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青年创业难题的黄岩思路
2017-02-10陈智迪
文 | 陈智迪
破解青年创业难题的黄岩思路
文 | 陈智迪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引擎。作为社会中最具理想、最富激情、最有创造力的群体,青年已成为当前推动“双创”工作的生力军,而推进青年创业也日益受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黄岩一直以来都是一片创业创新的热土,经过多年发展,走出了不少青年企业家,也打出了不少“制造名牌”。
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近年来,团黄岩区委始终把推进青年创业作为自己服务青年的一项核心内容,以大学生、农村青年等初次创业青年为重点,以创建青年人才(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为抓手,通过社会化合作、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扶持等手段,着力助推青年创业。自2012年以来,团黄岩区委通过多方努力,不断完善对创业青年的帮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创业氛围不够浓厚。随着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青年群体普遍出现创业动力不足、创业意识不强、创业热情不高等情况,求稳心态、畏难情绪有所抬头。部分有创业欲望的青年,受自身知识和能力不足限制,创业成功率和可持续水平不高。再加上区域内技术、管理、营销等基层人才较为缺乏,地区性、行业性、经营性创业壁垒仍然存在,使得创业领域受到限制,降低了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一定程度抑制了多元创业主体活力的激发。
黄岩青年创业培训满意度示意图
教育培训质量不高。培训载体较为单一,仍以政府、高校、企业合作共培模式为主,缺少各类创业实训基地和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重理论轻实践,像市场分析、项目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较少,无法满足创业青年实际需求。教育培训与后续扶持指导之间缺乏连贯性,导致培训与创业分离,实际成效大打折扣。对创业培训的青年的调查问卷显示,31%的青年觉得培训对自身创业很有帮助,59%的青年觉得创业培训对自己有一定帮助但是意义不大,还有10%的青年觉得创业培训毫无意义。同时,38.46%的创业青年觉得创业培训可有可无。此外,创业培训资金较为匮乏,团区委作为推进青年创业的主力,实际可获得的资金支持非常有限,严重制约了创业培训的长效性和品质化。
政策壁垒亟待突破。一方面,政策覆盖面有限,力度小。现有部分政策门槛较高,并未涵盖全部创业青年。比如,创业孵化园入园条件设定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台州户籍青年,其中黄岩户籍青年和大学生村官优先入园”。据调查,黄岩区有创业意向的青年中,初中以下学历占15.38%,高中及中专学历的也占了15.38%,这就将大量有创业意向、急需政策扶持的初、高中毕业生及优秀外地人才拒之门外。对已入园企业进行资源分配时,又存在“撒胡椒面”现象,对高成长性、发展潜力好的项目支持力度略显不足。另一方面,政策碎片化严重,落地难。除团区委外,区就业处、人力社保、财税等部门也有相应的创业扶持政策,不同政策的执行主体和目标对象各有侧重,部分政策前置条件、认定程序、办理流程不清,导向性不明,以上因素都加大了政策落地难度,降低了政策使用收益。
融资难题较为突出。多数创业青年进入社会时间较短,自有资金积累不足,难以满足创业需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提供信贷支持时更加偏向于大中型企业,对初次创业者信贷需求设置了较高门槛。民间借贷利率较高,极大增加了青年创业成本。在接受调查的120人中有102人认为初期创业最大的困难是资金筹集,占了85%。
服务配套有所脱节。信息交流渠道不够通畅,未形成专业、系统、全面的创业信息平台,相关创业扶持政策和产业发展需求无法有效对接初创青年创意。创业中介机构较为缺乏,已有中介服务多以代办手续、代缴费用为主,缺少项目融资、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服务。后续跟踪追访不够到位,调查现状较多、解决问题较少,提供技术支撑、进行项目推广等方面服务更加有限。
黄岩青年创业初期困难问题一览表
对策和建议
青年创业是一项高门槛、高投入、高风险的事业,需要政府、社会多方支持。团黄岩区委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将创业青年“扶上马、送一程”,为创业创新保驾护航。
发挥组织优势,优化创业生态环境。持续加强创业政策宣传引导,帮助青年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逐步消除阻碍创业的体制、机制和观念障碍,建立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营造“人人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十佳互联网创业青年”“十佳创业创新项目”评选活动,加大对创业创新优秀典型的宣传推介力度,定期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优秀创业青年举办经验分享、座谈交流等活动,以点带面激励和带动广大青年干事创业,营造“比学赶超、创新争优”的良好氛围。积极举办青年创业大赛等创业创新活动,不断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调动更多青年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创业创新热情。
发挥智力优势,加强创业教育培训。一是增强培训的全面性。拓宽创业培训服务范围,凡是区内具有明确创业意向和创业培训需求的青年人才,都可列入培训对象范围。支持公共服务机构、高校、企业合作建设青年创业大学和实训基地,为青年提供各类培训服务。二是增强培训的专业性。建立优秀创业导师人才库,深化导师“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为青年创业提供政策解读、分析论证、项目管理、跟踪评估等“全流程”指导。三是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坚持需求导向,设计、构建多层次、模块化的创业培训课程体系,探索建立青年创业阶梯式轮训制度,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储备式培训,进一步提高培训实效。
发挥政治优势,完善创业体制机制。一方面,完善创业政策体系。积极争取区人力社保、财税、工商等部门支持,盘活更新现有创业政策存量,适时制定出台更加普惠、更具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另一方面,完善创业服务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在创业孵化园设立专门审批服务窗口;进一步简化注册登记流程,提供一站式办理、无休日预约、多证联办、审批代办、网上申报、快递送达等服务,为青年创业提供更多便利,减少创业人力、物力成本。
发挥资源优势,拓宽创业融资渠道。一是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整合区财税、人力社保、科技、人才办、就业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创业扶持资金,设立青年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扶持处于初创期或种子期、具有较好成长性的青年创业项目。二是不断深化团银合作。积极整合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资源,加快建立“团委牵头、银行主导、多方参与”的战略合作关系,推进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发展。三是创新引进民间资本。推动众筹、互联网金融、股权投资基金等新兴业态发展,通过定期举办优秀创业项目推介活动,引导基金加大对我区青年创业项目的股权投资力度。
发挥载体优势,做大创业服务平台。一是孵化平台。探索建立以“创业苗圃-创业孵化园-产业园区”为主轴的多层次孵化体系。创业苗圃,为青年提供见习机会和岗位。加快启动青年人才(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二期建设,构建公益性创业指导服务平台;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打造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继续加强与小微企业创业园间的交流合作,引导更多新孵化青年创业项目入园经营,实现规模发展。二是中介平台。鼓励和支持创业中介机构发展,不断加强中介机构管理,通过市场竞争促进中介服务收费合理下降,进一步减轻青年创业成本负担。三是保障平台。建立健全项目评估管理机制,增强团组织对创业项目可行性研究能力,提高项目孵化成功率。建立健全后续跟踪服务机制,可通过参股优秀项目等方式,与创业青年建立互助共生合作关系,持续关注、联系、帮扶项目。
(作者系团台州黄岩区委副书记,主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