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硕果新征程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
2017-01-24石仲泉
□石仲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北京 100080)
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硕果新征程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
□石仲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北京 100080)
习近平同志根据党所面临的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的需要,提出以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新理念为核心的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发展。《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纳入党内法规的重要总结。十八届六中全会是全面从严治党伟大远征的又一个里程碑,开启了新的征程。文章还对针对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存在的“压力没完论”“割韭无用论”和“无人干事论”三种错误思想进行了澄清和辨析。
十八届六中全会;思想建党;制度建党;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准则》和《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成果,同时又标志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深入开展全面从严治党进入新的征程。
一、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思想的“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95年的发展历程中,对于如何加强党的建设进行艰辛探索,先后提出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理论。习近平同志根据新的时代条件和党的建设面临的实际情况,对以往的思想建党理论和制度治党理论加以科学综合,提出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新思想,并以此作为指导思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发展。
党成立不久就投入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主要力量转移到农村,出身于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的党员越来越占绝大多数。面对这样的党情,怎样使中国共产党真正成为具有马克思主义品质的先进政党,成为迫切任务。1929年1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古田会议决议第一次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思想建设问题,成为党的第一个思想建党纲领。此后,毛泽东形成完整的建党学说,对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党的作风是什么,都有独创性一套。所谓“思想建党”,简单说来,就是共产党员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不断开展无产阶级思想对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斗争。其具体要求,最重要的有三点。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用活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革命。二是加强为人民服务的党性教育,把“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三是加强理想道德教育,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伟大创造,也是毛泽东思想党建理论的核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通过对“文化大革命”的深刻反思,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魄力提出了要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这样带根本性的问题。他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1]P333。因此,“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1]P333。“这些制度问题,关系到党的历史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1]P333。这就是邓小平提出制度治党治国思想的要义。对于如何以制度治党治国,他既有很多论述,又作了巨大努力。他十分强调党要管党,克服特权现象,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国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组织部门的任务,最重要的是维护党规党法。邓小平的这些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源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对邓小平理论与时俱进的直接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的党建思想,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党的建设面临的实际状况,明确提出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深化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和怎样建设好执政党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的党建理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党建理论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同志根据党所面临的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的需要,提出以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新理念为核心的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强调在法理层面要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紧密结合,在实践层面要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建理论的新篇章。
二、《准则》和《条例》是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纳入党内法规的重要总结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雷霆万钧之力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十八届六中全会讨论四年来全面从严治党情况,分析了在具有许多新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两个重要文件是根据习近平同志的提议而制定和修订的,也是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纳入党内法规的重要总结。
(一)《准则》和《条例》是对30多年前的“准则”和10多年前的“条例”的承续和发展
改革开放伊始,党在1980年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这个“准则”,第一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对党内政治生活作出规范,成为建党以来首个专门讲这个问题的重要文件。它对实现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拨乱反正,恢复和健全党内民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严肃党的纪律、促进党的团结,推进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并且,它的不少规定对于当前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仍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但是,30多年来,国家面貌、社会生活和党内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党的建设既积累了大量新成果新经验,又面临许多新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如何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种意识”,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有必要制定一部新形势下的党内政治生活准则。
