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泛开展龙江群众性冰雪文化活动的战略思考

2017-01-23徐淑梅

知与行 2017年1期
关键词:广泛开展群众性龙江

徐淑梅

(哈尔滨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25)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专题(一)·

广泛开展龙江群众性冰雪文化活动的战略思考

徐淑梅

(哈尔滨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25)

2016年,黑龙江省在全国率先设立了“全民冰雪活动日”,并以法定节日固定在每年的12月20日,这标志着黑龙江省冰雪文化发展进入到了上下融合、全民参与、全面振兴的新“黄金期”。为践行“三亿人上冰雪”的指示精神、建设中国冰雪文化产业强省、培养人们冬季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和传承冰雪文化活动项目,可以说广泛开展龙江群众性冰雪文化活动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省拥有冰天雪地的资源优势、厚重的冰雪文化积淀、浓郁的冰雪文化氛围、优良的冰雪文化活动场所,都为广泛开展龙江群众性冰雪文化活动提供基础。黑龙江省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文化活动应做到以下几点:扩大龙江“全民冰雪活动日”的效应、成立“黑龙江冰雪文化大学”、成立“黑龙江省开展群众性冰雪文化活动”领导小组、制定“黑龙江省全民冰雪文化活动发展规划”、创编“冰雪健身广播体操”、让冰雪文化走进城市和乡村以及校园和社区、扶持民间冰雪娱乐活动器具的研发和生产,进行全方位的战略部署。

全民冰雪活动日;龙江群众性冰雪文化活动;三亿人上冰雪

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开发创造而形成的产物,其内容包括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文化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具有地域性,文化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就打上了地域的烙印,是地域色彩的浓缩。

冰雪文化作为寒冷地区独有的地域文化,是指人们长期在冰雪自然环境中进行生产与生活所创造的具有冰雪符号的生产生活方式。[1]冰雪文化概念很广,它涵盖了人类认识、利用和驾驭冰雪所创造和获得的全部成就的总和[2],包括冰雪建筑、冰雪交通、冰雪运动竞技、冰雪文学、冰雪雕塑、冰雪绘画、冰雪饮食、冰雪储藏、冰雪渔猎、冰雪游乐、冰雪礼仪 ,[3]等等。冰雪文化既是一种有着丰富内容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蕴涵着悠长风俗的历史现象,它体现出人类在应对自然挑战时敢于冒险、勇于进取的精神,充分展现了人类在与自然相处过程中不断取得进步的社会文明历程。

长期以来,黑龙江省一直非常重视冰雪文化的开发与利用,冰雪文化已经成为冰雪经济发展的源头和动力。黑龙江省在冰雪景区的打造、冰雪竞技的开展、冰雪节庆的举办、冰雪艺术的展示等方面,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2016年,黑龙江省在全国率先设立了“全民冰雪活动日”,并以法定节日固定在了每年的12月20日。这一举措意味着今后全省冰雪文化开发的重点将上升到全民性冰雪文化活动的战略高度,同时,在政府的提倡和引领下,大规模的群众性冰雪文化活动即将全面开展,这也预示着黑龙江省的冰雪文化发展将迎来全面振兴的新的“黄金期”。

一、黑龙江省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文化活动意义重大

黑龙江省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文化活动意义重大 ,是对 “三亿人上冰雪”重要精神的践行,是实现中国冰雪文化产业强省的需要,是全民健体强身、提升冰雪文化素养、培养冬季健康生活方式的需要,是保护、传承、挖掘和创新冰雪文化活动项目的需要。

(一)是对 “三亿人上冰雪”重要精神的践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时曾说,北京举办冬奥会将带动中国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将是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巨大贡献。作为中国举办冬季奥运会的主旨目标,推动“三亿人上冰雪”,其意义就在于向世界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中国举办冬奥会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在竞技体育层面的争金夺银,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冰雪顶级大赛的举办,能够吸引更多人民群众对冰雪运动、冰雪文化的关注,进而创造条件激发全民从事冰雪文化活动的热情,让更多普通百姓从中受益。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群体通过参与冰雪文化活动,可以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作为拥有冰天雪地自然资源和寒地环境生存方式的冰雪文化大省,在引导到位和条件具备的前提下,黑龙江省三千八百万人民将成为开展冰雪文化活动的生力军。同时冰雪的环境、寒地的生活和数量众多的冰雪娱乐场地,还可以吸引和接纳不具备冰雪条件地区的人们来我省赏冰乐雪,因此黑龙江省理所当然应成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主阵地和排头兵,龙江人民应是冰雪文化的倡导者和先驱。

