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精准管理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的全面提升

2017-01-25冯耀明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精准党组织

冯耀明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资料信息中心,太原 030006)

以精准管理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的全面提升

冯耀明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资料信息中心,太原 030006)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往大水漫灌、大而化之的传统党建工作模式已不适应快速发展的农村工作需要,迫切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树立精准理念,实施精准管理,在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能力、发展引领能力、基础保障能力等方面精准发力,将党的十九大对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具体要求落到实处。

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精准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近年来,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往大水漫灌、大而化之的传统党建工作模式已不适应快速发展的农村工作需要,迫切要求必须树立精准理念,实施精准管理,在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能力、发展引领能力、组织服务能力、基础保障能力等方面精准发力,进而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的不断提升。

一、转变传统思维方式,着力强化精准思维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向来重视精准化的工作方法。2014年5月9日在指导河南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他强调指出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习惯,如果对工作、对事业仅仅满足于一般化、满足于过得去,存在的问题就会被掩盖。2015年6月,他在贵州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又强调提出“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使得“精准”一时间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从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实际来看,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不够精准、眉毛胡子一把抓等情况。比如,有的基层党组织在制定工作标准和要求时,不是结合本地实际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而是搞一锅煮、一刀切,过分强调共性特征,而忽略了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单位党组织及党员的个性特点,使得出台的工作标准和要求“大”而“全”,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难以取得实效;有的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员活动日、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等工作,没有结合当地流动党员多、难以集中的实际,灵活机动、形式多样地开展工作,而是机械地执行上级规定或者应付了事,要么强制性地要求党员定期集中学习,要么放任自流、虚构事实应付上级检查,使党的工作要求流于形式;有的基层党组织对所辖范围内党员的思想动态、从业状况、学习情况、生活状况掌握得不实不准,不但影响了本组织工作的开展,而且使得上级部门制定的政策因脱离实际而难以产生应有的效力;还有相当一部分基层党组织在进行年度考评时忽视了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级别党员之间的差异,实行同一考评指标,使得部分党员产生不满情绪,影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工作精准意识差、精准度不够等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及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就存在的问题来看,有的是诸多基层党组织都存在的共性问题,有的则是部分基层党组织所独有的个性问题。要想使精准管理成为基层党建工作新常态,迫切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尤其是领导干部强化精准思维,在精准处下工夫,进一步增强工作针对性,不断提升工作实效。

首先,要树立精准理念。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新的社会发展态势,面对新的经济技术条件,过去大而化之、总而统之的做法必须作出改变,切实把精准党建的理念树立起来。做工作,要讲求精确、精当、精细、精密、精致,使精准理念转化为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责任。如在农村党员统计上,可以细分为性别、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行业分布、发展速率、清退情况等。这些数据真正摸清了、摸准了,就会发现一些真实的问题,及时捕捉到一些新的趋向,为做好下步农村党建工作提供扎实的依据。相反,如果数据不准甚至失真,其负面影响显而易见,有些后果甚至相当严重。

其次,要采取精准举措。这是基层党组织精准发力的关键与核心。开展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一方面,对基本情况要有全面了解,对难点、重点要细致掌握,对目标任务要清晰明确,做到情况“清”。另一方面,推进举措要扎实细致、具体实在,落实到位、注重实效,做到措施“明”。开展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要明确任务完成时限,定出时间节点;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特别是要明确任务划分,避免出现交叉和重叠情况,杜绝推诿扯皮、踢皮球。具体措施要明确,做哪些事、实施哪些办法,应精确量化,不能量化的也要用界定性的语言或数字描述出来,克服窝工或出工不出力等现象。

再次,要精准衡量效果。效果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效果衡量上,要做到客观、准确、全面,真实反映实际情况。如果这个环节做不到精准,不但会影响到推进举措有效性的评估,而且会使努力工作的人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助长不作为、懒作为的风气。因此,在明确衡量效果原则的基础上,要采取量化、排序或划界的办法对效果进行精准描述,并尽可能引进第三方评估,减少外界干扰因素。效果评估后,如出现符合追责情形的,务必要处理到位,并在适当范围内公开,以强化效果评估的严肃性,增强相关人员的责任感。

二、优化组织人员结构,精准强化队伍建设能力

根据系统论原理,科学合理的内部要素构成是系统发挥最大功效的重要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系统也是如此。近年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绝大多数基层党组织的状况有了很大改观,基本上做到了组织健全、设施齐备,“三会一课”制度、议事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党务政务公开制度等较为健全,各种活动能够正常开展。同时也要看到,在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中,由于经济收入低、脱贫效果差、村容村貌乱,有相当一部分村民对村级党组织先进性作用的发挥颇有微词,认为党组织及党员的先进本色、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虽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党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是主要原因。

