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防控优先理念为引领全面推动基层基础和治安防控工作提质升级*

2017-01-24徐加爱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警种公安民警

徐加爱

(浙江省公安厅,浙江 杭州 310009)

本刊专稿

以防控优先理念为引领全面推动基层基础和治安防控工作提质升级*

徐加爱

(浙江省公安厅,浙江 杭州 310009)

主持人:郭建华

加强基层基础和治安防控工作是公安机关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历届省厅党委都倾注了极大心血。特别是2014年以来,省厅党委连续3年下发加强派出所建设的“1号文件”,树立了重视基层、夯实基础的良好导向,全省公安基层基础建设步入加速发展期。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希望也在基层。全省公安机关务必咬定青山不放松,将基层基础和治安防控置于公安工作优先发展的战略性、先导性位置来抓,下更大决心、花更大力气,抓紧抓实、抓细抓好。一是打防结合,防控优先;二是做强专业,做实基础;三是继承好传统,发展新优势;四是服务范围越广,管理能力越强;五是机关要服务到位,基层要落实到位;六是稳得住人,留得住心。

防控优先;基层基础;公安工作;提质升级

加强基层基础和治安防控工作是公安机关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历届省厅党委都倾注了极大心血。特别是2014年以来,省厅党委连续3年下发加强派出所建设的“1号文件”,树立了重视基层、夯实基础的良好导向,全省公安基层基础建设步入加速发展期。2016年的G20杭州峰会安保以及连续3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安保,也极大检验了公安基层基础建设成效。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年持之以恒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不断严密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我们就很难有确保“绝对安全”“万无一失”的底气。同时,我们也借助两大安保的东风,将全省公安基层基础建设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层次、新水平。

2016年以来,我们突出社会面治安管控这个重点,注重发挥体制优势,压实社会各部门各单位主体责任,形成党政统揽又动手、警民合心又合力、各部门联动又联勤的“善治”局面;我们突出反恐要求,拉高基础工作管控标杆,实施23项治安要素排查率、登记率、管控率100%的顶格标准,最大限度堵塞基础管控漏洞;我们创新发展新时期“枫桥经验”,坚持走人民治安、群防群治道路,发展壮大“武林大妈”“乌镇管家”等一大批平安志愿者队伍;同时,坚持科技支撑,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手段,改造传统基础管控模式,提升基层基础和治安防控工作智能化水平。在着力夯实公安工作根基的同时,我们还不断改造自身,通过稳妥推进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全面推动警力下沉、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在解决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全省社会治安步入良性发展通道,“三感三度”稳步攀升。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基层基础和治安防控工作是永恒主题,永远在路上。特别是受历史上欠账和新增风险因素叠加的影响,基层基础工作离主动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对会不会发生大事、什么时候发生大事,有时心中还没底,还不敢拍胸脯保证“万无一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基层一线作为主战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要深化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夯实平安建设根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希望也在基层。全省公安机关务必咬定青山不放松,将基层基础和治安防控置于公安工作优先发展的战略性、先导性位置来抓,下更大决心、花更大力气,抓紧抓实、抓细抓好。下面,就如何更好地统一思想,全力抓好创新和加强新时期公安基层基础和治安防控工作,全面推动基层基础和治安防控工作提质升级,谈谈如下一些观点和工作思路。

一、打防结合,防控优先

“天下无贼”“天下无事”,这是大家的共同理想。公安工作应当追求不出事、少出事,不让或者少让人民群众受到侵害。因此,必须坚持防控优先,把基层基础做实,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好,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当然,强调“防控优先”,并不是说防比打更重要,而是引导全警主动作为、源头防范,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风险隐患消除在集中爆发之前,更加主动、更加有效地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我多次讲过,发生一起命案,人已经被杀死了,即使我们把犯罪分子抓起来判无期徒刑、判死刑,但社会危害事实已经造成。如果我们在犯罪分子杀人前就能防控住,这才是真水平。从某种层面上讲,打击是最基本的防控,是防控的底线表现形式,是防控不力的被动手段,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同时也是有效防控的主动表现形式,可以通过打击形成高压震慑,让坏人不敢再干坏事,也可以从打击的后端发现防控前端漏洞,不断补齐防控短板,实现以打促防、以打促控。打击与防控必须两手齐抓、两手都要硬,必须积极主动、先发制人,我们没必要搞打击与防控之争,更不能抱着部门主义搞无谓的“门户之争”。

