多个方面提出一系列新举措,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扩大人民民主,使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更充分地保障。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的主题,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有力武器,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倡导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创建属于自己的真正的政治生活,正是社会主义公民政治生活方式改善要旨。

(四)优化社会主义公民政治行为,激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生态优化的主体活力

优化社会主义公民政治行为,关键是推进广大公民有序、有效地政治参与。政治参与就是公民或公民团体在遵循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的前提下,通过自主、理性的方式并按照一定的程序或秩序去直接或间接影响政府决策和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公民政治行为是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公民政治行为一要强调有序性,二要强调有效性。一方面,有序就是要在进一步健全法规制度基础上,保证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法制化和常态化。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概念;十六大明确指出“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十七大在实践层面强调“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十八大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全体公民参与,同时也要求对政治社会进行有效整合,使公民的政治参与健康有序地进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1987年6月29日,邓小平强调:“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什么事情都干不成。”[6]P2441989年2月26日,他又说:“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6]P284对中国来说,社会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我们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暴露不少问题,需要国家一定的调控和规范,有效地控制非常态的公民政治参与,激发广大公民有序参与政治文明建设。另一方面,公民政治参与要实现有效性。所谓有效政治参与就是在政治实践中,公民借助投票选举、代议制度、政党政治等平台,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合法方式有效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发挥社会组织利益聚合与表达功能,行使政治权利,从而推动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公民政治参与是公民表达利益诉求、宣泄政治情绪、行使政治权利的基本方式,从而减弱社会阶层的紧张状态,增强内聚力,有效防范、规避和化解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危机和矛盾,增加社会的稳定性。目前,我国的公民政治参与层次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离人民群众的政治要求和政治愿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进一步拓展多层次的公民政治参与,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是实现公民政治有效参与的重要路径。

(五)引导公民政治心理健康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生态优化提供心理支撑

政治心理构成了政治发展的心理基础,决定社会主义政治生态优化成败。政治心理作为社会成员对社会政治现象、政治生活和政治过程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是政治意识形成的关键。如何引导公民政治心理健康发展?首先,要端正公民政治态度。所谓政治态度是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相对稳定的综合性心理反应倾向,表现为从肯定到否定、从赞成到反对的连续状态。[7]P238其次,培育公民政治意识。所谓公民政治意识,就是指政治主体具有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它是公民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对政治权利和应尽的义务的一种理性的意识。再次,强化公民政治认同心理与公民参与心理。政治认同心理和政治参与心理是公民政治心理的两个重要维度。所谓政治认同心理,即政治认同主体对政治统治体系(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政治运行)的一种主观、能动、积极的反映。[8]P19所谓政治参与心理,就是公民在政治认同的基础上,参与政治生活的动机与倾向。引导和强化公民对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心理和参与心理,是社会主义政治生态优化的积极动量。最后,畅通公民意志表达渠道,增强公民对政治的满意度。现代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种高风险性,因此,加强社会风险防范,建立调适民众心理、缓解社会情绪、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的长效机制是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建设的重要任务。尤其在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转型时期,如何开拓、疏通民意表达和利益诉求渠道,建立民意表达的民主机制,是社会主义生态优化的必然要求。

(六)加强政治教育,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政治认同,营造政治生态优化的政治文化环境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与战略要求,并强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新时期,只有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对各种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的整合能力,以此来团结和凝聚全体人民为实现党的理想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求的思想观念体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仅为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着重要的精神动力作用,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起着重要导向作用。加强政治教育,一要加强教育引导,把社会主义政治意识形态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引导广大民众实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积极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二要强化制度机制,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深入人心。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入人心,不仅要靠思想教育、长期实践,而且要用制度、机制来保障。比如,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通过法律和制度规范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等发展中有效贯彻社会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加强政治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政治认同,将为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生态创造优良的政治社会环境。

政治生态优化表明政治系统良性健康的发展状态,也表明自由、正义、公平的政治伦理价值的极大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生态优化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无论从实践还是理论层面都证明着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的整体性自由目标实现正“在途中”。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实践中,尤其是全面深化改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建设指明了方向。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6-10-28.

[2]刘京希.政治生态论——政治发展的生态学考察[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3]黄相怀.习近平论健康政治生态[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5(4).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田新文.民生政治:理解政治生活变化的新视角[J].社会主义研究,2008(4).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薛中国.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心理机制研究[D].http://www.cnki.net/,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

(责任编辑:朱文鸿)

Optimization of Political Ecology:the Important Targets in Building the Political Ethic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XIAO Xiang

(SchoolofMarxism,GuilinUniversityofTechnology,Guilin,Guangxi541004,China)

Optimized political ecology is the status of political system in benign development,and it is also the ultimate objective of political ethics building in harmonious society.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emphasized time and time again the importance of political ecology for developing the undertaking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driving us to work hard in developing the political ethics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To realize optimization of socialist political ecology,we should strengthen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ethics from aspects such as political institutions,political culture,political life style,political behavior,political psychology,popularization of political education,and so forth.

political ecology;political ethics;harmonious society

2017-03-06

肖祥(1970—),男,广西桂林人,博士,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伦理学原理与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政治伦理思想通史”(项目编号:16ZDA103)和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D61

A

1674-0599(2017)02-0013-07

猜你喜欢

伦理公民优化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