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全国青年社会组织“伙伴计划”项目总结会上的讲话
2017-01-24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文 |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徐 晓
在2016年全国青年社会组织“伙伴计划”项目总结会上的讲话
文 |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徐 晓
(2016年12月2日)
青年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一起在这里对全国青年社会组织“伙伴计划”示范项目进行总结,进一步讨论问题、交流思想,共同研究加强青年社会组织工作。刚才,几位青年代表作了精彩发言,分享了经验做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很多好建议,从中可以感受到大家很强的公益情怀,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听了很受启发。下面我简要谈三点体会,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把握时代脉搏,共青团要与青年社会组织成为凝聚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的“好伙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社会治理等提出了很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和《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也对共青团做好青年社会组织工作、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为共青团和青年社会组织加强彼此合作、发挥组织作为提供了巨大机遇。
1.共青团加强对青年社会组织的联系、服务和引导,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要求。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加速推进,经济社会深刻转型,群众需求多元发展,党和政府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等方面面临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社会管理”提升为“社会治理”,一字之差凸显了社会管理理念和运转机制的重大转变,表明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作用,更加重视全社会的共建、共治、共享,这为共青团组织和青年社会组织提供了巨大工作空间。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系统的“第三部门”,具有自主性、平等性、志愿性、公益性等特点,能够有效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增强社会管理的柔性和效率,可以说是民生需求的“晴雨表”,是公共服务的“助推器”,是社会矛盾的“润滑剂”。共青团与青年社会组织紧密联系、深化合作、优势互补,有利于引导青年协同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共青团加强对青年社会组织的联系、服务和引导,是共青团有效凝聚青年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青年思想观念更加活跃,价值取向更加多元,群体构成更加分化,利益诉求更加多样,构建新型团青关系面临新情况新机遇。当前,我国社会建设跨入新阶段,青年社会组织蓬勃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国注册社会组织达66.2万家,其中大多数是青年社会组织,所开展的活动吸引了亿万青年参与,青年社会组织已经成为共青团联系服务青年的组织载体和重要依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在哪里,团的组织就要建在哪里;青年有什么需求,团组织就要提供针对性服务。在推进共青团改革的进程中,加强青年社会组织工作,是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增强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举措。2016年,共青团中央专门成立社会联络部,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做好青年社会组织工作,构建新兴团青关系,形成共青团联手青年社会组织凝聚青年、服务大局的生动工作局面。
3.共青团加强对青年社会组织的联系、服务和引导,是青年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我国青年社会组织的数量和规模都有了长足发展,为社会治理注入了正能量和新动力。但是由于我国社会治理方式仍然比较粗放,政府投入、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青年社会组织发展仍然面临诸多现实困难。比如,有的组织规模普遍较小,社会影响力还不够大;有的组织资源汲取能力不足,“自我造血”功能不强;有的组织存续时间较短,社会公信力不足;等等。当然,也有些青年社会组织已经进入良性轨道,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但仍有着参与机制不完善、参与空间有限、参与程度不深等问题。我们在与青年社会组织沟通过程中,感到大家普遍希望共青团能够发挥社会公信力强、组织体系健全、与党政相关部门协调协作顺畅的优势,为青年社会组织提供更多交流机会和合作平台。青年社会组织既是共青团服务的重要对象,也是共青团开展工作的重要伙伴。共青团支持青年社会组织发展,这既应了青年社会组织发展之“需”,也应了共青团组织之“责”,更应了共同做好党的青年工作之“要”,必须克服思想障碍,加大工作力度。
二、强化联系服务,共青团要搭建与青年社会组织合作的“连心桥”
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各地团组织与青年社会组织开展了广泛合作,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在推进社会建设、参与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如何进一步总结实践经验、理顺工作机制,引导青年社会组织更好地服务青年成长进步、推进社会和谐稳定,是共青团面临的重大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研究,团中央形成了一些初步工作设想,希望大家一起来探索和实践。
1.着眼组织培育,分级推动建设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立具有一定服务功能的公共空间,是助推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基础。一方面,要通过组织化手段,推动各级团组织建立培育孵化基地,为初创型、草根型青年社会组织发展提供普惠性孵化支持;另一方面,要通过社会化方式,联合一批枢纽型、公益支持型社会组织作为合作伙伴,为青年社会组织提供资源对接、注册辅导、管理咨询、项目运营等社会化综合服务。
2.着眼人才建设,分层实施“青年社会组织领袖培养计划”。重点围绕政策解读、活动策划、组织管理、领导力培养和新媒体运用等方面,分层加强业务培训和工作交流,帮助青年社会组织骨干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广泛联系社会公益领域的专家或资深人士,依托互联网平台录制发布“青领慕课”,提供公开的、共享的优质培训资源。大力选树优秀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凝聚一大批社会领域青年人才,特别优秀的要积极向团青组织和人大政协推荐使用。
3.着眼平台搭建,分类提供青年社会组织展示交流舞台。积极探索搭建青年社会组织资源对接平台,通过举办公益交流年会、公益创投大赛等活动,帮助青年社会组织展示公益形象、推广公益项目、对接公益资源、发现公益人才,获取自身发展的资源要素。探索建立青年社会组织交流合作机制,通过举办圆桌会议、成立工作联盟等方式,推动青年社会组织交流交往的规范化机制化,形成联合联动的工作格局。探索打造基于社区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把共青团的信息供应、品牌活动、资源支持等有机整合,实现“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公益项目/志愿服务”的区域化联动机制。
4.着眼机制创新,深化实施青年社会组织“伙伴计划”。探索以服务困难青少年群体为导向,以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为支持,由青年社会组织承接并实施具体服务的项目运行机制。以“伙伴计划”为抓手,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借助项目申报、评估、考核等市场化方式,创新项目培育和支持模式,建立共青团与青年社会组织协同合作的工作体系。
三、加强能力建设,共青团要帮助青年社会组织练好“健身操”
提升组织管理和服务能力,是青年社会组织发展之要。今天在座的各位青年代表都是“伙伴计划”示范项目的实施者,也都是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行家里手。借此机会,我也向大家提几点工作建议。
1.要把握时代机遇,体现社会价值。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出台了降低准入门槛、政府购买服务等支持措施,对社会组织党建、团建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大家要积极研究和把握这些政策措施带来的发展机遇。同时,青年社会组织也要坚持需求导向、坚持公益原则,抓住青少年需求的“痛点”和社会治理的“盲点”,探索更多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努力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2.要借助市场手段,创新运作模式。公益事业并不排斥采取市场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出现许多社会企业,以公益性市场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取得了成功经验。国内一些青年社会组织实践表明,在保证公益性的前提下,合理引入一定的市场手段,尤其是在公益项目的开发管理中,积极引入组织治理、市场合作、品牌建设、绩效评估等手段,有利于增强自我造血机能,形成持续运营模式。希望大家在这方面加大探索力度,总结成功经验。
3. 要加强自身建设,实现持续发展。要提升项目策划能力,根据组织自身定位,坚持差异化竞争策略,加强项目策划和实施,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比较优势。要提升队伍建设能力,大力发掘和培养骨干力量,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团队的内在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内部管理制度,努力提升社会公信力和竞争力。
最后,希望大家发挥好榜样示范作用,带动更多青年社会组织投身到服务青少年事业当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