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大千泼墨泼彩山水画艺术
2017-01-24柳姗姗
柳姗姗 潘 燚
(广西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漫水河初中,安徽 六安 2372000)
浅析张大千泼墨泼彩山水画艺术
柳姗姗 潘 燚
(广西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漫水河初中,安徽 六安 2372000)
作为我国近代美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张大千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极高的声誉。他“师古人、师造化、求独创”的艺术理念非常具有代表性。他的泼墨泼彩画在融合了中国古典美学特质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融入了大量的抽象表现手法。“泼墨泼彩”画不但是他整个艺术人生的巅峰,更是中国文化和世界艺术的重要财富。他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传统文化传承、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座里程碑。
张大千;泼墨泼彩;山水画;创新
张大千兴趣广泛,不仅仅是绘画,他对书法、诗词、音乐、戏曲以及篆刻等领域,都有研究。他在泼墨泼彩上的突出成就,与他丰富的学术知识、生活的点滴积累以及他广结师友取长补短的性格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他先后与齐白石、徐悲鸿、毕加索等国内外艺术大师交流学习,艺术造诣极为高深。他的作品“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融为一体。人物、山水、花鸟、工笔样样精通,诗词豪放洒脱,书法灵动刚毅,极具特色。他的创作在早、中年时期主要是临摹古迹,用去了一生大部分的精力,逐一研究各朝各代的作品,从临摹到仿作,然后到伪作。张大千的画风,几经改变,晚年时经历众多的探索研究之后终于创出泼墨泼彩画法达到他艺术生涯的巅峰。泼墨泼彩画法是在继承唐代王洽泼墨画法的基础上,融入西方绘画的光色关系,从而创作出来的一种中国画技法。它的珍贵之处在于无论技法怎样变化都能在其中保持着中国画的传统特色,创造出一种带着抽象意境的中国画。
一、张大千泼墨泼彩山水画形成的基础
张大千51岁前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华名族历经沧桑饱受苦难的年代,在艺术上,因为西学东渐,西方绘画理念的传播,将中国画也推向了改革之路,改良了中国画在造型上的处理。使中国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曾经师从曾熙和李瑞清,跟着他们学习书、画、诗词,为他书画水平和诗词水平打下了良好坚实的基础,再加上他天赋异禀又勤奋刻苦,以及二位恩师的推荐,很快就认识了众多书画家和收藏家。这对张大千的艺术生涯产生了巨大影响。
张大千曾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研究敦煌壁画,在他的整个艺术生涯中,敦煌壁画对他的影响很大。对敦煌壁画的大量临摹研究,使他进一步地了解和认识了中国的传统绘画,敦煌壁画对他以后绘画风格的改变和泼墨泼彩绘画技法的形成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他曾说“要学点中国艺术,还是得到敦煌去学习几年,一定会有大收获。”可以说敦煌壁画对张大千的艺术生涯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是他一生的转折点。
张大千本身的性格特点也对他的艺术生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不造其极”是他最为特别的个性。一生意气风发的张大千享誉天下。他生于乱世,巧妙从容地周旋各方势力中,以一个画家的身份,游走于士农工商之间。他的一生都保持着欢快、愉悦、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笑对天下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他的这种精神状态同样也表现在他的画中,融入了他的绘画风格里。
二、张大千泼墨泼彩山水画艺术特色
