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教育制度化的历史考察与当代建构
2017-01-24胡博成
胡博成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 200237)
党性教育制度化的历史考察与当代建构
胡博成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 200237)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党的建设进入思想建设和制度化建设的新常态。党性教育是党建中的重点,是坚定党员信仰的核心任务,党性教育科学化也随着党建科学化提出。回顾我党党员党性教育的历史进程,我们会发现思想教育是党性教育的主要手段,党性教育中制度化保障还有不足。当前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党性教育面临着更复杂的国内外的环境和形势。从历史视角考察党性教育的进程,对于党性教育制度化的当代建构,提升党性教育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党性教育;制度化;历史考察;现代建构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现实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自身建设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党性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目前国内学者多围绕党性教育的内涵、实践路径等方面展开研究。然而党性教育广义上属于教育范畴,而教育制度化是教育科学化的重要路径,党性教育科学化必然要依靠党性教育的制度化保证。基于这一点本文试图对党性教育进行历史考察,从而为党性教育制度化当代建构做出探索。
一、党性教育制度化:党性教育科学化的重要路径
党性是一个政党的根本属性,党性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党性的基础。十八大以来从党的建设规律出发,提出科学化建党的指导思想,全面加强党自身的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全面提升党建的科学化水平,包含着党性教育的科学化。科学化和制度化是相辅相成的,而且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党性教育制度化是实现党性教育科学化的重要路径。通过制度建构运行符合党的建设规律,目前党内各项规章制度日趋完善,而党性教育制度化方面有待建设,从而制约党性教育科学化水平的提升。
(一)党性教育制度化与科学化关系
科学化是党在新时期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制度化是实现科学化的重要手段,科学化又会全面提升对制度化的要求,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的统一于党的建设过程中。加强党性教育的制度化建设,更有利于提升党性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科学化的党性教育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而制度化的党性教育才能更好的实现党性教育的目的。党性教育的每个流程都有各自的要求和目的,而且各个流程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党性教育环节随意性太强不利于实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制度化设计党性教育流程是党性教育效果的保证。
(二)党性教育科学化的内在需要
党性教育归属于教育范畴,教育要想达到最佳效果必须由其规章和制度来保障。党性教育制度化具体就是指党性教育在内容设计、选择和教育过程中有具体的规章制度可循,保证党性教育正式化、规范化。教育制度是整个社会教育的支撑体系,各项教育制度的配套和定型保障教育按照既定的方向不断为社会培养人才,促进社会不断前进。
举例分析党性教育,会发现其和普通教育一样同样需要教育资源配置、人员组织、教育信息获取等过程,而这些都要相应的支付教育成本。定型的教育制度可以为教育成本的支出提供一定的规范和流程,规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应该怎样做、在哪里做等。如党校系统是为广大的党性教育者和党员提供教育和学习场所的机构之一,给党性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果没有固定的学习场地,党性教育学习场所支付成本也会很高。党性教育制度化建设是党性教育本身的需要,促进党性教育制度化有助于保障其科学化建设。
(三)党性教育现状呼唤制度化建设
党性是一个特殊的范畴,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长期的党性锻炼中获得。目前我们的党性教育主要是从思想理论教育出发,教育效果不尽理想。反观党性教育现状,在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期,单纯的理论学习很难保证党性教育效果。
不可否认当前各种社会思潮的确充斥于社会的角角落落,社会主义主旋律与多样化取向并存,指导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共同存在。价值取向正呈现多样化,对同样的事件,不同的群体会有很多不同的角度解读。处在自媒体的时代,众多信息以不可阻抗的形式冲击着人的思想。特别要注意的是,社会转型大量消极(负面)现象,造成人们的消极感受,这对人的思想的负面影响很大。不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会受到这些思潮的冲击。因而,单纯从理论教育很难保证党性教育效果,还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来保障。在党性教育领域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有助于规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行为,保障党性教育实现理想效果。无论是从党性教育自身出发还是从教育现状反思,都要求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加强党性教育的制度化建设,全面提升党性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二、进程、经验与不足:党性教育制度化的历史考察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性教育大体经历了革命时期(1921-1949,其中又可以分为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等若干历史时期)、建设时期(1949-1978,其中又可以分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时期、全面建设时期、文革时期以及过渡时期等)和改革开放时期(1978至今,其中可以分为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全面建设小康时期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每一个阶段都呈现了鲜明的时代性,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烙印。纵观党性教育历史,作为党员的共同准则主要体现于“党纲、党章、党的代表大会文件、党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先进的精神文化之中”,党性教育从运动式到制度化是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党性教育制度化的历史进程
