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历史观的三重维度解析
2017-01-25曹晓辉李安增
曹晓辉 李安增
(曲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习近平历史观的三重维度解析
曹晓辉 李安增
(曲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学好历史,用好历史,特别是就学习党史、国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历史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科学方法,坚持以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认识历史,以辩证统一的方法研究历史,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历史。新形势下,加强对习近平历史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历史观;科学方法;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日益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对历史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的系列论述体现了其深远的历史眼光、科学的历史方法和辩证的历史思维。
一、学好、用好历史的必要性
(一)是铭记历史、传承历史的需要
1.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不能否定历史
恩格斯曾经指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1]650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文明型国家,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具有不容否定的客观实在性。第一,历史是中国人民生存智慧的结晶。中国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如:天人合一、为政以德、讲诚信、崇正义等,这些优秀的文化基因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的传统文化基因。第二,历史具有极强的社会作用。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作为经世致用之学,中国历史中包含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怀,勤劳勇敢的为人秉性对人起到教化作用。这些优秀精神成为人们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尺,日益成为增强社会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力量。
2.是传承历史记忆和应用的需要
第一,历史的传承和应用不是主动的、天然的。历史要得到线性代际的传承,需要我们研读史书,查阅历史资料,纪念历史事件,解读历史人物,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历史的学习、理解。避免让历史淹没在纸堆中,沉浸在馆藏里。第二,增长历史知识必须要学习历史。这要求不仅党员干部要学习历史,人民群众要学习历史,广大青少年也要学习历史。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做到主动传承历史,自觉应用历史。
(二)是正确认识党和国家历史的客观要求
1.学习历史,能够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更好地了解党和国家的来龙去脉,增强对“四个自信”的理解
中国共产党一诞生就肩负起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就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这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党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营养剂,学习中共党史可以深刻认识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学习历史,能准确把握党历史的主流与本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大历史任务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本身不懈奋斗的历史。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党的领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不断推进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流和本质。通过系统的中共党史学习,既可以看到党的历史发展中的成就,也可以看到党的历史中遭遇的挫折,分清主流和支流,得出正确的历史认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是党吸取经验教训,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
1.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学习、总结和运用历史
1924年,李大钊出版了中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著作《史学要论》。同年,蔡和森出版了《社会进化史》,瞿秋白出版了 《社会科学概论》,1926年,李达出版了《现代社会学》,这些著作是我国最早的一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论著,运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既宣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又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学史、用史的光荣传统和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推动了对历史特别是中共党史的学习。
2.以史为鉴,有助于吸取经验,总结教训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2]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它不仅记录着一个国家的历史足迹,同时也给这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历史具有一脉相承性,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既总结了和平盛世的成功经验,也包含了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对历史的学习,在学习升平之世的历史中,获得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在学习近代中华民族的苦难史中总结教训,时刻警示自己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3.以史为鉴,可以更好地前进
学习历史,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是为了更好前进。通过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以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在学习历史中,不断积累历史知识,拓展历史视野,以开阔历史胸襟,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以提高党员干部的领导工作水平,不断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3],回望历史,学习历史,能让我们更好地铭记过往,传承历史;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选择,真正体会到正确道路选择的前因后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多一份责任与担当。
二、习近平历史观的科学方法
(一)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认识历史
唯物史观是研究历史的指南。唯物史观对历史学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各国史学家的共识。其根本要义在马克思看来,“它们绝不提供可以适用于各个历史时代的药方或公式”[4]74。相反,唯物史观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根本的方法论原则。胡适在谈及这一问题时指出:“被孔丘、朱熹牵着鼻子走,原无骄傲之可言;但是让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牵着鼻子走,也照样算不得好汉。”[5]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未忘记强调指出的,马克思主义是‘研究的指南’,而不能代替研究。”[6]这要求一方面在学习和研究历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南。另一方面,唯物史观在历史研究中仅仅作为一种方法,而不能当作是一种灵丹妙药去框架具体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7]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研究历史,这就要求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确立为历史研究的主线,作为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样要避免唯物史观免遭教条化,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结合实践来检验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加强对理论的实践运用。
(二)坚持辩证统一的方法研究历史
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要坚持辩证统一的方法。邓小平曾经指出:“评价人物和历史,都要提倡科学的观点,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也符合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8]
1.坚持全面、联系的方法学习和研究历史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的联系是不可能割断的。”[9]一个国家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才能向前发展,从孔子、孙中山到今天的中国,是一脉相承而又不断发展的,我们应当予以总结,不应割断历史。其次,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学习历史。要善于学习中国历史,在学习中国历史的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习和借鉴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要注重学习鸦片战争以来我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来增强自己的使命感;要学习一些世界历史,以更好地了解外部世界。
2.善于抓主要矛盾,把握历史主流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要矛盾决定着食物的发展方向,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对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的研究,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繁重的任务,不仅“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10]。这要求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当前社会的发展中,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针对矛盾的不同方面,推进党的事业向纵深发展。
3.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正确看待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成就与失败
应该看到,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探索适合本国道路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我们要敢于承认错误,吸取教训。无论是成就和经验,还是失败和教训,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必须一分为二地看待。
4.透过现象把握历史规律
习近平认为党之所以带领中国人民取得辉煌的成就,与党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寻求历史规律密不可分。习近平认为中国共产党成立95年的基本规律,概括起来就是有先进理论的指引,党和人民的共同奋斗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以“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11],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三)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历史