(一)要摘毒瘤、降存量,形成以打促防的强大声势。现阶段各类案件仍然高发,只要不法分子存在,打击的一手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2016年全省刑事发案数下降22.6%,这非常不容易,凝聚了各方的心血和汗水。但大家要清醒地看到,全省刑事案件总量仍然偏大,还有相当多的不法分子逍遥法外,成为持续不断危害社会的毒瘤。这是我省刑事案件高发多发、总量偏大的根本症结。当前打的空间还相当大,必须坚持除恶务尽、以打开路,坚决摘除这些毒瘤,以严打为防控净化土壤。在当前的刑事案件中,侵财类案件占比达90%,是绝对的大头。只有揪住这类案件狠狠地打、毫不手软,经过五至十年努力,这个总量一定会降下来。打击,不仅要追求数量,更要追求质量,办案要干净利落,办一件成一件,不留后患。有的案件办得拖泥带水,久拖不决,严重影响公安机关的权威、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各个警种都要有枕戈待旦的精神状态,对打击的质量和效益问题要认真研究,要真正去打,打出效果,打出威力,打出声势,真正拿出有大决心、大突破、大实效的打击方案,抓紧建立以专业警种为主、派出所为辅的打击架构,发挥专业优势,深度经营、深挖犯罪,实现打击量质同升。

(二)要防风险、控增量,形成强基固防的良好态势。当前,我省社会治安总体平稳,但面临的对敌斗争复杂期、社会矛盾凸显期、刑事案件多发期“三期”叠加态势没有根本改变,随着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对社会稳定的压力集中释放,社会稳定风险的不可预测性在不断上升,引发区域性、系统性甚至社会政治风险的变数还在增多。同时,今后几年我省将进入新一轮安保周期,大量国际性、全国性大型活动和会议将在我省举办。防控社会风险,特别是清除滋生社会毒瘤的土壤和温床,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安机关的首要任务。防风险、去毒壤,就要着眼基层,做到主动治理、前端治理,让风险隐患无处藏身;树立眼睛向下、关口前移的导向,引导全警深耕基层基础,提高敏锐感知风险、主动化解风险的能力,实现从被动应对处置向主动预警预测预防转变,做到虑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防患于未然。

(三)要抓落实、重实效,建立打防结合、打防策应的长效机制。通过打击一个点,防住一个面,控住一大片,形成良性循环态势,全方位压降犯罪、化解风险。现在的问题是,打归打、防归防,而且打非所发、防非所需,既打不掉,也防不住。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就是考核导向出了问题。打击好考、好衡量,只要拉个移诉数就可以了,基础防控考核比较难量化、不好考,这势必造成打防考核的权重失衡。在这根考核指挥棒下,各级层层摊派、层层加码,作为源头防控的基层一线,就被各种不切实际的考核指标牵着鼻子走,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这就陷入恶性循环,一头在打,一头在发。要尽快调整现行考核导向,建立防控与打击并重的考评体系,研究制定可量化的基础工作标准,引导派出所回归基础管理主业。全省公安机关都要围绕这个导向抓落实,都要当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行动队长,不仅看面上数据,更要看治安实情,把有限的警力用在刀刃上,推动社会治安良性发展。

