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传播方式的图像化转向

2017-01-25马殿师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思潮读图话语

马殿师

论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传播方式的图像化转向

马殿师

图像化作为个体认知世界的方式被西方社会思潮的传播者充分利用,它推动了西方社会思潮传播从“文本叙事”向“图像叙事”的转变,从“显性灌输”向“隐性渗透”的转向,增强了西方社会思潮传播的隐蔽性,从而加大对它的辨识难度,因此从图像化的视野去审视西方社会思潮的传播,认清西方社会思潮传播的基本形态,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的巩固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思潮;图像化;传播方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正处在由文字为中心的时代向以图像为中心的时代转变之中。图像时代首先从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上改变了传统的文字阅读方式,进而改变着人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使得作为主体的人逐渐处于图像的包围之中。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传播正是基于人们认知方式的这一变革,抓住了图像的意识形态承载功能,通过图像的形式对我国社会大众进行思想观念的“灌输”,从而消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面对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图像化传播的新方式,如何从认知主体的视角出发,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有效,消除和抵制西方社会思潮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解构,需要对西方社会思潮的“图像包装”进行分析,使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在图像化话语中占据绝对的主动权。

一、社会思潮的图像化审视

图像时代的西方社会思潮,作为一种理论观点、思想潮流,传播具有广泛性、潜隐性和现实干预性等特点,通过把握图像化时代人的存在方式和认知方式,把社会思潮渗透于人的生活过程中。“相对于以文字为叙事话语的时代,图像逐渐改变个体在语言叙事逻辑中所构建起来的‘自我’认知方式。一方面,主体认知世界的方式不断地倾向于以图像化的方式来进行,甚至图像本身就已经成为主体认知的方式和内容。”[1]进而图像本身也就成为西方社会思潮内容本身的构成。

(一)作为个体认知世界方式的图像

语言、文字、图像作为生成人和文化的符号方式,是沟通人与人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如果说,话语符号是以语言、文字为中心的时间思维模式,图像符号则是以视觉为中心的空间思维模式,它意味着个体认知世界的方式由“思”转向“观看”、由“话语”转向“图像”,从而与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康德的“理性批判”中的“思”相区别,构成人认识世界的图像化方式。[2]

海德格尔提出“世界图像”转向。在海德格尔看来,这个图像与艺术的绘画图像、电影影像不能等同,它具有看的内容、看的方式和看的主体等多重意蕴,并通过图像生成个体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从本质上,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3]

从个体把握世界的方式以及人与图的互动关系来说,我们正处于一个“世界成为图像和人成为主体”的全新读图时代,人们习惯于图像叙事的话语方式,习惯于通过“读图”去感知世界。在这一过程中,图像作为人们把握和认知的客体,其一方面通过改变人的认知方式使以图像符号为要素的图像话语成为人们的话语方式,另一方面,图像因为被赋予了图像意义也成为其话语本身主要内容。首先是从文字方式向图像方式的转变,其次是从抽象方式向形象方式的转变。网络表情包的兴起以及网络直播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主体形象的思维方式,通过形象的图像符号实现抽象语言文字叙事的功能。所以作为个体认知方式的图像既满足了主体认知的思维习惯,同时也为西方社会思潮的传播提供了契机。

(二)作为社会思潮内容本身的图像

图像由于承载着一定的意识形态意义使得图像本身也作为社会思潮的内容而存在。人们在观看和对图像解码的过程中,所能理解到图像的意识形态意义,从而使“读图”具有了超越图像本身的意义。法国著名摄影家吉泽尔·弗伦德在《摄影与社会》一书中也提道,“摄影对客观事物进行记录的内在能力赋予其纪实的效能——它看起既客观又公正。摄影比起其他任何媒体来都能更好地表达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以那个阶级的观点来解释事件。”[4]图像本身在还原与重塑的过程中加入了作者的价值观倾向和意识形态意义,已经具有了新的含义,其通过图像的“意识形态”编码,把本不属于图像的思想元素融入图像之中,使得图像具有意识形态的功能。

在西方的许多影视作品中经常会把其国家和民族的一些文化象征作为电影或电视剧的插图背景,作为其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典型象征符号,如法国的艾菲尔铁塔、巴西的基督山、埃及的金字塔、英国的大本钟、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正是通过这些典型的图像符号使它与国家的核心价值观相衔接,使中国观众在观看这些影片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被其思想观念所渗透。而这些经过特定选择和包装的图像化产品俨然已成为西方社会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立性的图像表达实现西方价值观念的无形“嫁接”。

(三)作为社会思潮传播媒介的图像

在信息网络化背景下,西方社会思潮主要依托于网络平台,借助于以影视文化作品为代表的图像化渗透的方式进行,借助图像时代的“读图”化倾向,使文本话语的宣传逐渐向图像话语渗透的方式转变。向我国社会民众进行传播,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工作以及确保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作为社会思潮传播媒介的图像抓住了大众的认知习惯和接受心理,把西方的社会思潮寓于图像当中进行传播。一方面由于图像本身具有“中立性”和“观赏性”的特点,相对于语言文字的直接叙述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使得西方社会思潮在抓住人们接受心理的基础上实现传播力度的最大化。另一方面由于图像能够大规模的复制粘贴,在质和量方面都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广泛而快速地被受众所获取,增强了西方社会思潮传播的广度与深度。西方社会思潮的传播正是抓住社会个体的心理倾向,试图通过影视作品、摄影作品、文艺节目和一些能够被社会大众接触到的媒介进行渗透。所以作为社会思潮传播媒介的图像在传播的过程中具有了渗透力强、传播范围广和传播速度快的特点。

