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 精准 多维
——高校共青团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2017-01-24|

中国共青团 2017年5期
关键词:团支部团委共青团

文 | 高 凯

分层 精准 多维
——高校共青团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文 | 高 凯

共青团改革势在必行,但是怎么改,我们大连大学共青团也在苦思冥想,供给侧改革是我们思考的重要方面,因为我们服务产品提供得好不好,是不是满足青年成长的需要直接决定了青年的“用户体验”,也就是我们生存的根本。所以我们认为“分层精准多维”的供给侧改革角度可以作为我们探索改革的切入点。

分析青年学生群体结构,合理进行分类分层

高校青年学生群体从第一课堂教育培养的角度,目前很难进行普遍性分层分类教育,但是我们共青团所承担的第二课堂教育应该充分考虑、尊重青年学生群体的结构性特征,按照我们能够提供的服务内容进行分类分层实施。我们可以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实际的知识储备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进行不同形式和层次的归类和划分,坚持因人而异、分类指导的原则,切实推进供给对象的层次化、类型化,切实加强和提高共青团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我们主要从这样几个维度去掌握:

第一,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骨干培养角度,分为校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团委学生副书记,校院学生组织各部门部长、副部长,基层团支部书记、班长,优秀团员骨干等。围绕这几个群体,我们设计了团学骨干培训班、团支部书记培训班、优秀团员进修班等。2017年,我们正在筹划更高端的群体,“优秀莲子培养计划”,面向全校2006级本科生、研究生选拔20名优秀骨干,进行精英式系统培养。

第二,从青年学生成长需求角度,我们分为学习困难学生、交往困难学生、才艺缺乏学生、体育锻炼缺乏学生等等,针对这些群体设计服务平台,重点指导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有效开展。我们的“十七舍课堂”学困生学业帮扶体系、F2F(面对面和陌生人谈话)学生非正式组织、春秋运动季等就是针对这些群体设计的平台。

第三,从青年就业需求角度,我们分为公务员考试群体、研究生考试群体、出国留学群体、行业就业群体等,围绕这些设计平台组织各种讲座、辅导,尤其尝试自办培训班和购买服务,积极打造共青团优质课外培训服务资源满足这些群体需求。

第四,从年级不同角度,我们把大学四个年级教育单向、交叉综合考虑。大一主要是适应性支持,以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为主。大二承担学生干部工作,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为主。大三围绕专业赛事、就业方向搭建创新平台。大四围绕高质量就业提供支持。

所以,在大连大学很多活动的设计就是按分类分层原则有针对性开展,兼顾其他,因材施教。简言之,我们是围绕群体特征去设计活动,而不是有了活动去安排人、去找人。

调研青年需求多样化差异,有效设计精准供给

青年学生发展水平不同,成长需求必然也会存在多样化、差异化。过去我们也考虑差异化提供服务,但是大多数都是面对学生骨干、优秀青年学生提供一些教育资源。面对更为广大的青年,尤其普通青年的成长需求往往是泛泛的、普遍性地提供,这样的供给往往青年不接受、不叫好,更不能叫座。所以,高校共青团改革供给侧,要深入研究需求端的特点,不仅要分层分类,更要精准供给,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靶向”。

比如,我们现在关注基层团建,无法回避的就是高校对于基层团干部的岗位认同、身份认同。在二级学院,专职团干部多为辅导员兼任,或者兼任辅导员,学生团干部角色更为尴尬,很多二级学院学生团委副书记被称为学院学生会主席秘书,班级团支部是班长秘书,不容乐观。围绕这个群体的工作需求,我们改革完善出台了《基层团组织、团支部“定岗位、定职责、定考核”实施办法》,让基层团委、团支部明确职责,强化意识,加强团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出台了《大连大学推荐优秀团员入党实施细则》,基层团组织理直气壮担负起党组织交给的神圣职责;联合大连大学科技处、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发起《大连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基金项目》,第一次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工程放在全校科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层面,不仅提升团干部青马工程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更重要的是增加了这个群体的角色自豪感。

针对很多学生群体艺术修养、审美修养的需求,邀请大连兰克国际艺术学院的老师进校园,创办了连大团校“兰克美丽课堂”,学生们异常火爆地报名抢票,他们第一次感觉原来共青团还可以教我们怎么化妆、怎么服饰搭配、怎么礼仪待人。

分析青年接受方式的变化,有效提供多维供给

我们都深刻体会到当代青年接受方式的多样化,传统的灌输、课堂教学、校内教育、纸面宣传等等,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在的青年学生群体,但是与之相反的手段,尤其单纯依靠网络也不一定能达到理想效果,如何根据实际构建综合的、多维的供给方式,则是我们急需探索的。

2016年6月,金普新区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交流会在大连大学成功举办。这是金普新区团委和大连大学团委首次合作开展的区域化团建项目。为加深合作,大连大学团委选派两名学生会副主席到金普新区团委挂职锻炼,金普新区的共青团工作和大连大学共青团工作合作项目不断扩大,最受欢迎、最受益的就是青年学生。

大连中冶北方设计院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级知识分子居多的设计院,和大连大学毗邻而居。大连大学团委和中冶北方团委密切联系,主动聘请中冶北方专家为大连大学“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的导师。同时大连大学学生推拿协会走进中冶北方,为企业员工义务推拿,使员工得到放松,学生得到实践锻炼。这种互利友好的交往方式收到了各方的广泛赞誉。这两个案例是团委根据学生对社会资源的需求,改善灌输式供给方式和供给内容的一个尝试,强调体验式教育。学校团委搭建了学生互帮互助供给平台——十七舍课堂学业帮扶体系、专业老师指导学生供给平台——大学生创新工作室、机关干部指导学生骨干供给平台——处长助理岗位挂职机制。

学校团委高度重视网络平台供给,但是也关注传统纸媒平台,毕竟还有一部分学生群体对纸媒产品是有需求的。所以,我们创办和提供《连大青年》团刊纸媒和网络版,满足不同阅读群体需求。

在具体的工作探索和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只有真情实感、设身处地地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围绕学生,改革供给方式和供给内容,青年学生才会围绕我们,才会信赖我们,我们共青团工作才有时代价值。

(作者系大连大学团委书记)

猜你喜欢

团支部团委共青团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高校团委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工委)”名单(共三百一十二个)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关于如何做好企业团委工作的思索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创建“雷锋团支部”立足岗位学雷锋
中学团支部希望得到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