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课程改革实践与思考
2017-01-25刘振社
刘振社
(武警学院 基础部,河北 廊坊 065000)
队列课程改革实践与思考
刘振社
(武警学院 基础部,河北 廊坊 065000)
为了适应部队对学员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需求,队列课程在各专业教学训练内容设置、组训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都要重新调整和改革,更加突出学员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考核的教学评价、反馈以及激励作用,培养和提高学员的任职能力,为边防、消防、警卫部队军事训练提供人才支撑。
队列课程;改革;实践;思考
一、队列课程现状及问题
任务牵引的规律,是部队军事训练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军事训练必须与部队职能任务的要求和发展相适应[1]。以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和国际维和事业需求为牵引,是武警学院办学指导思想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因此,武警学院的教学改革和发展,要始终紧贴公安现役部队和国际维和事业建设与发展的实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对部队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不断加强研究,对部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要不断跟踪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与改革。
实践教学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提高学员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部队所需人才对能力素质的特殊要求,决定了院校教学内容必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2]。因此,要真正以部队需求为牵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为学员提供更多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使学员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提高素质,使学员具有第一任职或近期任职以及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队列课程作为一门实践实训课程,在对学员完成“两个转变”和培养其组织指挥能力方面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在保留原强化训练阶段的队列课程的基础上,武警学院部分专业设置了“分队队列指挥与教学法”课程,旨在提高学员组织指挥和组织教学训练的能力。以此为契机,为了适应部队对学员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需求,队列课程在各专业教学训练内容设置、组训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都应重新调整和改革,更加突出学员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考核的教学评价、反馈以及激励作用,加速人才培养质量,为边防、消防、警卫部队军事训练提供人才支撑。
二、队列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一)要更加重视队列课程在学员能力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
有人认为,现代的边消警部队,靠的是信息化、高技术装备,队列训练没多大作用。笔者认为,这样的观点是片面的、不正确的,现代处突、灭火、抢险、安保等作战形态的变化,使战斗力的组成更加趋向多元化。由于高技术装备的广泛应用和战术方式的变化,队列在部队执行任务时的作用不像冷兵器时代那样表现得非常直接。表面上看,边消警部队执行任务考验的是一个部队作战系统的先进化程度,但实际上其作战的实施还必须要靠人来完成。古今中外,无不重视人才在作战训练中的地位和作用[3],而执行任务的这些“人”,必须是经过严格军事训练(包括队列训练)和专业训练的人员的组合,也就是一个团队、一个战斗队。而队列训练正是可以起到培养和锻造纪律意识、团队意识、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的作用,从而为部队形成和提高战斗力提供服务和保障。
武警学院重视队列训练是从近几年才开始的,这从武警学院队列课程的发展上有明显的体现。武警学院队列课程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建院开始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这一阶段该课程为考查课,教学对象从最初的在职干部培训班过渡到后来普本学员、战士学员和学历教育干部学员,教学训练内容为单个军人队列动作,不同类别学员的区别只是教学训练时间的多少。第二个阶段从2000年至2005年,这一阶段队列课程为考试课。第三阶段从2006年至2009年,这一阶段增加了平时训练表现的考核,考试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结课成绩两部分。从2010年开始,队列课程的发展进入第四个阶段,除各类学员在入学后强化训练阶段进行队列课程的教学训练外,研究生学员开设了分队队列指挥课程,2011年又开设了分队队列指挥与教学法实践实训类选修课。队列课程进入一个良性发展轨道,为学员全面素质特别是军事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二)建构队列课程教学训练内容新格局
近年来,虽然队列课程设置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一部分变化,但笔者认为还应有进一步的完善。普通本科和成人本科学员在强化训练阶段只能够完成单个军人队列动作的教学训练,从教学训练目的、军事训练规律、学员接受能力、训练班长、训练场地等方面都不适合在这一阶段开设分队队列指挥与教学法的教学训练。尽管2011年开设了分队队列指挥与教学法实践实训类选修课,但只是小部分学员参加,不能够满足部队对全体学员毕业后任职能力的要求。因此,分队队列指挥与教学法应设置为必修课,普通本科和成人本科学员安排在第三学期,考核安排在毕业前一个学期。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生可以在强化训练阶段进行队列指挥的训练。而专升本干部学员因训练目的只是为了巩固队列动作、强化纪律意识和集体观念,其教学内容在强化训练阶段安排为单个军人队列动作。这样,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员队列课程时间和内容的设置可以实现区别对待、分类型安排。
(三)队列课程应重视素质教育,突出德育教育的功能