党性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特征。我党历来重视党性的教育,把党性教育作为党自身建设的重要法宝。党性教育的内涵是与时俱进的,是随着党在不同时期的使命的调整而不断发展变化着,有着厚重的历史内涵。
革命时期主要任务是革命,党性教育有着鲜明的革命性和阶级性。党在1922年创刊《先驱》机关报,加强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1927年“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批评陈独秀理论脱离实际,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中国现实,开启了理论联系现实的党性教育的原则。1928年11月,毛泽东同志在给中央的报告中说“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阶级性明显体现。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严厉的批评教条主义思想,提出了实事求是的党性教育原则。在抗日战争时期开展整风运动,加强党的建设,党中央要求党员学好毛泽东同志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和陈云同志的《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等22个文件,开展大规模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党的理论和作风都得到很大提高。中共中央在1941年7月做出的《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中提出:用自我批评的武器和加强学习的方法,加强党性教育适应党与革命的需要。
建设时期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时期党性教育明显呈现先进性和重视作风建设的特点,全面围绕社会主义建设开展。这一时期党开始执政,部分党员甚至党员干部开始出现懈怠、骄傲情绪,作风问题不断出现。1951年2月,党中央发出《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要求全体党员无例外地、不间断地、有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强调党员要成为理论学习的模范和先锋。建国初期开展“三反”“五反”运动,教育广大党员抵制贪腐行为,加强作风建设,同时主要针对党员干部和基层党组织开展了整风运动,加强群众对党员和党组织的监督。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性教育呈现新的发展特点,面向新世纪江泽民同志提出“新的时期,新的任务,新的环境,要求党员更加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新成果的形成,理论修养注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教育;道德修养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纪律修养更加注重反腐倡廉教育,加强纪律修养教育,出台《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作风修养更加注重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特别是群众路线教育。这一阶段党性教育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用制度来加强党性教育成为趋势。十八大报告中“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健全党员党性教育定期分析、民主评议制度”等就是对党性教育制度化建设的重视。
反观我党党性教育的历史,党性教育由运动式到制度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自身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党性教育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党性教育历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特别是在指导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保证党性教育的正确方向。不论在哪个阶段,党都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教育广大党员在思想上同心、在行动上一致。紧紧围绕党当前的工作任务,坚持党性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党性教育的目的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党性教育历史证明,党性教育不能脱离中心、脱离大局。在任何时期党性都不是抽象的、僵化的,它是具体的发展的,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始终关注于党内的重要问题,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立足于党的队伍实际,围绕党的历史任务及要求,力求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可以使党性教育有具体的抓手”。始终坚持正面教育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方法,遵循党性教育的内在规律。党性教育是把外部的现实结合成为精神的过程,是逐渐内化为自身理论的过程,终极目标是“外化于行”的过程。历次党性教育都是采用集中教学讲授与党员自我批评、自我反思不断实现自我突破结合的方法,正确把握了党性教育的内在规律。
(三)党性教育存在的不足
总结党性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党性教育方式、党性教育内容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党性教育制度化建设存在不足。