(二)是实现冰雪文化产业强省的需要

黑龙江省丰厚的冰雪文化是其灵魂和风骨,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则是冰雪文化的载体和表现者。如果没有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冰雪文化的热情和行动,那么黑龙江省要想以冰雪地域文化特色立足于世,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黑龙江省的冰雪文化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它源于黑龙江流域各民族人民搏击冰雪、战天斗地、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长期以来,冰雪文化一直是黑龙江省的品牌、名片和形象,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独具匠心的冰雪艺术、美不胜收的冰雪风光为黑龙江省赢得了“冰雪之冠”的美誉。作为中国最早开发冰雪、运营冰雪的省份,黑龙江省在冰雪文化建设方面成绩斐然,拥有世界四大冰雪节庆之一的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世界最大冰雕雪塑基地——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东北亚地区最大的国际级雪上竞技赛事承办地和滑雪旅游胜地——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闻名世界的中国雪乡;最具异域风情的圣诞北极村,等等。众多世界级冰雪文化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奠定了黑龙江省冰雪文化的龙头地位,铸就了黑龙江省冰雪文化产业的第一品牌。

未来黑龙江省将继续维护中国冰雪文化第一大省的战略地位,把握世界冰雪文化发展脉搏,引领中国冰雪文化发展潮流,占领世界冰雪文化高地,最终建设成为国际冰雪旅游目的地、中国冰雪文化产业强省。这些目标得以实现,离不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若无轰轰烈烈的群众性冰雪文化活动做基础,怎会形成世界级的冰雪文化圣殿,怎会让寒冷单调的冬季变成激情似火的冰雪天堂,怎会使“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实践证明,民间的力量是黑龙江省冰雪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石。

(三)是全民健体强身、提升冰雪文化素养、培养冬季健康生活方式的需要

群众性冰雪文化活动的开展,能够转变人们对漫漫寒冬的畏惧心理,改变人们室内猫冬、各家乱串、打架斗殴、麻桌恋战等不良习惯,把大家引领到广阔的冰天雪地中,去欣赏“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美景,去感受冬季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激情和魅力。冰雪文化拥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指冰雪运动,还包括冰雪艺术、冰雪景观、冰雪娱乐,等等。通过参与各种冰雪方面的体育健身运动,能够极大地提高全省人民的健康水平,培养其战胜严寒的坚强意志和强健体魄;而通过冰雪艺术的欣赏、冰雪景观的创造、冰雪娱乐的开展则会不同程度地提升龙江人的精神文明素养和艺术鉴赏品位,能够使人们掌握一种或几种冰雪文化方面的技能,并成为冬季健康生活中的常态,因而会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成长与生活方式,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情。

(四)是保护、传承、挖掘和创新冰雪文化活动项目的需要

黑龙江省的冰雪文化是千百年来居住在这块神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拼搏、创造、传承、总结、发展、升华而形成的,但令人忧虑的是,当前众多冰雪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尚隐藏在百姓之中不得显露。而通过激发广大人民群众从事冰雪文化活动的热情并使其付之行动,还能够挖掘和寻找到散落在民间的、历史悠久的龙江冰雪文化的独家绝活、祖传技艺、特有习俗等,以避免其被遗漏,甚至消亡,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进而促进龙江冰雪文化的弘扬和代代传承。

二、黑龙江省拥有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文化活动的基础

黑龙江省拥有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文化活动的基础,得天独厚的冰天雪地自然条件为广泛开展龙江群众性冰雪文化活动提供了“天成”,灿烂辉煌的冰雪文化历史积淀为广泛开展龙江群众性冰雪文化活动提供了“特质”,多年营造的现代冰雪文化氛围为广泛开展龙江群众性冰雪文化活动提供了根基,优良的冰雪文化活动场地设施为广泛开展龙江群众性冰雪文化活动提供了平台。