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历史。首先,要秉持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在详细掌握翔实的史料和科学鉴定史料的基础上,了解党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其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价值尺度。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和发展阶段中考察,从当时的历史环境出发做出科学、客观的判断。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从历史事实出发
在学习和研究历史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叙述历史。人类社会的历史,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9]历史就是历史,不容任何人否认和篡改。因此在研究社会历史时,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出发,揭示历史的真相。
2.充分占有史料、全面分析史料
马克思恩格斯说过:“研究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索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12]习近平总书记同样认为历史结论必须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7]。历史是客观存在的,研究历史的主体往往具有主观性,史料作为连接客观存在与主体间的桥梁,其真实性、可信性直接关系到历史研究结论的正确与否,只有充分地占有史料,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地考证,才能真实地再现历史事实。
3.历史地看待历史人物
历史的主体是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自己创造出来的。黑格尔曾多次强调:“必须历史地看待历史人物”。[13]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当从历史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历史条件出发,而不能站在现在的角度来假设古人应该怎样,更不能以现代的要求去苛求古人做出现代人才能做出的事情来。总之,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坚持历史主义原则,要“知人论世”,把历史人物放在其所处的历史时代去考察。
4.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打着“重评历史”的旗号,通过“告别革命论”“抽象人性论”等表现方式,质疑、否定我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已形成共识的若干历史问题,尤其是对中国共产党在民族独立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的历史作用进行了彻底地颠覆。为了更好地回应历史虚无主义者的诋毁,就必须对党的历史进行正确的评价,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特别是领袖人物。要正确认识领袖人物所犯的错误,领袖人物是人不是神,我们不能因为领袖人物伟大而不能容忍他们犯错误,更不能因为领袖人物有错误而全盘否定领袖人物。习近平认为,对领袖人物的评价不能“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14]。
三、习近平历史观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
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否定苏联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从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入手,进而演变为对十月革命、列宁主义的全面否定,抹黑苏共十月革命以来取得的成果,全盘否定苏共历史和整个社会主义实践,否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大肆传播,历史虚无主义者以所谓的“重新评价”为名,通过各种方式重新解读历史,抹黑党的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质疑、丑化党的领袖,竭力贬损和否定革命,通过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地位进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指出:“要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坚决抵制、反对党史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影响。”[15]近现代以来的历史是一部救国、兴国、强国的历史,通过对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的学习,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和运用,能够在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能够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加深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此坚决地回击那些抹黑党的历史、诋毁英雄的言行,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牢固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使党的意识形态始终保持先进性、科学性、群众性。
(二)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安身立命的精神命脉,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滋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16]。第一,中国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思想源泉。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危机中始终保持活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和合思想、大同理想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思想沃土,不断滋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使得中华民族在多元文化竞争的交错格局中站稳脚跟。
第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文化基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和丰富的理论体系,促进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在各种艰难困苦下,为其提供难以摧毁的精神根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根基,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必须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深厚的文化基因,才能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因,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真正做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有助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17]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90多年的奋斗、创造和积累,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在坚强的领导核心、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新的革命方法下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革命的现实需要,经历了一个实践、探索的艰苦过程,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适应革命形式变化的革命新道路,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过渡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了三大改造,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虽然党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严重错误,但是,党为了纠正错误也做出了很多努力,提出了许多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益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中国人民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解放思想,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促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逐渐形成、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15]。深刻了解历史,铭记历史,有助于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心,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通过历史和现实的比较,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学习、不断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有助于促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牢记历史才能开辟未来,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屡遭列强的蹂躏,面对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为争取民族独立抛头颅、洒热血,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虽然遭受了挫折,但从未放弃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紧紧依靠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救国之梦。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带领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兴国之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带领中国人民努力实现强国之梦。历史告诉我们,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的过程中,党加深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并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经验。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50.
[2]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7-08(2).
[3]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3-30(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4.
[5]胡适口述,唐德刚译注.胡适口述自传[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05:188.
[6]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29.
[7]习近平.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N].人民日报2015-08-01(1).
[8]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44.
[9]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2-14(2).
[10]习近平.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2015-01-25(1).
[1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12]吴英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99.
[13]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6:46.
[14]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17(2).
[15]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N].人民日报,2013-07-22(1).
[1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163.
[17]习近平.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N].人民日报,2013-06-27(1).
责任编辑:邓小龙
D61
A
1009-0169(2017)09-0028-05
曹晓辉(1994-),女,山东临朐人,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研究;李安增(1962-),男,山东青州人,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