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研究

2017-11-18孙莹吴骏

中国民政 2017年21期
关键词:社工居民社区

◎ 孙莹 吴骏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研究

◎ 孙莹 吴骏

从2011年至2017年,民政部先后批复确认了三批共83个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旨在积极推动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2013年,民政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意见》,着力在全国范围内探索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的服务治理新模式,目的在于通过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推动社区服务,特别是在邻里互助、居家养老、社区特殊困难群众问题、老旧小区准物业管理、社会工作服务、社会工作本土化与专业化结合等方面,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同时,通过整合社区内外部资源,解决社区现有的活动匮乏的问题,从而建立起“多元参与,互动合作”的社区自治体系,提高社区治理精细化水平,进而实现社区社会组织更加活跃、专业社工作用更加突出、社区更加富有活力的良好局面,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一、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过程

社区社会组织一般是指以社区为活动范围,以满足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为目的,由社区居民自主成立的非营利性群众团体或组织。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的专业助人活动,其更是创新社区治理,促进社区发展的重要主体。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社会组织一般以社区居民和社区社会组织两个主体为主线,一是依托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和社区居民的关系基础及资源,通过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培养其责任感和互助的人文关怀;二是通过直接助力培育的方式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促进社区组织机制建设,提升其自治水平和服务能力,完善基层社区治理结构。其具体的介入发展过程如下:

(一)开展入户探访,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专业社会工作融入社区,推动社区发展的第一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通过入户探访和社区走访的方式,瞄准社区居民最真实的服务需求,了解社区现有组织的运行和发展状况,评估社区与社区居民需求发展方向和资源状况,明确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社会组织发展阶段性任务和目标,并经由此过程与社区居民及社区社会组织建立良好的信任合作关系,增强专业社区社会工作的服务效能。同时,在社区探访的基础之上,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引导社区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街道、社区、社工服务机构、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代表出席多方联席会议,共同讨论社区公共问题,实现信息共享和服务共建,并有效整合力量,解决社会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争取多方支持。

(二)动员居民参与,壮大志愿服务队伍

社区居民参与是社区社会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更是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灵魂。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社区进行大力度的项目宣传,通过开展社区主题活动、外展活动、节日活动和焦点小组等方式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社区中仍处于“观望”社区活动状态的社区居民,提高社区居民的公民意识和参与意识。在开展社区服务活动的同时,社会工作者积极寻找乐于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的有志之士或居民骨干,动员其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壮大社区志愿服务力量。通过组建和带领社区居民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社工的专业技术优势以及社区志愿者“本土化”服务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的“社工引领义工”的联动氛围,将从单纯输出“爱心”的志愿服务变成志愿者与服务对象共同成长、志愿者回馈自己所在社区的多向互动的专业服务,提高整体社区服务质量。

(三)培育居民领袖,发展社区社会组织

发掘社区居民领袖和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是社会工作有效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方式。在居民的参与程度及居民自治能力都有所提升的基础上,专业社会工作可以瞄准居民及社区社会组织的核心能力建设。从居民小组和社区社会组织中挖掘社区居民领袖,通过开展焦点小组、互助小组、开放空间、和能力建设工作坊等活动,与社区居民及社区社会组织成员围绕社区公共安全、社区环境、社区助老、社区青少年发展、社区家庭关系发展等问题进行共同讨论并商讨解决办法。同时,积极将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成为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力量,一方面协助社区社会组织完善组织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和职能分工,优化组织发展结构,强化组织管理能力,创新社区服务内容;另一方面在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服务的过程中,动员组织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协调组织成员之间的矛盾,促进社区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二、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社会组织发展阶段

社区社会组织作为连接政府和居民之间的城镇居民自治组织,承担着提供公共服务、挖掘社会资源、丰富社区文化、构建互动平台的重要职责,其对于促进社区共融,构建和谐社会和创新社区治理具有重要作用。社会工作在介入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不断发掘和整合社区内外资源,协助社区社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助力社区社会组织的能力提升,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实现“社交型”向“公益型”转变。从而促成社区社会组织的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实现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进而促使社会工作者与社区社会组织一同开展社区服务,提高组织活动的积极性,扩大服务人群,巩固和提升社区居民及社区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共同营造社区睦邻友好,邻里互助的文化氛围。在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社区社会组织经历了一个从组织松散到组织凝聚的过程,其在不同的发展层次与阶段对于社区发展和社区治理有着不同的意义,如图所示:

图: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社会组织发展阶段图

(一)第一阶段:社交组织产生期

在第一阶段中专业社会工作者协助社区社会组织初步建立,并通过主题活动、见面交流会和联谊茶话会等多种形式提供给社区社会组织成员相互认识交流的平台,成员们在此过程中相互认识、彼此熟悉,相互合作并共同参与社区事务。这一阶段属于一种较为松散的自娱自乐型的社交组织阶段,主要是满足组织成员简单的社会交往与人际交流需要。