二、社会思潮传播方式图像化转向的两种形态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传播方式的图像化转向主要是基于图像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功能和社会群体的读图心理,通过对图像的意识形态编码进行思想观点的渗透。主要表现为内容上的从“文本叙事”到“图像叙事”的转变,方法上的从“显性灌输”到“隐性渗透”的转变。

(一)从“文本叙事”向“图像叙事”的转变

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语词与图像在人们的生活中充当着叙事的工具或手段。而“图像本身”并非作为一种价值性的存在,其价值在于满足人们的需要程度,不同时代的人受认知习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赋予图像和词语的功能不同。在以文本叙式的思维方式中,图像更多的是被赋予一种艺术欣赏的价值,而在图像时代图像不仅能满足人类的艺术欣赏需求,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叙事手段。基于“文本叙事”效果的减弱,西方社会思潮传播者转向借助网络媒体,通过“图像叙事”的方式进行思想观念渗透,用“看”的方式打破了中西方文化差异、语言差异所带来的隔阂,越过语言文字障碍,使西方社会思潮的渗透具有了广泛性的特点。

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背景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读图”的过程中受到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例如好莱坞的《变形金刚》《美国队长》《肖申克的救赎》等影视作品,通过把美国式的自由、民主、个人英雄主义等思想嫁接到电影的叙事过程中,并以鲜活的图像元素展示出来,不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被其图像化的叙事方式所“感染”。这种结合了“故事性”、“兴趣性”和“思想性”的叙事方式正是西方社会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方式,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高度警惕。

(二)从“显性灌输”向“隐性渗透”的转向

西方社会思潮的“显性灌输”主要通过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方式相结合,通过进入课堂的形式向学生灌输西方的思想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西方社会思潮的传播正是利用“灌输”这一方法,通过对其意识形态进行包装,直接地对学生群体施加影响。而这种方式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部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者思想的西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不坚定所造成,或者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和学生交流项目对学生群体进行西方意识形态的灌输。但这种显性的灌输方法显然无法满足西方国家的要求。

于是他们利用影视文化作品,把显性灌输逐渐转换成“隐性渗透”,这种方法由于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很难被“观者”意识。美国影视作品以其震撼的视觉画面和精良的特技制作受到我国广大群众的追捧,例如《变形金刚》《阿凡达》《绯闻女孩》等等,这些作品都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这些影片表面上是突出对个人努力的一种肯定,其实质上是对集体主义的消解以及个人主义的推崇。另外,美国的影视文化作品中推崇过度消费和拜金主义,经常标榜金钱万能,极力渲染品牌、时尚、豪宅、名车等奢侈品,极度挑起观众的物欲。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作为资本主义的典型的思想观念,它通过影视作品进行“隐性渗透”,一定程度上遮蔽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这些影视作品本质上充当了西方社会思潮传播的传播话语,并且在我国青少年中占据一定的话语地位。如何通过解构这些影视作品中的图像化渗透,成为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应对西方社会思潮图像化转向的思路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图像化的转向使其传播方式更加多样、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具有受众群体聚焦、传播途径类聚的特点。受西方社会思潮影响最大的群体主要是高校大学生。面对西方社会思潮传播方式的图像化转向,其主要应对措施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引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国家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承载着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重要功能。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引领其旨要在于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对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图像资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赋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领当代大学生,使其正确认识西方社会思潮的传播形式和本质意图,建构起当代大学生的图像识别能力。

把图像资源正确的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既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代方式,同时也是认清西方式社会思潮传播方式图像化转向的主要手段。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所采用的图像资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赋予,使其所运用的图像资源除了具有“美”的主体感受外,还应该具有“真”和“善”的价值意蕴,减少因读图知识的碎片化和对图像意义的曲解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地位的弱化。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引领,不仅在目标上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或教学环节中更应该对图像资源进行价值赋予,使学生能够从读图的过程中清晰的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要求,自觉建立起抵制西方社会思潮的心理防线。

(二)增强网络媒体图像化资源的监督管理

增强网络媒体图像化资源的监督管理核心在于塑造“网络图像原型”和对图像的意识形态进行解码,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西方社会思潮通过网络媒体进行图像意识形态渗透的可能性。如何对网络媒体上的一些图像进行正确的解构,消解图像本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遮蔽是其监督管理的重要方面。西方社会思潮的传播因为在不断地从“文本叙事”向“图像叙事”转变,所以传播的形态更加隐蔽,更具有迷惑性。它不再是简单的以“好”或“不好”的方式去进行正面的灌输,而是通过把意识形态蕴含在图像中,让读图者在对图像解码和还原的过程中感受西方社会思潮,试图潜移默化地把西方的一些价值观念内化到读图者的思想意识中。

西方社会思潮传播方式的图像化转向对于传统的以“文本化”的网络媒体监督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传播方式的图像化转向,对网络媒体的监督管理不应再是简单的否定或肯定,而是应该在正确鉴别的基础上进行图像的“解码”,即通过对大量的图像资源进行意识形态解剖,让社会大众在读图的过程中所看到的图像资源已经是被解码过的图像,而不再是隐藏着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的图像。要对图像资源的意识形态性进行严格的审查,使一些具有明显宣传西方社会思潮的电影电视等图像资源在网络媒体上“失声”。网络媒体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便捷作用,共同树立起更多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图像原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媒体的图像话语中发出强有力的声音。

[1][2]周琪.思想政治教育的图像化转向[J].思想理论教育,2017(1):53.

[3]【德】马丁·海德格尔(孙周兴译).林中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91.86.

[4]【法】弗伦德(盛继润,黄少华译).摄影与社会[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9.7.

(责任编辑 胡爱敏)

马殿师,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邮政编码 400715)

G206.2

A

1672-6359(2017)03-0114-04

猜你喜欢

思潮读图话语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中国共产党百年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经验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