笔者前不久曾赴山西部分农村就基层党建问题进行了调研,经分析发现,党组织人员结构不合理是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年轻党员偏少,党组织活力缺乏。在调查的20个村中,30岁以下的党员人数只占党员总数的12.68%,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以上党员人数的平均占比依次为19.72%、24.20%、27.51%、15.89%。由此可见,其他年龄段党员人数均高于30岁以下年龄段党员人数,尤其在40-59岁这个年龄段,党员人数达到30岁以下党员人数的4倍多。同时,所调研的20个村庄中村党支部书记的平均年龄为50.42岁,其中35岁以下的仅1人,占比为4.55%。以上数据虽来自于局部调研,但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特征,说明在当前不少农村中,年轻党员人数偏少,党员老龄化现象不容忽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生机与活力。二是女性党员偏少,与“半边天”格局形成鲜明反差。调研数据显示,从所调研的20个村党员的性别构成来看,其中男性党员有259人,占84.09%,女性党员有49人,占15.91%;在20个村党组织成员中,支部书记均为男性,男性党员占比达到80%以上,成为绝对优势群体。由此可见,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重男轻女”现象,不利于女性在农村各项工作中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三是党员文化程度偏低,大专以上学历党员多为“空壳党员”。调研结果表明,从受教育程度来看,一半以上的党员为“初中”学历,占52.4%,10.52%的党员为“小学及以下”;26.67%的党员为“高中、中专”,6.45%的党员为“大专”,仅有3.96%的党员为“本科以上”。调研发现,这3.96%的高学历党员绝大多数为大学毕业后党籍转回本村而本人却在外地活动的“空壳党员”。直接从事党务工作党员的低文化素质及高学历党员的“空挂”,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难以承担起团结带领群众凝心聚力谋发展的重任,如何让高学历党员常驻村庄、发挥引领作用是当务之急。四是党员发展存在排斥化倾向。调研中了解到,出于维护既有权力和地位的需要,不少农村党组织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存在着宗族和派系化趋势,对村庄精英有排斥化倾向。有些村庄党组织选人唯亲、选人唯近,倾向于发展“听话党员”,不愿吸收村庄能人入党。这一不良现象将不少有志于村庄发展的农村精英排挤在党组织之外,虽不排除有部分人在异地所就业的各种经济组织中入党,但其已缺乏回村发展的动力和激情。

要想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党的政策、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离不开一支坚实可靠、素质过硬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必须在优化组织人员结构、精准强化队伍建设能力等方面下工夫。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要注重发展党员过程中的结构合理。一方面,上级组织部门可通过完善政策,将退伍青年、回村优秀大学生、致富能手等优秀人才吸纳到农村党组织中来,并通过制定发展女性党员指导性计划,将发展女性党员工作纳入农村党建目标管理考核之中,充分激发农村党组织的发展活力。另一方面,应建立健全符合当前农村实际的“空壳党员”和“落后党员”退出机制,如在规定时间内不与党组织联系报告情况的、不过组织生活或不按时交纳党费的、连续三年获群众差评且经组织提醒仍无改进的,必须将其及时从党员队伍中清理出去,以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要注重农村党员自身素质的培养。上级党委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员的教育和培养。在具体实践中,可通过举办党员教育专题培训会、报告会、科技讲座等形式,确保农村基层党员掌握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必需的专业知识,以较高的思想理论素质和行之有效的示范作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赞许。

三要强化阵地和堡垒意识。要不断探索创新农村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通过板报、广播、文化活动等途径,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及通俗的语言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和教育,消除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最后一公分”。同时,基层党组织要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手段,斩断部分群众与邪教、地下宗教及迷信组织的关联,发挥好党建主阵地的作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主流价值观念占据村民心头的“高地”。

三、完善组织建设架构,精准强化发展引领能力

农村党组织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力量,其凝聚力和引领作用发挥得如何,事关农村各项工作的健康开展和农村的社会稳定。近年来,虽然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部分农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班子内部不和谐不团结,各唱各的调,各管各的事,遇事相互推诿;个别村支书政治素质差,在班子内部闹派性、搞一言堂,甚至与村委会主任势不两立,形不成领导核心;部分农村党组织不依照党章规定按时召开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即使召开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也主要是读报纸、念文件或讨论一些村庄事务,很少查摆问题及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不力,不想管、嫌麻烦,使得大量的农村党员成为“口袋党员”。调研数据显示,有22.23%的农村党员外出务工率在30%以上,有近半数党员在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举办“三会一课”时党员参会率达到百分之百的时候几乎没有,一般能维持在80%的到会率就已经相当不错了,这种情况在所调研的20个村庄中普遍存在。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农村工作能否始终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关键靠基层党组织“领航”。以上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党支部引领作用的发挥,也不利于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为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苦练内功,提高精准服务能力,创新探索新时代推动农村各项工作快速健康发展的好路子。