二、做强专业,做实基础

专业是撒手锏,是制胜之术,具有不可替代性。公安工作水平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强弱;基础是支撑公安各项业务的基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专业与基础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专业离不开基础的支持,基础也需要专业的指引。因此,做强专业、做实基础,必须同步推进、同向而行。总的来讲,我们现在制胜之术不精、基础管理薄弱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一)做强专业、做实基础,我们要首先厘清两个认识。一是做实基础并不只是基层的事,机关各个专业警种部门也同样都有各自的基础。基础工作也不是只能落实给基层所队做,专业警种部门不管是省厅总队、市局支队,还是县局大队,都要做好各自的基础性工作,不能一味地推给基层。二是不管做强,还是做实,都不是简单做大,而是要做精做细,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有些同志一说到做强做实,首先想到就是要人、要钱、要物。这是误区,是不正确的。有的警种,领导和管理人员一大堆,而专业骨干没几个,头重脚轻;有的派出所仅辅警就几百人,要管好用好这几百人,我们又需要多少的力量啊?!实际上,全省每个单位、每个人都把网格做好了,把自己的责任田种好了,我们的工作就心里有底了。

(二)做强专业,要以业务警种为主体,核心要做强人才队伍、做精专业技术、做尖专业技能。每个层级的专业警种必须是这个条线的最高水平,而且一级要比一级强。当然,省、市、县三级在功能定位上要有所侧重、错位发展,不能搞上下一般粗。要坚持实战导向、需求导向发展专业,满足基层需求。要结合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在部门警力配备上走“精而专”的道路,专业技术岗位要做强,非技术岗位要精简,坚决去机关化、去“贵族”化,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当然,改革也不是简单的精简机关充实基层的问题,更要突出勤务运行机制的优化,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当前,要加快探索农村偏远派出所和交警中队的合署,以及城市派出所、巡特警、交警等多警联勤工作,最大限度地盘活基层警务资源,打破各管各事、各自为战的不良局面。

(三)做实基础,更需要上下合力去推。专业警种的基础工作确需基层完成的,可以向下延伸,但任务与服务要同步延伸,不能只汲取营养不输送养分。要发挥警种专业能力,告诉基层管什么、怎么管,不能只当监督员、裁判员,一味挑刺找毛病而不开药方。专业警种对本警种基础工作负主体责任,如果哪个方面基础不扎实,第一个挨板子的就应该是这个警种,派出所最多只负有限责任、附带责任。基层派出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管理上,把主要警力投向基础管理一线,到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做群众工作,到工作落实的最末端进行管理,切实做好人、地、物、事等基础要素管控,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像浦江县公安局“三驻一联”的做法就很好,各地可以借鉴。同样,基层交警中队的主战场在路面,要加强路面管控,做实源头基础性工作。

三、继承好传统,发展新优势

信息化社会,一切都在变。基层基础的内涵外延,也同样发生了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群众工作是基层基础的内核,这个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一些老民警经常说,以前一个公安员就能管一个乡,乡长、村民都服他,不论大事小事,只要到场几句话就能解决。而现在的不少民警,大庭广众之下说几句话都会脸红,这怎么能去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呢?“枫桥经验”是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战线的一面光辉旗帜,这面“红旗”要永远飘扬下去。2018年将迎来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我们要着眼全面高水平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把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这篇文章做深做透,使之生机勃勃。2017年要连续下发几个文件。第一个要下发的文件是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期将出台《关于总结提炼应用G20杭州峰会维稳安保经验和工作机制的意见》。因为2016年G20杭州峰会安保,我们在坚持党政领导、社会联动共治、发动群众参与等方面创造了一系列好经验好做法。各地要善于抓住契机,当好党委、政府参谋,把这些经验固化下来、坚持下去。第二个要发的文件是加强辅警规范化建设的意见,这个意见现在已基本成熟。夏宝龙书记明确,要在全国率先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这个意见要尽快下发。第三个要发的文件是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意见。这个文件届时将由各个部门联合发。我们现在要有这种观念,公安部门不能单打独斗,一定要整体推进,这样发的文件才管用。第四个文件,就是我们今天发的《关于创新和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指导意见》。这些年,我们致力于公安信息化建设,推动了基础工作的不断发展。但是,过度依赖技术,也造成拣了“科技”丢了“传统”的问题。现在一提起深层次、内幕性的情报线索,有的同志就认为那是专业警种的事,必须靠信息化手段获取,而忽视了基础工作中“大脚板”的作用。实际上,信息工作本身就是基础工作。比如说视频监控建设,有些地市进展很快,而有些地市却进展很慢,这个问题不是出在书记市长层面,是出在公安局长层面。下一步,“雪亮工程”建设要加大工作力度。一是资源要整合。现在全省的视频监控有几百万个,这些都是宝贵的资源,要抓紧整合。二是布局要合理。该布局的地方,特别是关键卡点都要有。三是视频要高清。我们现在的问题,发生案件要查看视频,要么是黑屏和坏的,要么是看不清。这是基础工作不扎实。希望各地抓好落实,真正把全省的视频资源整合到位,把安保的眼睛布全、擦亮,延伸到各个角落,明察秋毫。如果宁绍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视频监控是全的,也不至于发生这么大的案件。同时,基础民警的人力情报工作,也是我们源源不断获取最广泛、最鲜活情报线索的根本途径。我们一定要善于发动群众,让群众成为民警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成为公安机关的信息渠道和力量源泉。什么时候我们的群众能像“朝阳大妈”一样了,把社区的异常情况都掌握住了,说明我们的基层基础工作就是做扎实了。