(一)得天独厚的冰天雪地自然条件为广泛开展龙江群众性冰雪文化活动提供了“天成”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最东北部,祖国版图的“雄鸡”之冠,处于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上,冰雪资源丰富,覆盖面广。黑龙江省的山川河流、平原沃野、晶冰洁雪,为龙江人民提供了镌冰绘雪的无尽宝藏。北部纵横的大、小兴安岭的山地地形,为高山速降和越野滑雪提供了山地优势,而活跃在大森林里的北方少数民族群众,更是历史固有的冰雪文化活化石。中部广阔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形成的农耕文明与乡土气息,便于开展冰雪民俗文化娱乐活动。环绕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镜泊湖、兴凯湖等大江大湖,又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冰上娱乐活动空间。

(二)灿烂辉煌的冰雪文化历史积淀为广泛开展龙江群众性冰雪文化活动提供了“特质”

在黑龙江省这块充满冰雪文化风情的黑土地上,有着久远的历史和不尽的辉煌。早在隋唐时期,北方人就把滑雪板作为交通工具,穿行于林海雪原,巡山狩猎。史书记载:北室韦人“地多积雪,惧怕坑阱,骑木而行”,流鬼族“以木广六寸,长六尺系于其足上,以践冰逐走兽”,拔悉弥族“以木为马,雪上逐鹿”,可见人们在寒冷的生活环境中形成了滑雪的生存技能。“冰灯”一词最早出现于康熙年间诗人傅山的《冷斋冰灯诗》中,它作为民间艺术,其历史源于金上京完颜亮坐朝期间,那时每逢春节、元宵节,宫中便置冰山为景,以鸟兽形制冰灯以供观赏。后来松花江岸的马车夫和渔夫,为冬夜劳作方便,常制冰灯以照明。雪橇是松花江流域传统的运输工具,在满族先世女真人时代就习用狗橇。他们给拉雪橇的狗群穿上小皮肚兜,脚上套小毛靴,防滑防磨,让狗儿们在明镜般的冰面、洁白的雪丘上飞跑穿行。总之,雄踞在雪覆的高山峻岭,跃马于广袤的白山黑水,驰骋于冰封的旷野平原,搏击在绵延的兴安内外的黑龙江省各少数民族先民,他们飞鹰驾狗、跃马驰骋、冰帆雪橇、高山滑雪、林海围猎[4],及至其后人在今天所进行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冰雪文化。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形式,是寒冷地区人类在冰雪环境下通过生产和生活实践创造出来的、植根于每个黑龙江人灵魂深处的精神特质。

(三)多年营造的现代冰雪文化氛围为广泛开展龙江群众性冰雪文化活动提供了根基

自从大力发展冰雪文化产业以来,黑龙江省各市地每年都开展各类形式的冰雪主题节庆,如哈尔滨国际冰雪节、黑龙江国际滑雪节、中国雪乡旅游节、大庆雪地温泉节、佳木斯国际泼雪节、齐齐哈尔关东文化旅游节、伊春森林冰雪欢乐季、北极漠河冬至节暨圣诞节,等等。“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已经持续了30余年,成为群众性冰雪体育运动的一个品牌。同时,以极地文化、边境文化、森林文化、湿地文化、北大荒文化为代表的黑土文化,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村、中国的雪乡、大小兴安岭的林海雪原、镜泊湖的冰瀑、齐齐哈尔的雪地观鹤、大庆的冰雪温泉、漠河的圣诞北极村等为代表的冰雪景区,以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赫哲等为代表的北方少数民族文化,都为黑龙江省打造特色群众性冰雪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了坚实基础。

黑龙江省已多次承办世界级冰雪赛事:1996年举办了第3届亚洲冬季运动会;2007年举办了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2009年举办了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2011年举办了国际雪联单板滑雪U型场地世界杯;2016年举办了世界单板滑雪锦标赛。与此同时,黑龙江省共承办过七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这些重大冰雪赛事的举办,极大地提升了龙江冰雪体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铸就了龙江冰雪体育产业的全国龙头地位。这些均是开展龙江群众性冰雪文化活动的根基。

(四)优良的冰雪文化活动场地设施为广泛开展龙江群众性冰雪文化活动提供了平台

黑龙江省拥有优良的冰雪文化活动场地设施配备。现已建成以亚布力为代表的国内一批先进滑雪场,如二龙山、玉泉、帽儿山、乌吉密、雪乡、神鹿,每年接待数以万计的人前来滑雪休闲。并且每个城市周边都建有各种小型滑雪场,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滑雪健身需求。各市地基本都有室内滑冰馆对外开放,黑龙江省速滑馆、哈尔滨市冰球馆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场馆,哈尔滨冰壶馆是全国仅有的几家冰壶馆之一。近年来,各市地又相继打造冬季群众体育冰雪活动基地,使得居民能够在家附近寻找到适宜的冰雪活动场地。这些都是黑龙江省冰雪文化大众化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三、黑龙江省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文化活动应进行全方位战略部署

