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艺术实践课程研究性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2017-01-24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12期
关键词:研究性艺术课程

高 阳 刘 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

高校艺术实践课程研究性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高 阳 刘 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

研究性教学的实施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在高校艺术实践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有必要性。研究性教学体系中,学生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主要体现在创新性、研究性、开放性、主体性、合作性等方面,本文分析了培养学生素质的方法。

研究性教学;艺术实践课程;学生素质

“研究性教学”由西方教育界首先提出。在美国,研究性大学实施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模式,建构起以研究为本的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并取得成功。这种模式在欧洲大学中普遍推行。20世纪末期,大陆教育界开始将这一教育理念引入国内,由此,高校“研究性教学”的研究与探索方才兴起。

一、研究性教学及在高校艺术实践课程中的意义

研究性教学是教师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从学科领域、课程内容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通过教学过程的研究性,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教育部在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国对“研究性教学”的研究与应用尚处于初始阶段。国内高校开始把“研究性教学”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和策略。教育界将研究的重点投向了对研究性教学发展模式、实践要求以及与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互动机制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之上,力图使理论与课程实践相结合,加快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目前,这种尝试在计算机、医学、新闻传播、工学及体育等已经实施,但在艺术学科尚未有效开展。由于艺术类专业强调技法学习以及动手实践的特殊性,导致许多教师产生艺术教学与学术化的“研究”几无联系的惯性思维,从而导致艺术类课程中研究性教学观念及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欠缺。社会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越来越注重创新和实践能力,艺术学习的特殊性决定了灌输式教学早已无法满足当前的艺术实践课程教学,实施研究性教学是必然之举。研究性教学与现代艺术专业教育目的的一致性、与中国艺术传统教育模式的相通性以及国外大学的成功经验,说明艺术实践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重要性。

二、实施研究性教对学生素质的要求

高校艺术实践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以获取知识、训练思维和培养能力为教学目标,涵盖课程知识、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从课程设置方面来说,包括引导式、启发式、探究式在内的多样教学模式,通过这样的课程体系设置,建立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信息时代带来的科学技术及社会的急剧变化,使得在未来的学习中,团队作用越来越重要,创新精神越来越有意义,这些对高校艺术专业实践课教学不断提出新的挑战,教育目标也在发生变化,需要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性

传统是教学主要靠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为主,艺术专业实践课程主要以讲习技法为主,教师在课堂上示范讲解,学生进行模仿性的训练,学生很难将技法训练和艺术创造有机结合起来,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研究性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社会发展带来经济基础与意识形体态的改变,以计算机、空间技术等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之后,人工智能技术、三维扫描与3D打印技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技术可以通过机器被无限复制,由此带来的产业结构转型使社会对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创意技术更为关注。时代的发展使社会对艺术人才的要求,由以前关注其技术掌握能力转向注重创新实践能力。”[1]

(二)研究性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传统教学中,需要老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主动去探索和钻研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研究能力。

(三)开放性

在研究性教学中,师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平等而民主的关系。学生和老师一样,是平等的探索知识的个体,教师不是简单的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同学之间并非竞争关系而是合作完成学业的关系。应该在教学中充分营造开放自由的学习气氛,这有利用提高教学效率,符合艺术人才培养规律。

(四)主体性

强调学生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自主意识,主动学习,培养个性,而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个体,应该有计划、有目标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学习的效率。

(五)合作性

高校艺术实践课研究性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需要学生合作完成很多任务,大家分工合作,发挥所长。

三、高校艺术实践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素质的方法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活动,目的是启发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革新。研究性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一,要在大学全部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创新意识,强化培养目标。四年级学生结合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来实施研究性教学比较容易,但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一年级的四年级都应该贯彻。一年级就应该开始相应的课程或者讲座活动,给学生制定四年里的研究性学习计划。二年级可以参加一些项目活动,培养团队意识,三年级参与学术性活动,四年级针对毕业实施研究性教学。比如清华大学提出“研究性教学过程化”,将研究性教学融入教学全过程。

第二,独立设置专门环节,开发新课程。针对艺术实践课程的特殊性,建构起独具特色的、适合艺术专业本科生教学的研究性教学模式。主要问题就是如何解决艺术实践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性”。艺术专业实践课程多是以技法示范和软件操作技能为主,如何在这种实践性课程中寻找教学方法的“研究性”十分重要。目前国内外一些学校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比如设置专门的研究性课程,设置项目课程,设置学术活动,设计一些需要辩论讨论的专题等。

第三,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突出“项目+实训”的培养方式。艺术实践教学的特殊性,使得该类课程的研究性教学适宜采取以“项目构思+实训创新”为核心的建构模式。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课堂项目分析与项目主题确立。(2)项目资源整合研究与实践性操作。(3)项目成果输出与创新性思维培养。这三个阶段紧密相连,在实施过程中再辅以课堂问题探讨和课外自主“学研”模式,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模式体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理论、技能学习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高综合创新能力提供学习环境。例如,可以在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上,拿出具体示范的工作项目,深入实践如何将艺术实践课程融入到具体的项目中。比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动画专业的实践课程,将气象动画片《逃走的水》《24节气》以及气象预警信息漫画等的部分制作内容和过程演示纳入到课堂教学,同时将FLASH软件教学和传统二维艺术片创作同时纳入课堂,不仅使学生能在“做中学”,更使专业教学项目化、实际化。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研究、合作能力有很大帮助。

第四,改进学生的评价机制。传统模式的教学评价方式,更重于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而研究性教学模式中,就需要设计一套适合评价研究性学生水平的评价机制。从大学的管理机构到院系的管理机构应该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设立专门的机构实施管理。应该通过这些改革,营造更为宽松的气氛,便于推广和实施培养研究性教学的气氛。

第五,教育者角色转换。在研究性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应该发生变化。“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开展研究型教学,教师首先要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雅克·朗西埃所说的‘无知的教师’是基于平等哲学的教育者,符合高校艺术专业研究型教学对老师的要求。”[2]教师与学生平等,共同探索知识,一起求知的角色转换,成为课题的设计者,帮助和服务于学生,启发学生设计研究目标、拓展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素质有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研究性教学是适应当代大学精神和艺术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在高校艺术实践课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开展研究性教学,学生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升研究性、主体性和开放性、合作性,完成研究性学生身份的转变。这符合教育部门对教育目标的新要求,也符合社会对学生的新需要,有利于艺术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也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1]刘凯.艺术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必然性与可行性[J].美与时代(下),2015(9).

[2]文苑仲.成为”无知的教师——高校艺术专业研究型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J]安徽教育,2017(10).

G642

A

本文是2016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艺术实践课程研究性教学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6JYZB01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引进人才课题(项目编号:2015R069);江苏高校哲学社科项目(项目编号:2016SJD76007)阶段成果。

高阳(1975-),女,汉族,江苏南京人,讲师,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猜你喜欢

研究性艺术课程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纸的艺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