党史上特别是建党初期党性教育主要靠开展运动来实现。延安时期的整风运动达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党内克服了“个人主义”“宗派主义”等不良思想,广大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达到了高度一致,为实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然而运动式的党性教育开展在革命年代能够达到理想教育效果,而在和平建设年代运动式党性教育有其局限性,不能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党的历史任务是发展变化的,每个历史阶段党性教育的内涵也会有新的要求。这也就是“党性教育目标不够清晰、路径缺乏针对性、举措缺乏时效性”的主要原因。党性教育内容的科学构建,除了处理好人性与党性、人民性与党性、党性和阶级性、党性和时代性之间的关系之外,还要因地制宜的设置党性教育内容。党校是承担党性教育的主阵地,除了集体学习党的路线和政策和我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还需要学习党性教育的内容,要根据本校实际相互区分。如上海市委党校党性教育内容可以紧扣党的诞生以及金融中心建设等来设置。这样上海市委党校的党性教育的主题就可以确立,教育提纲就可以制度化,在时代发展中继续加入新内容。
三、党性教育制度化的当代建构
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紧密结合,制度建党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手段,党性教育制度化是制度建党的重要任务之一。党性教育制度化的现代建构要紧紧围绕管理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效果等完善制度,同时加强对党员的制度素养教育。
(一)党性教育制度的当代建构
党员出现问题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党性出现了问题。每一名党员都是有组织的,党员出现问题,党组织有一定责任。这样我们就要客观分析该党员党性出现问题的原因,除其主观原因,其所在的基层党组织党性教育是不是出现了问题。如果一个基层党组织出现了多例党员有作风或者其他问题,那么其党组织的党性教育工作就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其党组织主要领导就应该承担责任。党要管党,各级党组织要承担起党性教育管理的主体性责任,及时发现党员问题及时教育,力争将党员的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必须指出,各级党组织承担的责任应根据党组织的权限来分担。面向未来,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的党性教育管理主体制度是党性教育制度化建构的必然要求。
党性教育同样是教育的范畴,应该和其他教育内容一样,制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以及具体的教育内容规范,如党性教育作风建设实施纲要。当然党性教育由于自身内涵时代性强,难以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标准,但是党性教育完全可以建构一套适合其教学内容的规章制度。党员是党性教育的主要受众,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党性教育内容的编排。
党性教育的评估制度是党性教育中核心的一环,不仅要包括党员学习效果的评估,还要对各级党校开展党性教育可行性的评估、对各级党组织管理能力的评估。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制度”,要坚持分时间段对党性教育进行动态的评估,具体评估也要跟进每一个阶段。在开展党性教育活动前,哪一级党校可以承担、哪一级党组织可以管理、哪些党员需要重点加强教育都要深入了解,加强评估;党性教育结束后更应逐级严格评估党性教育的效果。
(二)党员制度素养的当代建构
党员的制度素养,具体是指党员对制度的认识以及自觉遵守、维护的认识和素养,这其中囊括了党员对制度的看法和态度,对党的制度的了解和制度规则的把握,党员自觉遵守党的制度的意识和按章办事的能力等。党员的制度素养是党性教育制度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提升党员制度素养一是通过制度建设,保证党员行为规范有规可依;二是通过教育养成,即在日常党性教育过程中学习党的规章制度。
制度建党是党在现代化社会中运行的必然要求,制度建设涉及党的方方面面,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都要建立具体的规章制度,给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提供行为准绳。各项制度建立要第一时间宣传普及,切实教育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遵守规章制度。
党性教育制度化建设最终指向的是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我们要深刻理解党性教育制度化,其建设不是固定化的,是趋于有章可循保障党性教育效果的教育。一方面党性教育制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反复的过程,其制度的制定、实施、反馈和评估是层层相扣的;另一方面前一次制度实施过程的结束,孕育着一个新的制度过程的形成。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党性教育必须坚持用制度来保障思想教育,制度和思想刚柔并济、同向、同时发力,共同为保持党的先进性服务。
[1]陈荣武.党性教育的时代诉求与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6(1).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42.
[3]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77.
[4]肖小华.中国共产党党性教育的主要历史经验[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13(04).
[5]吴美华,于红.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252.
[6]王亚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党性教育及其历史经验述论[J].理论导刊,2011(1).
[7]田仁来.增加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实效性的四个维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6).
[8]陈燕楠.关于党性教育时代性和科学化的思考[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2(6).
[9]曾志刚,刘三秋.提高干部党性教育针对性实效性问题研究——以江西省开展干部党性教育为例[J].求实,2012(09).
[10]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D261.4
A
1008-8431(2017)06-0012-04
2017-08-19
本文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资本全球化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逻辑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6FZX002)。
胡博成(1989-),男,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李 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