首先是优化组织设置。一方面,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前“空壳村”“老人村”大量存在的实际,结合中央2020年全面实现脱贫目标的具体任务和村庄资源分布、群众意愿等情况,采取建、撤、并等方式,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如期实现。另一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应积极在流动人口集中地组建流动党组织,积极探索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办法、新机制,使流动党员流而不散、流而不断、流而不乱,实现对流动党员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其次是加强组织覆盖。要结合近年来农村新经济组织不断涌现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党对农村各种经济组织的全覆盖。重点要做好在农民合作社、村办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协会等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确保全面有效覆盖无死角。同时,要处理好党组织与其他经济组织的关系,坚持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不动摇,并不断扩大党组织在各类经济组织中的影响力。

再次是规范组织活动。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按照党章及相关制度规定,积极开展党日活动,将党员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及“三会一课”制度落到实处,切实发挥好“引导教育党员,参与事务决策,监督事务落实”的作用。同时,要畅通党员信访渠道,切实保障党员权利,通过建立健全党内定期表彰和慰问机制,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争先创优、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四、落实配套服务措施,精准强化基础保障能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正常开展离不开完善的配套服务措施作保障。充足的活动经费是开展党建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宽裕的场所及电教设备是举办各种党建活动必需的硬件保障,良好的政治和经济待遇是激励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推进剂”。然而,由于受我国国情及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所限,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较为紧张的党建活动经费不敷基层党组织日常管理之用,开展专项党建活动更是显得捉襟见肘。尤其是一些经济薄弱的村庄,由于经费保障不足造成基层党组织活动普遍存在设施简陋、场所缺乏、服务能力弱等问题,难以适应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需要。与此同时,党建经费管理混乱问题也不容忽视,在不少村庄中经费支取程序欠规范、随意性较大、缺乏严格的审核程序、离任审计追责不彻底等问题大量存在。调研发现,在一些村庄中,“两委”经费划分不清,此处不足彼处取,彼处不足此处补,致使“两委”常常为有限的经费问题生抱怨、闹矛盾、互相数落。

从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现状来看,经费、硬件设施的缺乏,以及党员干部待遇的跟进不够,严重制约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的质量,迫切需要相关部门在完善配套服务措施上下工夫,通过精准强化基础保障能力,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高效开展。

一要理顺基层党员干部的长效激励机制。在组织培养上,相关部门应出台倾斜政策,加大从农村党员干部中选拔录用乡镇街道公务员和事业干部的力度,将那些政绩突出、威望较高、群众公认、能力出众的村党支部书记选录到乡镇领导岗位上来,使其他农村党员干部看到奔头和希望,从而更加努力地工作;在经济待遇上,要将村党支部书记基本报酬不低于上年度所在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两倍的政策落到实处,并将农村干部报酬与工作绩效相挂钩,全面落实村级专职党务工作者的报酬、医保、养老等待遇保障,使他们没有顾虑全身心地投入到基层党建工作中去。

二要给足用好党建工作经费。当前,许多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着办公经费无保障、党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无钱办事等困境,建立稳定规范的党建经费保障体系势在必行。为此,建议由各省级财政统筹安排专项资金,各级地方政府落实好配套资金,力求形成以财政支持为主的稳定的经费保障体系。同时,要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经费管理,严把程序关、使用关、公示关,坚持专款专用,确保有限的党建经费用在“刀刃上”、花在“正事上”。

三要关爱农村困难党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近年来,许多农村党员在带领群众致富过程中率先致富,并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但也有部分农村党员由于年老体弱、患病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影响了其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为此,各级党组织要把关爱农村困难党员作为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通过结对帮扶、生产帮带、走访慰问和基金关怀等举措,加强对农村困难党员的关心帮扶,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其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去。

〔1〕曹 锋.关于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精准扶贫中作用的思考〔J〕.前进,2016(10):46-47.

〔2〕王 芳,慕良泽.村级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山西省392个村的调研分析〔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6(4):43-45.

〔3〕何金凤,王晓荣.农村党组织治理能力提升与基层政治生态优化〔J〕.理论学刊,2016(3):42-47.

〔4〕蒋 刚.精准党建: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J〕.红旗文稿,2016(21):30-32.

责任编辑 日 月

D267

A

1009-1203(2017)06-0049-04

2017-10-2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3CDJ023)。

冯耀明(1965-),男,山西翼城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资料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员。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精准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云南省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法治化路径探析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