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习近平的核心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郑重选择
2017-01-24陈立旭
陈立旭
(中国社会科学院 当代中国研究所,北京 西城 100009)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1]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郑重选择。
一、杰出人物在历史进步中起重要作用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影响历史发展的力量,却不止一种,而是许多力量构成的合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现。恩格斯说过,“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2]697“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2]248在这种合力中,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力,无疑是进步力量。而进步力量也有多种,有经济发展的力量、科技创新的力量、文化进步的力量、人民群众的力量等等。
在推动历史进步的合力中,不能忽略的,是杰出人物作用。而且,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杰出人物的作用,是特别重要且不可替代的。
杰出人物,是一个政治团体的中心、重心,在政治团体中起主要作用,是这个团体的核心。他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趋势,提出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确定为大众所愿意接受,成为胜利旗帜的正确理念目标,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善于集思广益并明智采纳正确意见,善于抓住历史机遇,有勇于决断任事的魄力,拥有识人容人胸怀并能集中团队意志,凝聚团队力量,团结绝大多数人共同奋斗,发挥别人不能替代的作用,对政治团体事业的兴衰成败起关键性作用,由此形成精神上、政策上、组织上的凝聚力,赢得尊敬和忠诚,拥有其他人不可替代的权威地位。这样的杰出人物,在推动历史车轮向前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没有凯撒、克仑威尔,就没有欧洲的进步。没有华盛顿、林肯,美国的历史将重写。没有马克思、恩格斯,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及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19世纪欧洲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没有列宁,不可能产生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没有毛泽东,“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3]345。“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3]148。
但是,杰出人物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够产生的。只有社会时代需要产生这样的杰出人物时,才能产生。当人类社会进步到了一定阶段急需实现重大历史突破,当历史潮流浩浩荡荡奔涌向前迫切需要杰出人物引导,当社会矛盾交集、激化迫切需要解决时,就需要杰出人物出现在历史舞台,推动社会进步。如果没有这样的杰出人物,社会时代也要把他创造出来,正如1850年马克思所指出的,“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4]432。
历史赋予杰出人物权威,民众维护杰出人物的权威,历史发展也需要杰出人物的权威。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时,否定了无政府主义主张的“个性绝对自由”。1872年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发出“权威之问”:“联合活动就是组织起来,而没有权威能够组织起来吗?”[5]224-225同时恩格斯做出“权威之答”:“能最清楚地说明需要权威,而且是需要专断的权威的,要算是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了。那里,在危险关头,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5]226恩格斯说的这“一个人”,就是马克思早些时候说的每个社会时代都要有,没有,社会时代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的“伟大人物”,就是指一个政治组织的核心。1894年恩格斯在《致瓦·博尔吉乌斯》的信中提到历史需要伟大人物的问题:“这里我们就来谈谈所谓伟大人物问题。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2]733.杰出人物的这种权威性,是他们能够在历史进步中起重大作用的基本条件。
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造就伟大人物
人类社会步入19世纪时,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对于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产生的杰出人物对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则更加重要。恩格斯就对马克思在创建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政党中的作用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马克思起了重大作用,认为自己只是马克思的助手,说: “我一生所做的是我被指定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而且我想我做得还不错。我高兴我有像马克思这样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当现在突然要我在理论问题上代替马克思的地位并且去拉第一小提琴时,就不免要出漏洞,这一点没有人比我自己更强烈地感觉到。而且只有在时局变得更动荡一些的时候,我们才会真正感受到失去马克思是失去了什么。”[2]667
有领导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经验的列宁,对无产阶级杰出人物推动历史进步作用的认识很深刻,曾指出,“历史必然性的思想也丝毫不损害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全部历史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动构成的。”[6]129“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7]286列宁在俄国已经取得革命成功的1919年再次强调:“无产阶级革命第一次为过去单枪匹马进行革命斗争的英雄提供了真正的土壤,真正的基础,真正的环境,真正的群众,真正的无产阶级军队,使这些领袖能够大显身手。”[8]70“历史早已证明,伟大的革命在其斗争过程中会造就伟大的人物,使过去看来不可能发挥的才能发挥出来。”[8]71
其实,列宁本人就是无产阶级奋斗求解放斗争中产生的杰出人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居于统治地位的垄断资产阶级扩大资产阶级民主,工人阶级的经济政治地位有了很大的改善,工人运动以合法议会斗争为主,机会主义修正主义泛滥,日益偏离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方向。同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腐朽、反动的俄国沙皇专制统治已经陷入深刻的危机,革命出现高潮。大战爆发后,俄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革命形势迅速成熟。1917年2月,俄国人民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起义的工人和士兵成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但是,俄国资产阶级窃取了二月革命的胜利成果,成立了以克伦斯基为首的临时政府。这样就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临时政府公开使用暴力镇压人民群众的示威游行,并准备建立军事专政。这时的俄国,统治阶级十分反动,内部政治矛盾异常尖锐,外部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激化,造成了这样一种形势:“‘下层’不愿照旧生活而‘上层’也不能照旧维持下去”。[9]193俄国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统治体系的“薄弱环节”。历史发展到这个时候出现的这种情况,迫切需要无产阶级有一个领袖人物领导革命斗争,迫切需要产生一个正确理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列宁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地位和列宁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指导地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确立的。由于有列宁这个无产阶级革命杰出人物的领导,由于有列宁主义指导,俄国十月革命获得成功,世界上有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人类社会取得巨大进步。