如果说传统的基层基础工作是平面的,那么信息化时代下的基层基础工作就是立体的,必须是天上有“云”、中间有“网”、地上有“格”。新形势下,全面高水平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就是要加快实施“云上公安、智能防控”第一战略,使之插上信息化翅膀。要拓展基础信息化内涵外延,把信息作为战略性资源,尽快推进立体化多源感知信息采录体系建设,努力构建信息采录感知网,推广移动采集设备,全息感知基础信息。同时,我们还要继续下大力气解决基层民警多头重复采录的问题。我们原本是依托信息系统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民警治安管控负担的,但事与愿违,反而增加了基层民警的信息化负荷。这个问题也是老生常谈。解决的办法,就是要加快推广派出所工作模块,建立全省统一的基础管理平台,实现工作一个平台开展,数据一个平台沉淀。

四、服务范围越广,管理能力越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事实上,服务与管理是内在统一的,服务就是管理,管理的根本目的也是服务。当前,群众对公安行政管理服务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把管理与服务融合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全面、周到的公共服务,有效覆盖专业工作难以触及的领域,有效采集日常管理难以采集的信息,更好地服务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努力实现服务有形、管理无形。

当代社会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服务、管理融合创造了条件。杭州市局“警察叔叔”APP,上线搭载18项服务项目,群众只要通过实名认证,可以随时随地办理业务。现在实名认证用户就有46万人次,日均活跃客户达9000人左右,点击量达到1024万次。我们为群众提供了服务的同时,无形中把人的管理也做到位了。所以说,服务就是管理,服务的范围越广,管理的能力就越强。“互联网+警务”是一片有待充分开发利用的新疆域,为我们服务管理打开了无限空间,我们要积极开拓好、利用好。据统计,全省公安机关已有微信、微博、客户端这“两微一端”几百个,而且各地还在继续探索实践,但这项工作缺乏顶层规划,如果不统筹整合,又会搞出新的平台林立、无序发展问题。省厅宣传处、科信局、办公室要加快推进“掌上110”平台建设,既把服务、管理、宣传等更多内容搬上线、融在一起,又要满足各地个性化服务需求,真正形成全省集群效应。

