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文化产业运行态势与对策研究
2017-01-23王力力
王力力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哈尔滨150018)
·龙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专题·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运行态势与对策研究
王力力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哈尔滨150018)
近年来,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实现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高,逐渐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但从总体来看,阻碍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主要表现在:文化产品有效供给不足、无效供给过剩的供需矛盾突出;文化资源缺乏深度挖掘、文化产品创新性不足导致的文化产业竞争力较弱;文化体制改革和与之相配套的关键领域的改革进展缓慢;文化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不合理;文化产业人才资源匮乏,等等。面对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新形势,我们要拉动文化消费内需,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激发文化产业活力,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同时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财税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配套改革,整合文化产业资源,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与布局,构建多渠道、多形式的人才培养和开发体系。从而实现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文化产业; 深化改革; 创新驱动
一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十二五”时期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助力文化产业从探索起步进入增速发展的新时期,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81.2亿元,占全省GDP比重的3.2%。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成为我省调整全省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显示出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巨大潜力。
(一)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数量减少
2015年,黑龙江省加大改革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数量有所减少。截至2015年年末,黑龙江省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总量为6 938个,比上年末减少1 145个。其中坐落于城市的文化市场经营单位2 640个,占38.1%;坐落于县城的文化市场经营单位3 182个,占45.8%;坐落在县以下的文化市场经营单位1 116个,占16.1%。文化市场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共计23 217人,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5.2亿元,营业利润5.2亿元。
(二)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2015年,黑龙江省加快推进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全年累计推进重点项目96个,完成投资79.9亿元,超出年初计划6.4亿元;18个文化企业争取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7 255万元,在建文化产业项目实际利用银行贷款超过12.5亿元。为30个省级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和重点文化企业提供扶持资金1亿元。黑龙江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建成28个项目,部分投入使用。年内全省拥有文化创意重点项目102个,建成投产40个,完成投资197亿元。
(三)产业园区功能不断显现
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集聚效应、孵化功能和示范作用不断显现。目前,全省共建成省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65个,其中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1个,国家级示范基地9个。2014年,10个国家级园区基地实现产值172.1亿元,税收达13.1亿元。大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全省唯一的国家级试验园区,占地面积661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45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89亿元,入驻企业263家,2014年实现产值81.5亿元,拉动就业1.7万人。
(四)文化产业主要行业蓬勃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黑龙江省逐步形成了以演艺业、影视业、新闻出版业、动漫业、文化旅游业、文博会展业等为主要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2015年主要行业发展情况如下:
演艺业:重点开展覆盖全年的驻场演出活动,并且在五大连池、北极村、镜泊湖、雪乡等重点旅游城市和景区打造驻场演出。2015年,黑龙江省艺术表演团体共演出7 810场,演出收入2 769万元。全年新创作40余部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文艺作品,其中2部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3部剧目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30台剧目,京剧《月照塞北》等多部剧目获文华奖,另有30部剧目和一批美术、舞蹈、杂技项目及10余位艺术家获得国家级奖项。全省有2人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并成功申报18个项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获支持资金1 826万元。
影视业:黑龙江省影视业在2015年也取得了良好成绩,共创作生产了10部电影、442集电视剧,其中4部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体制改革方面也有了新突破,全省广播电视网络系统转制重组成立黑龙江广电传媒网络公司,实现了全省一网。组建成立了黑龙江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和新媒体集团,呈现出集约化、规模化的特点。
