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级靶向纳米递药系统在脑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17-01-23李灵芝丁昕李甜甜
李灵芝+丁昕+李甜甜
【摘 要】 当今,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脑部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导致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血脑屏障的存在,选择性地阻碍物质向脑部递进并到达脑部病灶发挥作用。基于此,治疗药物中有一部分难以跨越血脑屏障。其中双级靶向纳米递药系统可实现药物脑内的精准递送,从而提高药物的转运及药物于脑部病灶区浓集,有利于脑部疾病的靶向治疗,具有很好的医疗应用前景。
【关键词】 双级靶向 纳米递药系统 脑部疾病 治疗 研究进展
前言
现阶段,针对脑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于医疗机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也是一项主要的任务。这一疾病的治疗情况主要就是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药物递送进大脑的内部。因此目前口服药物和血管给药治疗在递送至脑部组织的过程中很难达到所需要的浓度。所以现阶段双级靶向纳米递药系统在医疗机构的脑部疾病治疗中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同时使用这一方式对于药物在病变部位的作用有着非常良好的效果。下面本文对于双级靶向纳米递药系统的使用效果进行进一步的介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双级靶向的主要概念
早在2007年期间复旦大学的教授就已经提出“双级靶向”的概念,并且在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其“双级靶向”主要指的就是脑部患者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一定的方式把药物直接输送到患者的脑部,其中双级靶向所具有的是双重功能,主要就是通过第一级靶向的功能,选择比较就有亲和力的BBB,并且在BBB进入到系统之后,把第二级靶向的功能基于病变组织进行能力的发展和寻找。因此首先需要赋予患者病灶组织中的寻靶功能,这一功能的使用能够把药物全部集中在脑部的病变位置。以此也能够在根本上提高治疗的效果,在根本上降低脑部疾病患者用药的毒副作用。但是在这一内容中所强调的就是双重靶向功能也许是分别靶向BBB和病变组织中的两种功能,这也是双级靶向的重要作用和基础功能[1]。
2 双级靶向的分类和使用
2.1 单靶向功能基础的双靶向作用还有其应用
脑部疾病的患者其脑部的毛细血管以及上皮细胞中存在着非常多的受体和转体,其中铁蛋白受体还有低密度的蛋白受体,乳铁蛋白受体等。其中在脑部神经胶质瘤和脑部转移瘤上都能够达到最高值。所以在对于患者身体的传递值过程中,使用双级靶向不仅仅有利于脑部病灶的系统发展,同时还比较有利于药物传递到脑部的病灶区。同时在病灶元之中,其纳米粒能够有效的改善肿瘤细胞的活性。同时由于脑部肿瘤细胞的蛋白受体高于低密度的蛋白受体,因此在纳米递药的过程中,其药物休息能够有效的被双级靶向递药系统所改善,并且也能够保证其患者身体细胞坏死阶段,脂质体制能够降低细胞肿瘤死亡的几率。同时双级靶向中也有着单级靶向的功能,这一功能的使用不仅仅能够促进患者康复的速度,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患者脑细胞的死亡率。并且在观察中能够看出,双级靶向能够显示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有非常好的亲和力,因此双级靶向递药治疗系统能够使其应用在脑部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之中。在脑部疾病的患者之中,乳铁蛋白也是一种内源性的蛋白情况,同时其中BBB转体也是脑细胞膜上的受体。所以在双级靶向的乳铁蛋白中,也能够有效的应用在脑部疾病患者的脑病灶之中。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改善,以及脑部疾病送药的机制[2]。
2.2 双靶向功能基的双靶向作用以及其应用
在患者身体因子的成长过程中,其受体会受到一定的干扰,因此双级靶向能够把系统中的转铁蛋白良好的被使用,并且实现干扰肿瘤细胞的皮内生长情况,所以因子受体的抑制率也能够达到了90%左右。同时通过体外实验之后,能够在系统中把单一靶向功能向系统的内部发展并使用。这样的治疗方式能够在根本上抑制细胞的生长,控制脑部肿瘤疾病的快速进展。但是双级靶向纳米递药系统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所以对于脑部系统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来说,很多设备都是比较简单的,这一点对于脑肿瘤疾病患者的治疗工作也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因此对于双靶向的系统和功能来说,其靶向的分别也能够对于患者出现的不同的病变位置进行分析,也能够通过其联合作用促进系统在脑部病灶位置的发展。现阶段,虽然双级靶向治疗方式目前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但是其中的药物对于脑肿瘤模型的治疗也有着非常良好的效果,并且能够在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疾病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
3 讨论
根据以上内容能够看出,医疗机构中对于脑部疾病的治疗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同时人们对于脑部疾病的恐惧感也非常高,所以还需要采用合理的方式对于这一疾病进行治疗。患有脑部疾病的患者由于其脑部供血量的不足,以及其脑部血栓的堵塞会严重导致药物进入到血液之中,因此还需要采用一定的手段对于脑部疾病进行治疗,以此保证脑部疾病能够被有效治疗。在过去的时间中,对于双级靶向纳米递药系统的研究非常广泛,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使其拥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在使用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和劣势,所以还需要在临床中进行长久的研究,才能够在根本上改善脑部疾病的治疗方式,促进医疗机构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袁端锋,宗太丽,高会乐,何勤.穿膜肽TAT和脑肿瘤靶向肽T7双修饰脂质体的制备和体外靶向性评价[J].药学学报,2015,01:104-110.
[2]金莹莹,张家文.Angiopep-2修饰的纳米递药系统和纳米成像系统在胶质瘤诊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5,05:413-418.
[3]梁润成,黄志军,李桃,杨帆.pH响应纳米递药系统在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方面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12,20:1609-1613.