三、有一个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凝结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都没有提到无产阶级政党的“核心”这个词。1945年4月毛泽东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预备会议上提出了“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10]13要求的是向党中央这个集体看齐,没有提到党中央的核心一词。1957年毛泽东说过,“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11]303这句话是从中国共产党整体上说的,还没有讲到共产党的全党核心的意思。真正提到党中央和全党要有一个核心,并且明确这个核心就是一个人的,是邓小平。他在1989年6月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说:“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毛主席。”[12]310
邓小平是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全党核心的。193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损失惨重,突围后又连遭损失,在“左”倾教条主义领导者领导下的党和红军面临覆灭的危险,全党都有了危机感,也焕发了共产党的自新潜能。在此历史关头,共产党迫切需要一个有正确思想和雄才大略的领导人率领党和红军走出困境。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为红军制定的一系列正确战略战术,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毛泽东的领导指挥才能也在实践中被党和红军的大多数高级领导人所认可,毛泽东这个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在危机中产生,他在全党的核心地位也在斗争实践中确立,正如邓小平所说的,“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12]309。此后,“不管我们党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不管其成员有这样那样的变化,始终保持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这就是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12]309。确立毛泽东领导核心地位,共产党有了自己的主心骨,抗拒风浪、战胜艰险的能力倍增。从此逐步发展壮大。在毛泽东领导下,抗日战争中共产党力量迅速发展壮大,解放战争中以弱胜强,打败国民党,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历经曲折,但中国还是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和经济体系。“因为有毛主席作领导核心,‘文化大革命’就没有把共产党打倒。”[12]310彭真也说过,“毛主席的一生是伟大的,他在我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这样大的一个政党,没有一面旗帜不行。”[13]
共产党要有一个核心,这个核心是指党中央领导集体中起决定作用的那个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凝结。我们党传承了这个重要历史经验。毛泽东逝世后,中国经历了粉碎“四人帮”的斗争,并通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转折,进入改革开放、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我们党在新时代中的新的伟大实践,迫切需要确立新的全党领导核心。邓小平、江泽民的全党第二代、第三代领导核心地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先后确立的。在第二代、第三代领导核心领导下,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探索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道路,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更加巩固,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初步建立了一个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国作为世界大国正在崛起,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
经历各种风险的中国共产党深深认识到,有一个核心至关重要,这是共产党的传统和优势。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郑重写道:“党的历史表明,必须有一个在实践中形成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在这个领导集体中必须有一个核心。如果没有这样的领导集体和核心,党的事业就不能胜利。这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一个重大问题。”[14]
四、新的历史节点呼唤中国共产党新的领导核心
当历史脚步跨进21世纪第二个十年时,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节点。在这个历史节点上的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困难和挑战越来越突出,不可预测的因素越来越多。
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深刻调整,国内发展也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从国情来看,经济发展中结构失衡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从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中国的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又面临诸多新的、更加艰巨的任务和风险。从党情来看,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执政党,但“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严峻的,我党面临的反腐败斗争形势复杂严峻,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我们党面临的“赶考”还远未结束。党肩负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从国际形势来看,世界格局正处于深刻调整和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西方势力遏华制华态势不减。从党的任务来看,领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共产党,不仅要全面扎实地贯彻落实已制定的各项战略措施,确保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还要提出2020年以后向第三步战略目标即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发展战略,这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
在这个历史节点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民族复兴大业到了关键阶段,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的艰巨性倍增。越是在关键历史时期任务艰巨之时,越需要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需要引领时代潮流的领袖人物,共产党越需要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的“主心骨”,确立自己新的领导核心,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政治定力。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中国共产党新的伟大实践,呼唤着中国共产党必须产生新的领导核心。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选举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挑起了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担。
五、以习近平为全党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郑重选择
