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版“中小学法治教育读本”的意义

2017-01-25韩大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中国司法 2017年9期
关键词:普法读本宪法

韩大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出版“中小学法治教育读本”的意义

韩大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由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组织编写的《中小学法治教育读本》(12本)已由法律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它以四中全会《决定》为指导,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七五”普法工作的《通知》和《决议》的具体体现。

法治教育从青少年开始抓起,并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是四中全会提出的明确的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是具有约束力的法律要求。《法治教育读本》积极贯彻四中全会精神,按照《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基本要求,编写相关读本内容,指导思想明确,政治方向正确,符合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基本规律。

法治教育关系国家的未来,提高青少年的法治素质对法治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早在1986年邓小平就指出“法制教育从娃娃抓起”,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论断。小时候受到的法治教育会影响每个人未来的生活,特别关系到对国家法律体系的认知与国家观念认同。本读本改变过去普法中存在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对象设计不同的法治知识,体现法治读本的针对性。

法治教育内容庞大,知识点多。如何根据青少年的特点,设计合理的知识点和课程?这是读本编写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编写组准确把握了“法治知识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既要考虑法治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考虑法治知识与教育的重点,把宪法教育作为核心内容,突出了宪法与公民的价值观教育,把法治教育读本提升到公民教育的高度。在12本读本中,把宪法知识、宪法教育作为核心内容,让学生从小感受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以及对国家价值观的认同。宪法是一种生活规范,伴随人的一生,通过法治教育,让青少年认识到国家宪法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宪法的存在。读本以生动和通俗的语言,讲解了宪法的基本知识,相信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法治教育要面向生活,让青少年在生活中感受法治的意义。读本的编写组认真研究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法治知识模块”,在体例上有创新,图文并茂,增强读本的可读性。比如,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读本设计了四个板块内容,第一课是“我与国家”,先介绍中国宪法文本的封面,然后分别介绍国旗国徽国歌首都,让一年级学生从国家的标志中理解自己心中的国家。第三课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例,讲规则的重要性,同时第四课中讲平等的含义。这种知识点的安排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使宪法更加生活化。

法治教育重在效果,要有实效性。如前所述,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关系国家的未来,要有长远的目标,它不同于一般的知识传授。本次读本的编写不仅关注了法治知识的递进,同时关注法治教育的可持续性,强调实际效果与法治未来的美好期待。

总之,这是一套通俗易懂、讲求务实、生活化的法治教育读本,在体例、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上做了新的探索。我们要做好读本的宣传工作,培训好法治课程教师,使读本在法治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普法读本宪法
散文诗小型张读本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宪法伴我们成长
宪法解释与实践客观性
《宪法伴我们成长》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普法
普法
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