张大千独创的泼墨泼彩山水画技法,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和艺术精神,他突出表现画中的意境,重视主观情绪的表达,保留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优点。他极为崇尚石涛,一生都在用行动实践“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格言,他二十多岁开始游走于祖国大好山河中,后来在国外的日子里,他继续游览世界各处名山大川,用心去体会,将山水印进脑海中。创造的泼墨泼彩山水已经不是对客观世界山水的真实再现,他的泼墨泼彩中的“冥游天地,与造化合一”思想与中国画主客一体传统相符,是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一)泼墨泼彩画法
泼墨泼彩画法为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蘸墨大片地洒在纸上或绢上,画出物体形象,墨如泼出,画面气势奔放。在中国的传统山水画中,泼墨是一种大写意的绘画技法,简单来说就是用大笔运墨,表现出一种酣畅淋漓的笔墨效果。张大千的泼彩一开始也是遵循着古人的传统,他以大写意的画法,将色彩和水墨相交融画出他想要的山山水水。
(二)深远的意境
我们所说的山水画意境是一种作者将自身情感融入画中,使画中的景象形神一致的境界。张大千先生在他的泼墨泼彩画中将自己独特的品格发挥到了极致。画面强调意境的表达、自身情感的抒发,表现出一种富有诗意的绘画。
近代山水画家数不胜数,这段时期的山水画家追求的是山水画的笔墨之美,通过简单潇洒的笔墨来表达作品的意境。然而张大千先生却独树一帜,他画中的意境是通过笔下的重彩来营造的。他通过笔下的重彩来表达画中景象的蓬勃生机,而他在画中想要表达出来的不仅仅是景物的壮丽与活力,更多的是要展示艺术创新的力量。通过笔下的重彩,运用浓而厚重的青绿之色将景物的本色表现出来,给观赏者一种独特的美感,青绿色与水墨相互衬托相互融合,形成了绘画中的创新和突破。他的山水画中表达的意境不再是简单的巍峨壮丽或者清新淡泊,而是给人一种模糊朦胧的生机与希望。
在张大千先生创作的中后期,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虚虚实实,笔法简约的同时将有形化为无形,在无形之中融入了强烈的意境表达,画面的整体效果十分突出。这是一种抽象化的意境表达。这种意境从根源上来说是中国画内在精神的体现。他将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完美地融入了自己的画作之中。这种作品必然蕴涵着十分深刻的意境。我们在他的画作中看到的是浓淡不同的彩与墨,不是具体的物象形体,而是一种抽象画的事物,充满活力与生机。《长江万里图》中采用了青绿用墨的手法,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和朦朦胧胧的水汽感觉完美地表现出来,整幅画的意境显得抽象而浩瀚。他在画中通过泼墨泼彩、点染、荫湿等技法结合自己独特的用笔,将长江山水的大气磅礴巍峨秀丽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中蕴含的意境震撼人心。
(三)意象造型
在张大千的泼墨泼彩山水画中,我们很少能看到十分具体的完整物象。他将墨自然泼洒在纸上,让墨自己流动,在画面上形成抽象的形状,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客观物象勾勒出一些简单具体的物象。整幅画也很难在客观世界里找到原形,这种在模仿的同时又主观创造,构建出特殊意境的绘画,正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意象造型手法的表现。就是他的造型是自己心里想要的那种形而不是客观物象真实的形。在作品中通过大面积的泼墨泼彩,改变了传统绘画中单一的以水墨为主的节奏。山水之形被各个色块之间的相互融合所取代,显而易见,他非常娴熟地掌握了青绿朱砂等颜色的关联运用以及让其与水墨相交融的技法。从而使他在作品中有如神助般地处理各种在具象与抽象直接的山水物象,用无形的手法表现出有形的事物。我们可以说张大千先生此时的泼墨泼彩画已经达到了一种无墨胜有墨、无形胜有形、无笔法而胜过有笔法的境界。这种自然轻松洒脱的水墨与色彩相交融的效果,看起来作者没有刻画具体的物象形体来表现,实际上却是在作者对传统山水的造型和笔墨具有极高造诣的情况下实现的。《庐山图》是张大千先生的封笔之作,画面中云雾缭绕在崇山峻岭之间,房屋山石草木忽隐忽现,烟雾云朵在水、墨、色的交融中变幻万千。画面效果看起来那样真实。但是当你仔细去看的时候,却发现那些山石草木都没有具体的形,仅仅是一些墨色组合。这就是张大千先生以无形表达出来的有形的庐山的神韵,使观赏者仿佛看到了真正的庐山。这就是他在画中意象造型的体现。
(四)酣畅淋漓的笔墨
