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脱实向虚困境 赢得实体经济未来
——以石家庄市为例

2017-01-25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实体园区经济

黄 玥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河北 石家庄 050051)

破解脱实向虚困境 赢得实体经济未来
——以石家庄市为例

黄 玥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河北 石家庄 050051)

当前,我国实体经济面临外部环境不稳定、资本“脱实向虚”、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一些企业抗风险能力以及盈利能力下降。石家庄市的实体经济既有“共性”问题,又有“个性”困难。具体表现在:实体经济体量大质量低、科技投入不足、生产成本偏高、园区带动作用不明显。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是顶层设计不够完善、资本脱实向虚气氛浓烈、园区建设水平较低。振兴实体经济必须把握好“两个原则”,处理好“三个关系”,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强化园区建设、多元化融资模式、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助力振兴实体经济发展。

实体经济;市场化手段;多元化融资模式;营商环境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环节。党的十八大突出强调实体经济的基础作用,并将实体经济作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抓手。

一、外部环境:经济新常态下的新环境

(一)国际秩序分工深度调整

2014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调研时首次提出经济新常态的概念并指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2016年,国际上“黑天鹅”事件频发,扰乱了各国的政治经济秩序,国际经济走势疲软,外部需求继续萎缩,受成本影响,加工制造业重心逐渐向东南亚转移,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正在加紧推进制造业回归,我国实体经济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

(二)“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繁重

2016年PPI指数涨幅扩大,但还未能稳定进入上升通道;受全球经济低速,需求不振的影响,钢材、煤炭和有色金属等多数重要生产资料价格走弱,加之我国调整经济结构、经济增速回落,PMI指数低位维持在50%左右,特别在2015年8-12月连续5个月跌至50%的枯荣线以下。这些既是实体经济低迷的表现,同时也加剧了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悲观情绪。有数据显示,金融业收益率为30%,而实体经济的利润率仅为15%,这一方面降低了企业家对实体经济的预期,另一方面挤压了实体经济的金融空间,使本来流入实体经济的资金转向资本市场,加剧了实体经济的融资困境和金融市场风险。

(三)产业空心化风险加剧

经济转型升级需要一套完整的计划:顶层设计-实践探索-经验总结-制度推广,这是一系列完整的实践过程,特别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科技创新是一个“慢变量”。与此对应,去产能的过程则是相对的“快变量”,并且淘汰传统落后产能必然伴随着一部分产业的清除。这“一快一慢”的时间差,有可能促成一种“新产业未成熟,旧产业已落寞”的局面,也就是产业空心化问题。石家庄市九届九次全会上指出“存量保不住,增量接不上”的可能境地,便是对产业空心化的警惕。

(四)财政收支矛盾逐渐显现

2015年,全国一般性预算公共收入增长4.8%,而一般性公共预算支出增长13.17%,同年,我市一般性预算公共收入增长9.2%,而一般性公共预算支出增长20.4%,我市和全国财政收支增长的差距逐渐正在拉开,财政压力日益明显,实体经济整体发展平缓,更加剧了财政的压力。

二、问题导向: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与的困境

(一)实体经济体量大质量低

2014年,占全市工业增加值超过4%的10个行业依次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11.6%)、纺织业(占8.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7.2%)、医药制造业(占6.9%)、农副食品加工业 (占6.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占6.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占5.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占4.2%)、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占4.2%)、金属制品业(占4%)等,上述10个行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38个国民经济行业的65%。我市实体经济表现出体量大、质量低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挑起经济大梁,对照我市着力发展的先进装备制造、光电、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65%以上10个行业仍以传统产业为主,实体经济“新意”不足;虽然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完成32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1%,但是体量差距还十分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市经济中的规模和带动能力还需进一步培育。二是实体经济产业层次较低,“三高一低”特点突出,上述10个行业中,化学、医药、电力、纺织、皮革、冶金等行业均为典型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行业,在能源紧缺和生态改善的双重约束下,这些产业的转改升级迫在眉睫。三是主导产业规模优势和带动优势均不明显,规模经济是增强地区经济实力、降低地区经济成本、完善地区经济产业链的有效途径,从数据上看,在我市工业增加值超过4%的行业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占比最高,但仅为11.6%,规模优势不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模还需加强。

(二)科技创新投入不足,转型升级步履沉重

根据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2014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为74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新的要素贡献和新的动力转换需求十分明显,要素供给亟需从传统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土地、资本向科技和制度转变。然而,我市创新仍有短板,2015年,石家庄R&D经费投入强度1.83%低于同年全国(2.07%)的平均水平,立足京津冀城市群,除了高于河北(1.14%)之外,远远低于北京(6.01%)、天津(3.08%)的R&D经费投入强度。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实体经济的科技软实力不强,加之科技创新传导于产业层面的滞后性,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进度缓慢,增加了我市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难度。

