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内监督”笔谈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017-01-23华雷
华 雷
·加强党内监督专题(二)·
“加强党内监督”笔谈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华 雷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是坚定理想信念。要求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那么怎样才能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习近平同志指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必须从历史的逻辑、理论的高度弄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内在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是历史的不二选择
中国革命史是一部中华民族为独立、主权和解放而奋斗的历史,走什么样的道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选择什么样的主义,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国际潮流和国内形势综合作用的结果。
中华民族的近现代史可以说是一部饱尝欺凌的屈辱史,以英国殖民者用舰炮轰开中国国门为开端,随后是:法国人来了,德国人来了,俄国人来了,美国人来了,就连几千年中一直效仿中华文明的日本人也来了。他们来到中国,有的打的是公平贸易的旗号,但却干着强盗的事情,一次鸦片战争、再次鸦片战争,鸦片输入的合法化,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知名的“东亚病夫”;有的打的是调停和解帮助中国的旗号,利用中国内外交困之机敲诈勒索,割去中国大片领土,掠夺中国大量资源,进一步压缩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有的则不用任何借口,奉行弱肉强食逻辑,公然用武力抢夺中国的白银、土地、资源。
中华民族的近现代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中华儿女救亡图存的抗争史。从林则徐虎门销烟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乃至清末新政,清王朝也试图抵御外敌,变法自救;从三元里抗英到台湾人民抗日,从太平天国革命到义和团反洋,从同盟会“兴中”到“中华民国”成立,中华儿女不断地为自身命运英勇抗争。但是,这一切并没有给中国带来独立主权和繁荣富强,相反,山河破碎、积贫积弱,中华民族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渊潭中越陷越深。
中华民族的近现代史同时是各种“主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试验史。为了解救病难之中的祖国母亲,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做过诊断、开过药方,问及祖宗、寻遍环宇,可谓尽心竭力。改良主义、复古主义、自由主义、达尔文主义、民粹主义、实用主义、工团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无不带来美好祝福的良方,但却无人能够医治目前的病症。即使是对别国普遍有效的资本主义,在中国也明显水土不服。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本主义共和国,但在以后的日子里,中华大地却陷入了军阀割据、战乱不停、民不聊生的境地。以至于民主革命的先驱、“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孙中山此时一片茫然:中国向何处去?怎样才能救中国?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革命实践至此在中国大地全面展开。毛泽东同志曾经十分客观地回忆:“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阐述得十分明确: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废除资本所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从此,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靠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接过了中华民族求独立、谋解放的大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产生及马克思主义选择的历史过程,它不以其他主义反对和抵制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共产党的主观意愿所能决定的,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民心所向。鸦片战争后的近现代百年历史中,中国人民进行了救国图强的无数尝试。其中既有封建王朝的自我救赎,也有知识精英与皇权结合的变法改良,还有仿效西方的民主共和。这些道路之所以不成功,并不能简单地从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特别是经济状况和传统文化上找原因,最为关键的是它们没有得到中国人民大众的认同、支持和参与。封建王朝本质上是反人民的,它站在人民的对立面,无论其如何自救,均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改良主义者把希望寄托在封建君主身上,没有并且也发动不了群众;国民党的民主共和虽然具有理论依托,但在实践中完全走样,最终失去了民众信任;而共产党不仅拥有理论的合理性,更为关键的是落实到行动中,赢得了人民。我们可以拿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简单的比较:就当时的目标来讲,我们共产党的目标是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建立民主共和国,而国民党也一直打着民主、共和的旗号,很难说中国共产党的就符合国情、顺应潮流,国民党的就不符合国情、逆潮流而动;从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力量对比来看,国民党长时间掌控国家政权,拥有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硬实力远超共产党,凭这些共产党几乎没有胜利的可能。国民党缺的唯一一点是人民群众的支持,正是这一点,在国共交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陈毅同志曾讲,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道出了中国革命胜利的真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赢得了人心、获得了支持、得到了帮助。
其次,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世界大势所趋。从人类迈入现代历史门槛的那天起,各国的历史就超脱了独自演绎的圈子,它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潮流趋势左右。找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还必须从当时世界历史的角度加以考察。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就讲:“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的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成为世界的历史。”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启蒙国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历史显示资本主义是唯一先进的生产方式,一切不想灭亡的民族都必须采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话,那么,战争不得不迫使理智的人们在反思,给人类带来如此灾难的资本主义是否是前资本主义国家的选择?列宁按照马克思主义思想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东方落后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新路,苏联建立了新型的苏维埃共和国,不仅创造了落后国家快速工业化的奇迹,而且战胜了不可一世的德国法西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一面是野蛮血腥且日薄西山的资本主义,一面是文明友好又朝气勃发的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潮流无疑成为社会主义蓬勃发展。走苏联的道路,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恰恰是中国顺应这一时代潮流的必然结果。
二、马克思主义作为正确的指导思想已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所证明
毛泽东同志总结中国革命史指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之所以能够焕然一新,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判别是非、决断方向、支撑信念、凝聚力量。无论是当初只有50多人的小党还是当今拥有8 600万党员的大党,无论是为革命而转战四方还是为建设而辛勤操劳,无论是封闭条件下搞建设还是开放条件下谋发展,环境变了、地位变了、条件变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没有变。正是这个不变,使我们能够在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在严峻挑战和艰巨重任面前始终掌握着主动权。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历经艰辛磨难,所遇到的困难世所罕见,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攻坚克难。大革命失败,大批共产党人被杀,白色恐怖遍及全国,在给革命带来巨大损失的同时,也淘汰了一大批意志不坚定分子,纯洁了党的队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擦干身上的鲜血、掩埋同志的尸体后,毅然投入理想追求的征程。土地革命初期的困难时期,党内一些同志因为看不到希望而心生疑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坚力量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时局,申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道理,开创了根据地建设新局面。当然,信念不等于盲从,随着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丧失革命的大好局面,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的领导层开始思考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否需要结合中国实际的问题,从遵义会议开始到党的七大胜利召开,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从此,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也经历挫折反复,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踏过惊涛骇浪。“文化大革命”后,人们反思这场全局性、灾难性的错误,一些人把原因归结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上,邓小平同志坚定地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不能丢,毛泽东思想不能丢,丢了就丢掉了老祖宗,由此开创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从我国“6·4”风波到苏联东欧剧变,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受到世界性的、前所未有的冲击,已经88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又站了出来,告诉大家:“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继续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实践,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发展奇迹,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示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在改革开放中,我们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丰富马克思主义,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全面形成。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坎坷,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完成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95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使我们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总之,由于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走上了历史舞台;由于坚守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冲破航程中的各种惊涛骇浪;由于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不断焕发生机活力。经过近百年的革命和建设,马克思主义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肌体,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而且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血脉。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行政学院政治学部教授,副主任)
专家学者笔谈 华雷,王春娥.“加强党内监督”笔谈[J].知与行,2017,(2):15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