“最多跑一次”是省委、省政府2017年推出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外部倒逼内部的一次行政管理服务改革,更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浙江实践。我们要主动担当、自我革命,深化流程再造,该下放的权限坚决下放,该上网的服务坚决上网,该减少的环节坚决减少,该监管的坚决管到位。从这项工作推进过程看,有些同志还在对手中的权力恋恋不舍,以事权在中央、政策不允许、安全没保障等借口推诿拖延。现在买根油条都可以支付宝支付了,但我们有的窗口办理证照还在让老百姓交现金。还有像交通违章处理,有的窗口,群众天天排长队;而且高速的要到高速窗口处理,地方的到地方处理,机场的到机场处理,火车站的到火车站处理,为什么就不能同台处理?我们要抓紧改进完善,不能再让群众来回折腾了。车俊省长提出“最多跑一次”,讲的是“一事”最多“跑一次”,是办同一事到省里所有的部门最多“跑一次”,而不是每个部门“跑一次”,要做到谁牵头、谁负责。当前,我们有些公安机关还在致力于增设办事窗口,增加办事人员,认为这是在服务群众。其实恰恰说明思想还不够解放,简政放权还不到位。这次,衢州市公安局紧紧抓住“最多跑一次”试点改革,把原先10多个办事窗口合并成1个窗口,不仅让群众少跑腿,还一下子解放了9名警力,这就是双赢。当然,让群众“最多跑一次”,我们也要坚持实事求是。能够实现的,要向社会公开,说到做到。对那些政策法规还不允许“跑一次”就解决的,也要向党委政府汇报清楚,向老百姓讲清楚,赢得理解。

五、机关要服务到位,基层要落实到位

我们强调,基层要围绕百姓转;同样,机关也要围绕基层转。但现在我们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资源在上、责任在下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基层所队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打防管控任务,但能使用的信息资源和技术手段却是最少的。这次,省厅办公室的调研,对6个市公安局和16个派出所2016年打处任务获得上级技术手段支持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平均值仅为27.3%,一些农村所不到10%。一些基层单位办案得不到内部资源的有效支撑,无奈转向社会企业求助,虽然最后把案件破了,但是耗费的资源要多得多。有的基层单位为了办案争取手段支持,光审批找领导签字就要跑很多趟。不要说基层,省厅机关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有的系统使用权限,只有部分科长有,绝大部分科长没有。那我们这些资源还干什么用?这里要明确一个责任,资源使用出问题的,该怎么处理就要怎么处理。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这些资源都是拿着党委政府的钱建的,你有什么权力拿着不放?机关一定要有为基层服务的意识,该放的资源和手段要放到底,绝不能再搞“贵族”化、拥兵自重那一套了,必须抓紧梳理出一批服务清单、下放手段资源清单,让基层“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就能把事情办好。

机关不仅要放权到位,还要多做基层做不了、不会做的事。近期,省厅正加快打造情指联勤的“最强大脑”,希望通过建立警务超市、内部110等机制,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难题。但是,“最强大脑”的核心还是技术、信息的有效支撑,这不是单靠指挥中心、情报中心两个部门合并就能做好的,其他警种也要无条件参与和支持。现在,有不少基层同志反映,各业务条线的工作抓得都很紧,对下检查督导的力度也很大,但方式方法还可以再改进。他们提出,对基础工作的督导,不仅要看末端,还应该溯源,通过对既发案事件的倒查,看到底哪个环节出现了疏漏,哪个单位和个人责任没落实,并利用后台大数据分析,帮助基层查找问题、治于未病。基层的这个思路就很好,我们要按照这个方向,适当做些调整。县级公安机关是抓基层基础建设的主体。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基层基础工作的管理指挥权还是要还给最熟悉情况的县级公安机关,上级部门不得以考核指标等方式横加干涉。县级公安机构如何改革,基层基础工作怎么开展,应由县级公安机关做主,为什么?这个基层所队是他管的,责任是他的,压力也是他的,该怎么搞,他自己最清楚,如果说他没有搞好,那我们再来处置,而不是以我们的要求来限制他怎么工作。