(三)成本难降是实体经济面临的最大难题

成本难降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通病,我市实体经济也不例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产成本上升,1.劳动力价格上涨是我国实体经济成本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制造业失去重心地位的主要原因;2.土地约束日益明显,建设用地新增指标少、建设需求多,是制约我市实体经济发展的瓶颈。二是金融成本高,融资难度大,银行关注自身贷款风险,担保公司持续收紧,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互动较弱,资金难以有效地渗透到迫切需要长期资金来完成转型升级活动的实体经济部门。三是制度性交易成本高,近年来石家庄不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精简审批流程手续,优化营商环境,但是“减负政策”的力度还不足。

(四)园区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聚集度低

产业园区是发挥规模经济,实现产业聚集的重要平台,然而,我市产业园区在发展初期,追求企业聚集速度,招商引资往往是“来者不拒”,或者出于政绩考核压力“是菜就往篮子装”,只完成了企业的空间聚集,没有形成内在的产业关联,产业同质化与产业分散化较为突出;与此相矛盾的是,一些可以进入园区的企业没有进入,特别是受自身技术和技改成本制约的企业,因排放不达标,长期停产,生存堪忧。

三、追根溯源:造成我市实体经济困境的原因

(一)发展实体经济的顶层设计还不够完善

实体经济的顶层应该是机制相容的制度规划体系,我市实体经济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境,主要是对建设规划的编制和修订较为重视,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相对滞后,根源上是顶层设计不到位。具体表现在:一是产业规划的前瞻性较弱,时代局限性较为明显,2010年,我市出台了《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2010—2020)》,该规划跨度为 10 年,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该规划中的部分内容与当前实际略有脱节,比如2010年的钙镁产业属于已经初具集群效益的产业,还不属于过剩产能,现在已经属于逐步压减、淘汰、升级的产业,再比如2010年将房地产作为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现在房地产应是规范、平稳、审慎发展,虽然任何人难以摆脱时代的局限,但正因为如此,产业规划才应更具高度、深度和前瞻性。二是产业规划的协调性较差,一方面,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中心城区和县市及各县市之间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缺少协调,地区间产业规划目标雷同,不少地区都将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作为产业重点,全市经济发力点不集中,优势产业不明显;另一方面各行业的产业规划较为粗放,产业之间的关联性、融合度低,难以在区域内形成具有引领作用的主导产业和关联密切的产业链条。三是干部考核评价方式单一,规划落实质量不高,发展实体经济体量是基础,质量是关键,然而对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方式多以“量”为主,这必然导致规划实施中对质的忽略,削弱了产业规划作用和意义。

(二)受资本“脱实向虚”的浮躁氛围影响,实体转型升级内生动力不足

当前,实体经济尚未完全走出困境,企业家对实体经济总体预期尚不乐观。产生这种预期的主要原因是:一是虚拟经济的与实体经济的利润率差距明显,房地产行业利润率也是两位数利润率,实体经济利润率低于以P2P、期货交易、债券基金等为典型的虚拟经济,在资本“脱实向虚”的浮躁氛围中,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减弱,实体经济中本应用于进行再生产和创新升级的资金转向资本市场或房地产市场,实体经济发展的后续动力不足;二是资本远离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低、收益周期长,无法对具有逐利性的资本产生足够的吸引,实体经济获得资本支持的难度增大,或者只能通过高成本获得资金,这都增加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难度;三是实体经济的发展难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成本费用上升,贷款难、贷款贵,上游企业资金拖欠严重,公共服务环境不佳等,停产企业增加,许多企业自主增长动力不强。

(三)融资方式不灵活,货币政策传导不畅

实体经济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存在多时,央行的货币政策传导不利,大量资金沉淀在产能过剩的低效部门,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不畅,政策的推动效果企业感受不深。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实体经济融资形式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方式较少,在以大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形式的金融体制之下,银行业由于无风险偏好而选择相对抑制性的政策,金融资金无法有效地渗透到迫切需要资金的实体经济部门,反而流向相对稳定的低效部门;二是实体经济企业偿债的能力风险,阻隔了银行体系资金对实体经济部门提高产品质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打造转型升级能力的投资活动的传递性和渗透性,金融资金无法满足实体经济实施转型升级的长期资金需求。

