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刊点评

2017-01-25

中国民政 2017年21期
关键词:百岁老人鞋垫贫困人口

本刊点评

2 10月25日,据《新华社》报道,山西省划出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最低线,原则上不低于30%。

本刊点评:数字是一把标尺,数字是一种声音,数字是一种态度。明确规定出最低线,让社会组织看到了“蛋糕”的大小,听到了进军公共服务领域的冲锋号,感受到了政府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坚定决心。

3 10月25日,据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报道,丈夫发现结婚15年的妻子身份是假的,通过法律途径撤销婚姻登记。

本刊点评:事件颇具玩味。一是“民告官”,这是社会在法治建设道路上的进步;二是民政局局长出庭应诉,不沉默、不回避、不推卸,这是有担当的政府才有的气魄;三是澄清了法理,人们认可颁证程序的局限性,认同主要过错在于申请人隐瞒事实。

4 10月26日,据《检察日报》报道,重阳节前,农民企业家李兴海在四川省宜宾县喜捷镇举办“千老宴”。这是他自2000年起举办的第17次“千老宴”。

本刊点评:现代版“千老宴”与历史上封建社会举办的“千叟宴”完全不同。它是一个温暖而富有情怀的敬老典型,诠释的是推物及人、推恩及人,善待普天下老人的大孝。

5 10月26日,据《重庆晚报》报道,重庆市大足区有位妈妈12年缝鞋垫从不卖钱只送边防战士,背后的故事戳人泪点。

本刊点评:她把对儿子的思念和爱一针一针地缝入鞋垫中。她失去了儿子但得到了更多的孩子,边防战士们都会感恩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都会把她当成母亲一样看待……儿子不曾离开!

6 10月27日,据《中国新闻社》报道,扬州迎重阳摆“千岁宴”12位百岁老人赴宴。

本刊点评:老年人,承载着社会经验与智慧的积淀。每一个百岁老人,都是一个世纪的历史见证人。12位百岁老人是如今昌明盛世的最好映照,是社会不断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的最好证明。

7 10月30日,据《新华社》报道,陕西省安排5万多贫困人口到公益岗位“上岗”。

本刊点评:如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十九大报告已经明确给出方法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陕西省将劳动力的输出与需求有效地对接,解决了大量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更值得称道的是,贫困人口与弱势群体的互动,将有利于激发贫困人口脱贫的志向和智慧,让他们获得的更高的荣耀与自豪。

8 10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不少老人购买很多“保健品”,明知被骗,但老人觉得“业务员”比儿女还亲,因此并不肯报案。这些老人买的不是保健品,而是“情感关怀”。“自愿上当”的实质是情感焦虑。

本刊点评:发现欺诈行为,执法部门就应该重拳出击,不能因受害者不报案而缺位。相关部门还应积极改变思路,养老服务不能一味地追求低价、低成本,更不能通过压缩护工的待遇来运营。事件提示我们,护理员高待遇、提供高层次的情感服务是一条可探索之路。

9 10月31日,据《工人日报》报道,强制亲职教育与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30多位专家学者就相关议题进行深入研讨。

本刊点评:强制亲职教育目的是唤醒失职监护人,让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比在严治与宽纵这两个极端间取舍更为“温和”。这种“缓冲地带”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尝试。

10 11月1日,央广网报道,“世界咖啡”会议模式将首次进入我国的养老领域,首场论坛将于12月1日举行。它将改变“你讲我听”传统的、被动的会议方式。

本刊点评:倾听是最有效的沟通技巧。在积极、主动、友好的讨论氛围中,各方充分发表意见、各抒己见、深度会谈。这种方式更容易达到解决问题、共同成长的目的。

猜你喜欢

百岁老人鞋垫贫困人口
百岁老人吴大昌谈养生(上)
百岁老人吴大昌谈养生(下)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红色鞋垫铺就小康路
北京百岁老人突破千人
百岁老人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防走失鞋垫
3D打印技术在矫形鞋垫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