强调机关服务基层,对基层来说,不是坐等上级来“喂饭吃”,而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因地制宜地解决好本地问题。比如,省厅的三个“1号文件”,有些地方就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解决了不少问题。像省厅推广的“相对集中办案”、刑事案件“繁简分流”、行政案件“快速办理”等一些好做法、好制度,有些地方就没有落实好。这次省厅出台的《浙江省公安厅关于创新和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很多机制性、保障性措施,基层要抓紧落地落实,不要错失良机。

六、稳得住人,留得住心

做好基层基础工作,确保队伍稳定是根本。近三年,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加强基层所队建设,但派出所警力仍呈外流趋势,有的派出所减了三分之一警力。保持基层队伍稳定,必须要实行刚性约束。如果是中心工作、重点任务、专项行动要抽人,要先抽机关警种的人;如果机关要调人,必须调一补一、先补后调。不这样做,我们出台的“县局派出所警力占比要达到45%,其中城区分局要达到60%,社区民警在派出所警力占比要达到30%”这些规定,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各地要认真进行自查,如果没有按照要求落实的,要借助这次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抓紧补齐。同时,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只在报表上补齐,必须人员实际到位。省厅督察总队要牵头治安、交管等部门开展一次专项督察。我在基层派出所蹲点调研时,有个村书记向我反映,社区民警频繁更换,刚熟悉起来又调走了。社区民警要做好工作,必须扎根社区,只有真正和老百姓有时间的沉淀、有感情的积累,社区警务工作才能做扎实。

刚性留人是权宜之计,拴心留人才是治本之策。现在多数基层民警是千方百计想调入机关,原因大体有三,一是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二是工作风险系数高;三是晋升空间小。我们要针对基层民警的这些顾虑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真正让他们在基层能安心、有盼头。近期,就基层关注的一些问题,我们和财政、人社、民政等多个部门进行沟通,争取支持和理解。像辅警的待遇问题,省委常委会已专门研究,明确了具体意见。大家回去后,要认真研究讨论,特别是要多听取基层民警的意见,看看还有什么需要省厅出面协调解决的具体问题。讲这些问题,就是要传递厅党委对基层的重视和关爱。希望各地也要这样做,基层所盼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近年来,全省派出所民警经济待遇普遍有所提升,但我们在基层调研时也发现,现在的80后、90后民警,对多增长一两万元的年收入并不是很看重,他们更加关注休息权保障、警营文化认同、生活质量提升。丽水市公安机关近些年持续打造“美丽警营”,深受基层民警欢迎,各地可以借鉴,真正把派出所和交警中队建成舒心的家。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敢于为民警依法履职撑腰壮胆。现在3年警龄以下的民警是执法办案主体,但这些民警缺乏执法现场系统性培训,特别是面对抓捕任务,没有过硬的警务技能是难以胜任的,而且还可能危及自身安全。近年来全省因公伤亡民警中,派出所和交警中队民警占了76.7%。办公室近期调查也发现,许多民警对一年一次的业务培训甚为渴望。希望各地积极克服工学矛盾,尽可能为民警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当然,强调拴心留人,除了厚爱,更要严管。很多时候,从严治警就是最大的从优待警。我们要坚持全面从严不动摇,明责尽责,层层压实责任,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不让一个同志掉队。近期,连续发生民警驾驶警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这个情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民警的行车安全教育。

创新和加强新时期公安基层基础和治安防控工作,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事关公安事业发展全局,是践行“保三争一、勇立潮头”的题中之义。全省上下一定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一任接着一任抓,一年接着一年干,真抓实干、一抓到底、久久为功,努力打造新时期公安基层基础和治安防控浙江高地,坚决当好“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主力军,为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中国公安的明天”贡献浙江经验、浙江素材、浙江样板。

(责任编辑:郭建华)

D631

A

1674-3040(2017)03-0005-06

2017-04-12

徐加爱,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浙江省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

*本文系2017年4月1日徐加爱同志在全省公安基层基础和治安防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本刊发表时内容有删节。

猜你喜欢

警种公安民警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执法记录仪在公安工作中的适用性研究
对现代警务协作形式和指挥的分析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我国行业警种发展的模型构想及其结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