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士开展创新力教育培训的做法与启示

2017-01-25郭小强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创新力党性瑞士

□邱 明 郭小强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江西 井冈山 343600)

瑞士开展创新力教育培训的做法与启示

□邱 明 郭小强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江西 井冈山 343600)

瑞士通过教育培训提升社会的创新能力,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保持和增进经济社会繁荣发展,进而提升国家竞争力。瑞士在创新力教育培训中,建立灵活多样的“双轨制”教育培训制度,构筑网络密布的成人教育培训体系,实行行业协会与企业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方式,运用独特的创新力教育培训方法。其做法所积累的有益经验,对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瑞士;创新力;教育培训;做法与启示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瑞士作为欧洲最具创新力的国家之一,在创新方面有着坚实的社会基础和根源,其开展的创新力教育培训为提升国家竞争力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在中国与瑞士签订国际关系中独一无二的“创新战略伙伴关系”之际,2016年8月14日至26日,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24名骨干教师和工作人员应瑞士西北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邀请,赴瑞士参加创新力专题培训。培训期间,学员围绕培训主题,听取了“作为瑞士创新基础的瑞士政治、社会及经济体系”“瑞士教育系统:聚焦中等及高等职业教育培训”“瑞士的竞争力与创新方式”“瑞士历史与政治制度”“瑞士的人力资源管理”“全球化瑞士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瑞士政府组织结构、联邦制与地方政府的作用”“公共组织的管理教育”“IMD——世界著名领导力培训机构”“瑞士社会保障制度及应对老龄化挑战”等专题教学,考察了瑞士西北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洛桑管理发展学院、瑞士高级军官学院、瑞士伯尔尼难民中心、瑞士联邦议会、国际红十字会总会,针对国际企业的员工培训、如何帮助难民融入欧洲社会等热点问题,与有关专家、学者和官员进行了交流。

通过学习培训,学员对瑞士提升创新力的培训制度、培训理念、培训方法等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学习和借鉴瑞士创新力教育培训经验,对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创新驱动发展,特别是进一步促进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党性教育的改革创新,具有很大的启示。

一、瑞士的创新力教育培训及其主要做法

瑞士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国土面积狭小、人力成本昂贵的国家,上世纪初还是欧洲最贫穷落后的国家,然而经过半个世纪的创新发展,瑞士已经成为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这里有800万人口,却诞生了2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缺乏经济发展必须的自然资源,却孕育了雀巢、劳力士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国土面积仅4万余平方公里,且60%为山区,却被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连续七年评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国家,而且2016年竞争力已稳居世界前三。瑞士西北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退休的老院长、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P·Abplanalp博士、教授分析瑞士成功的原因,有两段切身体会的话令人印象深刻:“瑞士20世纪初还是欧洲最穷的国家,没有之一,我的祖父母温饱都不能保证。如今我的孙辈已经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享受生活。瑞士为什么能够经过50至60年打造成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国家?它的根本原因就是瑞士的教育制度。” “自然资源丰富未必是好事,自然资源缺乏未必是坏事。瑞士就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这就迫使瑞士从创新中挖掘资源,而瑞士最核心的资源就是教育。”由此可见,瑞士人把他们的成功归因于创新力教育培训。

所谓创新力教育培训,就是通过教育培训提升社会的创新能力,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保持和增进经济社会繁荣发展,进而提升国家竞争力。P·Abplanalp教授认为,一个经济体竞争力发展阶段,初级阶段是要素驱动,政策制定上注重投入成本,比如宏观经济政策及政治、法律的稳定度,有效的基本基础设施,降低商业运营管理成本等;中级阶段是投资驱动,政策制定上注重效率,比如良性的本地竞争,市场开发度的大小,促进生产力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形成和激活产业群集等;高级阶段是创新驱动,政策制定上关注社会的独特价值,比如高级技能的培养,高级基础设施,促进创新的激励政策和措施,促进产业群集升级等。在创新驱动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建立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系统,培养开发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技能人才,即开展创新力教育培训。

瑞士创新力教育培训始于上世纪20年代,经过90多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一)建立灵活多样的“双轨制”教育培训制度。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2015年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指数报告指出:“瑞士创新能力首屈一指,主要受益于世界级的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支出,以及学术界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对瑞士的创新生态系统有所贡献,包括企业复杂程度高以及该国培育和吸引人才的能力。”如果从这段话里提炼出一句瑞士成为最创新国度的秘密,那应该是“学术界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这就是瑞士教育制度:双轨制。瑞士实行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两种形式并行的“双轨制”,年轻人经过九年义务制教育从初中毕业后,大约20%的人会选择高等教育,进行传统意义的读高中、参加会考、升大学;而80%的人会自主选择直接进入职业教育与培训,完成职业技术学校和学徒公司合作完成的学徒制教育。这种职业教育与培训通常在提供学徒岗位的企业中进行,辅以职业学校的理论辅导。经过4年的职业培训,他们能够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这批经过职业教育培训的学生步入社会后,只要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就能找到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而且他们还可以进一步选择进行高等教育。学徒出身的年轻人可以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灵活切换,一样能跻身企业高管或政府高官,成为社会精英。这种双轨并行的教育制度,不仅能够保证学徒们找到体面的工作和拥有尊严的生活,而且并不阻碍他们通往上层社会。瑞士西北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施奈德·约克教授认为,瑞士双轨制教育制度主要特点就是年轻学生和年轻人有更多选择,自主性大,专业发展能力更强,而且给瑞士国民职业化之路奠定了非常扎实的基础。庞大的应用性人才培养,为创新源源不断提供了应用型人才。