“素质教育”的三大核心观念:面向全体,培养学员健全个性,实现学员全面发展,理应在推进队列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有所体现。有人认为,队列课就是一门单纯的技能课。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至少是片面的。从武警学院队列训练对学员培养所起的作用来看,有以下六个方面:练形象、练动作、练纪律、练作风、练思想、练能力。一是练形象,塑造学员军人特有的气质,树立威武的军人形象,培养良好的军人姿态[4],做到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走有走相;二是练动作,训练学员准确规范、整齐划一的队列动作;三是练纪律,培养学员严明的纪律,自觉做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四是练作风,培养学员顽强的意志、过硬的作风和良好的军人品格;五是练思想,培养和树立学员的集体观念、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六是练能力,培养和提高学员的组织指挥能力和组织教学训练的能力。因此,队列课程在培养学员全面素质上的作用不能够被忽视和低估。在重视学员军事素质的培养的基础上,还应该充分发挥其德育教育方面的功能。基于这一点,就要更加重视对平时训练表现的考核,加大平时成绩在考试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以充分发挥考核的教学评价和激励作用。
(四)变革训练形式,建构“学—固—高”的科学、完整的组训体系
从武警学院队列课程的设置可以看出,在新学员完成强化训练后,即从第2学期至第8学期,队列训练由各学员队自行组织,重视的学员队练得多一些,不重视的练得少一些,有的学员队甚至很少组织训练。这也就导致出现了毕业学员队列动作、组织指挥普遍偏差,基层部队对学院毕业学员军事素质不满意(连续几年的调研报告显示)的现状。这一症结在于队列课程设置及队列训练缺乏科学、完整的组训体系所致。
系统是各种具有特定功能的许多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构成的整体[5]。学员在学院四年的军事学习和训练过程亦如此,不应该是现在独立的、间断的,而应该是连续的、关联的、递进的,这样才能发挥系统的优势,产生1+1﹥2的成效。在和学员座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学员认为有必要在后几个学期安排巩固和延伸性训练,足可以看出学员对巩固性和延伸性训练的迫切需求。由此可见,根据学员军事训练的切身体验,依照系统论的原理,我们应改进现有的训练形式,将其逐步改变为第1学期进行基础训练(以单个军人队列动作为主),后几个学期进行巩固和延伸性训练(以组织指挥、组织教学训练为主),从而建构起“学—固—高”科学、完整的组训体系。
(五)以赛促练,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和学员队的作用
长期以来,学院的队列训练一直以单一的课上训练为主,学员队组训有的多、有的少,有时多、有时少,队列会操每年也时有时无。这样,既背离了军事训练的原则,同时也制约了学院军事训练水平的提高。俗话说,队列训练“三分靠训练,七分靠养成”,学院在队列训练组训形式和方法上应发挥“以赛促练”的优势。从调研和座谈内容中可以发现,不论是部队的同志还是我院的学员,多数人赞同会操。因此学院应将队列会操制度化,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和学员队的作用,调动学员队组织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员自觉训练的热情,通过竞赛达到最终提高训练水平的目的。
(六)革新考核方式,细化考核标准
考核是检验训练水平的主要途径,只有科学、全面的考评,才能准确、真实地反映训练现状与水平,也才能用考核推动训练向更高层次迈进[6]。因此革新考核方式,细化显得尤为重要。
实践科目的考核,不仅是检验训练水平的主要途径,也是激发、督促训练的重要手段。当受训者遭遇训练困难或受到外界的消极影响时,摆在受训者面前的会是两种选择:一种是克服困难继续训练,另一种则是放弃训练。当面临两难抉择时,“考核”这时便成为受训者的强心剂,产生积极的刺激作用,督促受训者为了顺利完成学业,排除万难坚持下去,直至胜利。考核既然有如此大的积极作用,我们就要发挥它的作用,让这种源动力贯穿于学员四年军事训练的整个过程之中。应主动改变学院只有结课考核的不完整考核形式的弊端,使其改变为阶段(结课)考核和毕业前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激励、督促学员在校期间主动进行自我训练,从而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训练考核体系,从根本上保证基层部队对人才质量的需求。
三、结束语
总之,笔者认为要提高队列课程建设水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构队列课程教学训练内容新格局,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员队列课程时间和内容的设置实现区别对待、分类型安排。第二,在训练形式上,推进“以赛促练”的发展,每学期各专业系、每年全院组织一次学员队队列会操。第三,武警学院队列课考核时间亟待改革,增加毕业前考核,从而把结课时考核和毕业前考核相结合。第四,在考核方式上,把平时训练表现考核和课终考核相结合,适当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强化训练队列、分队队列指挥与教学法分别采取全内容普考与抽取内容考核的方式。
[1] 息中朝.武警部队军事训练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103-104.
[2] 袁健康.军校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135-136.
[3] 刘会民,王树林.军事训练变革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8-9.
[4] 郭梅初,刘玉德.军事训练读本[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128-129.
[5] 黄劲松.新编军事训练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4:76-77.
[6] 李奕辉.军事训练学教程[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2:226-227.
(责任编辑 杜 彬)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the Reform of Foot Drill Course
LIU Zhenshe
(BasicCoursesTeachingDepartment,TheArmedPoliceAcademy,Langfang,HebeiProvince065000,China)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army’s demand for cadet’s ability and quality, foot drill should readjust and reform in terms of content setting, training methods, examination methods, etc. With emphasis on student’s competence, the roles of teaching evaluation, feedback and incentive effect, training and improving the cadet’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cultivating military talents for border control, fire control, VIP protection forces.
foot drill course; reform; practice; reflection
2016-03-15
刘振社(1970— ),男,山西阳城人,副教授。
E251.3
A
1008-2077(2017)01-007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