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2017-01-23刘姚郭琳张元萍

今日健康 2016年5期
关键词:护理干预骨科

刘姚+郭琳+张元萍

【摘 要】 目的:医院尝试在骨科开展下肢DVT强化护理改进活动,评价改进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5年2月,改进前骨科收治手术患者420例,纳入对照组,改进后2015年3月~2016年5月,入选患者379例,纳入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下肢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24h内康复训练落实率、经穴按摩、弹力袜穿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下肢DVT发生率较高,预防护理方法基本成熟,但落实不到位是引起DVT发生的主要原因,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提高预防措施实际落实质量,进而降低DVT发生风险。

【关键词】 下肢神静脉血栓形成 骨科 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一种严重的血栓性疾病,多见于恶性肿瘤、下肢手术、妊娠分娩女性、恶性血液病患者。骨科是DVT发生的高发科室,DVT发生率可达5%~10%,大手术发生率成倍上升。下肢DVT患者以患肢肿痛为主要症状表现,部分可并发肺栓塞等并发症,甚至可致死亡,是骨科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花费增加、医疗纠纷发生的高危风险因素,DVT一旦发生无有效的根治措施,患者需长期用药,生命质量严重受损,做好预防是DVT管理的关键[1]。为此,医院尝试在骨科开展下肢DVT强化护理改进活动,成效斐然。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5年2月,改进前骨科收治手术患者420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234例、女186例。年龄18~89岁、平均(54.4±10.2)岁。创伤性骨折314例,原发骨病106例。全麻手术245例。手术时间(3.4±1.5)h。ASA Ⅱ-Ⅲ级104例。合并基础疾病135例。术前PLT(181.5±51.8)×109/L。改进后,2015年3月~2016年5月,入选患者379例,纳入观察组,其中男210例、女169例,年龄18~89岁,平均(55.3±11.4)岁。创伤性骨折287例,原发骨病92例。全麻手术218例。手术时间(3.3±1.4)h。ASA Ⅱ-Ⅲ级86例。合并基础疾病110例。术前PLT(174.7±46.3)×109/L。两组对象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全麻比重、疾病类型、术前PLT、合并基础疾病情况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大型手术;②非单纯上肢骨折;③临床资料完整;④未合并原发性血栓性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改进前,下肢DVT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据PLT变化水平术前以及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等抗血栓药物,对高危患者术后进行下肢按摩,提倡早期下床活动,鉴别发现下肢症状表现,部分患者穿戴弹力袜,或采用加压装置。低分子肝素钙用量、时间,康复训练的时间,据患者具体病情而定,主要康复策略为揉拿小腿跟腱上下腓肠肌、比目鱼肌,此外部分患者还抬高患肢。

1.2.2 改进后

经综合分析发现,功能状态不佳、下肢水肿、饮食管理不到位、下肢水肿、经穴按摩等措施落实率低、预防护理内容少等是DVT预防主要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如下:①DVT预防护理小组;②指导开展更专业的康复训练,动态评估患者康复训练条件,而不是等待患者体征平稳甚至可下床活动时才开始训练,将早期康复落实到实处,增加足够多的训练用具,引入康复训练计划表;③积极预防下肢水肿,必要时使用甘露醇,做好滴速控制,早期冰敷,必要时争取其它科室给予中药外敷、理疗等管理,做好水肿循证干预,冰敷患者时间控制在1h左右,术后3日不能开展冰敷;④加强饮食管理,推荐瘦肉汤,若卧床时间较久,可食乌鸡等补气养血食物,改善气血循环,减轻循环障碍、外周阻力,多食水果蔬菜,老年人积极预防便秘、腹胀,降低腹内压,禁止食用富含K+的食物;⑤做好经穴按摩,入院后,立即指导家属掌握基本的下肢按摩、足底按摩方法,术后予以落实,确认,纳入常规护理范畴;⑥入院后发放下肢DVT预防自护手册,进行宣教,使患者重视自护,能够识别并控制下肢机械性因素,如禁用力起坐、保护下肢皮肤、避免患肢受压迫、穿宽松衣物。

1.3 观察指标

DVT发生率,下肢水肿发生率,术后24h内康复训练落实率、经穴按摩、弹力袜穿戴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Excel表记录数据,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采用n或%反映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下肢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24h内康复训练落实率、经穴按摩、弹力袜穿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下肢DVT发生危险因素较多,许多学者开展相关研究,糖尿病、原发血管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粘稠度、麻醉方法、手术时间等都成为DVT相关危险因素[2]。许多循证研究显示,进行循证护理可降低DVT发生风险,护理方案基本成熟。影响DVT预防的效果的额主要原因,是许多有效的护理策略未能得到落实,如早期康复训练时间推迟,饮食管理不到位等。在分析这些客观问题后,指定了改进策略,结果显示改进后观察组,经穴按摩等措施落实率明显上升,下肢DVT、下肢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 2 版)[J].中华外科学杂志, 2012. 50(7): 611-614.

[2]韦秀红.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干预[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5):479-482.

作者简介:刘姚,1982年7月,女,江苏徐州人,本科,主管护师,压疮护理、骨科护理方向

猜你喜欢

护理干预骨科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与观察
3D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