习近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面对复杂局面,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总揽战略全局,把握发展大势,开启了波澜壮阔的伟大奋斗,进行了新的伟大斗争实践,干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做了许多过去想做而做不了的事情,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成就。
在习近平领导下,我国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党中央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成长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国家形成的企稳向好经济态势一直持续没有改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注重健全民主制度、探索民主实现形式,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打牢民主政治制度基础,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带领人民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决心与力量坚定不移,为我国政治发展道路与政治体制改革描绘了宏伟蓝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党中央、国务院加强文化建设顶层设计,制定实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等文件,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文化产业体量增大的同时,文化产业质量效益也持续提升,初步构建起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文化领域各重点行业全面协调发展,文化产业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速;推出了一批反映时代主流的原创精品;立足文化自信,“走出去”步伐加快,呈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良好态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鲜明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政治建军方略在军队建设各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牢固铸就军魂意识,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鲜明确立,政治工作优良传统正在恢复,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日益彰显,一个正本清源、革弊鼎新、重整行装、聚力强军的政治生态迅速形成;军队牢固树立起战斗力标准,军队强化战斗队意识,大兴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学习战争、研究战争之风,深入研究现代战争制胜机理,积极探索克敌制胜的招法对策;军队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清风正气充盈军营,着力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锻造“四铁”过硬部队;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进入“快车道”;军事科技创新迈出崭新步伐,军队装备大发展,为能打仗、打胜仗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军队强化了时刻准备打仗做好军事行动各项准备,保持高度戒备状态的意识,培育了过硬战斗作风,发扬了人民军队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军队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要求,适应新体制新编成,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提高部队科技含量,发展精锐作战力量,加强实战化训练,增强新质作战能力,加快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打造了时刻听从党和人民召唤,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坚不可摧的战斗集体。
在习近平领导下,中国声音在世界舞台上唱得更加响亮,中国印记深深刻在世界发展图景之上,成为有世界影响的大国。杭州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中国勇立全球经济治理变革潮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北京非正式会议,中国引领世界经济雁阵齐飞;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中国主导建立的亚投行吸引了全球57个成员国加盟世界看到了中国这个东方大国的崭新姿态。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并且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又一次实现新飞跃。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能开新局、谱新篇,根本点在于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的科学指导。
在习近平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展开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确立了。在习近平领导下,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有效遏制了腐败蔓延势头,党风政风明显好转。在习近平领导下,经济领域转型升级全面展开、持续增强,中国经济不仅逐渐适应了发展新常态,有效应对了多种风险和挑战,而且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同时,“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十三五”规划顺利开局,最具特色和引领作用的产业结构调整成功实施,并且做出了创建具有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雄安新区的规划。在习近平领导下,党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全新局面,实现了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在治国理政道路上开启了新征程。
习近平在领导实践中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公正无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在全党树起了使命担当的典范和夙夜在公、励精图治、“抓铁有痕”、真抓实干的标杆。他醇熟运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法治思维及系统思维等科学方法,具有极强自信和战略定力,既敢于担当又轻松自如,既稳健厚重又幽默风趣,展现了大国领导人的人格魅力和崇高风范,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就,实现了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事实上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公认的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这个核心,是他在领导和推进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斗争的实践中自然形成的。2016年10月27日,当参加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的代表举手通过会议公报时,一个注定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重大决定随之形成。全会公报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并且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1]确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党和国家根本利益所在,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
以习近平为核心,中国共产党作为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力量,有了更加有力的保障,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更强了,这是党、国家和军队之幸,是人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