(二)构筑网络密布的成人教育培训体系。施奈德·约克教授说,瑞士人口少,每一个种子都要得到很好的培养开发,否则从国外引进高技能人才,不仅人力成本高昂,而且不利于国家安全。因此,瑞士注重对每一个人力资源深度开发和利用,并构建了庞大的成人教育培训体系。在瑞士,各行业协会都有培训机构,政府部门也有各自的培训机构。政府部门培训机构除了联邦一级的之外,主要在州一级,甚者村镇一级的行政单位都有自己的培训中心。此外,许多大学都承担经济管理和公共管理方面的培训任务。每个学徒可以到有相关培训资质的各大学去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瑞士联邦和地方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学徒的培训工作,明确规定各类机构的雇主对雇员必须加强培训,培训费用达不到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的单位要受到处罚,并突出强调对各类学徒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训。

(三)实行行业协会与企业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方式。行业协会和企业的结合对学徒制至关重要。瑞士行业协会的社会功能极为强大,各种职业、专业和行业的协会不仅是行业自律、自我修复、自我创新和行业扩张的“白血球”,而且成为政府与企业之间输送人力资源的“毛细血管”。行业协会在创新力教育培训中扮演着最核心的角色,它不仅是行业的组织,掌握行业动态,指导行业走向,也是一个游说部门,协会会向政府推行自己所在行业的利益。在职业教育中,行业协会的重要意义是确保自己行业所需要的人才能够被培养出来。为了培养出自己行业所需要的足够并且质量过关的人才,行业协会会成为整个课程设置的中心机构。行业协会决定职业培训的内容,接受政府委托协助组织职业资格考试,组织实施本行业的职业培训等。行业协会还设立行业培训中心,负责培训由中小企业委托的学徒培训,企业承担一半费用,公共基金承担另一半费用。企业则为学生培训提供场所、设施和岗位,提供学习培训经费并向学徒支付一定的薪金。一些大型企业可以自己组织学徒结业考试并颁发证书,一些中小企业则会让学徒参加行业协会组织的结业考试。学徒拿到结业证后,可以自主择业,这些结业证书在瑞士甚至周边的国家都会认可。通过行会与企业联动的方式,瑞士培养出大批高素质技术人才,这成为“瑞士制造”的可靠保证。在瑞士国家层面,并没有一个系统的“创新战略”,不论是创新还是职业教育,瑞士都经过了很长的试错过程。但瑞士的企业绝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规模小、竞争压力大,每一个中小企业都需要在生存过程中不断创新,为了保持传承和创新,瑞士企业要确保他们雇佣的员工是专业的并有创新意识的,而这需要从“娃娃抓起”,也就是职业教育,所以从瑞士职业教育环境毕业的学生所受的训练都是基于寻找解决方案的训练。反过来,也正是因为这种人才培养机制,才能让瑞士的中小企业一直保持创新优势,让瑞士的经济一直世界领先。

(四)运用独特的创新力教育培训方法。一是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学徒在培训中的创新,能够直接运用于企业;企业在创新方面的需求,也可以订单式派发给学徒研究,这样将教育培训与生产一线较好的联接在了一起,减少了中间环节,能够较快的将创新应用于实践,提高生产效率。二是做到因需施教、因材施教。瑞士各培训机构努力切合创新力培训需求,设计出可供选择的培训菜单,让学员真正从“要我参训”转变到“我要参训”。比如,联邦人事局培训中心以联邦政府的对职员创新能力需求为基础形成培训中心的愿景和使命。每年通过与政府机关、企业、公务员的联系沟通,了解用人单位和学员的创新力培训需求,以此来形成年度课程设计,学员自由选择培训课程。三是做到更具实用性,体现差异性。比如,瑞士针对公务员创新力需要发展的21种能力建立了联邦行政管理能力培养模式,作为公务员创新力培训基础,包括个人管理能力、行政力、领导力等。而且,根据不同层级公务员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增强创新力培训的实用性。还比如,洛桑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对创新力培训作出较大贡献,其座右铭是“真实世界,真实学习”,将参训学员放在“真实”商场背景下,教授不只讲“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与学员讨论他们在现实社会中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使学员训练后得到启发,学会应对挑战。四是采取灵活培训方法。根据不同的学员、不同的培训目的和内容,选择实用、有效的培训方法,如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课题研究法、管理游戏法、团队辅导法、标杆比较法、快速学习法、行动学习法等,提出要基于问题而学习,基于项目而学习,基于行动而学习。比如瑞士联邦铁路总局的团队辅导法。团队由6-7个人组成,一年断断续续地安排一、二个星期,由训练有素的上司主持,按照“团队成员相互指导、同事之间相互学习”的精神,就公共交际能力、谈判技能、业务能力、敬业精神等内容交流经验、相互砥砺,共同提高。

