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校音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关系
2017-01-24马源雪
马源雪
(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天津 30000)
探讨高校音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关系
马源雪
(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天津 30000)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歌唱形式,这两种唱法既有相通的地方,也有各自的差异。本文简单地介绍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起源和概念,并对二者差异进行了比较。最后针对美声唱法对民族唱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借鉴举了几个实例。
高校音乐;美声唱法;民族唱法
前言
针对每个国家不同的国情、不同的文化风俗,就产生了风格各异的声乐文化。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老师应该采用开放的审美理念,将外来艺术值得借鉴的部分与本土艺术相融合。引导学生既了解不同唱法的不同特征,又能很好地融会贯通,钻研出一套适合自身的演唱方法。
一、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起源、概念
(一)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源于欧洲意大利,用中文翻译过来就是“完美的歌唱”或者“美妙的歌唱”的意思。美声唱法在18、19世纪开始进入成熟期,作为一种极具影响力的演唱方法,已经影响了世界许多年。在19世纪时,美声唱法进入科学发展阶段,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歌剧创作大家,如威尔第、罗西尼和唐尼采等。随着美声唱法的不断发展,人们制定了相应的训练方法来学习怎样使用美声唱法。美声唱法也逐渐走向了健康发展之路。美声唱法常常需要演唱者在演唱时运用到许多力量成份,在唱到高音的时候,需要用柔美的发声,去代替强烈发声的冲击。美声唱法因其具有穿透力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1]。
(二)民族唱法
民族唱法是在民族特色之上形成的一种唱法。是人们在历史文化发展时期创造和发展的一种可以适应本民族精神情感的演唱方式。因为各民族间的特色不同,所以民族唱法也体现出缤纷多彩的表现形式,成为了各民族之间沟通、交流的纽带,是中华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的综合反映。民族唱法源于生活,继承了民族声乐的优秀传统,有独具鲜明的特色。依靠其自身生动的语言和情感表达方式,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食量。
二、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比较
(一)呼吸上的差异
连贯的气息和自然的呼吸是美声唱法中需要注意的重要方面。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应该进行系统的发声训练。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呼吸是美声唱法中的三大呼吸方式。在实际的演唱过程中,大多数采用胸腹式呼吸的方式。这种呼吸的方式不同于其他方式,通常要求演唱者把握气息冲击和共鸣呼吸的原理,通过少许的气息获得丰满的声音共鸣。
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一致,都比较注重呼吸的方式。以“开肋绷胃,缩小腹”为具体的唱法技巧。所以我们常常会听到“气沉丹田”这一说法。这一做法实际上和美声唱法中的胸腹式呼吸有异曲同工之妙。民族声乐唱法中的基础主要是以“吟”为主。其特点悠长圆润、舒缓自如。用《词林须知》中的话来说,就是“一声唱到容神处,毛骨悚然六月寒”。
细细品位其二者,不难发现,虽然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呼吸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基本的方式方法都是一致的。应该遵循其演唱中的规律,再根据不同唱法的不同注意点,深入研究,做到灵活运用[2]。
(二)表演形式上的差异
在西方的美声唱法中,并不提倡有过多的动作,因为它更注重的是声音的纯粹性。这可能和美声唱法的发展历程有很大的关系。曾经的欧洲教会不提倡张扬的情感表达方式,制约了人的天性。所以人们通过美声唱法中激烈的情感去表现人的真实情感。
而我国的民族唱法,由于深受戏曲、曲艺的深远影响,所有具有与其相似的演唱方式。注重对表情形态、声音、肢体的表现形式。演唱者随着音乐,通过动作、体态等与音乐相配合,表达出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
(三)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相互借鉴、融合
在目前高校的声乐学习中,对于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教学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和提升。即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开展两种唱法的教学,让学生充分地了解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之间的声音、风格上的区别,引导学生体会两种不同唱法的魅力,体验两种唱法之间的借鉴融合之处,强化学生对二者的深入和了解。让学生了解,美声唱法民族化和民族唱法美声化是音乐艺术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老师在进行声乐课的教学时,应该以二者的共性为基准,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演唱方法。一方面引导学生综合地掌握气息、声音的运用,注意声音的稳定性和流畅性;一方面则应该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民族唱法中的语言、润腔方法,一改传统的声乐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以追求整体的共鸣性、情感的变化、音色的圆润等为目的,去有机地融合两种不同的唱法。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美声唱法,又能让学生掌握省力的民族唱法。二者相互借鉴、相互融合,拓展音域、音量和音高的范畴,进一步地展示出生动、灵活、表现力极其丰富的声乐演唱技能,继而达到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深化高校声乐课教学的目的[3]。
三、在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对民族唱法的借鉴
(一)美声唱法中的民族风格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流派所表现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都会不同,这就造成了不同风格的产生。例如歌曲《金风吹来的时候》,这是一首极具浓郁少数民族风格的原创歌曲,其旋律模仿了傣家人吹奏芦笙的独特音调,歌唱家关牧村在进行演唱时,其声音优美婉转、纯朴自然、气息流畅,仿佛把人置身于美丽的傣族山寨中,表现了傣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老师在进行这一歌曲的教学时,应该注意以美声唱法为基础,主要训练学生的低吼位,引导学生注意深呼吸,把握好声音的圆滑与连贯,借鉴民族唱法中的润腔和吐字,塑造美好的音乐形象[4]。
(二)美声唱法中的民族吐字
在汉语美声歌唱中,常常要求我们遵循母音连贯、音色统一的特点,以求达到元音音素的声音效果,形成汉语美声唱法所独有的声母、韵母的处理效果。例如吴碧霞演唱的《枫桥月泊》,在歌曲开头的“月”字,演唱时第一个元音u的变化十分短促,声腔的着力点迅速地混进了咽腔的色彩,相对地延长了母音的时值,归韵时的动作又非常短促巧妙,在这样的声腔处理之下,既达到了美声的效果,又能将汉字交代得清晰动听[5]。
(三)美声唱法中的民族表演
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演唱方式,都离不开表演的辅助。所谓表演,是指演唱者的表情与肢体动作。经常会看到在舞台上“手舞足蹈”的演唱者,这种形式的演唱能够激发演唱者的情绪,再现歌曲的意境,刻画人物的形象。我国的民族声乐唱法继承了戏曲、曲艺的演唱方法,在表现形式上,自然离不开形体表演和歌曲表演的结合,相辅相成,形成了完整的、协调的表演整体。比如《苗岭的早晨》这首歌的演绎,歌者运用西洋的花腔技术来演唱这首歌,依靠具有丰富苗族特点的曲调和衬词,使歌者虽然置身于舞台,却给人一种置身于苗岭,能听见小鸟清脆的歌唱声的感觉。不管是表情,还是手势,都是那么的富有真情实感。运用丰富的肢体动作和丰富的面部表情,完美地演绎出歌曲所带给观众的美的感受[6]。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之间的关系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不管是对立还是交融,都是为了推动音乐艺术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高校的音乐老师,应该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根据大众的需求,来开展声乐教学活动的实践,以此来达到声乐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1]林琛.浅析高校声乐教学中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关系[J].大众文艺,2012(22):275-276.
[2]肖萍.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歌唱技巧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
[3]刘雅旭.论声乐教学中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融合[J].长沙大学学报,2011(3):149-151.
[4]张旭东.中国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字声问题及审美差异[J].人民音乐,2010(1):52-55.
[5]郝晶华,徐寅晨.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J].音乐创作,2013(6):186-187.
[6]管成锋,栾珍珍.高校音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关系[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5):150-151.
G61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