新闻出版业:黑龙江省2014年新闻出版业实现总产出101.6亿元、增加值30.85亿元、利润总额8.9亿元。黑龙江出版集团是黑龙江省新闻出版业的龙头企业,是经过体制改革过渡而成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它的前身是黑龙江省出版总社。2015年,黑龙江省出版集团重组改制,完成增资13.25亿元。
文化旅游业:黑龙江省旅游资源丰富,冰雪特色、森林湖泊、湿地火山、界江界河、俄国风情、工农业观光、红色文化等共十类旅游产品。其中最富特色的当属冰雪文化资源,黑龙江省每年推出雪博会、冰雪节等以冰雪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主打产品。
动漫业:黑龙江省动漫产业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动漫产业(平房)发展基地。特别是2009年被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来,基地内从事动漫产业的企业数量、年生产动画和漫画能力、销售收入等均呈现高速增长。截至2015年年末黑龙江省动漫企业达到14个,哈尔滨品格文化3D动画电影《008倒霉熊》等23个项目进入收尾阶段,有5个企业进入国家动漫企业项目资源库,1个被认定为国家动漫企业,雪娃文化《小豆豆成长记》入选国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产品。目前,基地已引进企业380家,年动画生产能力超过3万分钟,直接带动就业2万余人。手机新媒体动画发展迅速,生产能力超过1万分钟。此外,哈尔滨鑫时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东北三省首家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的企业,是全国继内蒙古东联影视动漫、武汉博润通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后,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的第三家动漫企业。
文博会展业:2016年黑龙江省举办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如2016第十一届黑龙江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第33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第七届中俄文化大集等多项专项展会,取得了丰厚的成果。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展业的繁荣与否能够直接反映出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通过与商业、文化、旅游、广告、演艺、餐饮住宿等多种服务业相融合,展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与成果,成为全省提升文化产业影响力的重要平台和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五)对外产业合作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黑龙江省依托地缘优势,整合文化资源,打造对外文化交流品牌,文化产业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对外出版贸易合作方面,2015年东京国际书展上,黑龙江教育社与科学出版社东京株式会社签署《民族精神与文化主题书系:现时代的精神境遇》《民族精神与文化主题书系:新时期的民间信仰》两种图书日文版的版权输出协议;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向朝鲜出口《五国语科技术语词典》《实用中朝、朝中词典》等图书,总册数达到20 000多册,与朝方合作修订《英朝、朝英词典》,在朝销量达10 000册;开发韩国汉语学校教材,少儿卷和成人卷分别为23册和20册;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北方文艺出版社和俄罗斯岛出版社联合出版《历史丰碑》大型中俄双语版图文画册,获得黑龙江省省长陆昊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州长米克鲁舍夫斯基分别为该书作序。对外影视合作方面,2015年第五届黑龙江电视周在莫斯科举行,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的《我们的1941—1945》《虎头要塞》等5部世界反法西斯题材纪录片在俄罗斯教育频道展播。工艺美术品贸易合作方面,以北大荒版画为题材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异彩纷呈,得到了美、英、俄、日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广泛赞誉;“渤海靺鞨秀”因其鲜明的历史、民族、地域特色,于2015年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保护名录。2015年6月,“渤海靺鞨秀”代表黑龙江省赴意大利参加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参展,通过几天的展会,参观者对独特的黑土文化、神奇的靺鞨秀针法以及作品蕴含的丰富内涵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成交订单金额达15万欧元。
二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存在问题
近年来,黑龙江省全省上下对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总体来看,阻碍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主要表现在:
(一)文化产品供需矛盾突出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多,居民精神文化需求逐步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方向发展。不过从总体上看,我省文化产品产能过剩的同时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一方面,文化产品生产在数量上增势明显,但同质化、低质化现象突出,此类产品由于竞争过度导致生产过剩;另一方面,具有原创性、思想性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缺乏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而内容上涉及暴力、色情、庸俗恶搞的产品依然大量充斥市场,而国家倡导的,能够体现中国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富有文化内涵、情感内涵、艺术内涵的作品却仍不多见,文化产品供给无法与需求进行有效匹配,供需矛盾突出,抑制了文化消费与出口的进一步扩大。
(二)文化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弱