二、瑞士开展创新力教育培训的启示

尽管我国和瑞士政治制度截然不同,干部教育培训方式也有很大区别。但是,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瑞士在提升创新力的培训模式、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等方面所积累的有益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一)始终坚持开放办学、开门办学的理念

瑞士创新力教育培训的成功与它开放的理念是分不开的。从表面上看,瑞士创新力教育体系讲究所有大学面向社会开放,供游人观光,普及科学知识。从深层次来看,瑞士培训采用联邦专门培训、部门专业培训、高校知识培训、军队军官培训和价值观培训等共同合作的形式,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进行培训。中井院要建设成国内独具特色、国际上有影响的新型干部学院,可以学习瑞士培训的先进理念,坚持开放办学、开门办学,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要充分合理开发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品行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干部走进学院。通过培训让他们充分了解中国革命历史赋予的“营养剂”作用,更真切的感悟井冈山精神,培养爱国意识和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国梦”聚集更多的正能量。

(二)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是干部教育培训的根本动力,是提高党性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根本途径。随着时代的深刻变化,党性教育的内容、要求、手段的改革创新更加迫切,如何继承和发扬党性教育的优良传统,提升党性教育水平,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一个重要课题。中井院要不断创新党性教育的教学设计,确定党性教育学习的教学板块,发挥教学设计在党性教育中的指导作用。不断创新党性教育的内容,将党史教育与党的基本理论相融合,党史教育与当今时代发展相呼应,党史教育与当前的中心工作相结合,让红色资源焕发出新的时代价值,起到了让历史告诉现在、让历史启迪未来的作用。不断创新党性教育方法,以现场体验式教学为主,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党性教育的生动性。不断创新党性教育管理模式,将准军事化管理与精细化管理、流程管理、预案管理相结合,狠抓学风建设,深化党性教育的学习效果。

(三)着力培养“安专迷”的师资队伍

人才是任何一个行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优秀的师资是开展创新力培训的关键。瑞士培训师资采用灵活的资源外取师资队伍模式。培训师资按照一定比例分别来自政府部门、企业和培训机构,突出要求教师必须有在政府和企业的任职背景与实践经验。培训机构采用多种聘用方式,与培训授课教师签订短期或中期合同,并注意不断补充新人,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专业、年龄结构。各培训机构选择教师时注重多样化,避免过分的同质性,避免从书本到书本的空泛。如洛桑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注重教师质量。学院集中了世界顶级教授和学者,55位教授来自22个国家,都是在各自领域内公认的权威人士。结合自身实际,中井院要坚持用井冈山精神建设干部学院,打造一支“安专迷”的师资队伍。一方面不断从全国范围内遴选优秀兼职教师,把一大批优秀党政领导干部、企业高管、知名专家学者、时代英模、先进典型、优秀基层干部、乡土教师请上讲台。另一方面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培训者先受培训,通过自我教育、教授工作室以及一系列制度建设,努力培养真正具有“安专迷”精神的专职教师。

(四)加快干部教育培训的国际化步伐

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国际化交流和各种挑战日渐增多,培养党员干部提高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的需求日益迫切。瑞士培训机构注重加强与国外培训机构的合作,通过聘请外教授课、承办国际合作班等形式提高培训的国际化水平。根据中央确定的功能定位,中井院要成为“开展国际培训交流合作的窗口”,在打造领导干部党性教育的补“钙”基地的同时,要继续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适当承办外国政党班、互派教师等途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扩大和增进与不同国家培训机构之间的交往,学习借鉴外国先进培训理念和方法,一方面增强学院工作人员的国际化视野,另一方面可把学院的培训内容放在一个国际化的背景下进行提炼,注重对受训学员国际化的知识能力培训。

(责任编辑:徐国栋)

The Practices and Inspiration of the Innovation Pow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Switzerland

QIU Ming GUO Xiao-qiang

(ChinaExecutiveLeadershipAcademyJinggangshan,Jinggangshan,Jiangxi343600,China)

Through education and training,Switzerland improves the innovation power of the society,promotes the enhancement of productivity,and maintains and increases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so as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ountry.In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n innovation power,Switzerland establishes flexible “dual-wa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builds network-intensive system for adult education and training,combines trade associations with enterprises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and applies uniqu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ethods.The beneficial experiences of Switzerland can be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of the cadr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our country,especially,the further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party spirit education in 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Jinggangshan.

Switzerland;innovation power;education and training;practice and inspiration

2016-12-07

邱明(1975—),男,江西井冈山人,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办公厅干部,主任记者,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新闻传播学。郭小强(1971—),男,江西吉安人,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务部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干部教育。

G726

A

1674-0599(2017)02-0140-05

猜你喜欢

创新力党性瑞士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为什么瑞士巧克力这么出名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国家创新力
瑞士镇迷阵
创新力不足导致国产手机再遇寒冬
忠诚干净担当是党性
2009最具创新力公司TOP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