与《准则》情况相似,2003年12月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探索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党内监督并作了若干规定。它对加强各级党组织的监督作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样地,随着形势任务发展变化,那个条例与新的实践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日渐凸显。这样,根据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必须对10多年前试行的“条例”进行修订。习近平同志要求围绕责任设计制度、根据制度构建体系,强化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监督,特别是对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使之责任清晰、主体明确,制度管用、行之有效。
因此,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准则》和《条例》,没有割断历史,不是废除过去起过积极作用的“准则”和“条例”,而是对它们历史的承续和与时俱进的发展。
(二)《准则》和《条例》将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是在新的历史节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标志性成果
习近平同志关于《准则》和《条例》的说明指出:“我们党抓党的建设,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要不断总结党长期以来形成的历史经验和成功做法,并结合新的形势任务和实践要求加以创新。因此,有必要通过六中全会,对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总结,看哪些经验是好的,必须长期坚持;哪些可以进一步完善并上升为制度规定,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哪些需要结合新的情况继续深化。”[2]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这两个文件体现了上述要求。
《准则》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理念等作了全面归纳。
首先,属于总论的序言中,在阐述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作用和历史经验、存在的突出问题、面临的形势任务,以及在新形势下提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目标要求时,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思想主要强调了这样三点:一是明确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坚定推行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二是突出了十八大以来的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的指导思想,要求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努力在全党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三是要求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领导层组成人员必须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为全党全社会作出示范。
其次,在分别论述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12个方面中,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相关重要思想转化成为党内法规要求。比如:
——在“坚定理想信念”中,强调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自觉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苦干实干,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在“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中,强调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地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在“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中,强调把纪律挺在前面,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全党必须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的各级组织必须担负起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责任。
——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强调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持抓常、抓细、抓长,特别是要防范和查处各种隐性、变异的“四风”问题,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常态化、长效化。
——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中,强调凡属重大问题,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集体讨论、按少数服从多数作出决定,不允许用其他形式取代党委及其常委会(或党组)的领导;坚持讲原则、讲规矩,共同维护坚持党性原则基础上的团结。
——在“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中,强调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实行权力清单制度,公开权力运行过程和结果,健全不当用权问责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在“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中,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三严三实”,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
最后的结束语,主要讲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突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党的昭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全党要坚持不懈努力,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准则》是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上升为制度规定的第一个文件。
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修订的新《条例》不单纯是对党内监督专项工作进行事务性规定的文件。它同样站在战略思维高度,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加强党内监督的思想作了系统归纳。《条例》强调了党内监督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监督内容、监督方式等重要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党内监督的性质、地位、作用和制度措施,体现了思想性、指导性和操作性的紧密结合。
由于《准则》在党内法规体系中位阶较高,仅次于党章,是一个思想性、政治性、综合性很强的文件,《条例》尽管具有专项性,但它不是一般的专项文件,而是保证党章是否贯彻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各项要求是否落实到位。因而这两个文件是在新的历史节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标志性成果。
(三)《准则》和《条例》是制度建设的两大标杆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在实施层面对如何加强制度建设进行了深入探索。一方面,从理论上深刻阐述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大力构建以党章为根本、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系统完备的法规制度体系,特别是制定和完善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制机制,纠正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突出问题。习近平同志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全面从严治党紧紧抓在手上,采取一系列新的举措,完善规范、健全制度,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层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从根本上解决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至十八届六中全会前,有关方面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关于进一步做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的通知》、《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40来个党内法规文件,是制度建设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中央全会讨论党的建设问题并作出相应决定,有过多次。但以中央全会形式专门讨论党的法规文件,除前述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外,这次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准则》和《条例》,则是第二次。这两个文件由于既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抓手,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因此比此前制定的党的法规文件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它们是十八大以来党的制度建设的两大标杆。