张大千在他的创作生涯中一开始尝试的也是中国传统的泼墨手法,而后逐渐过渡到泼彩之法。在开始尝试泼彩的时候,他的泼彩中仍然保留着明显的通过墨彩的明暗深浅变化来表现物象形体的手法。而张大千泼墨泼彩画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正是他在后来在继承传统笔墨的同时做出的具有现代意义的重大创新,就是他在画中将墨、线、色块的颠覆与放大。他的山水画中,很多时候都是在画面中央放上大量的墨块或者色块,这些大面积的色块通常都不着一笔,传统山水画中格外注重的勾勒等用笔形态要素也被放在次要位置。这样一来,大面积的墨晕就成了整幅画面中的主要存在。然后他在这些大色块周围勾勒一些山石草木房屋等,就和画面中不着一笔的大色块统一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幅完整的画。在张大千的泼墨泼彩山水画中,画面中央位置的大色块是没有书法性笔墨的,而且因为泼墨泼彩的缘故,这块墨是没有具体的山形的,就是以无形来表现有形。
张大千在泼墨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无形表现有形的做法就是在大墨块之间泼洒上大块青绿。这种手法在大块墨底衬托下更加深刻地表现出中国画颜料的独特韵味。
三、张大千泼墨山水画的创新之处
张大千的泼墨泼彩山水画是在继承中国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形成的。他的泼墨泼彩山水画具有以下几点创新。一是在构图上的创新:张大千的早期创作中构图上主要是模仿他的榜样石涛,在他中后期的泼墨泼彩画上,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张大千先生勇于创新的精神。他的绘画作品形式新颖,气势宏大,千山万壑,心怀祖国。二是在笔墨上的创新:张大千将墨泼洒在宣纸上,通过水、色、墨的相互交融,产生各种不同的变化,创作出气势宏大的山水作品。从笔法来看,他采用了擦、勾等方法将传统泼墨中书法性的笔墨良好地融合在一起,洒脱中不失细致。三是在色彩上的创新:张大千泼墨泼彩画中的色彩表现放弃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设色方法,创作出他独有的泼彩技法,他的泼彩也是受到泼墨的影响。他在泼墨的基础上加上石青石绿等色彩,运用不同的手法创作出新奇优美的泼墨泼彩山水画作品。他把传统的大青绿与小青绿的设色方法变为泼彩法。这些创新是张大千先生在国画山水中做出的突出贡献。
四、张大千泼墨山水画对当代山水画的启示及影响
张大千先生开创了全新的山水画时代,他所创造的彩墨与传统山水画笔墨技法相结合的山水画表现形式,对后世的山水画创作意义重大。他独特的青绿用彩方法是中外文化的融合,将中国画的意境通过形态来表现效果十分突出。他的这种绘画技法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他的泼墨泼彩山水画是继承传统国画的精华并推陈出新的成果。他对个人品格的追求影响了后世的山水画创作。也对当时及后世的画风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他去敦煌写生的经历,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他那种严格律己,勇于开拓创新,不被传统和现实束缚,坚持不懈地在艺术世界中探索前进以及他对绘画由衷热爱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值得我们敬仰。
张大千先生一生最高的成就就在于他开创的泼墨泼彩画法。他的泼墨泼彩山水画表现了中国画的笔情墨趣,实现了写意与工笔的成功结合,为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完善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中外绘画艺术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成功的样本,为后世画家的艺术创新提供了很多启示。
[1]刘德龙.张大千泼墨泼彩艺术探究[J].美术观察,2012(9).
[2]痳玉珠.论张大千泼墨泼彩山水画艺术[J].山西大学,2011.
[3]何加健.张大千泼彩绘画的成因与启示[J].辽宁师范大学,2012.
[4]杨杰.张大千泼墨泼彩山水画意象生成与呈现[B].艺术百家,2014(8).
[5]谢华文.张大千山水画的演变与创新精神[J].内江师范学院,2012.
[6]刘德龙.张大千泼墨泼彩艺术探究[J].美术观察,2012(9).
[7]贺万里.张大千泼彩的三种境界[J].青岛科技大学,2012.
J212
A
柳姗姗,女,壮族,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写意山水画;潘燚,女,汉族,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漫水河初中,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工笔花鸟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