我省文化产业竞争力整体不高,缺乏优势品牌。究其原因,首先,文化资源缺乏深度挖掘。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以文化资源为基础的,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是当今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素材。文化资源深度挖掘不足将使文化产业缺少持续发展的动力。其次,创新乏力。创新是文化产品的灵魂,我省文化产品多数缺乏原创作品及优秀创意,而且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不强,不能形成有竞争力的精品创作,成为影响文化产业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早在党的十六大文件中就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但是进展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是激发企业创新研发的体制机制不畅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
(三)文化体制改革仍然滞后
黑龙江省文化体制改革进行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多数经营管理和经营方式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转变,仍然带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存在一定程度的逆市场化现象。一方面,政府对文化企业经营管理存在过多干预的情况。有些文化管理部门尚未能真正从政府办文化的旧管理模式中解脱出来,造成角色错位、管办不分等问题[1]。在文化资源的整合配置上,行政配置多于市场配置,体制内占有大量资源但是效率较低,创新能力缺乏。体制外企业由于资金、准入等各种原因而发展受限,多元化投入发展文化产业的机制还没有形成,引进资金、合资合作、股份制经营等渠道还不够通畅,文化产业的社会化程度较低。另一方面,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和规范存在不到位的情况。由于我国文化市场目前还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和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缺乏应有的监控和制约机制,对文化市场的健康良性发展产生了极大冲击。此外,与文化产业发展相配套的关键领域的改革进展缓慢。例如土地改革、金融改革、国企改革等等都慢于社会预期,市场机制不健全。
(四)文化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结构与布局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从产业结构上看,文化产品实物产品所占比重较大,而更注重创新创意的以文娱为主题的抽象文化产品发展则较为缓慢。从空间布局上看,黑龙江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大多集中在哈尔滨和大庆,相比之下,广大小城镇和农村文化市场发展水平较低。这种布局的不平衡,难以统筹协调产业发展,阻碍了整体优势的发挥。此外,虽然近年来黑龙江省相继培育了一些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但与发达地区相比,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经营机构规模仍然偏小,集约化程度较低,导致经济效益不强、竞争力较弱,缺少在全国具有影响的大型文化企业和知名文化品牌。
(五)文化产业人才资源匮乏
作为创意产业,文化产业需要不断地创新来提升自身竞争力,而人才作为创新的主体自然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企业真正的资本。文化产业人才特别是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缺乏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当前由于文化产业人才往往需要横跨文化和产业两个领域,这种复合型人才的供给量长期不足,加之文化新业态发展很快,教育培训往往滞后于产业需要,导致人才的供给不足。另外,由于政策体制、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原因,黑龙江省人才流失严重,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高端人才缺口很大,严重影响着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已经刻不容缓。
三、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经济增速放缓的时期正是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时期。作为我国的资源大省,黑龙江省正面临资源枯竭的危机,迫切需要经济转型。“十三五”时期是黑龙江省新一轮经济振兴的关键阶段,也是全省调结构、谋发展的攻坚时期,更是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机遇期。面对文化产业竞相发展的热潮,着眼于省情,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拉动消费,促进文化市场繁荣
文化消费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前提。拉动文化消费内需,第一要从供给端发力,增加文化市场供应总量,并且不断丰富和创新业态,增加文化消费热点,推进文化跨界融合,使文化创意渗透到各行各业,拓宽文化消费领域。深入挖掘黑龙江地域文化特色、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打造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不断推出质量过硬的文化产品。第二要优化和完善消费端。在居民生活区以及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附近兴建文化消费场所,为居民进行文化消费提供便利条件。以文化+互联网为契机,打造网络文化消费和宣传平台,大力发展网络游戏、网络影视、网络文学等文化产品。第三,在政策方面,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尤其是中低层次人群的可支配收入,合理调控物价水平,降低居民的基本物质生活成本,增强居民文化消费能力。适当降低文化产品价格水平,让文化产品成为符合大众经济承受能力的产品。第四,要培育文化消费理念,通过宣传教育,鼓励民众进行文化消费,借助新闻媒体等途径报道物美价廉、社会效益好的文化产品,正向引导文化消费行为。
(二)创新驱动,激发文化产业活力
黑龙江省多年来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但是,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要素红利和投资驱动的边际效益递减,长期依赖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模式将不可持续。创新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理念”之首,新时期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文化生产是创造性生产,是创新活动,决定了文化产业属于知识创新密集型产业。激发文化企业的创新能力,要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焕发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力,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努力发展技术创新、发展路径创新、文化内涵创新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营造有利于企业和个人充分发挥创意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健全组织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加强创新与文化市场对接[2],构建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健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创新成果,不断推进文化产业新型业态。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支持创新的税收政策、金融政策,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创新领域,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提高企业创新效益。