三、全面从严治党伟大远征的新起点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在伟大远征的路上有许多历史节点的里程碑。十八届六中全会是全面从严治党伟大远征又一个里程碑,开启了新的征程。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紧紧抓住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鲜明主题,采取一系列新的举措加大管党治党力度时,强调标本兼治,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
四年来,反腐倡廉以治标为主,成效卓著。首先是严明纪律,坚决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者。截至2016年8月底,受到查处的达18万多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有9万多人,基本遏制住了群众深恶痛绝“四风”。同时,以猛药去苛、重典治乱的霹雳手段“打虎拍蝇”,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达101万人之多。其中省部军级干部有200多人。改革开放近四十年,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这样坚决、果敢地整治沉疴顽疾,前所未有。尽管猛打老虎重拍苍蝇的任务还没有完结,狠抓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仍不能放松,但反腐倡廉以“打虎拍蝇”治标为重点的斗争正在取得压倒性胜利,是勿庸置疑的。
治标既是为治本赢得时间,也是为治本夯实基础。“治本”是什么?人们对什么是“治标”一般没有疑义,但对什么是“治本”,却看法不一。不少人往往只将制度建设视为“本”,而将思想建设不看作“本”。应当说,这种认识不全面,制度建设和思想建设都是“本”。习近平同志提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紧密结合”,就是“治本”之论。这两者之中并非其一为“本”,另一不为“本”。尽管加强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过去早强调过,但在相当一个时期不是两手都很硬,而是对思想建设一手着力多,对制度建设一手抓的不紧不狠,因而成为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一个重要原因。有鉴于此,习近平同志在提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这个新思想时,就强调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是两个须臾不可分离的重要环节。尽管两者一柔一刚,但犹如一车二轮,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一轮硬一轮软不行,一轮着力一轮不着力也不行。两者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互相贯通,既要使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使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制度治党的过程。这就是说,为思想建党而进行的思想建设工作,也是治本的。两手都抓紧,两手都过硬,必能形成“1+1>2”的能量。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紧密结合”,因而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显著成效。
前几年,由于贪腐事件异常严重,在广大群众中对党的形象造成了极大伤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标本兼治时,不能不以治标为主,狠抓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猛打老虎重拍苍蝇,清除不良影响。目前重点治标既然取得压倒性胜利,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讨论全面从严治党,审议通过的《准则》和《条例》两个带有基础性、全局性的重要文件,就带有继往开来之意。它意味着全面从严治党在由重点治标走向重点治本,即更加深入地解决思想建党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制度治党体系。
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决策。这不仅关系党和国家全局利益,而且对于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意义。全面从严治党没有休止符,只要有党,治党就必从严,不从严就不能治党。这是一个如同红军长征一样的伟大远征。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我们这一代人有我们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和目标。全会专门讨论全面从严治党,审议通过上述两个重要文件,既明确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同时也是全面从严治党伟大远征的新起点。
四、对部分人中存在的错误论调必须及时澄清,消除不良影响
全面从严治党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和高度赞同。但是如何正确认识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在部分人中还是有这样那样一些看法需要澄清的。概括起来,有这样三个观点:
一曰“压力没完论”,意即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压力太大,何时为尽头。有的人说,一听到“从严”二字就感到很紧张,何时能宽松一下?这完全是将属于指导理论层面的战略思想同工作安排层面的具体问题混为一谈了。从指导思想层面言,不仅治党要从严,治军也要从严。一支松松垮垮的军队能随时拉出来打仗吗?不战即鸟兽散。企业如果管理松驰,没有章法,这个企业能经营下去吗?绝对亏得一塌糊涂。做人也一样,不从严要求,干不成事业,成不了才。同样道理,如何管党治党?就是一个“严”字。全面从严治党,是从战略上讲的根本指导思想。历史的和现实的正反面经验都充分证明,在指导思想上不绷紧从严治党这根弦,结果必然是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纪律废驰,贪腐成风。这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环顾中外政坛,概莫能外。什么是党的建设规律?全面从严治党是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它的先进性纯洁性所要求的。至于日常的工作安排,还是坚持正常的作息制度,有张有弛,劳逸结合,并非要求“五加二、白加黑”成为工作常态。若有突击任务,需要加班加点,这种情况什么时候都有,与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没有任何违纪违规违法行为,没有必要感到压力和紧张。至于个人对自己严格要求,要多干事情、多做贡献,那是另一回事,无可非议。
二曰“割韭无用论”,意即认为目前这样猛打老虎重拍苍蝇,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产生贪腐现象的土壤,如同割韭菜,割了一茬还会长出新一荐的贪腐分子。这种看法既没有正确认识目前所进行的反腐倡廉斗争,也实际上是“一劳永逸论”思想的反映。目前的反腐倡廉是否就只治标没治本呢?前已论及,习近平同志提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就是治本之论。四年来,既取得了“打虎拍蝇”的显著战果,同时制度建设也有重大进展。也就是说,尽管主要在“割韭菜”,同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也是在努力治理产生贪腐现象的土壤。那种认为十八大以来没有治理产生贪腐现象土壤的看法是失之偏颇的,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制度治党方面所作的巨大努力缺乏应有认识。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准则》和《条例》两个重要文件,既是构建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治理产生贪腐土壤的重大决策。它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征程。“割韭无用论”,低估了这两个文件对治理产生贪腐现象土壤的深刻意义。
