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风险点何在

2017-01-23王丽娟

财经国家周刊 2016年26期
关键词:不良贷款金融风险实体

王丽娟

风险主要体现在人民币汇率波动、跨境资本流动、资金“脱实向虚”以及居民加杠杆过快等方面。

“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2016年的最后一天,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发表新年致辞时如是表示。

这也正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金融工作定下的核心任务:要求“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

2016年一年来,经历了人民币贬值、资产价格泡沫以及金融资产质量下滑等风险的考验,中国金融市场惨淡经营。尤其2016年底,承受着金融市场阶段性流动性紧张和美联储加息的双重压力,金融市场的不安情绪越演越烈。

《财经国家周家》百名经济学家年度调查问卷显示,2017年,金融市场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大方面:人民币汇率波动、跨境资本流动、资金“脱实向虚”以及居民加杠杆过快。此外,资产价格泡沫、金融资产质量恶化以及债券违约等风险点,也值得警惕。

汇率再承压

2016年12月28日,在岸人民币汇率“破7”闹出了乌龙,谣言四起,以致央行很快出面辟谣。但不可否认,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始终存在,2017年并不排除“破7”的可能。

自2015年“8·11汇改”以来,受我国经济下行以及美联储加息等影响,虽然不存在人民币持续贬值的经济基础,但市场对于人民币汇率仍然有看贬预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断创下2008年6月以来的新低。

这一势头或将在2017年持续。

首先,根据美国经济状况,尤其特朗普政府可能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减税、放松金融管制等方式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有专家预测,美联储2017年可能有三次加息。

另外,受英国“脱欧”事件影响,2017年欧洲多国还将面临新一轮大选,政治局面动荡可能导致美元作为避险货币继续走强,而与美元指数基本成负相关的人民币汇率,难免受到冲击。

再次,受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可投资资产增长预期放缓的影响,国内投资者进行海外资产配置的活动日益频繁,境外资本寻求海外新增长点变得更加迫切,因此资本外流趋势可能短期内仍然不可避免。

正是在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下,2017年人民币汇率风险不容忽视。不过,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报告指出,尽管2017年压力犹在,但不会出现持续单边贬值,汇率或将保持宽幅双向浮动。

一方面,2017年美联储或将延续加息步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继续承压。同时,英国脱欧的后续影响依然存在,欧、日等经济体复苏态势不明朗等不确定性因素,随时可能加大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

但另一方面,特朗普新政能否明显提振美国经济,进而加快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步伐,仍存在不确定性。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的阶段性消化,美元指数将呈现双向震荡态势,人民币的贬值压力也会随之阶段性减小。并且,随着央行对于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能力的提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料不会出现大幅度单边贬值。

债务违约风险高企

因国内经济增长放缓,银行业不良贷款持续攀升、信用债违约潮来临等风险都在不断暴露,而信托、租赁、网贷、企业应收款和债务市场的违约金额也继续加大。2017年,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将持续承压,债务违约风险存在高企的可能。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为1.49万亿元,不良率达1.76%,创数年内新高。此外,还有高达3.48万亿元的关注类贷款可能转化为不良。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的报告预计,2017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仍处于可控水平,预计全年不良贷款率将会维持在1.8%至1.9%的水平,相比2016年会有一定的上升压力。

除了贷款违约风险,另一个信用风险频发的领域是债券市场。截至去年10月末,我国企业债券余额高达17.57万亿元。

自2014年“超日债违约事件”后,债市“刚性兑付”的神话被打破。进入2016年以来,违约事件发生的频率也更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债券市场已经累积的违约产品只数达到85只,总金额超过370亿元。

2016年10月以来,随着国债收益率的持续上行,债券市场一片风声鹤唳。先有华龙证券5亿元的政策性金融债违约,后又爆出国海证券真假公章的代持风波。

“如果爆发危机,很可能由债券市场引发。”中诚信董事长毛振华认为。

值得重视的是,企业债务风险和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紧密相关,容易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在银行不良贷款仍然保持上升趋势的同时,企业债务风险的增加不但限制了企业的投资能力,也不利于基本面上的稳增长。同时,受制于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汇率风险的紧迫性,央行货币政策难言宽松,否则就更加难以避免“砸钱”后的风险堆积。

资产泡沫风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其背后主因在于,经济增长要避免资金再次“脱实向虚”,更要避免由此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化。

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新增的人民币贷款7.5万亿元中,2.3万亿元投向了购房贷款,占新增人民币贷款的31%,加上1.1万亿元投向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贷款,约占新增贷款的15%,累加起来,意味着我国上半年所有新增贷款中约有46%投向了房地产市场。可见,资金“脱实向虚”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在房地产市场的复苏中愈加严重。

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李若谷表示,当前中国经济“脱实向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连续几年保持12%至13%的增长速度,流动性不成问题,但实体经济仍存在资金短缺现象;第二,金融资产增长很快,实体经济增长却比较慢,去年50万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也就形成4万多亿元的GDP,这是因为投资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下降,实体经济回报率有限;第三,资金在金融体系里空转,资金从银行到信托和其他金融机构再到实体经济,造成实体经济成本上升。

资金“脱实向虚”,尤其是流向房地产市场,不仅起不到防范风险的作用,反而会使风险不断集聚,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2016年12月28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中国信托业年会上就明确提出,要纠正目前行业发展“脱实向虚”的苗头,信托公司不能为规避监管和隐匿风险而变相创新,要降低跨市场和跨行业金融风险,就要坚持审慎、从严的监管导向,按照“一司一策”的原则紧盯重点风险领域,适时开展风险排查。

2017年,房地产市场调控或许会继续加强,从而防止资源、资金、资产盲目流入,防止产业结构形态虚高,以此来巩固提升实体经济水平。

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点,成为2017年经济增长稳中求进的坚实后盾。

猜你喜欢

不良贷款金融风险实体
金融风险状态扫描
实体钱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新常态下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与防范研究
试论金融管理中如何有效识别金融风险
2017实体经济领军者
重振实体经济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不良率农行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