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新的“开放红利期”
2017-01-23
创造新的“开放红利期”
市委五届三次全会提出,把第三产业作为扩大开放的重要切入点,以第三产业的开放带动全方位的开放合作。
内陆欠发达地区的战略路径选择,一直是政府和学界关注的课题。
面对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国家立足于国内外发展大势,先后作出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部署,出台了构建开放型经济的新体制的若干意见。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很多省份和城市积极响应,创抓机遇,扩大开放,努力打造开放新高地。
地处西部内陆地区的遵义,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开放口岸少、物流费用高、区域转关难……扩大开放的确面临诸多因素制约。
从全国的现实状况看,往往让人陷入认识上的误区:开放是由地理区位决定的,内陆注定不如沿海开放,内陆只能跟从沿海梯度开放。
然而,区位比较优势是相对的,是因时因地而变的。放眼看世界,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一样开放的案例比比皆是,深处欧洲内陆的瑞士、奥地利、卢森堡就是典型的例子。中国西部内陆城市重庆市创新开放的体制机制,用实践证明了内陆同样可以搞好保税区,发展加工贸易以及离岸的各种服务外包,同样可以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引资、引智、引技,同样可以成为口岸高地、开放高地。
开放,本质上是一个市场经济命题,其基本内涵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两种资源”,推动本地生产发展、贸易扩大、人民生活改善。
内陆地区扩大开放是一篇大文章,要从战略思维、体制机制、政策环境等多方面下功夫。
2016年,国家正式批准“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实验区”,2017年,遵义综合保税区得到批准……标志着我省内陆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遵义作为贵州向北开放的“桥头堡”,省委对遵义提出“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战略定位。
像遵义这样的西部内陆城市,开放的空间决定着发展的空间,开放的水平决定着发展的水平,开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后劲。
就遵义而言,要把开放作为改革发展的主要指向,让开放成为遵义的主旋律和最强音,把全民开放、全面开放、全域开放作为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
如今,经济格局、产业布局、开放要素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产业转移、区域合作步伐加快,只有抢抓机遇、抢得先机,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力度,我们才能抢占新一轮创新发展的新高点,赢得发展主动权。
开放的遵义,必然会以海纳百川的心胸,开辟“大通道”,搭建“大平台”,实现“大通关”,推动“大改革”。
作为贵州的副中心城市,作为贵州扩大开放的最前沿,遵义与省内其他地方有着不一样的历史意义、政治使命和发展责任。届时,遵义的未来将呈现出无限的可能性,必将创造出一个新的“开放红利期”,呈现出一幅全方位开放的新画卷。
( 邹杰/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