(三)深化改革,推进文化产业市场化
黑龙江省文化体制改革,应按照中央要求,加大力度、加快速度,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具体表现在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政府管理效益和服务水平。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创新文化管理方式,重视法律、秩序和规范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加强文化法律法规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行业自律,加强公共服务,还要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财税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配套改革,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发展环境。我们要理清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思路和举措,制定富有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改革方案,明确新时期文化领域各行业、各门类改革的清晰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确保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深入推进。进一步构建完善、科学的政策保障体系,立足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阶段,加强政策的集成创新。除了指导整个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外,还应尽快出台一批指导文化产业相关类别的专项政策,尤其是指导新兴文化业态的政策需及时跟进。
(四)合理规划,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布局
整合文化产业资源,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战略重组,形成一批实力较强的文化企业,扩大黑龙江省文化产业整体水平。鼓励实力相对雄厚、竞争力相对较强的文化企业积极发挥优势,通过资本为纽带实现跨行业、跨地区联合或重组,提升文化产业集约化经营程度。加快民营文化企业集群发展,中小微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优势企业群体和协作配套体系,打造特色文化产品和精品力作。继续推进文化艺术,广播、电视、电影,新闻出版等传统内容行业优化升级,支持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等创意行业发展壮大。按照“产业融合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文化+”的发展模式,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要素、跨行业、跨平台融合。合理规划文化产业空间布局,继续发挥文化产业核心区域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提升对周边城市发展的带动能力,强化周边城市文化产业功能区的支撑作用,实现区县特色发展,初步形成大、中、小城市(镇)协同发展的格局。借助各种经贸洽谈会等平台,鼓励文化企业实施“走出去” “请进来”战略,面向东北,辐射东北亚,进一步加强与东北地区及俄日韩文化产业合作与互动,开展文化产业的跨区域深层次合作。
(五)加大投入,培养和引进文化产业人才
在培养文化专业人才方面,黑龙江省要借鉴先进经验,构建一个多渠道、多形式的人才培养和开发体系。既要靠学校教育,也要靠社会接续教育;既要依托现有院校关于传统的广播、影视、出版、艺术等专业的培养,同时要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创意理念的培养。要继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大对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及青年骨干的培养和扶持力度。要根据市场需要进一步改进课程设置、学习方式和培养模式,完善高校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发挥高校院所、文化企业、基地园区各自的优势,通过产、学、研一体化,促进企业、高校与研究机构开展合作教育,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适当引进一些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文化专业人才。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经济科学的收入分配机制,设立文化产业人才专项资金,使各类文化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其才可用的良好局面,促进文化产业的创新与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文化产业作为调整全省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得到大力发展,逐步形成以演艺业、影视业、新闻出版业、动漫业、文化旅游业、文博会展业等为主要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与此同时,阻碍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新时期我们需要从拉动文化消费、实施创新战略、深化体制改革、优化结构布局、培养和引进人才等几方面入手,加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
[1] 王力力.提升黑龙江省文化消费水平的对策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10).
[2] 樊继达.创新驱动引领中国迈向经济强国[J].行政管理改革,2014,(7).
〔责任编辑:屈海燕〕
2017-02-06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黑龙江省文化旅游发展研究”(16JYD15)
王力力(198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文化产业研究。
G124
A
1000-8284(2017)02-0116-05
龙江发展智库 王力力.黑龙江省文化产业运行态势与对策研究[J].知与行,2017,(2):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