(二)第二阶段:自助组织建立期

随着社会工作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的开展,社区社会组织成员之间逐渐产生了相互共情、互相信任的情感,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互动沟通开始增多,彼此之间在工作或生活中会面临同样的困难和相似的处境,成员们来到社区社会组织寻求安慰与相互依赖,开始分享苦与乐,喜与悲,组织内部开始形成相互信任,互相扶持的氛围,在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日常活动的过程中形成抱团取暖的态势。该阶段为社区社会组织建立成为自助组织阶段,该阶段组织结构仍然较为松散。

(三)第三阶段:互助组织形成期

在这一阶段,社区社会组织在社会工作者的带领下,社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进一步深入,组织活动次数逐渐增多、社区社会组织成员相互熟悉度增加,社区社会组织成员彼此关系更加紧密。组织内部出现主动关心他人,有利他助人的行为,开始关怀社区中的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为社区中的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服务,居民形成互帮互助氛围得以形成,邻里互动关系良好,社区志愿服务力量逐渐形成,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成为了一个互助组织,组织结构逐渐凝聚,成员间的关系日益紧密。

(四)第四阶段:公益组织发展期

最终,伴随社区社会组织架构、制度的日益完善,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以及专业社会工作者渐退引导,社区社会组织更加关心社区事务,关心集体利益,有强烈地贡献社会和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社区志愿服务力量,并积极鼓励其他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逐渐向公益组织的目标迈进。社区社会组织在公益组织发展阶段能够积极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服务,有效参与社区公共生活、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不断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协同社区治理,维持社区稳定,预防和解决社区问题,增强社区归属感与凝聚力。

因此,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专业的培育组织服务,协助社区社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形成由社交组织到自助组织,由互助组织向公益组织的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组织成员越来越团结且彼此依赖,组织发展目标不断明确,组织发展动力不断提升。这一方面不但让居民不出社区就能接受服务,而且让其能够广泛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中来,在参与过程中有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和分享成果,更好地形成公民意识,提升居民的社会觉悟,凝聚居民的自治力量,完善社区事务民主制度。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提高社会服务资源的使用效果,提升专业社工机构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居民通过参与社区社会组织,相互之间建立联系,彼此之间加深沟通和了解,增进互助合作,通过协商对话的方式积极参与社区集体问题和公共问题的解决,通过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来促进社区治理,推动居民自治的实践创新,形成社区共识,营造友好和睦社区,促进社区的“善治”。

三、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策略

(一)进一步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制度体系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制度建设是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保证。社会工作要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必须依托健全的法律法规,建立良好的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环境。一是完善社区社会组织扶持政策,简化和放宽社区社会组织办理登记或备案手续,细化社区社会组织实践规范,根据社区发展状况,着力培育一批制度规范、群众需要,服务一流的优秀社区社会组织,协助草根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成长。二是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健全基层社会组织监督管理行政法规体系,使其活动更公开透明,并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的信息化建设,增进其与社区居民的交流,强化群众监督,促进其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的道路。三是加大政府向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购买社会服务的支持力度,通过专业社会工作人才提供的组织培育服务,协助社区社会组织完善制度规范与实践方法,充分提升社区社会组织服务能力,更有效地参与社区治理。

(二)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意识,营造友好社区

居民广泛的社区参与对于社区治理有着重要意义。社会工作在介入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关注社区事务、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发展、进一步提升居民自治和民主参与意识。一方面要积极发掘和培养社区居民领袖与骨干,强化社区社会组织领袖的能力提升,促进其积极带领居民共同参与改善社区居住环境、服务邻里和社区营造等方面的实践,逐步引领社区社会组织的向互助性和公益性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不断夯实社区志愿服务力量,加强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建立志愿者服务社区平台,激发社区居民志愿服务社区的热情,在社区服务预估、服务方案设计和实施、服务评估等环节引入社区志愿者参与,提升志愿者服务能力,搭建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队伍服务联动机制,形成“社工引领义工、义工协助社工”的社区公益服务局面,促进社区友好关系发展,激发社区服务活力。

(三)进一步完善社区社会组织内部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组织内部良好的发展制度规范是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社区社会组织内部的治理结构,明确组织的发展目标、组织架构、人员分工和财务管理等,同时进一步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机制,采用日常监督、群众监督和第三方独立评估等方式监督社区社会组织的资金使用与服务绩效,提高社区社会组织的认可度和公信力。另一方面不断加强社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介入,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领袖培训、协商制定组织奖惩措施和激发组织成长动力等专业服务,不断提升社区社会组织人员综合素质和社区社会组织治理水平。更重要的是将“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贯穿至社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以服务对象的诉求为前提,以社区居民利益为根本,时刻发挥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作用,为居民提供多样化与柔性化的专业服务,促进社区社会组织专业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提升社区治理效能,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

(孙莹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教授;吴骏系广西科技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研究实习员)

猜你喜欢

社工居民社区
青春社工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区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