黑龙江省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文化活动应进行全方位战略部署,要扩大和延长龙江“全民冰雪活动日”效应,从制度上保障群众性冰雪文化活动的开展,让冰雪文化走进校园,走进社区、企业和社会,在城市和乡村建设中融入冰雪文化的元素符号,鼓励和扶持民间冰雪娱乐活动器具的研发和生产。

(一)扩大和延长龙江“全民冰雪活动日”效应

目前第一届黑龙江省“全民冰雪活动日”刚刚举办完毕。活动日当天,全省各地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这是一个很好的决策,开创了我国冰雪文化建设的先河。黑龙江省应该有一个真正属于本省人民的冰雪文化节日,以作为全省人民冰雪文化活动火热激情上演的标志。建议全民参与冰雪文化活动不能只限于一个活动日,也不要流于表面形式。群众性的冰雪文化活动应是持续整个冬季的项目,应是随时随地的进行时,而且要让群众发自内心的、主动真诚地投入其中,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冰雪文化活动带给自己的快乐和健康,进而使其成为百姓自觉的行动和平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真正让祖辈培植在其血液和骨子里的冰雪文化基因得以发掘和释放。

(二)从制度上保障群众性冰雪文化活动的开展

首先,成立 “黑龙江省开展群众性冰雪文化活动”领导小组,因为这种全民性参与冰雪文化活动项目的实施,急需专门的政府机构负责全面领导、统筹、监督和管理。其次,制定《黑龙江省全民冰雪文化活动发展规划》和《黑龙江省群众冰雪文化活动场地设施建设规划》。一切行动,规划先行。对于这种全民性的冰雪文化活动,更应该全盘考虑,合理布局,要做到总体统筹、时空有序、有条不紊、科学合理。

(三)让冰雪文化走进校园

冰雪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应从孩子和青少年抓起。各级学校要普及滑冰课,要求所有学校校园建设滑冰场,将滑冰项目作为基础教育内容,列入考试、考核范围。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设滑雪场、冰球场、冰壶场等,并开设相关的选修课。各级学校都要召开一次冬季趣味运动会并形成传统。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冰灯雪雕制作、冰雪摄影、冰雪绘画、冰雪诗歌散文欣赏和创作等冰雪艺术选修课。还要定期开展冰雪文化主题活动,如冰雪体育比赛、冰灯雪雕制作大赛、冰雪摄影大赛、冰雪文学大赛,等等。开展雪地足球、雪地踢毽子、冰上保龄球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强的活动。向广大学生发放市区及周边的滑雪乐园免费滑雪劵,组织滑雪冬令营,到免费冰雪场所体验冰雪趣味活动。滑雪场应开设儿童和青少年滑雪体验区、短途滑雪道等滑雪娱乐项目,建设以娱乐性质为主的体验类滑雪赛道,满足青少年娱乐滑雪的需求。

还应成立一所“黑龙江冰雪文化大学”。目前哈尔滨市利用“世界音乐之都”的美誉和“音乐名城”的文化积淀,已经成立了“哈尔滨音乐学院”。冰雪文化同样是黑龙江省享誉世界的顶级文化,凭借高等院校的高层次平台进行冰雪文化人才的培养、冰雪文化艺术的研究、冰雪文化前沿的探索,应是黑龙江省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先进理念、最高境界来谋划和发展冰雪文化产业的重要举措。

(四)让冰雪文化走进社区、企业和社会

要鼓励社区创造条件多建设冰场、冰滑梯、雪乐园,让居民在自己家门口就能够开展喜欢的冰雪娱乐活动。经常性地举办社区冰雪演艺、冰雪体育比赛、冰雪艺术展览等活动,组织冰灯制作展览,雪地秧歌比赛,开展家庭趣味冰上运动会,丰富冬季群众的冰雪文化生活。

动员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到群众性冰雪文化活动中去。政府要对企业和社会力量给予引导和相关政策支持,鼓励他们创建各类冰雪运动俱乐部,投资各种冰雪文化活动基地建设,兴办各类冰雪文化教育和培训机构。并利用VR技术,开拓冰雪文化+互联网空间。