(四)园区基础建设水平低,对实体经济的培育作用不明显

2017年,我市计划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部达到“九通一平”标准,从侧面反映出我市园区的基础设施仍很薄弱。园区的基础设施跟不上,难以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企业“入区入园”的优势不明显,园区对实体经济的吸引力就不够,也就难以发挥园区的聚集作用。

(五)土地利用率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有限

2015年,石家庄国土经济密度(地区生产总值/国土面积)为3524亿元/平方公里,济南为7460亿元/平方公里,郑州为9712亿元/平方公里,相比之下我市的土地利用水平不高。原因一方面是我市过去发展方式粗放,近年来新增建设用地逐渐收紧,另一方面“僵尸企业”占据土地存量指标,但是创造的经济增量少之又少,以上两个因素加剧了我市土地资源的紧缺局面。

四、大力振兴我市实体经济的路径思考

(一)强化完善实体经济的顶层设计

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要坚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摸清实体经济具体情况,特别是对发展困境、制约瓶颈、发展愿景、利益诉求、先进做法等进行汇总,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扶持发展意见,在产业规划、压减产能、结构调整、市场出清、产业转改等过程中,不能以行政命令代替市场,同时要为“市场失灵”补好位;二是坚持以产业规划为先导,上海、江苏、广东等省市实体经济实力强发展快,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核心技术路线图和引进关键技术项目清单等编制和修订工作一直处在全国领先水平,因此要广泛吸收外地经验,紧密结合本地实际,聘请国内国际顶级的设计团队高标准、高站位、高水准地进行产业规划的编制、修订工作。

把握好三个关系。一是要把握好“国与民”的关系,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2015年,我市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9.1%,拉动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民营经济的贡献不可小视。要稳固国有经济的基础作用,同时发挥好民营经济的灵活性、创新性。二是要把握好“新与旧”的关系,将生产要素从传统行业转移到新的行业领域,快速形成新供给、新产业和新的发展动能;新产业的培育必须建立在对市场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避免陷入新的产能过剩局面,新旧产能应该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螺旋上升发展。三是把握好“虚与实”的关系,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进一步增强“虚实”互动,预防“虚热实冷”的趋势以及国民经济“脱实向虚”的风险。

(二)建立多元化融资方式,强化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一是要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方式,除了银行贷款这种传统的间接融资方式外,进一步探索债权、股票、信托、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多种直接融资方式。二是发挥市场调配资源的作用,激活信贷市场,盘活存量资金,使其流向实体经济真正需要的部门,激活银行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放贷意愿。

(三)加强园区建设,提高园区的聚集效应和溢出效应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园区建设,尽快弥补园区基础设施差距,增强园区硬件环境和对外吸引力,提升交通路网、综合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二是突出园区特色,注重培育差别化的园区主导产业,分类指导产业进入园区,强化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建立紧密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促进园区间的分工协作,避免同质化所导致的恶性竞争,加强产业链连接实现集群企业的互动共赢。三是鼓励企业进园区,帮助企业进一步降低用水、用电、土地、治污、排污成本,借助好园区集中管理优势,降低企业外部经营成本,探索在园区内设立融资担保平台,切实解决实体经济的实际困难。

(四)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实体经济制度性交易成本

一是要进一步深化“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改革,减少政府非公共性的权力,让企业最大限度地享受政策红利,坚决杜绝权力“明放暗不放”等现象。二在涉企收费管理上,建立目录清单制度,建立常态化公示机制和政策跟踪监督机制,坚决取缔清单外的乱收费项目和越权违规设立的收费基金,同时,严格规范协会、商会收费行为,严禁以各种方式强制企业赞助捐赠、参加培训、加入社团和指定服务。

(五)平稳有序去产能要兼顾“智慧”和“勇气”

淘汰落后产能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认真、慎重对待去产能过程中集聚的社会风险,如果无法合理有序完成,可能会造成局部塌陷。一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利率作用,完成有序清理,以低碳、绿色、环保、科技为导向,在投资密度、单位产值能耗、地方财政收入贡献、环境污染等方面制定严格市场标准,倒逼过剩产能退出市场。二是要为企业寻求新的出路,通过技改资金支持、金融专项扶持、企业入区入园等办法,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度过难关。三是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举重若轻”的智慧,平稳有序化解过剩产能的关键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过去集中在落后产能上的生产要素重新聚集到市场需求广阔的产业上,激发新的产业活力,通过构建“生产要素‘脱旧转新’+社会保障托底”的配套机制,实现淘汰产能与转型升级同步推进。

责任编辑:任芃扑

F127

A

1009-0169(2017)09-0045-04

黄玥(1985-),女,天津人,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实体园区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实体书店步入复兴期?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