还应当指出,反腐败斗争不可能一劳永逸,期望通过这一次猛打老虎重拍苍蝇,构建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就能完全彻底解决贪腐现象是不实际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都具有双刃剑效应,既能迅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时也会冒出滋生贪腐现象的土壤。正因为如此,邓小平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指出:“开放、搞活,必然带来一些不好的东西,不对付它,就会走到邪路上去。所以,开放、搞活政策延续多久,端正党风的工作就得干多久,纠正不正之风、打击犯罪活动就得干多久,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贯穿在整个改革过程之中,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开放、搞活政策的正确执行。”[3]P164还说:“我们要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不是搞一天两天、一月两月,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3]P327他针对一部分干部中日渐猖獗的经济犯罪活动和消极腐败现象还明确指出:“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4]P403。因此,“这是一个长期的经常的斗争”,“至少是伴随实现四个现代化那一天”[4]P403。也正因为这个道理,习近平同志才明确提出:反腐倡廉没有休止符,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只有久久为功,持续接力,才能使千夫所指的贪腐现象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认可的根本解决。
三曰“无人干事论”,意即目前这样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党政机关有的工作人员不知如何是好,怕违纪犯规,不干事了。这种现象反映了有的同志不能正确认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所作的巨大努力。中央八条整饬不正之风,惩治腐败“打虎拍蝇”,深受全党全国人民拥护,党中央的威信空前提高,党的形象有了根本好转。“无人干事论”反映的情况,说明在部分人群中还存在糊涂看法,对中央重大决策的认识陷入误区。中央八项规定主要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不会产生无人干事问题。不干,正说明那些人不适合当领导。对党政机关触动较大的,主要是2012年底中央转发中共浙江省委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所颁布的六条禁令和此后中纪委的相关通知。这些禁令非常具体明确,严禁用公款搞相互走访、送礼、宴请等拜年活动;严禁违反规定收送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严禁滥发钱物,讲排场、比阔气,搞铺张浪费;严禁超标准接待等项。应当说,在这些禁令颁布前,许多同志对上述乱象是有很大意见的,慷国家之慨,乱花老百姓的辛苦钱,社会风气搞乱了,严重脱离群众。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等出台后,不仅广大群众拥护,广大机关工作人员也非常拥护。这些举措深得党心民心,说得直白点,是在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一些年轻人不了解过去良好党风政风的历史,习惯了前些年滋蔓的那些不良风气,不明是非,对激浊扬清的新举措一时不适应,顾虑重重,畏首畏尾,可以理解;但不干事、无作为是错误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新《准则》规定:坚决查处各种隐性、变异的“四风”问题,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常态化、长效化。“无人干事论”可以休矣!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这是对近些年来全面从严治党,治理政治生态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1934年9月,即中央红军在开始长征前一个月,当时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审计委员会发布审计报告说:“我们可以夸耀着:只有苏维埃是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80多年过去了,我们又在进行新的长征,全面从严治党也走上了新的征程。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征程一定会取得更大成就,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美好愿景一定会完全实现。到那时,我们同样可以夸耀地说: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是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有了这样真正的廉洁政府,我们可爱的祖国将更加伟岸地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光辉一定会普照神州大地!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习近平.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N].新华每日电讯,2016-11-03.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徐国栋)
A New Fruit and New March of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ing Party Discipline——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Six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ighteen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SHI Zhong-quan
(PartyHistoryResearchCenteroftheCPCCentralCommittee,Beijing100080,China)
The strategy of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ing party discipline based on the new idea of closely combining ideological and institutional efforts in party building,as brought forward by comrade Xi Jinping according to the new conditions faced by the Party and the requirements for solving new problems,is a great development of Marxist theory on party building.The Rules on Intra-party Political Lif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the CPC Regulations on Intra-party Supervision are important summaries of the experiences of including into the Party’s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ing party discipline by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centered on comrade Xi Jinping.The Six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ighteen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is one more milestone on the road of the long march of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ing party discipline,having started a new march.This paper also clarifies and analyzes three wrong ideas about the strategic thought of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ing party discipline,namely,the “endless stress” argument,the “useless chives cutting” argument,and the “nobody works hardly” argument.
Six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ighteenth CPC Central Committee;ideology-oriented party building;institution-oriented party building;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ing party discipline
2016-11-23
石仲泉(1938—),男,湖北红安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D26
A
1674-0599(2017)01-0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