创编一套“冰雪健身广播体操”。要组织各方力量精心创编一套冰天雪地中供人们健身所用的广播体操。其时间长短、动作设计、节奏韵律、背景音乐等都要符合寒冷天气、厚重服饰、寒地文化等特点要求;并在全省各个层面大力推广,必要时可做硬性要求。让全省人民能够在固定的时间内、在自己所处的原地即可从事快乐健康的冬季健身运动,让城市及乡村的大街和小巷、街道和社区、机关和校园瞬时间形成全民参与冰雪文化活动的热烈场面。

(五)在城市和乡村建设中融入冰雪文化的元素符号

乡村要在山地、河流、田野等自然场所多建设冰场和雪场,建设乡村冰雪娱乐文化站,成立乡村冰雪文化社团,使乡村居民成为冰雪民俗文化的传承者、冰雪民间技艺的展示者。城市要依托城区广场、公园以及景区中的娱乐场地,开展室外溜冰、戏雪、冰上舞蹈、雪上飞碟、雪地风筝等娱乐性和观赏性强的冰雪娱乐项目;已有的体育专用滑雪场、室内滑冰场、冰球馆等设施要定期对民众开放;开辟冰上交通和雪上交通道路并配以相应的马拉爬犁、狗拉雪橇、冰帆等冰雪交通工具,以增加出行的乐趣;多建设冰屋、雪堡、雪地迷宫、冰上长廊、冰雪主题酒店等冰雪建筑物;多开发冰雪餐饮食品,如冰糖葫芦、油炸雪糕、冻饺子、冻梨、冻柿子等;多建设冰雪旅游景区;多开发冰雪民俗,如滚冰、送灯、滑冰、放冰车、冰眼捕鱼、立灯笼杆,等等;举办各种冰雪体育赛事,冰雪节庆活动,冰雪演艺活动;开发冰雪文化商品,冰雪装备,等等。总之,要千方百计营造星罗棋布、遍地开花、全民参与的冰雪文化活动氛围。

(六)鼓励和扶持民间冰雪娱乐活动器具的研发和生产

要挖掘历史上传统的冰雪娱乐器具,并进行改装,使之融入现代化元素,形成制造产业,既是冰雪经济的一部分,又可增加冰雪娱乐活动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最后要强调的是,加强组织领导、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各行政主管部门联动、各种媒体的大力宣传等,是广泛开展龙江群众性冰雪文化活动的强有力保障。

总之,黑龙江省要集众志、聚合力,发挥丰富的冰天雪地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冰雪文化历史积淀的优势,借助于北京即将举办冬奥会的现实机遇,以实实在在的成果开掘新动力,开辟新路径,让龙江群众性冰雪文化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让黑龙江省的人民不畏冰、不惧雪,个个身怀冰雪绝技,人人都能大显身手,推动全民冰雪文化活动大发展,让黑龙江省的冰天雪地真正火起来!

[1] 连洋.冰雪文化对北方城市发展的作用[J].学术交流,2015,(5):214-218.

[2] 冯秀梅,徐淑梅,陶涛.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发展与完善分析[J].冰雪运动,2008, (2):86-89.

[3] 李建安,阚军常.黑龙江省冰雪文化的产生和发展[J].冰雪运动,2001,(3):87-88.

[4] 龚天卓.一部赞美黑龙江冰雪文化 弘扬少数民族文明的佳作[J].黑龙江史志,2008,(23):6-8.

〔责任编辑:屈海燕〕

2016-12-26

徐淑梅(196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区域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

G127

A

1000-8284(2017)01-0112-05

龙江发展智库 徐淑梅.广泛开展龙江群众性冰雪文化活动战略思考[J].知与行,2017,(1):112-116.

猜你喜欢

广泛开展群众性龙江
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的数字化治理分析
“花式”减压
龙江少年爱冰
北京冬奥会背景下群众性冰雪运动的发展
勇于担当 主动作为 积极打造龙江人民调解工作升级版
“群众性养护”体系护路潇湘
图读龙江经济
龙江大美湿地组画——罗恒
群众性体育活动在军校学员体能训练中的作用
永恒的召唤 共同的命题:全国新闻界广泛开展新时期弘扬雷锋精神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